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安徽省名人>滁州市名人>凤阳县名人

梅竹樵

暂无梅竹樵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凤阳名人梅竹樵介绍

中国革命烈士

梅竹樵(1903~1947),学名兆勤,安徽省凤阳县红心乡人。民国18 年(1929 年)在家乡红心铺,经谢方华介绍加入共产党,同年被选为红心支部宣传委员,以后任红心区宣传委员。民国20 年入伍。

梅竹樵人物生平

民国21 年2 月,中共长淮特委和凤阳县委下属党组织均遭破坏。梅竹樵逃到南京码头当了9 个月装卸工。民国23 年春离开南京隐身到滁县琅琊寺当和尚,化名常静。民国25 年10 月秋回到凤阳红心铺,一面做生意,一面做地下交通联络工作。

民国27 年10 月,新四军领导人叶挺、邓子恢、罗炳辉、赖传珠到肥东青龙厂,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建议,新四军四支队司令部派共产党员李永海到红心铺与梅竹樵联系,梅竹樵要求恢复党籍,后经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批准,民国29 年1 月恢复了梅竹樵的党籍。

民国27 年冬,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第四工作团到凤阳,在凤阳棋盘路一带建立了抗日游击队,设4 个大队,梅竹樵任大队长,活动于红心一带。同年新四军谭希林参谋长带领部队来到红心与梅竹樵联系,很快建立了党组织和武装。此时梅竹樵的游击大队发展到200 余人。建立了区乡政府以及群众团体,组织商抗、农抗、妇抗、青抗等。在潭希林部支持下,活动于定凤嘉三县交界处,活捉顽军大队长董万林,缴枪70 余支。民国28 年冬,梅竹樵领导的游击大队编为新四军四支队14 团的一个营,梅竹樵任营长。民国29 年任定凤嘉县县长,兼独立团团长。民国30 年,凤阳抗日民主政府恢复,梅竹樵任县长兼独立营长,后调任定凤怀独立团团长,定远县长兼支队司令员。与伪和平建国军第三旅副旅长叶茂才、伪保安司令部第二团团长花庆旺、伪县自卫大队长鲁桂林作战多次,影响很大。

民国31 年,梅竹樵任定凤嘉县县长兼独立团长。民国34 年,梅竹樵改任定远县县长、县总队长。民国35 年4 月,梅竹樵去淮阴华东局党校学习。5 月,国民党桂系军向淮南津浦路西解放区全面进攻,淮南路西部队、机关北撤到淮阴。秋后,梅竹樵学习结业,受组织委托带领淮南、皖北、苏中、苏北等根据地干部组成的苏皖干部大队约四五百人,继续向山东撤退,梅竹樵任大队长兼政治委员。

民国36 年,梅竹樵及所率干部大队跨过陇海路进入豫皖苏边区,中共豫皖苏区党委将干部分配到区属各县工作,同时宣布梅竹樵任第三分区司令员。7 月20 日,梅竹樵在赴任途中,在河南永城县官塘、李集一带与国民党七十四师所部遭遇,他身负重伤仍英勇战斗,最后用仅剩下的一颗子弹慷慨捐躯,时年44 岁。1953 年他的遗骨被运回红心乡,安葬于红心乡南头竹林里。

梅竹樵人物事迹

梅竹樵在凤阳第七高小读书时,学习成绩优良,尤其是练得一手好字,深得老师的喜欢。父亲精通武艺,梅竹樵经常跟着学拳术。经勤学苦练,掌握一手好拳路,身体矫健,动作敏捷。这对他以后从事武装斗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初小毕业后,升入凤阳安徽省立第四中学。

19世纪20年代,马列主义的传播,大革命的滚滚洪流,进步书籍和报刊的影响,使他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找到了方向。1929年,梅竹樵即踏上了革命的道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在党的指引下,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初任红心支部宣传委员,秘密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32年8月,由于党内不坚定分子、中共长淮特委书记刘小平变节投敌,致使凤阳党组织遭到了惨重的破坏。梅竹樵也随之与组织失去了联系。1938年11月,新四军军部特务营侦察连副连长陈云龙奉命侦察江北及铁路沿线敌、伪、顽情况时,经安徽地方党组织负责人介绍,找到梅竹樵,经了解和考验,梅竹樵立场坚定,报上级党组织批准,恢复了党籍。他又回到了党的怀抱,投身到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事业中,驰骋在淮南地区。

1939年春末,梅竹樵因公开参加抗日活动,暴露了地下党员的身份,组织上决定要他利用家庭和个人在社会上的影响组建游击队。于是,他在家乡组织了150多人,成立了游击大队,并被任命为大队长。游击大队刚成立,只有新四军支援的八条长枪。战士们多数使用的是乡亲们捐献的土枪、土炮、大刀和长矛。用这样的原始武器去打击具有先进装备的日军,其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梅竹樵经过认真思考,决定抓董汉成要枪。董汉成是国民党土顽司令高平甫手下的一个营长,他的三个儿子分别担任三个连的连长。如捉到董汉成,游击大队的枪支弹药就不成问题。梅竹樵把想法报告了新四军四支队谭震林参谋长。在谭参谋长和四支队的协助下,终于捉到了董汉成,并要他的儿子献枪,找人保释。结果一下子就搞到了长、短枪230多支,还有一挺德式机枪和一匹骏马。

梅竹樵带领的游击大队,经常出没在凤、定、嘉一带,朝投于此,暮宿于彼,行迹不定,奔波转战;剪电线、挖公路、扒铁路、炸桥梁、攻打敌人碉堡,逼得日伪军常常龟缩在碉堡里,不敢出来为非作歹。因而日伪军对梅竹樵及其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恨之入骨。1939年冬,日伪军下令通缉:“捉住梅竹樵,赏大洋五百块。”但梅竹樵在群众的保护下,神出鬼没,敌人重金悬赏的阴谋始终没有得逞。

梅竹樵很注意瓦解敌人。如伪大队长金旭东、伪区长戴戎轩、邹糙子等就是在梅竹樵的政治攻势下投降新四军的。

1941年1月,梅竹樵被任命为凤阳县县长,兼任县抗日总队长职务,后又担任凤定嘉县县长。为了开辟根据地、建立和巩固抗日民主政权,他不知疲倦,不分昼夜地工作。他不仅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党,而且把全家都引上了革命的道路,带领全家人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父亲梅子明,参加革命工作时,已过半百,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津浦路西斗争,积极做统战工作,为党团结了各阶层人士。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被选为津浦路西参议会的副参议长。新四军二师罗炳辉师长、谭震林政委亲笔给他老人家写了信。领导的关怀更加激励了梅子明的斗志。后来,他又被选为苏皖抗日根据地参议会驻会常委。在斗争中他立场坚定,终于从一个进步的民主人士成长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

梅竹樵的妻子周梅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他常常给她讲革命道理,教她识字。他一边教认“妇女解放”四个字,一边耐心讲解。在他的帮助下,周梅很快成长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了凤定嘉县妇联主任的领导工作。

那时,梅竹樵的子女尽管还小,但他把深厚的父爱浸透在深切的期望和严格的要求之中;他最大的希望是把子女们培养成坚强的革命战士。当大儿子梅福星才13岁时,梅竹樵就把他送进教导队学习。梅福星长得挺像父亲,聪明好学,十分勤奋,同志们都很喜欢他。1940年他在老八团任青年干事时,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

梅竹樵一直对长女梅福林抱有很大希望。1940年,梅福林13岁时,一天,梅竹樵亲切地摸着女儿的头说:“你应当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了。现在部队天天打仗,人民的负担很重,你跟部队影响行军打仗,送你到联中学习好吗?”梅福林非常听父亲的话,又听说是送去学习,当然乐意。梅竹樵从口袋中掏出一支钢笔,递到女儿的手里,要她努力学习。

1943年,为减轻部队负担,让周梅更好地工作,梅竹樵又派人把更小的子女送到联中。这期间,梅福林接到父亲的几封勉励她学习的信,同时吩咐她照顾好弟、妹,不要接受组织上的任何特殊照顾。早在凤阳时,当地群众知道梅福星、梅福林是梅县长的孩子,就给他(她)们许多东西吃。梅竹樵听说后,就对女子说新四军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的东西。

梅竹樵带领全家干革命,受到许多首长和同志的称赞。当年,罗炳辉师长、谭震林政委就多次在大会上称赞说:“都像梅竹樵一样,革命会早些成功。”

梅竹樵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带领部队打过许多漂亮仗,淮南路西一带的群众都称他“梅大胆”。在当地群众中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一次,梅竹樵率领部队在红心李山郢与日军相遇,双方接上了火,两挺机枪被日军打坏了一挺,他命令部队撤退。刚撤退到黄泥铺,又与伪军鲁桂林部相遇,梅竹樵率部撤退到三合输。鲁部伪军得意洋洋地转回黄泥铺,做饭吃了。梅竹樵分析了伪军情况后认为,以为胜利了,会放松警惕;自己的队伍虽未受伤亡,但两次遭遇敌人,正憋着一肚子气,如出其不意,杀个回马枪,一定会取胜。于是,他把战士们集中在一个干涸的池塘里,动员说:“鬼变子(伪军)正在得意,你们有没有种?有种的跟我杀回去!”大家都说:“有!”于是,他把部队分成四路,交待了任务,带头冲向伪军。冲锋号一响,战士们杀声阵阵,伪军大乱。不到一顿饭的功夫,游击队就结束了战斗,缴获了两挺轻机枪,几十支步枪。

日伪高家据点伪队长严长富,死心塌地和新四军为敌。一天,他抢来一个妇女,准备办喜事,梅竹樵决定趁严长富抢亲办喜事之机,把他干掉,为民除害。经过周密安排,梅竹樵派两名机智勇敢的战士去执行这一任务。一个战士叫张兆才,装扮成盐商老板;另一个战士叫邓厚珠,装成伙计,带上礼物进了严长富的家,把严长富枪毙了。像这样干净利落的战斗可多了。敌人一听到:“梅竹樵来了!”就心惊胆战,丧魂落魄。

梅竹樵在战斗中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在攻打定远宋府集时,他率部冲在最前面,帽子都被打掉了。在黄泥铺庵塘南,为了掩护战士撤退,敌人从侧面射来的一颗子弹,把他军大衣上的第三个纽扣都打飞了。

1946年夏,国民党开始向解放区疯狂进攻,部队向北撤退,梅竹樵率部撤到江苏淮阴,后他又调到豫皖苏三分区任支队司令员。1947年7月20日,他带领少数部队在永城、涡阳、亳县境内活动,在观音堂李基楼附近与国民党新五师相遇。梅竹樵沉着指挥部队英勇抵抗,连续打退敌人三次进攻;后来因敌众我寡,被敌重重包围。他下令部队突围,由于马夫张传道腿上负伤,不能行动,梅竹樵便命令张传道骑上自己的马,说:“快突围,别管我!”梅竹樵走在最后面,身上多处负伤,还在顽强地向敌人射击,掩护部队突围。终因弹尽无援,没有突出重围。为了保持革命者的气节,他用最后一颗子弹射中自己的心脏,表达他对党、对革命的无限忠诚。

梅竹樵虽然离开了人间,凤阳人民却永远怀念他,他永远活在凤阳人民的心中。1953年,梅竹樵的遗骸运回家乡,追悼大会在家乡红心召开,200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前来志哀的人一个个含着眼泪,站在他的灵前,就仿佛看见了他们当年的梅县长、梅司令,默默地呼唤“梅县长、梅司令… …”

梅竹樵没有留下一件遗物,只有几张照片,但是他那种对党、对革命无限忠诚的崇高品质和优良作风,永远留在人民心中。

梅竹樵补充介绍

  梅竹樵(1903~1947),学名兆勤,凤阳县红心乡人。

  民国18 年(1929 年)在家乡红心铺,经谢方华介绍加入共产党,同年被选为红心支部宣传委员,以后任红心区宣传委员。民国20 年入伍。

  民国21 年2 月,中共长淮特委和凤阳县委下属党组织均遭破坏。梅竹樵逃到南京码头当了9 个月装卸工。民国23 年春离开南京隐身到滁县琅琊寺当和尚,化名常静。民国25 年10 月秋回到凤阳红心铺,一面做生意,一面做地下交通联络工作。

  民国27 年10 月,新四军领导人叶挺、邓子恢、罗炳辉、赖传珠到肥东青龙厂,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建议,新四军四支队司令部派共产党员李永海到红心铺与梅竹樵联系,梅竹樵要求恢复党籍,后经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批准,民国29 年1 月恢复了梅竹樵的党籍。

  民国27 年冬,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第四工作团到凤阳,在凤阳棋盘路一带建立了抗日游击队,设4 个大队,梅竹樵任大队长,活动于红心一带。同年新四军谭希林参谋长带领部队来到红心与梅竹樵联系,很快建立了党组织和武装。此时梅竹樵的游击大队发展到200 余人。建立了区乡政府以及群众团体,组织商抗、农抗、妇抗、青抗等。在潭希林部支持下,活动于定凤嘉三县交界处,活捉顽军大队长董万林,缴枪70 余支。民国28 年冬,梅竹樵领导的游击大队编为新四军四支队14 团的一个营,梅竹樵任营长。民国29 年任定凤嘉县县长,兼独立团团长。民国30 年,凤阳抗日民主政府恢复,梅竹樵任县长兼独立营长,后调任定凤怀独立团团长,定远县长兼支队司令员。与伪和平建-第三旅副旅长叶茂才、伪保安司令部第二团团长花庆旺、伪县自卫大队长鲁桂林作战多次,影响很大。

  民国31 年,梅竹樵任定凤嘉县县长兼独立团长。民国34 年,梅竹樵改任定远县县长、县总队长。民国35 年4 月,梅竹樵去淮阴华东局党校学习。5 月,国民党桂系军向淮南津浦路西解放区全面进攻,淮南路西部队、机关北撤到淮阴。秋后,梅竹樵学习结业,受组织委托带领淮南、皖北、苏中、苏北等根据地干部组成的苏皖干部大队约四五百人,继续向山东撤退,梅竹樵任大队长兼政治委员。

  民国36 年,梅竹樵及所率干部大队跨过陇海路进入豫皖苏边区,中共豫皖苏区党委将干部分配到区属各县工作,同时宣布梅竹樵任第三分区司令员。7 月20 日,梅竹樵在赴任途中,在河南永城县官塘、李集一带与国民党七十四师所部遭遇,他身负重伤仍英勇战斗,最后用仅剩下的一颗子弹慷慨捐躯,时年44 岁。1953 年他的遗骨被运回红心乡,安葬于红心乡南头竹林里。

  “梅竹樵”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