超赞名人>安徽省名人>铜陵市名人>枞阳县名人

钱澄之

暂无钱澄之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枞阳名人钱澄之介绍

明朝爱国志士、文学家

钱澄之(1612年5月29日—1693年9月30日) ,初名秉镫,字饮光,一字幼光,晚号田间老人、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

钱澄之自小随父读书,十一岁能写文章,崇祯时中秀才。南明桂王时,担任翰林院庶吉士。诗文尤负重名,与徐元文有书信往来,《与徐公肃司成书》曾披露顾炎武偏激的一面。王夫之推崇他“诗体整健”。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 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

钱澄之人物生平

钱澄之父名志立,明万历间诸生,聚徒讲学为业。澄之幼从父读书,博览群籍。稍长以名节自勉。崇祯初,有御史巡按至皖,护从甚众,仪仗威赫。拜谒桐城孔庙时,诸生列队出迎,澄之突然挡住车驾,揭开帷幕,当众痛斥该御史勾引奸党、贪赃枉法的劣迹。该御史确系漏网阉逆,慑于众怒,不敢发作,忍辱而去。其时,阉党余孽阮大铖死灰复燃,东南名士结成“复社”与之斗争,钱澄之系皖中主坛者之一。他还与陈子龙、夏允彝结“云龙社”应和“复社”,接武“东林”。南明福王称帝南京,阮大铖等专权擅政,迫害复社文人,澄之遂化名潜往浙江武水。

弘光元年(1645),清兵攻陷南京,福王政权瓦解,澄之参与起义失败,妻方氏及女殉难,他与长子法祖逃入闽中,后辗转入桂,为永历帝朱由榔的庶吉士,制诰文字多出其手。时同僚金堡因直谏下锦衣狱折断左肱,使他对南明朝廷丧失信心,于是脱下朝服,间道归里,结庐先人墓旁,闭门著书以终。其墓现位于枞阳县城城关小学即原枞阳二中内。

钱澄之主要作品

著述名录

钱澄之学识渊博,文笔雄健,质朴宏肆,不事雕琢。清初学者唐瓯称他的文章“如泉之流,清莹可鉴,甘洁可饮,萦纡不滞,以达于江海,使读者目明而心开。”他勇弃俗学,专治古文,文章精洁、典雅,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钱澄之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著有《庄屈合诂》《田间易学》《田间诗学》《藏山阁文存》《藏山阁诗存》《藏山阁尺牍》等传世。

出版图书

钱澄之补充介绍

  钱澄之(1612——1693),字饮光,初名秉镫,字幼光,晚号田间,又号西顽道人。今石矶乡人。澄之父名志立,明万历诸生,以讲学为业。澄之幼从父读,11岁能文,崇祯时考取秀才。一日,御史某巡至安庆,大摆仪仗,威风显赫,进谒孔子庙,秀才都在圣庙门外迎接。他突然上前挡住车,扯毁帷帐,撒小便溅御史外衣,当众揭发他贪赃枉法,祸国殃民的卑鄙行为。御史原为魏忠贤余党,怕露老底,忍辱避之,不敢追究此事,澄之因此声名大起。

  澄之身体魁伟,少有大志,好饮酒,喜谈经世方略,慷慨激昂,尝想冒风险建立功名事业。当时复社、几社兴起,宣城有沈眉生,贵池有吴应箕,桐城(今属枞阳县)有钱澄之、方文和方以智诸人。澄之又和陈子龙,夏允彝组织云龙社,与东林遥接,和马士英、阮大铖抗争。福王称帝南京,马士英、阮大铖当权,通缉东林和复社人士,澄之逃避武水钱仲驭家。不久,福王朝覆灭,澄之就和仲驭起兵抗清,兵败震泽,仲驭战死,澄之夫人方氏和女儿殉难。澄之与长子法祖逃入闽中,时唐王朱聿键称帝福建,授澄之任吉安府推官,不久改任延平府推官。唐王覆灭,澄之奔赴桂王朱由榔,任礼部主事。桂王永历三年(1649年),澄之经过特试,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兼制诰。后因爱说直话,遭到排挤,乃化装僧服回枞阳,在田野中建筑房屋,隐居著书,自号田间。

  澄之回乡后,其子法祖被人杀害,县令隐而不报。澄之与其力争,县令反而庇护原告,则原告更与之为仇。因此澄之不敢乡居,移居枞阳镇,购置“北山楼”。钱澄之一生著作甚丰,不少作品表现了眷怀明室、-异族入侵的感情。清初学者唐瓯称他的文章“如泉之流,清莹可鉴,甘洁可饮,萦行不滞,以达于江海,使读者目明而心开。”他的《南渡论》、《闽论》、《粤论》3篇文章,笔力矫健,虽“三苏”也为之逊色。他的诗“冲淡深远,出于自然,度王(维)孟(浩然)而及陶潜”,且在平淡中蕴藏着民族感情。他的著作和诗文,不仅记录着他个人的遭遇和感受,还反映了明末社会-的政治斗争和人民灾难,既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是极珍贵的史料,对后来的“桐城派”影响极大。澄之著有《田间易学》、《田间诗学》各12卷、《庄屈合诂》8卷、《田间文集》30卷、《田间集》10卷、《藏山阁尺牍》4卷、《藏山阁文存》6卷、《藏山阁诗序》14卷。此外,还著有《所知录》。终年81岁,葬破罡乡桃花山南麓。

  “钱澄之”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