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名人方廉介绍
唐代著名诗人方干后裔,曾出任松江府知府。
方廉人物生平
方廉(1514~1583) 字以清,号双江,浙江新城坊郭(今富阳县新登镇)人。少时勤奋好学,文思敏捷,每逢考试均名列前茅。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中举,登嘉靖二十年(1541年)辛丑沈坤榜进士。历任江西南康府推官、礼部祠祭司主事等职。秉性耿直,办事不枉不纵,以廉洁干练名重一时。礼部尚书徐阶保荐其出任松江府知府。
松江府所属各县地处沿海要冲,屡遭倭寇蹂躏。方廉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春到任后,即增高城垣,疏浚壕堑,并于郭外修建战垒,屯兵以为犄角。后倭寇万余人来犯,廉出奇制胜,多所俘斩。又以属邑上海地处长江口,自元代建县后迄未筑城,因此,无险可守。倭寇曾多次长驱直入,以致“官民屋庐,半为煨烬”,明嘉靖年间,方廉奏准朝廷,建上海城垣。经费短绌,亲自向各富户劝募,晓以利害,于是“人人感悟,委输若流水”。同时,还经常到建城工地。“早暮行版筑间,与吏民分工力”。历时3个月,建成高2.4丈、周围9华里的城墙。次年,倭寇又兵临城下,围城17日,方廉督率部属据城而守,屡挫其凶焰,上海人民生命财产得以保全。
方廉在松江府任内,悉心整顿吏治,清除积弊,宽减赋税,与民休息。后因功擢升右佥都御史、提督军务、巡抚应天都郡。时值江南水灾,“千里汪洋,饿殍接踵”,百姓困苦万状。廉奏请减赋百余万,民困稍苏。廉生性刚直,不善逢迎,后因开罪于某藩王,曾一度被罢官。隆庆初,又被重新起用,任南京大理寺卿,累官至工部右侍郎。
隆庆四年(1570年)告老还乡,仍热心于地方公益事业,主持修溪堤,建桥梁、施粥赈等,为善不可尽述。万历二年(1574),应新城知县温朝祚之聘,纂修《新城县志》。次年成书,详略得宜,人称上品。万历十一年(1583)秋末,方廉病逝,墓葬今新登镇天柱山,去世后,由明“后七子”之一王世贞作《墓志铭》。
方廉史籍记载
寿域自叙
天地之道,曰阴与阳。人之道,曰生与死。知阴阳不相离于生死奚二耶。故圣人作宫室以居之,坟墓以藏之,其理一也。
大宗伯云间人也,以是心异公,遂言之吏部,荐公出守云间。公至,则按行睥睨,增崇浚深。郭外皆置敌台,宿甲士以相犄角。寇数万人猝至围城,公调兵食悬中不爽。时时缓带缙绅家雅语以示暇,曰:“吾在,无恐也。”而所宿甲间出有所俘斩,寇食尽散去。
属邑上海故无城,中寇者再矣。公请于大帅筑之,帑不继,则躬至大姓家劝募,曰:“贼阑入,若身与家非若有,而况室中物?”以是,人人感悟,委输若流水。公早暮行版筑间,与吏民分工力。朝告成,而寇夕集城下,踯躅不得止。公严旌戟而耀之,遂遁。乃博访民间疾苦,奏计两台,请宽岁赋,停不切需。皆如指。
始,郡牍不胜繁,一切为吏弊窟。自公至,无所容,净若刷洗。公虽不好赫赫声,而报绩为诸郡冠,有白金文绮之赐。迁江西按察副使,饬九江兵备。
时,倭警尚未已,游骑遍江上下,而县官有建章役,取材楚蜀间,皆道公理所。公以身为御圉,不惮跋履,复报绩冠。晋左广参政,训卒,调饷,抚剿。三吴盗如承蜩,而大宗伯时在政府,思公云间功,遂以廷推,擢右佥都御史,提督军务,巡抚应天都郡,兼理粮储。大军之后,凶年嗣之,民不胜殍。公恳疏以请,得减赋百余万,而吾吴及云间得十之八。时,稍议汰兵及饷,公先其非要者,复请革常镇兵备,仍归之苏,而专设大臣治水,皆凿凿可久。寻晋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
公素秉介,不通遗人苞苴。其最后迫故事,稍一通,然而不能当恒时百一。而言路欲借公自标树,白发其事。公解节归,中外冤之。
隆庆改元,言者交荐,公起为南京大理寺卿。甫上,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督抚淮扬诸郡。公至,首画漕计,列上之,得报可。以是,岁纲如期毋后者。已,次第有所损益。徐州吕梁二洪,岁取之徐。公谓:“馀黎几何,而使编累?”乃省漕司米,听司洪者易价而募之。又谓:徐之商税,以备河费。旧有屯兵坐食如皋,公亦革之,所减省先后以万计。贵人守皇陵者,旧得预民事,公持不可,乃已。
寻转南京工部右侍郎,会元配罗淑人以病卒,公哭之伤,亦病。凡三疏,乞骸骨归,乃得请。
公归,病良已,始为政于其家及乡。公洁廉无羡,奉已以俭,乃立家庙、葺先茔,置祭田以岁享。联族之大小而诲以德让。邑多匿田,复乘间飞赋,公疏于朝而清理之。岁大祲,谋诸令,发仓粟以赈贫者,而又虑其负荷,出私粟作糜哺之,民不饥死。松葛二溪受浸广,堤梁数圮,公倡里人厚其堤,又为石桥数十丈,道涉者名之曰:“青云桥”。乡前哲许公远祠久且毁,捐橐而新之。创宗谱复创邑志,读者谓其良史才也。
二弟:邑丞炬,典仪秋,相与侍左右,怡怡如也。其子姓训诲身先之,不责而循。公秉三不惑,老益强胜。既七十,大为酒食,以飨贺者。甚欢,至别曰:“不复再矣! ”
秋且尽,感微疴,盥栉如恒时,忽谓子城取历来择,以十九日吉。至日,已香屑摩体肤且遍,乃就枕。城怪问之,曰:“毋多言,使我神挠。”已,恬然若寐者,遂卒。
公既丧罗淑人,不复娶。晏寝一室,左图右书而已,以是终其身。有子男二:长即城,以公荫为太学生,娶凌氏;次应耆,聘钟氏。女四:长适太学生钟应星,次适南京右军都督府都事俞希范,三适庠生徐正蒙,四适举人周吉士。台使者以公讣闻,上赐葬如例。于是城等将以甲申之三月初五日葬公于天柱山之麓赐茔,而属志铭于世贞,曰:“公与先公通家子也,而又比舍为郎,必不忍泯泯于先公。”其状,则致自周子公瑕。公瑕,故人也,而不能悉公左广事。第云:尝侍食于公,有投牒者,公色动,置箸而叹。问之,则曰:“有越之君子六千人北戌而过淮,奈此民舸何?”既三日,复问公,则曰:“渡淮尽矣。轻舠之,候浅者千皆在浒,舠以六人载不乏也。脯糗薪菜官给之,毋敢哗者。”某出而迹淮人,人不知有南卒也,叹以公为神云。呜呼,此岂可尽公哉!
世贞又闻之:公将去云间,云间人不能舍,则相率而为祠以祀公。吾吴之祀任公者,请于朝得赐额,盖二地春秋血食至今不绝,即微城请,吾安能不为公志铭。
铭曰:沛然而出,以泽九土。江之南北,厥泽最膴。曰帝喉咽,曰帝肺腑。幡然而归,以德于乡。人之好我,示彼周行。如鸿渐逵,如麟在场。悠然而暝,以还造化。飞廉为御,格泽可驾。搏沙眷属,一丝不挂。天柱之阳,公魄宅焉。云间之宫,公神宛然。子孙黎民,公其保旃。
方廉作品一览
致仕后,方廉志闲山水,造福桑梓,其可足道者有三:
其一是修纂县志:明代曾三修县志,大都繁简不当。万历三年(1575),在邑令温朝祚主持下,礼聘方廉主纂,次年杀青,现“北大”和“浙图”均有藏本,是现代能见到的最老县志。
其二是整顿学宫:新登学宫原附没于多福院,简陋仄狭,方廉上书邑侯,于整修城北黄山下文庙时,将学宫迁于其明伦堂前,即今新登中学综合楼前处。方廉不仅带头捐资,并劝谕邑富乐输。
其三是修建桥梁:新邑二水环绕,北、东、南三面孔道俱为水阻。行人病涉,交通闭塞。方廉乃带头捐输并主修了岁寒(松溪)、方家(庄泽)、南津(青云)等桥,邑人一时称便。
方廉补充介绍
方廉(1514—1583),字以清,号双江,明新城坊郭(今富阳新登镇)人。系唐代著名诗人方干后裔。少时勤奋好学,文思敏捷,每逢考试均名列前茅。
嘉靖二十年(1541)成进士。历任江西南康府推官、礼部祠祭司主事等职。因禀性耿直,办案不枉不纵,以廉洁干练名重一时,为礼部尚书徐阶所赏识,遂保荐其出任松江府知府。
松江府所属各县地处沿海要冲,屡遭倭寇 。方廉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春到任后,即增高城垣,疏浚壕堑,并于郭外修建战垒,屯兵以为犄角。后倭寇万余人来犯,廉出奇制胜,多所俘斩。又以属邑上海自元代建县后迄未筑城,因此,倭寇曾多次长驱直入,以致“官民屋庐,半为煨烬”,廉乃报请大帅,开始兴建城垣。但公帑有限,经费支绌。廉亲自向各富户劝募,晓以利害,于是“人人感悟,委输若流水”。同时,他还经常到建城工地,“早暮行版筑间,与吏民分工力”,历时三月,建成了周围九华里的城墙。次年,倭寇又兵临城下,方廉督率部属据城坚守,屡挫其凶焰,人民的生命财产赖以保全。
方廉在松江府任内,悉心整顿吏治,清除积弊,宽减赋税,与民休息。后因功擢升右佥都御史、提督军务、巡抚应天都郡。时值江南水灾,“千里汪洋,饿殍接踵”,百姓困苦万状。廉奏请减赋百余万,民困稍苏。廉生性刚直,不善逢迎,后因开罪于某藩王,曾一度被罢官。隆庆初,又被重新起用,任南京大理寺卿,累官至工部右侍郎。
隆庆四年(1570),方廉告老还乡,致力于地方公益事业,修溪堤,建桥梁,施粥赈,为善不可尽述。万历二年(1574),应新城知县温朝祚之聘,纂修《新城县志》。次年成书,详略得宜,人称上品。
万历十一年(1583)秋末,方廉病逝,墓葬今新登镇天柱山,由王世贞撰《墓志铭》。
“方廉”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