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浙江省名人>湖州市名人>安吉县名人

陈嵘

陈嵘人物照片

安吉名人陈嵘介绍

林业家

陈嵘(1888年3月2日-1971年1月10日),字宗一浙江平阳人,著名林学家、林业教育家、树木分类学家,中国近代林业的开拓者之一。毕生从事林业教学、林业科学研究和营林实践工作,培养了大批林业人才;早年创办多处林场,并亲自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为中国林业教学实践和造林绿化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他对树木分类学、造林学的研究,有突出成就,被公认为中国树木分类学的奠基人。一生著述甚丰,其中《中国树木分类学》、《造林学本论》、《造林学各论》和《造林学特论》等著作,学术性、实用性都很高,受到国内外林学界人士文轩画廊赞赏。

陈嵘人物生平

陈嵘农历正月二十日生(1888年3月2日-1971年1月10日),字宗一。

1888年3月2日生于浙江省安吉县晓墅镇三社村(现名石龙村)。

1905年到平阳县高等学堂学习。

1906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书院日语速成班学习,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1909—1913年在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林科学习。

1913—1915年任浙江省甲种农业学校校长。

1915—1922年任江苏省第一农业学校林科主任。1916年发起组织中华农学会,任中华农学会第一届会长兼总干事长;1917年支持凌道扬等发起成立中华森林会。

1923—192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安诺德树木园,研究树木学,1924年获硕士学位,接着到德国萨克逊林学院进行修一年。

1925一1952年任金陵大学森林系教授,系主任。在此期间1927年参加在印尼举行的第四次泛太平洋科学会议;1946年9月赴台湾考察林业;1952年倡议成立中国林学会,当选为副理事长。

1952—1971年任中央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1960年任中国林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1962年任第三届副理事长、代理事长。

1971年1月10日逝世于北京

6岁时人私塾读书。因为家境贫苦,常随父亲做各种农活。12岁丧父,生活更为艰难,但在亲友的帮助下,仍坚持耕读生活。16岁进入附近的致用学堂,一年后转到平阳县立高等学堂继续学习。新知识扩大了他的眼界,使他逐渐认识到世界是十分广阔的,自然科学中有无穷无尽的学问。当时温州一带已经有一些青年纷纷去日本留学,学习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在这种思潮影响下,陈嵘也为之所动,经多方努力,得到亲友的资助,终于在1906年东渡日本求学。先进入预备学校学习日语,后来考人东京弘文书院预科,1909年考人北海道帝国大学森林科学习,1913年毕业,旋即回国,受聘于浙江省立甲种农业学校担任校长。1915年应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之聘,任林科主任。 陈嵘经过几年工作实践之后,深感学识不足,为继续深造,于1923年初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他在哈佛大学得到树木分类学家沙坚德、杰克、雷德和威尔逊诸教授的热心指导,在安诺德树木园专攻树木学。这个树木园收藏了丰富的中国树木标本和大量参考文献。陈嵘在这里专心研究,进步很大,1924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接着又到德国德累斯登的萨克逊林学院进修一年。

1925年陈嵘学成归国,受聘担任金陵大学森林系教授,以后兼系主任。讲授中国树木概论、造林学原论、造林学本论、造林学各论和造林学特论等课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嵘继续主持金陵大学森林系。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金大森林系与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森林系筹备合并建立南京林学院,由陈嵘任筹委会主任。是年秋,陈嵘被任命为林业部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从此一直在该所工作。在此期间,他还兼任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代理事长以及该会主办的学术刊物《林业科学》主编。

陈嵘主要成就

教学思想

陈嵘教学思想的核心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他对当时许多学者逐步脱离实际,深感惋惜,因而一再强调重视实际。他说“在理论上要精通,在技术上要熟练。”具体做法是既重视课堂讲授,又注意现场实习,既要掌握理论,又要懂得操作,做到学以致用。他在树木学教学中,除课堂讲授尽量利用实物(包括标本、果实、种子)外,还经常让学生自己采集树木标本,自己解剖标本,自己鉴定标本。这使学生既练习了采集技术,又熟悉了树木的各种特性,还提高了识别和鉴定能力。在造林课教学中,他还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到教育林场实习。一到现场他就自己带头操作,有时还请现场技术工人表演,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做。他这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作风,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和实际操作的技能。他在教学中另一个特点是,抓好标本室的建设,把标本室作为课堂教学与生产实习之间的桥梁。

陈嵘对学生要求严格,同时也讲究工作方法。有一次上课时,一位同学迟到两分钟,待该学生坐定之后,他把已经讲过的内容,又重复一遍,然后对大家说:“那个同学迟到了,他不知我讲的内容,我重复讲,又耽误大家的时间,希望你们今后都要按时上课。”从此以后,再没有人迟到。在林场搞教学实习时,要求学生懂礼貌,守规矩,并不准损坏花草树木。有一次在林场休息喝完水之后,有位同学没把坐过的椅子放到原处,陈嵘对此提出严肃的批评。事情虽小,说明陈嵘不仅认真传授业务知识,而且时刻关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体现了一代师表的风范。

造林事业

陈嵘不但提倡专心读书,而且非常重视实践。早在1916年任江苏第一农业学校林科主任时,就不辞辛苦寻找适宜山地作为该校林场场址,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勘测,最后选定江浦县境老山范围内约20万亩荒山。陈嵘根据勘测结果,详细地拟出一份造林计划书。根据计划书来经营林场,当时在国内还没有先例,确实是一次创举。由于林场规模较大,学校经费有限,没有力量投资经营,经过研究,他提出了创办教育团公有林的建议,拟请省属各教育团体按月各拨教育经费2%,作为经营林场的费用。由参加拨款的教育团体,组成教育林董事会,以后将教育林的各项收入,用于补充省教育经费。此外,教育林还可以划出一定范围的林场,做为附近省立学校的实习基地。这项建议得到上级赞赏和批准。教育林成立以后,陈嵘任技务主任。在此期间,造林成绩显著,原来的一片童山秃岭,几年以后已被绿荫覆盖。根据1932年统计,历年总计造林18.25万亩,植树6948万株,另外还留养野生树574万株,估计总值220多万元(当时币值),获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江苏省教育林不但为第一农业学校林科提供了全面的实习基地,以后又成为金陵大学、中央大学两校森林系学生的实习场所,对培养造就林业新生力量发挥了重大作用。以后安徽、福建两省也相继创办了省教育公有林。新中国成立后江苏教育林改为老山林场,现已发展成江苏省著名的林工商综合经营企业。陈嵘在这以后创办的公有林还有南京九华山林场、青龙山林场和江苏省句容的下蜀林场、安徽省建平林场等。在陈嵘的教导和影响下,他的学生们也创办了许多林场,有力地推动造林绿化事业的开展。

陈嵘除重视公有林外,在当时的条件下,还提倡国家辅导各地群众造林。他在《中华农学会报》第四十九期(1926年1月)上发表的《推广江苏金陵道林业的我见》一文中作了详细的论述。与此同时,在陈嵘的建议下,1916年还成立了浙江省云野林业有限公司,承领安吉和长兴县境的天目山余脉(叫浮云山)的荒山三处,合计面积75平方里,并且筹集股金8万元,准备分年进行造林。为实行这个计划,陈嵘提出了详尽的施业方案,从而使该公司的荒山造林业务取得很大成绩。但因以后连年战乱,无人经营管理,树木被盗伐损失很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国营龙山林场,又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

此外,陈嵘在家乡安吉县曾经创办三社小学一所,让农民子女免费人校学习。由于教育经费没有固定来源,他又在1915年承领附近荒山205亩,经营学校林。经过几年的抚育管理,插杉栽竹,荒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森林。成林后的收入用做学校基金,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修建校舍大多从学校林取材,每年经费也用林场收入作为补充,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

编写巨著

树木分类学是林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基础学科。本世纪30年代以前,尚无适合中国情况的树木分类学,以致无法解决树种混乱问题,大大影响造林等学科的进展。陈嵘从1913年起即着手采集树木标本,专心研究,并将研究成果陆续在《中华农学会报》上发表。1923年,他还将重要标本携往欧美有关研究所进行鉴定。陈嵘对树木分类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参考中文书籍161种,日、英、德、法文书籍110种,终于编写成巨著《中国树木分类学》,于1937年9月出版,1953年增补再版,1957年12月又再版。

这本巨著分前编、正编、附录及补编等部分。所记载的中国树木有2550种(包括亚种14种,变种591种,其中不少是中国的特有种,有的就是陈嵘所发现的),分列为550属111科。为便于查阅,对每一树种,除列举学名外,还列有汉名、别名、梵名、英文名等。对树种的形态生态如根、茎、枝、树皮、芽、叶、花序、花、果实、种子等都详加描述,并介绍其产地、地理分布及用途,便于林业工作者应用,书内还附有插图1165幅。

这本巨著在30年代是全国大学林学系主要教材,林业科研生产中重要参考文献,直到80年代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外林业名著,都争相参考引用。

创造林学

本世纪20—30年代,国内造林学课程都采用外国教材,不切合中国的实际。陈嵘从国内林业实际出发,并以中国造林树种为基础,吸收并发展了国外造林营林学的理论,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造林学。他先后编写、出版了以本国情况为背景的《造林学概要》、《造林学各论》和《造林学特论》,为中国造林学奠定了基础。

《造林学概要》(1933年2月初版,1951年增订6版)一书是以中国的森林地理条件和造林树种为基础编写的。欧美各国当时的造林学仅涉及播种和植苗造林,而中国的造林树种繁多,立地条件复杂,须采取有效的多种造林方法。陈嵘在此书中提出了植树造林法、分生造林法、鹿角桩更新法等。其中特别值得提到的是“分生造林法”(包括插木造林法、分根造林法、地下茎造林法等)。这是在总结中国重要造林树种(杉木、杨、柳、泡桐、竹类等)的民间造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造林法。这部分内容体现了中国的特色,是对当时造林学教科书的重要改进。

在造林树种的种子和育苗方面,陈嵘在书中附有“中国林木重要性质一览表”和“普通林木播种简要表”,将中国主要造林树种的开花期、采种期、种子的性质特征及有关播种、育苗的要求都作了说明。这是过去无从查找的。

30年代,中国森林资源极度贫乏,荒山秃岭,满目皆是,而人工造林,又不被重视,在这种情况下,陈嵘在该书中提出“天然保育法”来恢复森林植被。这不仅是最省力而有效的方法,而且也有充足的理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广泛开展“封山育林”以消灭荒山、恢复森林资源,应该说是“天然保育法”的具体运用。

《造林学各论》(1933年9月初版,1953年3月增订5版)一书,广泛搜集了分布于中国的主要造林树种共320种,包括针叶树、阔叶树、竹类和椰子类,并详尽地阐述了各树种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造林方法。在30—40年代,这部书是中国各大学林学系重要教材和开展造林绿化事业的主要参考文献。

在《造林学特论》一书中,陈嵘精辟地论述了保安林(包括水源涵养林、保土防洪林、防风林、防沙林、海防林、护牧林等)的作用及其营造方法,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尽管造林事业蓬勃发展,对主要树种造林技术都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然而,陈嵘在30年代编写的《造林学概要》、《造林学各论》和50年代初编写的《造林学特论》仍不失为造林工作者的重要参考资料。

陈嵘担任林业部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近20年。任职期间,他非常强调营林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强调科研工作必须为林业建设服务。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他与所内其他领导同志、研究人员一起规划研究机构的设置,重点课题的安排,使林业科学研究所逐步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能适应现代林业科学发展的科研体系,科学研究工作蓬勃发展,呈现一派生机。1953年2月15日,朱德副主席(在林业部长梁希陪同下)来所视察,指示尽快绿化西山,而小西山一带尤应先行一步。陈嵘为贯彻这一指示,增设了“西山山丘地区造林方法的研究”课题,以便更快地把首都西郊绿化起来;以后又召开了山地造林技术座谈会,交流造林绿化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华北地区油松、落叶松造林技术试行方案》。这一方案,不仅有助于西山绿化工作,而且对整个华北地区造林技术都有指导作用。

为有利于营林科研工作的开展,1953年,陈嵘创建了林业研究所植物标本室,在这里保存有陈嵘采集和鉴定的一批标本,对营林科学的研究有很大参考价值。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洪水灾害,他立即组织林研所科研人员奔赴灾区,深入调查树木受淹后的生长情况,写出了《1954年长江流域洪水后树木耐水力强弱的调查报告》,这对洪涝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1955年,陈嵘随林业部梁希部长赴西南各省林区进行实地考察,对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营造橡胶林试点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设性意见。陈嵘还积极参加了1956—1967年全国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与有关专家提出了林业研究方面的具体奋斗目标,为林业科技工作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在制订规划时,他多次强调把营林科研工作放到首要位置。这一战略思想,对中国林业建设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产生了巨大影响。

晚年,他倾注全力著书立说,将30年代出版的《历代森林史略及民国林政史》补充修改著成《中国森林史料》,并编著了《中国森林植物地理学》、《竹的种类及栽培利用》等专著,共约400余万字。这些著作,对发展中国的林业科学,促进林业生产,培养人才,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科学救国

陈嵘是一位爱国主义者。青年时期,目睹清廷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即抱定科学救国的愿望,东渡日本学习林业。这期间结识了不少进步人士,接受了孙中山的救国主张,参加了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前夕,他受命与黄炎培等5人潜回天津,策动直隶新军,响应共和革命。武昌起义后,又到南京参加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庆典,表现了极大的爱国主义热忱。

陈嵘热爱科学,也热爱人民。1937年,日寇侵华,沪宁告急,金陵大学决定西迁,但大量贵重的教学仪器设备和标本无法搬迁,校方决定由陈嵘等5人留下保护校产,陈嵘临难受命留下,而让妻子儿女去逃难。日寇攻占南京后,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这时,陈嵘心急如焚,不顾个人安危,与同事设法利用校园收容近3万名老弱妇孺,免遭凌辱和屠杀。后来为解决留校职工生活出路,又利用金陵中学校舍开办私立同伦中学,自任校长。这使一部分失学青年既得以继续学习,也维持了生计。这种一心为人民的品德也深为后人敬仰。抗战胜利后,金陵大学由成都迁回南京时,师生们看到留下的所有校产,特别是仪器、图书和标本(有不少是国内稀有的珍贵孤本)完好无损,无不为之感动。

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参加马列主义和毛主席著作学习,思想认识有很大提高。1953年参加了九三学社,并被选为九三学社中央科技文教委员。1960年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委员。

主要论著

1 陈嵘.中国树木志略.中华农学会丛刊第1集:1—12;第3集:1—11;第4集:1—11;第5集:10—10,1918年12月—1919年10月连载.

2 陈嵘.中国树木志略.中华农学会报,第6集:16—27;第7集:7—18;第9集:1—11;第10集:49—52,1920年3月(101,102)

3 陈嵘.女贞(冬青)应尽本月内播种.农林新报,1933,10(1):6.

4 陈嵘.造林学概要.中华农学会发行,1933;第6版1952

5 陈嵘.造林学各论.中华农学会发行,1933;增订5版.1953.

6 陈嵘.日本针叶树在南京附近造林之失败.中华农学会报,1934(120):1—9.

7 陈嵘.森林与造纸事业农林新报,1934,11(25):507—509

8 陈嵘.历代森林史略及民国林政史料.中华农学会发行,1934.

9 陈嵘.树木开花落叶之时期与移植工作之关系.1934(129,130).

10 陈嵘.列强林业经营之成功与中国林业方案之拟议中华农学会报,1935(137):1—16.

11 陈嵘.论复兴农村宜兼重林业及造林上应采之方针.农林新报,1935,12(8):193—195.

12 陈嵘.记日本林业专家之谈话.农林新报,1935,12(32):787—788.

13 陈嵘.树木对水旱抵抗力之调查.1935(142,143).

14 陈嵘.学校林经营之实例.金陵大学农学院农林推广部出版,1935年.

15 陈嵘.因植树节回忆裴义理先生.农林新报,1936,13(8):190

16 陈嵘.造林上引用外来树种之问题.中华农学会报,1936(153):1—12.

17 陈嵘.中华农学会成立二十周年概况.中华农学会报,1936(155):1—20

18 陈嵘.世界各国林业行政之组织.农林新报,1936,13(35)

19 陈嵘.油桐栽培改进方法之讨论.中华农学会报,1937(158):1—12.

20 陈嵘.战时之救荒植物.《农林新报,1940,17(1,2,3)

21 陈嵘.造林学特论.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南京分公司发行,1952

22 陈嵘.中国树木分类学.中华农学会发行,1937;新一版1957.

23 陈嵘.中国森林植物地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4月初版,1962年3月再版.

24 陈嵘.中国森林史料.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51.

25 陈嵘(石全太整理,梁泰然校阅).竹的种类及栽培利用.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陈嵘人物评价

陈嵘(1888~1971),著名林学家、林业教育家、树木分类学家,中国近代林业的开拓者之一。通晓日、英、德、法、俄、拉丁等文字和语言,毕生致力于树木分类学、造林学、林业史的教学与研究,是我国现代林业的开拓者之一。

陈嵘是中国近代林业科学奠基人之一,在树木学、造林学和林业史科研和教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37年问世的《中国树木分类学》是中国第一部树木学专著,1933年所著《造林学概要》、《造林学各论》,是中国第一批近代造林学专著。

陈嵘补充介绍

  陈嵘(1888—1971),原名正荣,字宗一,安吉县晓墅镇三社村(今石龙村)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东渡日本,在东京弘文书院和大学预科学习。宣统元年(1909)考入北海道帝国大学森林科。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前,受同盟会派遣,曾回国,与黄炎培等人潜入天津,从事民主革命活动。1913年毕业回国,创办浙江省甲种农业学校,并任校长。1915年任江苏省第一农业学校林科主任。次年,参加创办江苏省教育团公有林(今老山林场前身),兼任技务主任。旋又兴办界于安吉、长兴两县的云野林业公司(今安吉龙山林场),安徽延平林社,南京九华山林场、青龙山林场和江苏句容下蜀林场等。1917年发起组织中华农学会,任第一届会长兼总干事长。

  1922年,陈嵘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树木学,次年获理学硕士学位。1924年,转赴德国萨克逊大学深造,并考察欧洲林业。1925年回国,任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教授、森林系主任。抗日战争期间,留守金陵大学,利用校园收容难民数万人,还为失学青年举办金陵补习学校和同伦大学,任校长。抗日战争胜利后至1951年,继任金陵大学林学系教授兼系主任。1952年,高等院校调整时,任南京林学院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不久,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一级研究员,发起创办中国林学会,任第一至三届副理事长,第三届代理事长。1957年,出访苏联、民主德国。是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科技文教委员会委员。通晓日、英、德、法、俄、拉丁等文字和语言,毕生致力于树木分类学、造林学、林业史的教学与研究,是我国现代林业的开拓者之一。著有《中国树木志略》、《中国树木分类学》、《造林学概要》、《中国森林史料》、《中国森林植物地理学》、《竹的种类和栽培利用》等。临终前将其藏书及珍本书共2万卷献给中国林业科学院,并将7.8万元积蓄捐给中国林学会,作为学会奖励基金。还捐款600元给家乡三社小学与三社林场。

  石龙村 石龙村位于安吉县东北部,与长兴县吴山乡毗连。1927年陈嵘取南、中、北3座庙社之意曾命名为三社。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大队驻地石龙口,始更名为石龙。省道鹿(山)唐(舍)公路直穿村境,为安吉东北大门,晓墅镇经济开发区。辖石龙口、童子头、涨子坞口、鸡笼山、桃园、彭家、十字街、富家村、白鹤山、神游坞口、里冲、道士山、大塘口、杨梅岑14个自然村。隶属晓墅镇。199……

  “陈嵘”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