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名人吕师孟介绍
吕师孟(1234年—1304年),中国南宋大臣。字养浩,号浩叟,安丰霍丘(今安徽霍邱)人,宋将吕文福之子,吕文德之侄。
吕师孟人物生平
吕师孟在20岁时以荫叙入仕,历任武职,到德祐元年(1275年)转为文资,任枢密院副都承旨。
当时,吕师孟之从叔吕文焕在襄阳降元,并引元军逼近临安。南宋欲利用吕师孟与吕文焕的叔侄关系,擢吕师孟为兵部尚书,又追封吕文德为和义郡王,意在讨好元军,准备乞和,在平江的文天祥听说后上疏“乞斩师孟衅鼓”。 最后宋廷于德祐元年(1275年)十二月除授吕师孟为兵部侍郎,作为副使,随陆秀夫、夏士林出使元营求和。据说在营中元军强迫吕师孟下拜,但被吕师孟严词拒绝,当时吕文焕也在元营中,劝吕师孟下拜,吕师孟毅然正色曰:“自有家庭之礼!”众人都称赞他。 这个事迹在元人朱德润笔下也有记载。
据吕师孟的墓志铭记载,宋廷求和未果,吕师孟一行返回临安,升为兵部尚书,被他推辞,接着又拜他为端明殿学士,提领户部财用,赐同进士出身,又授佥书枢密院事,都被他力辞,直到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元军进入临安。 文天祥的《指南录》则记载吕师孟在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1276年3月6日)随丞相吴坚、贾余庆等赴临安城外皋亭山元营递降表,其间文天祥在营中与吕文焕争吵,吕师孟在一旁愤愤不平,插嘴说:“丞相上疏欲见杀,何为不杀取师孟?”文天祥骂道:“汝叔侄皆降北,不族灭汝,是本朝之失刑也,更敢有面皮来做朝士!予实恨不杀汝叔侄,汝叔侄能杀我,我为大宋忠臣,正是汝叔侄周全我,我又不怕!”吕师孟一时说不出话来。就连元将唆都也叫好:“丞相骂得吕家好!”
临安沦陷以后,吕师孟北上大都,被软禁四年,才被元廷授以嘉议大夫、漳州路总管,行淮东道宣慰副使,旋即辞官归隐平江路长洲县之虎丘。元大德八年(1304年)七月十七日卒,享年七十一岁。
吕师孟历史评价
由于吕师孟之家族成员大部分降元以及他本人遭文天祥唾骂的缘故,后世普遍对他持负面评价。但事实上,他在元明清时期的江南社会一向以不拜元将、不受元官的守节遗老的形象赢得赞誉和尊敬,明人张昶在《吴中人物记》中就将吕师孟列入“忠义”。
吕师孟个人作品
吕师孟的墓志铭记载他“善草书,有《草韵本》行于世”,但其作品今已亡佚。
吕师孟补充介绍
吕师孟(1234年—1304年),中国南宋文臣。字养浩,号浩叟,安丰(今安徽省寿县西南)人,宋将吕文福之子,吕文德、吕文焕的侄儿。
20岁时以荫叙入仕,到德祐元年(1275年)累升至枢密院副都承旨。
当时,吕师孟之叔吕文焕在襄阳降元,并引元军逼近临安。南宋欲利用吕师孟与吕文焕的叔侄关系,擢吕师孟为兵部尚书,又追封吕文德和和义郡王,意在讨好元军,准备乞和,在平江的文天祥听说后上疏“乞斩师孟衅鼓”。 最后宋廷于德祐元年(1275年)十二月除授吕师孟为兵部侍郎,作为副使,随陆秀夫、夏士林出使元营求和。据说在营中元军强迫吕师孟下拜,但被吕师孟严词拒绝,当时吕文焕也在元营中,劝吕师孟下拜,吕师孟毅然正色曰:“自有家庭之礼!”众人都称赞他。
据吕师孟的墓志铭记载,宋廷求和未果,吕师孟一行返回临安,升为兵部尚书,被他推辞,接着又拜他为端明殿学士,提领户部财用,赐同进士出身,又授佥书枢密院事,都被他力辞,直到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元军进入临安。 但是,文天祥的《指南录》却显示吕师孟在元营时已投降。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二十日,文天祥出使临安城外皋亭山元营中,由于“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文天祥被元军扣押。 文天祥在营中与吕文焕争吵,吕师孟在一旁愤愤不平,插嘴说:“丞相上疏欲见杀,何为不杀取师孟?”文天祥说:“汝叔侄皆降北,不族灭汝,是本朝之失刑也,更敢有面皮来做朝士!予实恨不杀汝叔侄,汝叔侄能杀我,我为大宋忠臣,正是汝叔侄周全我,我又不怕! ”吕师孟一时说不出话来。就连元将唆都也说:“丞相骂得吕家好!”
临安沦陷以后,吕师孟北上大都,在大都闲居四年,才被元廷授以嘉议大夫、漳州路总管,行淮东道宣慰副使,不久后辞官归隐吴中。元大德八年(1304年)七月十七日卒,享年七十一岁。
“吕师孟”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