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浙江省名人>宁波市名人>宁海县名人

潘天寿

潘天寿人物照片

宁海名人潘天寿介绍

现代画家、教育家

潘天寿(1897年3月14日-1971年9月5日),字大颐,自署阿寿 、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

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1971年9月5日,潘天寿逝世。

潘天寿人物生平

早期习画

1897年,生于浙江宁海县冠庄村。

1903年,生母病故。是年夏,入村中私塾读书。文章日课之外,喜欢写字,热心于临摹《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插图。

1915年至1920年,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

1920年春,参加浙一师进步学潮。夏,毕业,回宁海下正学高小教书。工作之余刻苦自习绘画、书法、诗词、篆刻。为赵平福(柔石)作《疏林寒鸦》《晚山疏钟》。

1923年春,任教于上海民国女子工校。夏,兼任上海美专中国画系国画习作课和理论课教师。结识吴昌硕、王一亭、黄宾虹、吴茀之、朱屺瞻,画风向吴昌硕接近,由原先的恣肆挥洒向深邃蕴藉发展。作《秋华湿露》等。改"天授"为"天寿"。

编写画史

1924年,任上海美专教授,着手编著《中国绘画史》。

1926年7月,所编《中国绘画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28年初春,应邀担任杭州国立艺术院中国画主任教授,兼书画研究会指导教师。自此一直定居杭州。同时兼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等校授课教师。

1932年,并出版二集《白社画集》,参加"新华艺专教授近作展览"。

1933年,作品参加徐悲鸿在法国巴黎主持的"中国近代绘画展览"。10月17日到22日,"白社"第二届画展在中央大学礼堂举行。修改《中国绘画史》,编写《中国书法史》初稿。

1936年,所编《中国绘画史》经修改后再版,列入"大学丛书"。8月,"白社"第四届画展在苏州公园图书馆举办。作《梦游黄山》。

1937年4月1日,潘天寿作品《墨猫》《行书立轴》在南京美术陈列馆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展出。《江洲夜泊图》在"中国画会第六届展览会"展出。

1943年,编写《中国画院考》。整理历年诗作,编为《听天阁诗存》付梓。作《秋酣》《行书画论手卷》。

任教生涯

1944年至1947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1949年后,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美协浙江分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

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民族美术研究室"主任,与吴茀之竺一起大量收购、鉴定民间藏画,分类造册,装裱修整,充实院系收藏,为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直观教材。作人物画《踊跃争缴农业税》《文艺工作者访问贫雇农》《种瓜度春荒》。

1955年,作《对于文艺思想的体会》的发言,明确提出了自己对于发展民族艺术的主张。作《灵岩涧一角》《梅雨初晴》。

1957年,在《美术》1957年第1期上发表《回忆吴昌硕先生》一文。在《美术研究》1957年第1期上发表《吴道子的生平概况》,第4期上发表《谁说"中国画必然淘汰"》。作《记写雁荡山花》《莹莹山水》。

晚年时期

1959年4月1日在《文汇报》上发表《要有更美的画》。撰写《花鸟画简史》初稿。应邀以《鹫鹰》《小篷船》《江天新霁》等作品参加苏联举办的《我们同时代人》展览。

1961年4月,在北京"全国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会议"上,提出中国画系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分科教学的建议,写《中国画系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应该分科学习的意见》。

1962年4月,在《东海》杂志1962年10月号上发表《谈黄宾虹山水画的成就》。为缅甸驻华大使馆作《雨霁》。

1963年元旦,"潘天寿画展"由上海美协、中国画院主办,在上海美术馆展出。在潘天寿主持下,学生马进良(敬良)等协助,美院正式成立书法篆刻科。

1965年春,随学校师生到上虞县参加农村社教运动。

1966年6月初,"文化大革命"爆发,被关进牛棚监禁达三年之久。

1969年初,被押往家乡宁海县等地游斗,回杭州途中在一张香烟壳纸背面写下最后首诗:“莫此笼絷狭,心如天地宽。是非在罗织,自古有沉冤。”4月,重病中被押往工厂劳动。由于心力衰竭引起昏迷,送医院抢救,此后即卧床不起。

1970年8月,因得不到及时、认真的治疗,出现严重血尿。

1971年9月5日,天明前潘天寿逝世。

潘天寿人物评价

人民网评:"潘天寿的画让人感到震动;一个洋溢着生活的情采和趣味,一个勃发着精神的张力和豪气。前者以自然流露为上,后者以刻意经营为工。他一生的奋斗,正与西方美术思潮对中国美术的起伏冲击同时,他认为中外美术的混交,可以促进美术的灿烂发展,但他自己的创作却毕生坚持从传统自身求出新,不伸手向外来因素借鉴。他在风格上和吴、齐、黄的差异,并无超出传统材料工具、表现方式和审美趣味这个统一的大圈。因此,他追求的雄大、奇险、强悍的审美性格,依然未出“壮美”这一传统审美范畴,没有由借鉴西方文化精神而转为崇高性。他是传统绘画最临近而终未跨入现代的最后一位大师。" 熊秉明先生与叶清谈二家艺术,一为潘天寿绘画及书法之美,一为李志敏雄壮瑰丽的草书之美,对其书中独之壮气赞叹不已。

凤凰网评:“潘天寿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画鹰、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笔大胆,点染细心。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画面灵动,引人入胜。潘天寿绘画题材包括鹰、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

潘天寿,他的作品,其水平毋庸置疑值得称赞,与同时代很多画传统的画家,显然拉开了距离,同时把他放在历史的坐标上,也依然有他的位置、高度和分量,这才是真正走传统中国画一路的大家。(评论家王进玉 评)

潘天寿主要作品

绘画作品

《露气》、《雨后千山铁铸成》

《记写雁荡山花》、《鸡石图》

画册

《潘天寿画集》、《潘天寿画选》

《潘天寿画辑》、《潘天寿书画集》

画史研究

《中国绘画史》、《中国书法史》

《听天阁画谈随笔》、《顾恺之》

《治印丛谈》、《听天阁诗存》

《中国画院考》、《中国书款之研究》

潘天寿作品价值

2015年5月17日嘉德拍卖大观-中国书画珍品拍卖会上,潘天寿的代表作《鹰石山花图》从6800万起拍,经过数十轮竞拍,最终拍出2.43亿元,被神秘买家电话买走。该作品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约23.3平尺。

潘天寿后世纪念

纪念馆

潘天寿纪念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杭州南山路景云村一号,这里原是潘天寿先生晚年居所,1981年经文化部批准设立纪念馆并对外开放,1991年在原有故居基础上扩建现代化新馆。

故居楼迎面正间是潘天寿先生的画室,陈列着先生生前用过的画桌、画具及文史画类的书籍。与画室相通的起居室、卧室,陈列着先生生平活动照片和实物资料供参观者瞻仰、研究。陈列楼是一座艺术的殿堂。

美术馆

潘天寿美术馆位于浙江宁海潘天寿艺术中心。

潘天寿艺术中心分综合展厅、书画艺术工作室、宁海历史名人人物画陈列馆、书画艺术培训基地、中国美院造型基础部学生陈列厅五个区块,承办了潘天寿设计艺术奖全国文具大赛等活动,举办了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四大家作品特展,宁海馆藏潘天寿作品展,潘公凯暨励国仪作品展等一系列展览。

潘天寿美术馆揭牌后,将与潘天寿艺术中心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等地区美术馆的合作与交流,继续发挥美术馆展览、展示、典藏等功能。

潘天寿补充介绍

  潘天寿(1897—1971),乳名权,原名天谨,学名天授,后改名天寿,字大颐,早年号寿者、阿寿,晚号雷婆头峰寿者、颐者等,宁海回浦乡冠庄村人。幼喜习画,临《芥子园画谱》。1915年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得李叔同、经亨颐诸师教益。1923年执教上海女子职业学校,求教国画大师吴昌硕,受器重。后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抄写讲义职司,校长刘海粟识其才,聘任中国画、中国画史教席,遂潜心研究徐渭、朱耷、原济等大家名作,艺事日精。1926年参与创办上海新华艺术学院(后改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任艺术教育系主任。1928年应聘任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主任。1929年赴日本考察美术教育。1932年发起组织沪上白社画会,《白社画册》。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内迁,任合并后的国立艺专教务主任、代理校长。1944年国立艺专迁重庆后,任校长兼国画系主任。抗战胜利,随校迁回杭州。未几辞校长职,致力教育、创作,《指墨松鹰》、《读经僧》等作品均作于此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副院长、浙江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浙江分会主席、全国文联委员、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民盟浙江省委委员,当选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先后于京、沪、杭及香港等地举办画展。1964年回宁波故里,为南溪温泉作石兰画并题诗。“文革”中受破孩,病逝杭州。1977年平反昭雪。艺术精湛,擅长写意,布局善“造险”、“破险”,朴厚劲挺,气势雄阔,有金石气,题识跌宕疏斜,有黄石斋(道周)风,能融诗、书、画、印于一炉,形成独自风格,长于指画,于画史、画论研究有素。代表作有《雁荡山花》、《雄视》、《苍茫暮色》、《映日荷花别样红》等,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治印谈丛》、《中国书法史》等。并有《潘天寿书画集》行世。1977年,杭州建潘天寿纪念馆,宁海修复其故居。

  “潘天寿”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