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浙江省名人>台州市名人>临海市名人

洪颐煊

洪颐煊人物照片

临海名人洪颐煊介绍

清代学者

[清](1765~1837)字旌贤,号筠轩,晚号倦舫老人,浙江临海人,洪坤煊之弟。嘉庆六年(1801)拔贡生,官直隶州州判、广东新兴知县、罗定州同。初为孙星衍门生。

洪颐煊简介

苦志力学,与兄坤煊、弟震煊同读僧寮,每夜借佛灯围坐,谈经不辍。时有“三洪”之称。阮元招之就学行省。嘉庆六年(公元一八o一年)拔贡生,为孙星衍门人。星衍署山东督粮道,颐煊客其幕,为撰《孙氏书目》及《平津馆读碑记》十二卷。入赀为直隶州州判,署广东新兴县事。阮元督两广,知颐煊吏才短而文学优,延之入幕。颐煊著有《筠轩诗文钞》十二卷,《台州札记》十二卷,《倦舫书目》十卷,《经典集林》三十五卷,《读书丛录》二十四卷,《管子义证》八卷,《诸史考异》十八卷,《汉志水道疏证》四卷,《孔子三庙记注》八卷……等,《清史·文苑》有传。

洪颐煊成就一

在杭州,洪颐煊帮助阮元校编著名的《经籍纂诂》,负责分纂《释名》、《小尔雅》,并且参与编韵。他经常与臧镛堂、丁杰等“浙士之能经者”切磋质疑,经学功底日见深厚。臧镛堂称洪颐煊兄弟之学为“大洪渊博、小洪精锐”。嘉庆五年(一八○○年),孙星衍在西湖第一楼曾撰联:“专家绝学通中法,二俊才名过古人”称赞洪氏兄弟(这副对联今存)。“二洪”之称名扬杭州诂经精舍内外。

洪颐煊成就二

清朝嘉庆六年(一八○一年),洪颐煊入山东德州孙星衍馆。孙氏馆内藏书很丰富,据洪颐煊在《倦舫书目》自序中说,他在那里如鱼入水,“尽窥书之藩篱”,并为孙氏撰编了《孙氏书目》。洪颐煊又根据孙氏所藏碑刻铭文,详加考证,撰写了《平津馆读碑记》十二卷。著名金石学家翁方纲在序言中说此书博洽,可与钱大昕的《金石跋尾》相匹,甚至比王昶的《金石萃编》更精密。洪颐煊因此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年)夏,洪颐煊撰写《倦舫书目》十一卷(《两浙著述考》称,洪颐煊撰写其中九卷,此书原写本今存),在序言中他谈到了自己藏书的经过。“台州僻处海滨,闻见有限”,他之所以成为藏书家,是因为在孙星衍那里扩大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他说,那时候“予空囊如洗,十指如锥,不能缮录副本,徒有望洋而已!”洪颐煊真正致力于藏书,是在他任广东省罗定州州判、新兴县知县期间。在那里,他开始“稍稍购集,广东风气醇朴,市上时多旧书,而收藏人少,价值亦不甚昂,予历年既久,因得积有卷册”。晚年回故里后,洪颐煊又致力于藏书事业,他“多方购求,渐臻富有”。于是,洪颐煊在他的旧居建筑了小停云山馆。小停云山馆是浙江著名的藏书楼、临海文物保护单位,在今天临海市区巾子山北麓旌(一作“兴”)贤坊,俗称“芝麻园”。这里昔日是清朝著名学者、藏书家、文物收藏家洪颐煊的藏书楼。

洪颐煊评价

洪颐煊通经博古,收藏甚富。他还潜心著述,终日不倦,成书数十种,共有数百卷,在文史、碑版、地理、乡邦文献方面无不涉猎。洪颐煊的著述多行于世,其中多有影响深远的著作,“海内争重其名”,保存至今的有《尚书洪范五行传论辑本》五卷、《礼经宫室答刚二卷、《汉志水道疏证》五卷、《汉志水道考证》、《校正竹书纪年》二卷、《校正穆天子传》七卷、《台州札记》十二卷、《读书丛录》二十四卷、《读书丛录节钞》、辑《经典集林》三十二卷、《孔子三朝记注》八卷、《郑康成年谱》一卷、《国朝名人词翰》二卷和《倦舫书画金石目录》三卷等。洪颐煊自己的诗文专著有《筠轩文抄》八卷、《筠轩诗抄》四卷、《倦舫丛书》十二册等。

洪颐煊还通过选刻《倦舫法帖》八种卷、《传经堂丛书》十二种等书来保存、传播文化。前者今存,前些日子笔者还见过,后者在嘉庆、道光年间出版,是台州最早的私家单撰丛书。一百余年间,失传了的洪颐煊著述有《古文叙录》、《孝经郑注补正》、《工史》等。

洪颐煊是台州几千年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杰出人物,他缺少吏才,却成了著名的学者。

洪颐煊作品

小停云山馆占地十多亩,建有兰雪轩、烷香亭等,又“有花木泉石之胜”。书楼西边原有池塘,池塘边的石碑上刻有“愚有源头活水”。清朝陈均、陈务滋分别作有《小停云山馆图》,有宋翔凤、姜安等题咏,嘉兴冯登府撰有《小停云山馆记》、张南山有“小停云山馆”诗。据晚清学者、临海藏书家黄瑞统计,洪颐煊在这里积藏了二千八百三十六部三万二千六百七十五卷(一作四万卷)典籍、二千余件碑版和无数的钟彝书画等。

洪颐煊补充介绍

  洪颐煊(1765~1837),字旌贤,号筠轩,晚号倦舫老人。自幼“苦志力学,与兄坤煊、

  弟震煊读书僧寮,夜每借佛灯围座,谈经不辍。”清嘉庆二年(1797)著名学者阮元视学台州,嘉其兄弟好学有识,亲书“鄂不馆”额以赠,并携兄弟二人(时坤煊已故)肄业于杭州诂经精舍。七年 (1802),颐煊以拔贡入京赴试,一试不中,从此,即无意再试。他一生在仕途上并不着意进取,吏治也非其所长,仅做过直隶州州判、广东新兴知县等职,不少时间是做募僚生涯度过的,而在学术上则化费了毕生的精力。洪颐煊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他长于经学,贯串子史,旁及吉金、碑版,纵横天文、地理,而于宫室、婚丧、官禄等制度无不涉猎。所著有《读书丛录》、《尚书古文叙录》、《管子义证》、《平津读碑记》、《汉志水道疏证》、《台州札记》、《筠轩文钞》、 《筠轩诗钞》等二十余种一百六十多卷,“皆刊播艺林,海内争重其名”,凡“钩贯经典,每有所得,必精且核”。在诂经精舍期间,曾为阮元主编的《经籍纂诂》分纂刘熙《释名》、《小尔雅》、 《经典释文》、 《山海经》郭注、 《水经》郦注、 《隶释》、《隶续》等部分,颇得阮元及侪辈的推誉。《平津读碑记》是他的一部力作,以碑证史,颇享盛誉,著名金石学家翁方纲说其精密处胜过王昶的《金石萃编》,而博洽可与钱大昕的《金石跋尾》相匹敌。其另一部力著是《读书丛录》,此书虽属随笔文字,但创见很多。这里举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中的一段话以见一斑:“予于戊午日记,曾疑东汉《袁闳传》言(袁宏)字夏甫,而《黄宪传》又称其字奉高,谓古人有二家,始见于此。今阅洪氏《读书丛录》,言奉高是袁闳字,……予各史自谓于范氏书(即范晔《后汉书》)最留意,乃亦未检出,看书卤莽,深可愧汗。自来读史者亦无人纠及,诗文家遂相承用,以奉高为袁闳。……顾非经洪氏指出,世无觉者,甚矣读书之难也!”从中可见洪氏读书之认真及治学态度之严肃。他则如当代郭沫若先生校《管子》、《盐铁论》,张舜徽教授著《清人笔记条辨》,皆莫不取其成果,用其笃论。

  “洪颐煊”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