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名人蔡悉介绍
蔡悉(1536年4月22日-1615年2月24日) ,字士备,一字士皆,号肖谦,私谥文毅先生,南直隶庐州府合肥县(今安徽合肥)人。明代理学家。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己未科进士,授常德府推官。擢南京吏部主事。历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直隶汝州同知、泉州府通判、南京太仆寺丞、南京光禄寺少卿。官至南京尚宝司卿,署南京国子监。蔡悉刚直坚毅,曾请早立太子,以安国本;不避权贵,极论矿税之害。时称“包老复出”。蔡悉逝后,归葬合肥东郊大兴集。其与北宋包拯、晚清李鸿章并称“一里三公”。
生平著书七十余种,有《孔子年谱》《大学注》《书畴彝训》等传世。
蔡悉人物生平
嘉靖十五年(1536年)四月初三日午时,蔡悉出生于南直隶庐州府合肥县。生秉异质,据明·沈?《蔡公墓志铭》记载,张安人孕,夜数红光现,占象者曰:“当有异人生”;及蔡悉生时,张安人亦“梦月入怀”。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蔡悉七岁。始入家塾,不喜作嬉戏,日授千言,过目成诵。叔父西泉公(谓蔡廷簠,字昆器,号西泉)是其启蒙老师。
嘉靖三十年(1551年),蔡悉十六岁。补郡弟子员。督学黄公视之,谓为“宇内第一流人物”,而蔡悉本人亦“毅然以圣贤为己任”。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蔡悉二十三岁。是年秋,应乡试中举。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蔡悉二十四岁。是年春,中进士。在这次会试中,蔡悉名次为二百六十一名,治《书经》。据《嘉靖三十八年会试录》记载:“第二百六十一名,蔡悉。直隶庐州府学附学生。《书》”。 据《嘉靖三十八年进士登科录》记载:“蔡悉,贯直隶庐州府合肥县,匠籍,府学生,治《书经》。字士皆,行四,年二十四,四月初三日生。曾祖清,祖禋,父廷用,母张氏。具庆下。兄懋、广、贵、愈、忠、恩、宪、恕;弟志、惪、思、念、懿、庆。娶孙氏。应天府乡试第二十名,会试第二百六十一名”。 是科取进士三百三十人,以理学、诗文等名世者甚夥,《皇明从信录》云:“嘉靖三十八年己未三月,廷试赐丁士美等三百三十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按,是科得士魏时亮、蔡一槐、蔡国熙、曾同亨、蔡悉皆理学名流,宦绩甚著;王世懋、张卤、张宪臣诗文典赡,有前古风;石星、朱纁清介自持,至老不衰;衷贞吉、舒化、丁士美、张岳醇德雅操,不妄诡随;霍与瑕刚直忤俗、郭孝恬退高尚、周弘祖建议明剀,皆科目之豪隽云”。 当时,朝廷命其委解辽东军饷。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蔡悉二十五岁。授常德府推官,以廉明著称,受到士林推重。因“清风直道,吏畏民怀”而被赞为“包老复出”。明·沈?《蔡公墓志铭》记述:“授常德司理,清风直道,吏畏民怀,荆襄间咸呼‘包老复出’。”清·徐国显《理学符卿蔡公谥文毅事实序》云:“年方弱冠,委解辽东军饷。庚申,授武陵司李,以廉明著,多所平反”。
嘉靖四十年(1561年),蔡悉二十六岁。授湖广乡试同考官,所取之士,皆一时名隽。清·徐国显《理学符卿蔡公谥文毅事实序》云:“辛酉,分校楚闱,取士九人,皆一时名隽”。是年,兼署常德府知府。清·徐国显《理学符卿蔡公谥文毅事实序》云:“署常郡篆,积谷备赈,筑清平门外六堤,修先师礼乐诸器”。此时,蔡悉的叔父兼启蒙老师西泉公(谓蔡廷簠)亲往观政,见其侄为政廉明平恕、口碑载道,居一年多,欣然返回合肥家中,继续教儿孙辈课读。 关于蔡悉任常德府推官及署知府这段时间的详细经历,明代柳东伯的《武陵去思祠记》记载最详,惜其文已佚。适逢佥宪庐山胡公(谓胡直,字正甫,号庐山,王阳明再传弟子,尝从欧阳德游学)倡鹅湖、鹿洞之传,遂从游其门,毅然以斯道为己任。曾随庐山先生(谓胡直)赴武昌讲学。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蔡悉二十九岁。奏最擢北京吏部。由于双亲年迈,上疏乞改南京吏部,于是升为南京吏部考功司主事。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蔡悉三十岁。告病回籍。
隆庆元年(1567年),蔡悉三十二岁。补北京兵部武选司主事。因父母年迈,再次上疏告改南验封(即南京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
隆庆三年(1569年),蔡悉三十四岁。复疏病回籍。
隆庆五年(1571年),蔡悉三十六岁。复起南京吏部考功司主事,升南京礼部祠部郎中。疏张居正矫诏之罪,降临清州同,未赴任。
万历二年(1574年),蔡悉三十九岁。改谪河南直隶汝州同知。明·沈?《蔡公墓志铭》云:“升祠丞……忤江陵,坐浮躁,降临清州同,改汝州”。据《万历汝州志·卷之二·官师·皇明同知》记载:“蔡悉,直隶合肥县人,进士。郎中谪,万历二年任。陞通判”。 时值矿贼兴作,甚为民害,蔡悉单骑往谕,歼厥渠魁,群盗解散,四野晏然。政暇,集多士课文讲学,一时人文彬彬蔚起。后迁泉州别驾,汝州士民拥送,皆泣下,如失慈母。
万历三年(1575年),蔡悉四十岁。赴泉州通判任。据《万历重修泉州府志·卷九·官守志上·国朝州府通判》记载:“蔡悉,合肥人。由进士、南京吏部主事谪,(万历)三年任”。 任内,督粮开仓,常例尽革,一郡风动,争相输纳,民播谣诵。未及一载,再次乞归。此时,张居正犹衔怨未消,欲凭借大计中陷蔡悉,见其主动辞官,遂止(注:大计是明代一种对外官的考核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考核的结果分如下几种:称职、平常、不称职、贪污、阘茸。依此五种结果,会有五种不同的处分:称职者升,不称职者降,平常者不升亦不降,而贪污者则付法司,阘者罢归。又规定:计处者不复叙用,定为永制)。
万历五年(1577年),蔡悉四十二岁。虽辞官在野,犹不忘朝事。此时,张居正主政,大权独揽。是年秋,张居正父亲去世,理应回乡守孝,恰值时年十五岁的明神宗下诏挽留,加之张居正出于个人的考虑,终究没有返乡服丧。明代以孝治天下,张居正此举无疑受到了多方指责,因而陷入“夺情”风波中。蔡悉与邹元标先后上疏皇帝,批评张居正夺情之事。当时朝臣因畏惧张居正的权势,大多不敢妄议,唯独蔡悉毅然地说:“我平生讲学说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辅佐贤明的国君澄清天下而已。君子闲居时则荣亲,危难时则授命。倘若懈怠以自我宽慰,那么我所说的‘毋自欺’是指什么?”朝臣没有不为蔡悉的举动感到担心的,但蔡悉依然从容不迫。故而再次忤触张居正,邹元标因此获罪远戍,被发配至贵州;蔡悉获减死。朝臣一致评价两人为“海内二君子”。
万历十年(1582年),蔡悉四十七岁。是年六月二十日,张居正病逝,科道交荐,蔡悉起复。授浙江处州府通判,未任。旋升南京太仆寺丞。
万历十二年(1584年),蔡悉四十九岁。起南京太仆寺丞。任内曾与南京太仆寺卿萧崇业、少卿尹瑾同游滁州丰乐亭、醉翁亭。 仅数月后,就因父亲蔡廷用病重,再次请告还乡。不久,父亲去世,蔡悉饘粥哀毁,丁忧守制。
万历十三年(1585年),蔡悉五十岁。守父丧,食蔬茹淡,结庐墓左,三年始归。后屡以母张太安人老乞休,吏部覆:“本官家食有年,清誉素著节。今会荐起用,屡以亲老乞休,雅甘谦退,真为高品”。自是,奉晨昏维谨,遇岁时伏腊或良辰美景,必作歌治宴,以娱慈颜。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蔡悉五十八岁。起光禄寺丞。到任后,即上《请册立东宫以重国本以安人心疏》和《敬陈修省之道以消天变疏》。升南京光禄寺少卿,奉母张太安人赴任。据《明神宗实录·卷二六二》记载:“(万历二十一年七月癸酉),陞光禄寺寺丞蔡悉为南京光禄寺少卿”。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蔡悉五十九岁。母病,蔡悉上疏乞送母还乡,但未等皇帝批准即返,遭到了吏部的弹劾,明神宗予以谅解。此事据《万历丝纶录·吏》记载:“(万历二十二年)二月初二日,吏部一本寺臣未候明旨,将毋回籍等事。奉圣旨:蔡悉准免究。自古求忠于孝,今后大小官有亲老愿求终养者,毋得一概强起强留,以示朝廷体恤人情、推广孝治之意”。清·徐国显《理学符卿蔡公谥文毅事实序》亦云:“陞南光禄少卿,奉母张太安人赴任。未几,太安人病,疏乞送母还乡,未候俞旨遽行,吏部疏:‘法当纠参’。吏部覆称:‘少卿蔡原以清望起用,顷因母病危迫,不待命而驰归,情属可原,似应免究’。奉圣旨:‘准免究。自古求忠于孝,今后内外大小官有亲老愿终养者,毋得一概强起,以示朝廷体恤人情、推广孝治之意’。著为令,自公始”。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蔡悉六十一岁。是年母卒,其躃踊哀号,祭葬如礼。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蔡悉六十四岁。是年起服,赴京朝见。探望在狱中的同榜进士石星。 石星先前担任兵部尚书时,因轻信妄人之言,致使明、日封贡事败。“丁酉倭乱”爆发后,石星被夺职入狱。据《明纪·卷四十四》记载:“前兵部尚书石星下狱论死,妻子皆戍瘴乡。星直节震天下,然无算略。事初起,语光禄寺丞蔡悉曰:苟不济,继之以死。悉曰:中枢系天下安危,奈何轻言死?在所用得人耳。星果以误倚小人败”。 是年五月十八日,授南京尚宝司卿。 晋勋修正庶尹,署太常寺卿,署国子监篆,掌太医院篆。 进《古本大学解》《世宗敬一箴解》,上《因感效忠乞宣太和以昭盛德疏》,作《协律箴》《赞礼箴》。又见国学大祭瑟学失传,乃按谱演成,令司瑟者习学,八音始备。蔡悉在南京尚宝司卿任上时,刚正不阿,力行明太祖制订的“侯伯画卯”旧规。明初,高皇定制:侯伯需在每月的朔望日画卯。此时,南都纲纪已日久废弛。蔡悉严厉地说:“这是祖制,岂敢蔑视!”勋戚之家都很畏惧他的严正,因而没有人再敢玩忽法令。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蔡悉六十五岁。时矿税忽兴,矿监税使四出,祸害百姓甚烈。蔡悉极论矿税之害,并出谋划策,教郡守呈地图,以有伤皇陵地脉为由而止之,庐凤一带,得免骚动。《昭代芳摹·卷三十》记载:“时矿使四出,合肥蔡悉教知府具地图上言:‘高皇帝恐伤陵脉,故六合卫官特重巡山之任,不敢妄议开取’。奉旨:‘凡系皇陵来脉,俱不许开’。于是,庐凤一带,得免骚动”。 九月,偕刘世学宴南京中式举人,并各赠《大学解》一帙。
之后,蔡悉又数次上疏万历皇帝,请求朝廷停止在各地征矿税,招致了皇帝的不悦。据明·李廷机《李文节集·卷十三·书牍·复符卿蔡肖谦》记载,蔡悉深知此事艰难,故曾占卜,得“柏柱载梁,坚固不倾”一句。李廷机奉劝蔡悉不要再坚持上疏,并希望他辞官。文云:“翁所占云:‘柏柱载梁,坚固不倾’者,盖坚固难动之说,神已告我矣。不可则止,大臣之义也;不得其职,不得其言,则去官守,言责之义也”。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蔡悉六十六岁。时冯应京因触犯权监被逮,蔡悉欲救不得,遂心生归田之意,上疏乞归。 准归之日,留京诸王公大臣纷纷作诗留念,为其饯行。据《国榷·卷七十九》记载:“(神宗万历二十九年二月癸未),南京尚宝司卿合肥蔡悉致仕”。《明神宗实录·卷三五六》亦云:“(万历二十九年二月癸未),南京尚宝司卿蔡悉再疏乞致仕,许之”。 自是,日以著书讲学为事,作“大学堂”,揭“毋自欺”三字为大学宗旨,海内从游者甚众,咸推为“淮西夫子”。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蔡悉七十五岁。三月,升授太仆寺少卿,晋勋赞治尹, 以年迈未赴任。据《明神宗实录·卷四六八》记载:“(万历三十八年三月壬午)起原任南京尚宝司卿蔡悉为太仆寺少卿”。 八月,上疏奏进所撰《高皇帝大学实录》《大学经传注》《程子大学定本》等书。疏上,奉圣旨:“知道了,书留览。礼部知道”。赐额“理学名臣”。 据《国榷·卷八十一》记载:“(神宗万历三十八年八月)丁亥,前南京尚宝司卿蔡悉上《高皇帝程子大学录》”。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蔡悉八十岁。是年正月二十七日巳时,卒于家。“卒之日,衣敛形,棺敛衾而已”。墓葬合肥东郊外十里许,在宋包孝肃公墓之右,相越不过数武。两公刚风毅节,俱高千古,墓亦相接,尤足异云。
天启初,大宗伯叶向高、董其昌请赐谥“文毅”,从祀乡贤。饬改税课司官舍为专祠,世录奉祀一人。
蔡悉一生莅政三朝,历官十七任,为宦五十载,撰述七十余种。为政廉明刚正,时人称“包老复出”;为人孝友忠直,一生数次上疏乞归养亲。敢谏犯颜,为国尽忠,为民尽责,无怨无悔。独能钻研六经,为学笃守程朱义理,揭“毋自欺”为《大学》宗旨。《皇明通纪》《皇明从信录》称其为“理学名流”。清·李菖《明理学符卿蔡文毅公传》赞许其为“合肥理学鼻祖”。
蔡悉轶事典故
王锡爵是蔡悉的同年,他见蔡悉为官过于刚直,每每难进易退,曾对蔡悉说:“你如此落落难合,何不稍微变得圆通些?使你位列开府,我心就能稍感宽慰了。不然异日执笔者载之史册,说如某某之贤,某人身居相位却不能用。这是蔽贤之罪!我能向天下后世交代吗?”蔡悉说:“君言诚然。但我不愿让百炼精钢忽然变作绕指啊。”王锡爵愈为敬服。
潘榛,号麓源,山东人。万历年间曾任庐州知府。在庐州主持童子试时,乡绅们荐章俱上,惟独蔡悉无片刺。潘榛阅卷结束后,曾到蔡悉家对他说:“试案将揭,乞将子侄辈暨诸亲戚与试者俱开示之。”蔡悉说:“遴选公典,何烦私荐?望祖台诚心,特识余庐士,无留良足矣!但沧海不无遗珠,乞将落卷再一搜阅,每邑多增数名,某也受赐不更多乎?”潘榛如其言,庐郡八邑多增百余名,一时士林咸推颂之。
万历乙巳岁(1605年)大饥,潘榛馈赠蔡悉谷子百石,蔡悉仅留十之二以供日用,分十之八以赈族人。复致书潘榛云:“承赐嘉谷,旋分给族之贫者,老夫一家可以无饥矣。伏念九庠寒士,八邑饥民,讵无有更甚于老夫者乎?望祖台亦以爱老夫之爱爱之,则老夫之受赐更无穷矣。”潘榛随行各属庠寒士,每给一石,贫民五斗。
门人刘世学曰:“由二事观之,故潘公之从善如流,更以见仁人之言甚利溥哉!”
蔡悉史书记载
明·沈?《明南京尚宝司卿从祀乡贤理学拟谥肖谦蔡公墓志铭》
清·徐国显《理学符卿蔡公谥文毅事实序》
清·李菖《明理学符卿蔡文毅公传》
清·万斯同《明史·卷三百二十八·蔡悉》
清·张廷玉《明史·卷二百八十三·蔡悉》
清·左辅等《嘉庆合肥县志·卷三十六·志余》
清·徐定文《皖学编·卷八·蔡肖谦先生悉》(该书亦有稿本传世,较之刻本,部分段落在语言表述上存在差异。内容多采自徐国显、李菖二人所作传记及《明史》。)
蔡悉理学成就
蔡悉为学笃守程朱义理,精阐洛闽之学。认为《大学》主旨在“诚意”,而“诚意”在“毋自欺”,“毋自欺”则是《大学》所谓“修身齐家”之本。蔡悉说:“‘毋自欺’三字,分明指出下手功夫,明德亲民,不离目前,便脚踏实地,真《大学》‘止至善’关津”。 又说:“古之人欲明明德于天下,而先之国;欲国之明明德,而先之家;欲家之明明德,而先之身。齐家要矣,修身急焉。”如若世人皆以无“明明德”为耻,则必能“诚其意,好善恶恶,自正其心,自修其身”。良民肖子,一念两得之矣。国与天下之人尚亦有赖焉。
他将“毋自欺”思想以古白话的形式编入家训,取名《居身居家二十训》,训诫宗族子弟“正心诚意”。蔡悉以身作则,从他在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止矿税事的言辞中即可看出。与蔡悉同时期的理学家王时槐在《答蔡肖谦》信中评价蔡悉思想:“窃窥教指,吃紧在于诚意,可谓得希圣之要矣”。
清人李天馥认为:“凡诸训词,皆先生从躬行实践,自道其得力处,以垂示后人,盖笃实君子也。先生阐明理学,直接洛闽之真传,所以嘉惠来兹者,深切著明”。
蔡悉为学,以“不逾矩”为究竟。蔡悉认为,《大学》是古人经世完书,其中的“絜矩”二字,是“明明德”于天下、国家的符印。明德为本,亲民为末,本末齐到,修身乃见。“致知”与“格物”的目的皆在于此。蔡悉说,李材单提“修身为本”,王阳明单提“致良知”,皆是此意。
同时认为,“絜矩”与“慎独”之旨相通,人若能“慎独以自严”、“絜矩以容众”,则外物不能辱之。但也指出“顾慎独絜矩难耳!孔云‘欲之斯至’,孟云‘操之则存’。”
故明人沈?说:“大抵公之学以‘毋自欺’为宗旨,‘不逾矩’为究竟,眼开于致知,脚立于格物,孔曾以下,直与程朱诸君子相伯仲”。
蔡悉人物评价
明户科给事中·姜应麟《世道肃清正臣遗弃乞及时召用以光圣治疏(万历十三年十二月)》:原任南京太仆寺寺丞、今养病蔡悉,天资冲粹,问学精纯,以执法而左迁,澹然于宦况。世味之外,以恋亲而归养,犹然有爱君忧国之诚,迄今表正乡邦,评者谓“江北诸郡无两”。胡可不移其孝以为忠也?
明·方大镇《褒崇理学疏》:臣窃见今天下以理学称,如吉安之邹元标、庐州之蔡悉、绍兴之周汝登。此三臣者,或抉性命之奥,造理入于精微;或坚名节之藩,清风振乎流俗。处江湖则高鸿仪之用,登廊庙则溥龙见之施。皆表表寰区,而位不满德,所宜及其身,畀之简用之典者也。
明吏部尚书·孙丕扬:合肥蔡子士备,余畏友也。当今之世,释褐登朝,思致主于尧舜,俾斯民为尧舜之民,海内不过数人,而蔡子居其一焉。
明·曾朝节《嘉议大夫工部左侍郎赠都察院右都御史沈公节甫神道碑》:曾与公(谓沈节甫)饫而论易,谬相合于“朋亡尚中行”之指。已得公南中所推荐诸君子疏,读之益信。而状所云:郑元宇少卿、韩湖南太守、范中吴光禄、蔡肖谦尚宝,及其乡钱兵部淡庵、李参藩临川辈,则名位稍亚,而襟期俱表表。盖公之所取于人者可知。
明·王锡爵《题大学解》:同年蔡尚宝士皆,自束发读书,有意圣贤之学,举进士四十年矣,而嗜学不倦。其生平最自得者为《大学解》,解成,一以进御,一以遗予。其书宗郑玄古本,而以知本贯格物之义,其本归之慎独以修身。言不取博喻,取其近人;行不取多岐,取其为己。愚读之盖弥日而竟,以当世儒五家三教之书,十不得一。
明·王锡爵:余以嘉靖戊午叨举应天乡试,于时同年大集京师,而新安张光禄见山(谓张鸣秋)与余比舍,最狎,余间指同年三人语光禄曰:“此三君皆爵禄寿考器”。三君者,其一则钱公淑吾(谓钱藻),其一则蔡公肖谦,又其一即今所为志总督如冈陈公(谓陈大科)也。一时诸同年盛传余语为笑。已陈公竟至都御史总督两广,而钱公卒官大京兆,蔡公虽递出递处,官簿未显,而以讲学名天下,寿考至今。余亦得徼重。三君颇负人伦之鉴,岂非幸哉!
明·冯从吾:明兴,大江以北彬彬多理学之儒。先是,泰州有王心斋布衣;近时,庐阳有蔡肖谦符卿;乃今,怀远又有杨原忠郡伯云。
明礼部尚书·叶向高:汉家冠盖照两都,千载只说二大夫。晋室王谢俱已矣,张翰秋风满人耳。蔡公弱冠通朝籍,常向深山种萝薜。徵书岁下岁辞官,竹笋江鱼娱朝夕。倚门人去蒲轮来,朗月高悬照凤台。天下个个推先达,四海时时望斗魁。眼看世事泪如雨,一片忧心向谁语。朝闻尺疏达帝阍,暮解朝衣便归去。四十余年宦始成,腰间犹少黄金横。安危终藉公身重,出处应知我辈轻。公今归山山已凿,何地相容采藜藿。但愿身听康衢谣,不愿形图麒麟阁。
明·吴士奇《送尚宝卿蔡公致仕叙》:上之二十八年,南京尚宝卿蔡肖谦公以致仕去。盖昔之宦成名遂、超然远引者,无如二疏,于时帐饮东都,宾朋载道,第谓二大夫能明止足之义;既归,日捐馀金与故旧为乐,又谓:“大夫不欲自封,而为德于乡如此”。然所以去故,难言矣。天胙明德,中外乂安,尚宝必非有托而去,而尚宝又家故贫,岂其能割槖中金要誉于乡党、朋友者?则何以去焉?盖闻天之生材,往往留不尽之施,以需国家缓急之用,而士当出处进退之间,有若或推之、或挽之、莫之为而为者。昔在汉祖,晚而不胜其孽稚之爱,于时智如平、戅如陵、辩如叔孙、陆生辈,竟未能得其坚决;而卒之招四皓、安国本者,竟属弃人间世之子房。赵充国之降先零,龚遂之平渤海,时二子老矣,岂其壮心未已、日暮而犹急于见功若此哉!硕果不食,天盖老其材以有待焉。在易之乾,初称潜,二称见,而四之上下无常称跃,然揔而归之龙德。夫圣人不凝滞于物,而与世推移,凤凰翔于千仞之上,览德辉而下之,彼笑凤德之衰,而必以隐为高,则亢矣。今国家急卿才,需老成人尤甚于汉祖、孝宣之世,天子一旦拊髀而思得如留侯、赵将军、龚渤海其人者,以当干城腹心之寄,而蒲轮迎公,公贾其馀劲,以入而决策定国,出而抚绥疆场,裕如也。是能处朝廷而不难引去者,必非入山林而长往不返者也。观者相与高公之去,而吾侪且旦暮冀公之来!遂次为叙。
明·张鹤鸣《寄尚宝蔡肖谦》诗:浮槎高万丈,紫气照吾闾。朗鉴承冰镜,清风歌釜鱼。秋莼思故里,谏草达宸居。白首钟陵畔,平津未见书。
明·祝世禄《送蔡符卿致政归淝水》诗:林居三十载,一出便归休。岂以人言召,难将老志酬。道无关去就,世讵与沉浮?掌节孤前命,抽簪寻旧丘。芷兰成独往,梧竹怅同游。今夜看乡月,浮云黯未收。
明·何庆元《寄蔡肖谦先生(时以符卿予告)》诗:薛(指薛瑄)王(指王阳明)之后有先生,凿凿真修岂近名?乡自太丘推表正,人从洛社识端明。品题顿觉千金重,取与宁知一介轻。沧海渊源今可接,惭予只作望洋惊。
明·陈邦瞻《代赠蔡尚宝致仕》诗:谢公(指谢安)江海人,雅志与世捐。一为征西出,东山遂藐然。具舟泛海道,此意成空言。古来贤达人,出处谁独全?蔡侯静者流,志行薄云天。平生长安路,不受金张援。仕宦六百石,声名四十年。一朝脱章绶,用意无濡牵。意钓不须鱼,云耕不须田。人生贵自适,安能役化权?寄谢青云士,无为白驹叹。
明代史官《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悉,庐州合肥人。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后累起不赴,老卒于家。端庄恬雅,学问禀于程朱,士论重之。
明·潘榛:肖谦先生自束发时即希志贤圣,居常嚬笑取予,一准于礼;已而婚宦渐涉,不移其情;升沉备尝,不变其守;衰白已更,不惰其志。
明·许如兰:先生少年成进士,严气正性,不役役于时。通籍七十年,而环堵萧然,比于寒士。又所至难合强半,里居著书讲学,发明“毋自欺”大旨,关、闽、濂、洛之传所不至湮失寝没者,有先生为之后也。尤注意奖进来学,乡有孝行之彦,固辑之宫墙,迪之礼乐;即至田夫、小子、技士、军民,亦不鄙夷之。以故亲炙者、闻风者咸赖以成就焉。先生年七十归林讲学,淮海之士莫不影从。开大学讲堂,堂既成,兰敬为先生题曰:“品在圣门当一狷,道高吾辈可为师。”
明·钱策《蔡文毅公祠楹联》:绍往觉来,要言维约以“毋自欺”,德教有功百世;立朝行己,大节总归于“止至善”,道风垂范千秋。诰授大中大夫光禄寺卿湏江后学钱策敬题。
明·刘世学《蔡文毅公祠楹联》:述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绪,阐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宗。门人刘世学再题。
明末清初·谈迁:端庄恬雅,累召终不起,学问禀于程朱,士论宗之。
清武英殿大学士·李天馥《蔡文毅公祠楹联》:开大学讲堂,陶淑人心,顿使淮海之间,彬彬无殊邹鲁;上高皇实录,匡扶主德,虽在江湖以外,惓惓不忘朝廷。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刑部尚书后学李天馥敬题。
清·田实发《蔡文毅公祠楹联》:蜀山统接尼山统,淮水源通泗水源。赐同进士出身徐州府儒学教授田实发顿首拜题。
清·李菖《明理学符卿蔡文毅公传》:①“通籍五十余年,而屡疏乞归养亲,踪迹半在田庐,而菽水承欢,啸傲林皋,极春风沂水之况,泊如也。及其正笏立朝,弹劾权贵,如高秋一鹗,揭揭然矫翮云霄间,而俯视群俦,令人胆悸,又邈乎其不可企矣”。②“公之立朝也,敢谏犯颜,能奠宗社于磐石;而就南辞北,复等轩冕于尘埃。其孝于慈帏也,亦既身廊庙而心畎亩;其忠于堂陛也,则又撄斧锧而挫权奸”。
清·李菖《文毅公像赞》:颐丰以硕,干伟而庞。人见其峨冠屹立,以为佩玉而趋跄也,而不知其胸涵濂洛,神栩栩焉而游于白鹿之阳。入献箴铭,出辑谏章,叱权奸为奴隶,止矿税如探汤。是其屡疏乞休,恒儳焉如不终日者,只以怡菽水于高堂。盖公之大节也如此。用是以妥以侑,爰祀蒸尝,以之从事圣庑焉,俎豆之光。郡后学廪膳生员李菖薰沐顿首敬题。
清·佚名《文毅公像赞》:介然以守女之贞,淆而不浊圣之清。朝野推毂,不为禄养,而菽水以悦其亲。两进大学解,期欲致君尧舜,然后快于心。岂若世人,淟涊膴仕,谓克尽臣职,实恋恋于利名!老屋一区,茅斋数楹,与高堂广厦俱尽。其所不朽者,礼官之蒸尝,耿日月而常新。高山壁立,沟渎污盈,是非得失,身后分明。予小子夙夜仰止,愿学焉而未能,庶几末路,尚有典型!
清·黄兰谷《蔡文毅公祠楹联》:莅政历三朝,永钦当日清风,忠主爱民,屈指来,直媲美龙图,鉴朗衡平标史册;著书崇大学,远绍千秋道脉,存心养性,到头处,恰追踪鹿洞,水流花开悟渊源。赐同进士出身分巡江南淮徐海道后学黄兰谷敬题。
清·莫宗荫《蔡文毅公祠楹联》:忠孝廉节之风,均徵道蕴;濂洛关闽之学,直溯心源。特授文林郎署合肥县知巢县事莫宗荫顿首拜题。
清·萧际韶《蔡文毅公祠楹联》:理学岂空谈,止开矿以救民生,凡高山大地之间,均沾厚德;儒林徵实录,谏立储以培国本,自阎罗包老而后,惟有先生。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监察御史萧际韶顿首拜题。
清·张廷玉《明史》:有学行,恬宦情。仕五十年,家食强半。清操亮节,淮西人宗之。
清·许齐卓:尚宝卿文毅蔡悉,则独以优于理学特闻。凡若此者,一皆载在郡志,光照后先,夫孰非后人之所当法而欲追者哉?虽然,必欲于其中较量其最优,则于宋惟包,而于明惟蔡。盖包孝肃者,忠孝之兼全;而蔡文毅者,理学之独擅也。
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人有学行,恬于宦情,仕五十载,家食强半。清操亮节,为淮西所宗。在姚江末派之中,为最能谨严不肆者。
清·周学曾《道光晋江县志》:皦然清节,历官少卿,屡荐不起。
清·徐定文:先生弱冠登朝,清操亮节,淡于宦情,筮仕五十年,家食强半。师事胡庐山直及罗近溪汝芳,天性孝友,践履笃实,阐明理学,直接洛闽,允为一代儒宗云。
蔡悉个人著作
名称
存佚情况
备注
《大学注》一卷
存
今有清光绪二年蔡学苏《三馀书屋丛书》刊本,与《书畴彝训》合为《蔡文毅遗编》。
《书畴彝训》一卷
存
福建闽县令门人袁鸣泰刊。
《杏坛宗旨》九卷
未见
舒城大学精舍门人等刊。
《颜子见知经》一卷
未见
六安州守刘庭芥刊。
《程子闻知经》一卷
未见
兵备道宪欧阳公刊。
《古本孝经注》一卷
未见
《孝经正传》
未见
郡侯范公刊。
《孝经衍义》四卷
未见
邑侯海日刘公刊。
《孝经孝则》
未见
见《中国孝经学史》。
《圣易全经》
未见
山西巡抚吴仁度刊。
《周易玩占》
佚
《洪范彜训》一卷
未见
《冏命解》一卷
未见
《大学正宗堂经解》
未见
山西巡抚吴仁度刊。
《雅诗删》
佚
《礼乐直指》
佚
《赞礼箴》
未见
《协律箴》
未见
《高皇帝大学实录》
未见
万历庚戌八月进呈朝廷。
《大学经传注》二卷
未见
万历庚戌八月进呈朝廷。
《程子大学定本》一卷
未见
万历庚戌八月进呈朝廷。
《古本大学解》
未见
判泉州任内刊,万历戊戌进呈朝廷。
《大学语录》一卷
未见
《中庸解》一卷
未见
《孟子传》一卷
未见
《太极图说》
佚
《天锡图说》
佚
《肃帝敬一箴解》
未见
万历己亥进呈朝廷。
《大明儒学宪章纪》四卷
未见
邑侯胡公刊。
《皇明圣学重华宝训》三卷
未见
《尊闻经》
佚
《学矩》四卷
佚
《正学通典》四卷
佚
《庸言》一卷
佚
《蔡子求迩集》三卷
佚
《献芹集》三卷
佚
《宏毅堂集》
佚
《日新记》
佚
《辅仁集》
佚
《省传录》
佚
《六字经》
佚
《草堂好古集》
佚
《迷古五训》
佚
《圣谕演六章》
佚
《奏议》二卷
佚
《杂著文集》
佚
《圣师年谱》三卷
存
郡侯麓源潘公刊。今有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刊本,《至圣先师孔子年谱》二卷首一卷。明蔡悉撰。
《居身居家二十训》
存
附于《大学注》后。
【散逸诗文】若干
——
散见于一些地方志、明人著述序跋、书札、墓铭中。如《恩赐赐封明省相陵峰张公墓志铭》(今存残碑。收录于《庐西文物》)、《无题》诗(收录于《万历桃源县志》)、《登中庙凤凰楼》诗(收录于《民国巢湖中庙庙志》)等。
(注:表格书目来源:民国九年《合肥蔡氏宗谱·禋公支谱·蔡悉著述书目》。序云:“文毅祖历宦十七任,著书七十余种,事实宏富,海内名大家多有藏本。奈元等不肖,于千百中仅存一二,元等又未能遍历四方,构求遗迹。今不过据耳目所及者,敬录于谱,心殊抱憾。书此以待后起蒐罗补录,元等有厚望焉。公著述书目列后。”)
蔡悉后世影响
蔡悉理学思想对蔡氏子孙影响颇巨。如蔡悉之孙、蔡性大次子蔡世和(字强子,号美可),崇祯壬午(1642年),张献忠进攻合肥,蔡世和与战被俘,不屈而死。《嘉庆合肥县志·卷三十五·艺文志》有史可法撰《壬午殉难官绅士民祭文》,曾序蔡世和行状闻于朝。其文有云:“悲矣!沟壑者,烈士之志;马革者,臣子之心。异日,天子下玺书,祀明堂,铭钟鼎,生有显业,死有荣名,为诸公可以扬扬于地下矣。”顺治年间,清廷为拉拢江南士子,特降旨有司旌表。宗谱卷三《传赞》有邑侯张昆翔赞词,略云:“身被执而怒骂不绝,势可避而视死如归。整冠赴难,义气烈于冰霜;正色撄锋,忠灵光于日月。诚刚毅善世,不愧乃祖理学清忠者也!”
蔡悉曾孙辈中,有业儒者蔡国旭(蔡世贤子,蔡崇大孙),字宾侯,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李天馥的业师。李天馥所撰《宾侯蔡夫子赞》云:“夫子世家淝上,馥生同里,奉严命,受业于门。夫子行笃实,学渊粹,乡之学者多师之。” 李天馥还为蔡悉的《居身居家二十训》作过《跋》,载于《蔡氏宗谱》卷三《传赞》中。其有文云:“馥少入家塾,粗解小学,得睹先生《训言》二十条记。尔时已心知爱慕,稍长,益深味乎其言,敬录于座右以作箴铭。先生居乡以及立朝大节,父老能详言之,以忠孝世其家。”同时列举了蔡悉止矿事与蔡世和殉难事以证,说此即“毋自欺”三字之实证明验。李天馥又进一步揭示蔡悉理学渊源,他在《宾侯蔡夫子赞》中云:“教人之言曰:古之君子志在乎内,大而君臣父子之伦,细而视听言动之矩,非真知不能力行也。”
清末,李鸿章亦受业于蔡氏,其师蔡邦甸,秉承蔡悉理学。于此可见蔡悉理学于合肥人物的影响。蔡邦甸(1797年~1879年),字仲畇,号禹卿,又号篆青,贡生,著有《晚香亭诗钞》。李鸿章曾请幕僚吴汝纶代笔,为其师《晚香亭诗钞》作序,文云:“蔡篆青先生,吾先人行也,某少长继游从。先生谊甚高,行甚清,自少名,能诗闾里。” 蔡邦甸立塾以蔡悉之学为本,书蔡悉《居身居家训条》于塾壁,以此教李鸿章等肥邑子弟。蔡邦甸《敬跋先文毅祖居家十训居身十训后》诗云:“淮西谈道学,吾祖倡其先。早岁通朝籍,养亲旋归田。讲堂开大学,毋欺立关键。著书七十种,说理探真诠。从附姚江传,考亭堪随肩。躬行尚实践,论不堕空元。居平撰格言,训诫垂风愆。柏庐同质实,简要堪并传。小子勤?绎,服习深拳拳。还期细笺疏,家家书一编。圣功即在是,宝之当佩弦。” 诗中评价蔡悉理学思想出入王学,回归程朱。
蔡悉子孙中,由明至清,如蔡惇大、蔡性大、蔡世和、蔡邦烜、蔡邦甸、蔡家琬等,皆能敬守家学,克绍家风。袁枚为蔡邦烜作《月樵公传》有文云:“明太仆寺卿悉之裔孙,明诸生壬午死难世和之六世孙也。君既为合肥右族,居乡以太仆为法,无惰容,无忤色,手缮太仆《居身居家二十则》于座右,家人子弟及乡里后辈皆惮其温肃。”
除此之外,蔡悉的理学观念与治家思想还影响到了合肥其他世家巨族,如合肥龚氏。《龚氏宗谱》卷首《前贤统说》将蔡文毅公《居身居家二十训》采入,取《居身六训》《居家八训》,列于司马温公、朱子、范忠宣公、程伊川等人之后。
蔡悉后世纪念
蔡文毅公墓本位于合肥东郊的大兴镇,原葬于包公墓右方。蔡悉墓及周边原来被当地村民称为“蔡家老坟”,除蔡悉墓以外还有不少蔡氏子孙的坟墓。解放初期,“蔡家老坟”基本荒废,每到上坟季节已不见蔡氏后裔前来拜祭。1958年,在李鸿章墓被毁后不久,该地又兴建起合肥市第二钢铁厂的厂区铁路支线,铁道线穿坟而过,蔡文毅公墓遂被铁路所覆盖。后又历经大跃进运动及文革十年的破坏,今已荡然无存。
据回忆,当时,里面的棺材还没有完全腐烂,棺材里还发现不少残存的骨头。随葬品也很少,仅发现几件粗布衣服。挖墓的人见什么都没有挖到,就随手将墓坑填掉了。还有人说,当时里面还有许多古书,都还没有腐烂,但当时没人对古书感兴趣,就随手扔了,有的被人当作废纸拿回家引火烧饭用了。
蔡文毅公祠本位于如今合肥市逍遥津小学(原合肥市向阳路第一小学)的操场上,然历经种种运动的摧残,现亦荡然无存。
合肥的蔡文毅公祠过去曾经是“蔡大学堂”,后来被改作“新生小学”。《向阳路第一小学校史》记载:“1946年12月,开明绅士蔡荫青老先生执掌合肥蔡家祠堂财产,遂用该祠堂财产创办私立‘新生小学’。聘请曾任合肥北乡两任乡长的蔡康甫先生担任校长,聘深通古文、音乐的蔡继忠为教师,蔡老先生为塾师出身,亲自担任教学。”1951年交由公办,命名为“柳木巷小学”。文革期间改叫“向阳路第一小学”,现名“合肥市逍遥津小学”。
蔡悉补充介绍
蔡悉(1536年4月22日-1615年2月24日),字士备,一字士皆,号肖谦,私谥文毅先生,肥东县梁园镇蔡家岗人。明代理学家,嘉靖、隆庆、万历朝理学名臣,王阳明之再传弟子。
1559年己未科进士,累任明朝湖广、两江、山东、福建、河南等地的地方官,最后任至南京尚宝司卿和国子监祭酒,位列九卿之重,正史为其列传以彰其功德。1601年,蔡悉辞去所有官职,从此安心在家乡讲学、著书。他在合肥城内建立大学堂,以“毋自欺”为宗旨,教授四方,海内学者咸从,被尊为“淮西夫子”。1615年正月27日,蔡悉病逝,享年80岁。明神宗万历皇帝赐额“理学名臣”,谥“文毅”,奉旨敕建蔡文毅公祠,有司春秋致祭。蔡文毅公生平最值得颂扬的是他对宋明理学的深入而精到的研究,他融会贯通诸子百家之学,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儒家学说。后世公认在合肥东郊“一里三公”之中,蔡文毅公的学识才华,“当列三公之首而无愧也”。蔡悉平生以贯彻理学为己任,著有《孔子年谱》、《儒学宪章记》、《颜子见知经》、《书畴彝训》、《高帝大学实录》、《程子大学定本》等著作70余种,史家评论其著作宏富,融通百家,简白而有文采,崇儒而不泥儒,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儒学,是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生平著书七十余种,有《孔子年谱》《大学注》《书畴彝训》等传世。
“蔡悉”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