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名人罗隐介绍
罗隐(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原名罗横,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文学家。
从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底进入京师开始,参加十多次进士试,全部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改名罗隐,隐居于九华山。光启三年(887年),归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人称罗给事。后梁开平三年十二月(910年1月)去世,时年七十七。
罗隐主要著作有《谗书》及《两同书》,前者对当时社会进行的揭露和批判相当深刻,有很强的战斗性;后者提出“仁政”,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诗集有《甲乙集》,颇有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在民间流传颇广。
罗隐人物生平
罗隐于大和七年正月二十三日(833年2月16日)出生于杭州新城。原名罗横,字昭谏,后改名隐,自号江东生。小时候便在乡里以才学出名。他的诗和文章都为世人所推崇,与另外两个同族才子被合称为“三罗”,即罗隐、罗虬、罗邺。
罗隐和许多人一样也想借助科举考试踏入仕途,一展宏志。大中十三年(859年)由江西南康取解,途经江陵拜见丞相白敏中请求援引,时为严冬。年底到京师应进士试。落第后北游同州、夏州等地。
咸通二年(861年)前后,游河中府、晋州等地。
咸通三年(862年),罗隐困居长安。
咸通八年(867年),居长安,完成《谗书》五卷。
咸通九年(868年),罗隐在苏州、越州等地,因庞勋之乱未能进京赴次年春试。
咸通十一年(870年)夏秋,一直在河中府(蒲津)参加秋试取解。
咸通十二年(871年)春礼部试失利后上书湖南观察使于瑰求职,当年夏得衡阳县主簿。冬十月,乞假东归,途中作《湘南应用集序》。
咸通十三年(872年),东归途中作诗《赠妓云英》(《嘲钟陵妓云英》)。
乾符元年(874年)春,离开长安东游大梁(今河南开封),在大梁一带流落二年。
乾符三年(876年)在京兆府秋试入“十等第”,但罢举未参加乾符四年(877年)礼部春试,可能是因为父亲病故,回乡丁忧。乾符四年(877年)又入京兆府“十等第”。
乾符五年(878年)春落第后南游夏口(今湖北武汉)、蕲州(今湖北蕲春),有文《投前夏口韦尚书启》《投蕲州裴员外》及诗《送蕲州裴员外》,后东归。
罗隐自大中末年“初赴举”,总共考了十多次,都榜上无名。虽然屡败屡战,但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并因此改名隐。
乾符六年(879年)长江以北已被黄巢起义军兵所据。广明元年(880年)北上受阻,与宗人罗鄂、罗邺及杜荀鹤、张乔等人一起隐居池州九华山。《唐诗纪事》所谓“广明中,池守窦潏,营墅居之”,是谓池州刺史专门营造别墅供罗隐居住。
中和三年(883年),罗隐离开池州,游郑州等地。
中和三年(884年),投镇海节度使周宝,在润州(今镇江)期间,与僧处默交游,送王蕴任苏州刺史。
光启三年(887年),罗隐归江东,投靠杭州刺史钱镠,受爱重,任钱塘令,拜著作佐郎。
景福二年(893年)钱镠充镇海军节度使后,征任罗隐为镇海军掌书记。
乾宁四年(897年),罗隐代武肃王钱镠草谢赐铁券表。
光化三年(900年),罗隐任镇海军观察判官。
天祐元年(904年),罗隐奉吴越王钱镠命,从瑞安乘木船而上溯江口,步行至莒江涤头村(今属泰顺县新浦乡)寻访寓贤吴畦(原平章事谏议大夫)出山辅政。
天祐三年(906年),转司勋郎中,充镇海节度判官。
天祐四年(907年)朱温篡唐,唐亡。罗隐曾劝说钱镠举兵讨梁,未能用。罗隐约在此后正式受箓入道。梁以谏议大夫征隐入朝,不就。
后梁开平二年(908年),钱镠表授罗隐吴越国给事中。此年前后与罗衮唱和。
开平三年(909年),迁盐铁发运使。开平三年十二月十三日(910年1月26日)去世。
罗隐轶事典故
据前人记录的资料与复述的文本,罗隐的父亲是个农民,夏日上山守望庄稼,与一个化成美女的老虎精相爱。此事被哥哥发觉,将它脱在草棚外面的虎皮偷走,压于粪缸之下。老虎精没了虎皮,再也不能回复原形,遂与罗父相偕回家,结为夫妇,生下一子。后来妯娌间发生争吵,嫂子一气之下,将虎皮从粪缸下挖出扔在她面前。她便就地一滚,变成一只老虎,将嫂嫂、哥哥、丈夫都咬死。再要咬孩子时,老祖母急忙用一只谷箩罩住孩子,并用拐杖打它的额头,骂道:“畜生!连自己的亲骨血也要咬吗?”老虎即眼中出泪,大吼一声,出门而去。这孩子因是谷箩保护下来的,所以就取名罗(箩)隐。
罗隐成了孤儿,和祖母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难。长到六七岁时,祖母要送他到附近的蒙馆去读书。从家里到蒙馆,要经过一座庙宇。罗隐每次打从庙门走过,总看见里面的菩萨会站起来,好像对他致敬的样子。他感到很奇怪,回家告诉祖母。第二天,祖母跟了罗隐去,想亲眼看个明白。到了庙门口,罗隐说菩萨又站起来了,但祖母看不见。第三天,祖母预先在菩萨的膝头放一把剪刀。罗隐刚过去,就听见当的一声,剪刀掉在地上。祖母终于相信菩萨见了罗隐会站起来是真的,并且认定,罗隐将来有帝王的福分。
根据采风所得与前人记录可知,罗隐之奇就奇在“讨饭骨头圣旨口”。罗隐家里很穷,常常要向左邻右舍借米借盐。借的次数多了,加上有借无还,邻居们渐渐地不愿意了。他祖母是心地褊狭的人,每次借东西碰壁,她都记恨在心,上灶时常常唠叨:“跟张三借米,张三不借,一遭;跟李四借盐,李四不借,又是一遭。”灶司菩萨耳朵有点重听,罗隐祖母说“一遭”,他误听为“一刀”。听的次数多了,灶司菩萨未免有点担心:如果罗隐做了皇帝,动不动就是“一刀”,要杀掉多少人?他就上天去奏玉帝。玉帝马上传旨,差雷公菩萨去把罗隐的“龙骨”拆掉。于是雷公菩萨到人间拆罗隐的“龙骨”。祖母看这阵势,急忙叫罗隐去咬住马桶盖。结果,罗隐一身“龙骨”全给雷公拆光。只因雷公怕脏,没拆他的嘴巴骨。因此罗隐剩下一张所谓的“圣旨口”,他说什么都能应验。
罗隐曾献诗给宰相郑畋,郑畋的女儿是一个才女,看到罗隐诗篇,非常佩服,并经常在父亲面前诵读“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之句,表现出仰慕之意。有一天,罗隐来拜访郑畋,郑畋让女儿在帘外窥探,郑女发现罗隐为人迂腐(一说相貌丑陋),便不再吟诵罗隐之诗。
邺王罗绍威喜欢文学,但又十分挑剔,经常撕毁幕客所作檄文,亲自来写。他听说罗隐的大名,便向他表达敬意,罗隐将自己的诗文寄给罗绍威,罗绍威大为倾慕,将自己的诗集改为《偷江东》,以表达对罗隐文才的崇拜。
罗隐历史评价
王定保《唐摭言》:罗隐,梁开平中累征夕郎不起。罗衮以小天倅大秋姚公使两浙,衮以诗赠隐曰:“平日时风好涕流,《谗书》虽盛一名休。寰区叹屈瞻天问,夷貊闻诗过海求。向夕便思青琐拜,近年寻伴赤松游。何当世祖从人望?早以公台命卓侯。”隐答曰:“昆仑水色九般流,饮即神仙憩即休。敢恨守株曾失意?始知缘木更难求。鸰原谩欲均馀力,鹤发那堪问旧游!遥望北辰当上国,羡君归棹五诸侯。”
薛居正《旧五代史》:(罗隐)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大为唐宰相郑畋、李蔚所知。
辛文房《唐才子传》:(隐)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恃才忽睨,众颇憎忌。自以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因人成事,深怨唐室。诗文多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
鲁迅《小品文的危机》:“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但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皮日休和陆龟蒙,自以为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薮》和《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榻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罗隐主要作品
罗隐著述甚丰,以《宋史·艺文志》记载较详细,计有:《湘南应用集》三卷,《淮海寓言》七卷,《甲乙集》三卷,《外集诗》一卷,《后事》一卷,《谗书》五卷,《谗本》三卷,《两同书》二卷。又《后集》二十卷,《汝江集》三卷,《歌诗》十四卷,《吴越掌书记集》三卷。但到元代《唐才子传》中记载,已散失甚多。现存《谗书》五卷六十篇(残缺二篇),《两同书》二卷(十篇),《甲乙集》十卷。其他散见于《文苑英华》《罗昭谏集》《全唐诗》《全唐文》等,有诗歌约五百首,序、书、铭、启、碑、记等杂著约四十篇,小说《广陵妖乱志》《中元传》等。
体裁
题名
诗
《雪》
《鹦鹉》
《筹笔驿》
《赠妓云英》
《西京崇德里居》
《蜂》
《黄河》
《焚书坑》
《曲江春感》
《送章碣赴举》
《皇陂》
《汴河》
《投所思》
《寄杨秘书》
《经张舍人旧居》
《自遣》
《杏花》
《雒城作》
《寄郑补阙》
《秋日有寄姑苏曹使君》
《西施》
《鹭鸶》
《牡丹花》
《筹笔驿怀古》
《姑苏城南湖陪曹使君游》
文
《荆巫》
《越妇言》
《英雄之言》
《汉武山呼》
《救夏商二帝》
《辨害》
《说天鸡》
《吴宫遗事》
《丹商非不肖》
《刻严陵钓台》
罗隐后世纪念
罗隐碑林,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境内,是原富阳市政府1995年所建。碑林里面有两个露天的院子,分上下两个台阶,四周树立一批花岗岩碑,镌刻着当代书画家刘海粟等题写的四十多块书法艺术精品。走廊墙壁上有十几块黑色大理石分别雕刻着当代书法家篆写的罗隐诗句。沿院子两边走廊往上走四十多个台阶,便是罗隐纪念厅。纪念厅内有一座两米多高的罗隐石雕像,雕像旁边有一块黑色大理石碑,上面雕刻着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篆写的罗隐诗句。
罗隐补充介绍
罗隐(833—910),字昭谏,自号江东生。原名横,后因屡试不第,改名为隐。唐末新城饮贤罗家(今富阳城阳乡)人。祖知微,福唐县令;父修古,曾应开元礼。
罗隐“龆年凤慧,稚龄能文”,读书于鼍江岸上之鸡鸣山麓。大中十三年(859)已在贡籍。咸通元年(860)入京参加进士科考试。因其恃才傲物,所为诗文每多讥讽,触怒权贵,以致十试不第。“困居长安,寒饿相接”。其间,又遭丧妻之痛,遂漫游江淮。曾任衡阳县主簿,仕途坎坷,终不得志。
光启三年(887),因邺王罗绍威荐举,罗隐东归钱塘进谒钱缪,惧不见纳,乃呈诗稿一卷,以旧作《夏口》诗标于卷首,中有“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之句。镠览诗会意,不觉大笑,遂待之为上宾,授钱塘县令,拜秘书著作郎。
钱镠初授镇海军节度使,命僚属沈崧草谢表,其中有夸耀浙西海富之语。隐以为朝廷执政,正热中于财贿,此表入奏,必将增加百姓负担,乃改为“天寒而麋鹿常游,日暮而牛羊不下”,以见浙江荒凉景象,从而使唐王朝不加赋税。又钱镠曾责令西湖渔民,按日上缴鲜鱼,以供官府食用,名曰:“使宅鱼”。罗隐作诗讽之,鱼亦捐免,民受其惠。
朱温篡唐称帝,国号大梁。召为谏议大夫,隐不就,且劝钱谬举兵讨伐,曰:“纵无成功,犹可退保杭越,自为东帝,奈何交臂事贼,为终古之羞乎!”虽不能用,心感其义,荐表为吴越给事中,迁盐铁发运使。
梁开平三年(909),罗隐染疾。钱镠亲临抚慰,并题诗于壁云:“黄河信有澄清日,后世应难继此才。”其重之有如此者。十二月,隐病逝,墓葬钱塘定山乡之徐村(今杭州市西湖区)。罗隐工诗能文,与陆龟蒙、皮日休齐名,又与罗虬、罗邺并称“三罗”,誉满江左。一生怀才不遇,同情劳苦大众,后世江南一带盛传“罗衣秀才”出语成谶故事。其主要著作有《江东甲乙集》、《谗书》、《淮海寓言》、《两同书》、《吴越掌记》等。又善行书,《宣和书谱》中曾录御府所藏罗隐行书数种,称其有“-典型”。
“罗隐”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