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浙江省名人>湖州市名人>南浔区名人

刘锦藻

刘锦藻人物照片

南浔名人刘锦藻介绍

清朝文献学家

刘锦藻(1862年—1934年),原名安江,字澄如,浙江吴兴(今湖州)南浔镇人。南浔首富刘镛次子,承继于从父刘锵。清光绪元年(1875)他中秀才,十四年(1888)中举人,二十年(1894)进京赶考,与南通张謇同榜甲午科进士及第,并一起参加殿试,张謇中了状元,俩人成为挚友。刘澄如先生一生涉及经商、从政与文献研究,特别是在实业方面子承父业,并使家族产业进一步扩大,蜚声江南。著有《清朝续文献通考》400卷,为《十通》之一,在中国文献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刘锦藻人物生平

仕途

1875(光绪元年)藻中秀才,1888年(光绪十四年)中举人,1894年(光绪二十年)进京赶考,与南通的张謇同榜甲午科进士及第,并一起参加了殿试。张謇中了状元,刘锦藻则为两榜进士。他与张謇从文墨之交,成为挚友。时有萧山汤寿潜,1892年(光绪十八年)进士,与张謇同为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创设的“强学会”会员,交往密切,经张謇的介绍,刘锦藻与汤寿潜也交上了朋友,从此与南浔结下了缘。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即百日维新)失败,慈禧太后临朝专政,清查“强学会”,汤寿潜从北京潜回杭州。适清废科举,刘锦藻倡议浔溪书院,常课外,并授经史、时务、策论,推举汤寿潜来南浔主讲新课,出任浔溪书院山长(相当于院长)崇尚新学。在刘锦藻的引荐下,汤寿潜也结识了庞莱臣、周湘龄、蒋汝藻、张钧衡等镇绅。

从商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7月,为抵制英美商向清政府以铁路借款为诱饵,企图掠夺苏杭甬铁路与浙赣铁路之权,汤寿潜与刘锦藻约浙江绅商在上海集议,拒绝英美借款,决定在浙江自造铁路,创办浙江铁路公司。举汤寿潜和刘锦藻为正副总经理,庞莱臣、周湘龄、蒋汝藻、张钧衡等当选为董事,并投了资。以刘锦藻为首的南浔财团,成了浙江铁路公司的支柱,积极参予保路运动。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11月,为抵制外国银行侵占金融市场和开发地方经济,刘锦藻与汤寿潜倡议浙江铁路公司集资100万元,在杭州创办浙江兴业银行,为浙江第一家商业银行,发行钞票,流通市场,刘锦藻、庞莱臣、周湘龄、张钧衡都投了资。刘锦藻还参与倡议在杭州举办高等工业学堂,设建筑与机械两科,培养工业技术人才。

刘锦藻承父业,经营淮盐,设扬州盐场,为淮盐的大盐商。在通州设垦牧公司,在上海设大达轮船公司和码头,还经营房地产,扬州设有经租帐房,杭州、莫干山均有别墅。并广开当铺,在南浔投资浔震电灯公司,开设刘振茂绸缎局。

藏书

经商之余,性喜藏书,他曾任职于内阁,颇得内阁大库藏书之便,通籍后开始网罗典籍,其藏书处曰“坚匏庵”,不乏善本。出游则携书相随,晚年在青岛有“静寄庐”,收藏古籍已具规模。现扬州市图书馆,仍收藏着当年刘锦藻的部分藏书。他最大贡献则是在学术方面,进入中年以后,淡泊于做官,沉溺于清朝史料的整理和旅游。他独自穷20多年之功力,于1921年编成了一部多达400卷的《清朝续文献通考》,上接《清文献通考》,下至清末民初,网罗考订清一代文献,博征群籍,一朝典章制度,灿然大备。“嘉业堂”藏书,始于刘锦藻,其子刘承干,继承父业,成为藏书大家。

慈善事业

他关心社会慈善事业,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美国南监理会教士韩明德(美国人)在湖州海岛围地建教堂(海岛堂)侵占尊经阁、颜鲁公祠,曹孝子祠等房地50余亩,湖郡邑绅累经交涉无效,后诉讼上达京师总理衙门,均以涉外关系,未获结果。刘锦藻与韩教士曾有交往,约张弁群同访,据理洽谈,退地问题获得解决。他在南浔创建义仓俗称积谷仓,贮备稻谷,救济贫民。特别在兴学方面,对地方曾作了贡献。1916年(民国五年),他在积谷仓内创建孺嫠小学,为一所正规的私立初级小学,供孤苦儿童免费入学。1929年(民国十八年),他把孺嫠小学归并南浔中学,开办南浔中学附属小学,还捐款5000元作为基金。他在刘氏义庄置庄田,设家塾,供本族贫寒子弟免费入学。又从义庄收益中提成作为兴学经费,制订了切实的兴学办法:

(一)津贴学费方面:

凡在义庄所设两等小学就读的,其学膳费家庭负担确实困难的全免。有愿人其它学校读书无力负担者,凡人初小每年支钱12千文,高小16千文,中学40千文。

(二)升学送川资方面:

凡高等小学毕业送考外地中学的支钱2千文;中学毕业送考高等学堂的支钱10千文;省校毕业送考京师大学堂的支钱30千文;官费出洋留学,去东洋的支钱40千文,去西洋的加倍支付。凡留学回国,进京应试的支钱40千文;送考海陆军及师范实业的均按比例。

(三)奖赠毕业方面:高等小学

毕业最优等的奖赠12千文,优等、中等10千文;初等实业同。中学堂毕业最优等及优等的20千文,中等15千文;初级师范、中等实业同。高等学堂毕业最优等、优等、中等30千文。大学堂毕业分科列最优等者80千文,优等60千文,中等50千文;选科最优等者60千文,优等、中等50千文;海陆军及留学毕业赴京考取者,仿上例议赠。(以上系按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生活标准拟定)。

建园林

南浔西郊有古“挂瓢池”,1885年(光绪十一年),刘锦藻在池畔筑屋以厝伯兄刘安渊(紫回)之柩,后以挂瓢池改建为园林。以莲池为中心,沿池补栽花木,点缀假山、曲桥,布置亭榭楼阁,名“小莲庄”。1924年(民国十三年)又扩建内园,凿池栽芰,叠石成山,松径一湾,枫林四匝,拾级登山,颇有杜牧《山行》诗意。据刘锦藻《小莲庄记略》说:“因赵雪松(孟颊)有莲花庄,额之曰小莲庄”。并在西侧建义庄曰刘氏家庙。现小莲庄已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著作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刘锦藻向清廷出资助赈陕西灾难,依例授候补四品京堂。同年写成《续皇朝文献通考》400卷进呈,赏内阁侍读学士衔。后来上海商务印书馆汇印《九通》时,将《续皇朝文献通考》增入,成为《十通》。其著述尚有《南浔备志》三卷,《坚匏庵诗文钞》四卷,《杂著》二卷,《律赋》一卷,《楹联》一卷、《坚匏庵集》、《絅宦尺犊附楹联》、《葭州书屋遗稿》等。

2017年,在刘锦藻后人处又发现了他的《自编年谱》未定稿。此稿记事自清同治元年壬戌(1862)起,迄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即刘锦藻逝世的前一年。据刘承干写于1942年的《先学士公自编年谱跋》称:

年谱为先公未定之稿,卷端识此稿多信笔直书,宜大加修节云云。且书为行草体,间有不易辨识者,培馀 弟因迻录一过见示。窃念未定之稿,既未敢刻布,而所阙甲戌一年,又未敢僣补,因纪是岁崖略如此,以志绝笔之痛云。

稿中现有刘承干校订笔误多处,但内容未作丝毫改动,在原稿尚未发现之前,这个稿本应可认为是记录刘锦藻生平要事最详尽、可靠的一个本子了。

逝世

刘锦藻于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9月20日(八月廿七日)病逝上海寓所,终年七十三岁。

刘锦藻人物简介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举人,1894年(光绪二十年)进士。次年,在海岛教会侵占湖州尊经阁、颜鲁公祠、曹孝子祠房屋中,曾率地方缙绅向美国按察使署据理力争,使教会占地阴谋不能得逞。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出资助赈陕西灾民,依例授四品京堂候补衔。同年写成《清朝续文献通考》400卷进呈,赏内阁侍读学士衔。1925年出巨资修复清东陵,溥仪赠“温仁受福”匾额。70岁寿辰时,溥仪又赠以“凤池耆硕”匾额。汤寿潜总理浙江,刘锦藻囊助建设沪杭铁路,任董事兼副理。还在杭州入股浙江兴业银行,在上海设大达轮埠,在南浔与别人合资举办浔震电灯公司。此前,为纪念其亡兄刘安澜,于1885年(光绪十一年)建造一座幽雅花园,以赵孟頫莲花庄之意,取名小莲庄。又奏请光绪皇帝恩赐圣旨,于小莲庄侧建造规模宏大的刘氏家庙。在南浔、上海、青浦及上虞等地购有大量庄田,仅义庄登记在册的,就有1万余亩。刘家曾以庄田收租所得,为刘氏家族办家塾,创义举,济族人。

刘锦藻补充介绍

  刘锦藻(1862—1934),原名安江,字澄如,吴兴(今湖州)南浔镇人。南浔首富刘镛次子,承继于从父刘锵。清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二十年进士。次年,在海岛教会侵占湖州尊经阁、颜鲁公祠、曹孝子祠房屋中,曾率地方缙绅向美国按察使署据理力争,使教会占地阴谋不能得逞。二十七年出资助赈陕西灾民,依例授四品京堂候补衔。同年写成《清续文献通考》400卷进呈,赏内阁侍读学士衔。1925年出巨资修复清东陵,溥仪赠“温仁受福”匾额。70岁寿辰时,溥仪又赠以“凤池耆硕”匾额。汤寿潜总理浙江,锦藻囊助建设沪杭铁路,任董事兼副理。还在杭州入股浙江兴业银行,在上海设大达轮埠,在南浔与别人合资举办浔震电灯公司。此前,为纪念其亡兄刘安澜,于光绪十一年建造一座幽雅花园,以赵孟頫莲花庄之意,取名小莲庄。又奏请光绪皇帝恩赐圣旨,于小莲庄侧建造规模宏大的刘氏家庙。在南浔、上海、青浦及上虞等地购有大量庄田,仅义庄登记在册的,就有1万余亩。刘家曾以庄田收租所得,为刘氏家族办家塾,创义举,济族人。

  “刘锦藻”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