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浙江省名人>舟山市名人>定海区名人

王国祚

王国祚人物照片

定海名人王国祚介绍

明代官员

王国祚(1386年前后在世),昌国县(今舟山定海区)紫微乡狭门村人。明洪武十九年(1386),征南将军汤和经略海上,奏请太祖实行海禁,徙昌国境内46岛居民入内地。国祚见乡民被迫背井离乡,决心上书展复翁州(唐舟山建县时名翁山,又称翁州或滃洲)。亲友恐其招祸,加以劝阻,他解释说:“翁州的兴废关系到海疆安定,海疆弃守,海上的盗贼就要骚扰沿海各地,内地的盗贼也容易流窜海上;若明利害,必能展复。”遂赴金陵(今南京),通过某王子(据传该王子曾来普陀礼佛,海上遇风,得国祚搭救过)面见太祖,力陈翁州不可废,创议办土团与官兵同守,获准不迁舟山岛居民。回乡传太祖旨,已徙者纷纷迁回原籍。巡检因未见部文,说国祚造谣,将其捆送金陵,太祖勉慰送归。复准不徙县城附近两里四村居民,使8000多人得以不徙。民众感佩,尊称国祚为“复翁先生”,送“复翁堂”匾额悬王宅厅堂。遗址今存。

王国祚人物生平

王国祚 号培山先生,沧州市人,明朝万历甲戌科进士,生于明朝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乙未十二月初三未时,卒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丙寅二月廿二日卯时。

王国祚曾任巡按山西监察御史、广东道监察御史,曾受命巡视河东、解州、盐池等地,督理盐法。因其才学和政绩,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曾经分别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十二月初一和万历十一年(公元1584年)十月十六两度下诏书表彰并册封王国祚及其父王勉学、其母周氏、其妻施氏。万历十一年十月十六日诏书称赞王国祚“性资忠慎、才识练明、振藻廷抡、蜚声郡理。乃以治效简擢内台。而能饬其准绳,贞其宪度,执法之司允克称为”。

王国祚主要成就

王国祚生前编著《三录汇编》包括《理淮录》1卷、《按鹾录》1卷、《居沧录》2卷。现有明代刻印本八册存于北京国家图书馆。

王国祚及后人在沧州有一定的影响力。以“王御史”命名村名,正体现了这一点。

沧州境内有四个以“王御史”命名的村庄,即孟村回族自治县孟村镇王御史村、沧州市新华区小赵庄乡王御史村、黄骅市吕桥镇大王御史庄、小王御史庄。这四个村庄都与一个人有关,这人就是明朝广东道监察御史王国祚。

孟村回族自治县孟村镇王御史村。据《孟村回族自治县志》(科学出版社,1993年5月,第一版)载,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朱氏自山西迁此立庄,因此地旧有“满旗地”之说,遂定村名志满旗。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1620年),南满旗为沧县王御史的“官庄”,遂改村名为王御史庄。(原县志中确为“志满旗”和“南满旗”,疑有笔误)另据王氏家谱记载,王国祚之弟王国胤及其后人曾在此世代居住,多代后乏嗣。

沧州市新华区小赵庄乡王御史村。据《沧州市地名资料汇编》(河北省沧州市地名办公室编辑,内部资料,1983年第一版)载,明朝王姓御史去世后葬于此地,守墓农户建村,以王姓官职取村名为王御史村。据笔者了解,王国祚坟墓原位于今沧州市新华区小赵庄乡荣官屯村(与王御史村相邻)的农田中,已遭毁坏。王国祚后人已于1995年在该村农田中将王国祚生前在祖坟前所立石碑等拉回沧县仵龙堂埋藏。另,《沧州市地名资料汇编》“荣官屯”中称“据载,明朝掌广东道监察御史王翔死后葬于此地”,定为讹误。

黄骅市吕桥镇大王御史庄、小王御史庄。据《黄骅县志》(黄骅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海潮出版社,1990年10月第一版)载,王国祚致仕(退休)后,曾在此定居,故名王御史庄。而后人口繁多,分庄居住,较大村称大王御史庄、较小的村称小王御史庄。

王国祚补充介绍

  王国祚(1386年前后在世),元末明初昌国紫微岙(今双桥镇狭门村)人,后移居小沙。他忧国忧民,仗义执言,为乡邻敬重。

  明洪武十九年(1386),汤和奉命整治东南沿海防务。说舟山“悬居海岛,易生寇盗”,主张“清野之策,而墟其地”。奏请遣徙昌国46岛居民入内地。朝廷准其奏。

  动迁开始,民逃兵追,抗拒者遭打或杀,抓人焚屋。国祚见此惨状,心急如焚,便进京告御状,力陈居民内迁之弊。说:“昌国乃内陆之屏障,守昌国,内陆安,不如留居民且耕且守,团练自保”。次日,太祖批札:“看得尔处有好田好地,许尔等搭屋居住,看守犁耙,有盗贼来,自备刀枪,杀了来说”。恩准未迁者不再内迁。

  国祚得太祖批札,日夜兼程返回昌国,将喜讯告知乡人。可是,官府说其造谣惑众,绑押应天(今南京)。太祖得知,赐食慰勉国祚,派使者携“太祖批札”护送国祚回昌国。是时,外岛内迁已毕,唯舟山岛尚存8805人未迁,就不再内迁,遂置二里四村。国祚为乡里办此常人难以理解之大事,乡人甚感激,尊为“复翁先生”,送“复翁堂”匾悬其中堂。清人胡邦器在《赠复翁堂》诗中称“丈夫功绩应难泯,特匾高堂永岁华”。

  传说,明洪武十八年(1385),王国祚在野鸭山嘴海边救起一位落水青年,当时此人已不省人事,生死难料,经国祚救回精心护理,恢复健康,遂称国祚为“救命恩人”,离去时,留一金色小折子,说:“恩公有事,可凭此折子来京找吾”。“内迁”发生后,国祚就拿“折子”去找这年轻人,才知是明太祖义子。因国祚是皇帝义子“救命恩人”,太祖故以“尊翁”相称。在“太祖批札”封套上 书有“复翁”二字,意为“答复尊翁”。王国祚敢告御状,一个普通农民能见皇帝,一定有特殊原因,而这一传说较合情理。

  来源:定海史志网

  “王国祚”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