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浙江省名人>宁波市名人>象山县名人

陈汉章

陈汉章人物照片

象山名人陈汉章介绍

国学大师
国学大师

陈汉章(1864年3月13日—1938年6月29日),谱名得闻,字云从,别号倬云,晚号伯弢,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东陈乡东陈村人,国立北京大学、中央大学历史系主任,经史学家,教育家,一代鸿儒,国学大师。

其一生自始至终勤奋自学和刻苦研读;一生致力经史子集“四部”的研究;一生弘扬国学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一生充满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著作有《中国通史》、《尔雅学讲义》、《周书后案》、《论语征知录》等。

陈汉章人物生平

人物简介

陈汉章生于清同治三年,出生在一个耕读世家,少即聪颖好学。4岁识字,6岁会吟诗,7岁正式受业,就读于设立在故居后的“约园”私塾。10岁开笔(浙江图书馆保留10岁的诗作有151首),后考到丹山、缨溪书院读书,更勤奋好学,得童生第一名,故立志研究经史子集“四部”。23岁第一次进入杭州的俞楼(俗称“诂经精舍”),师从著名经学大师俞樾。24岁至宁波的辨志精舍,问师于黄元同先生。

陈汉章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经学大师,就任过北京大学教授、中央大学教授兼史学系主任。著述甚多,主要有《中国通史》、 《尔雅学讲义》、 《孔贾经疏考异异同评》、《礼书通故识语》、 《周书后案》、《论语征知录》、 《缀学堂丛稿》、《史通补释》等百余种,手稿600余万字,现存北京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等。

一心求学

25岁(1888年)去杭州乡试考中第10名举人。汉章先生中举后,多次被聘做官,官至广州直隶州州同,但他均未出仕。他一心追求学问,博览群书,遂成大学问家。46岁(1909年)被京师大学堂(1898年建立,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慕名聘请去任教授,至京一改初衷继续求学。50岁(1913年)以第一名身份毕业于北大第一届史学门,至今在北大仍留为佳话。

工作情况

陈汉章在北京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北京高等警官学校和北京师范大学等任国学、史学、哲学、外文门教授近20年(其中后二年因事请长假离京回乡,北大为挽留遂聘汉章为史学系主任)。65岁(1928年初)应邀出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教授兼史学系主任。汉章先生教书育人,为大学系科管理和人才培养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晚年生活

68岁(1931年初)终以暮年体衰坚辞,告老归里。从此闭门著述,完成心中宏愿。但终因疾病,1938年6月29日晨,一代国学大师在故乡象山与世长辞,享年75岁。从遗愿葬于故乡姆龙洞之东山。

人物评价

汉章先生一生饱览群书,博闻强记,治学严谨,著作等身。每读一书,总要考其优劣,校其佚漏,辨其真伪,评其得失。每看一次,必用色笔加点句读,由浅而深,先藤黄,加淡墨,再浅蓝、桃红、胭脂,然后银朱。

每篇文章都要高声诵读数十遍。其生前仅出文稿十余种。

人物著作

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汉章先生的《周书后案》、《后汉章补表校录》、《辽史索隐》等三种,1985年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整理汉章遗著如《论语征知录》、《公羊旧疏考证》、《诗学发微》等10余种。但从他晚年自拟的《缀学堂丛稿初集目录》中还可看出,计有100余种800多万字手稿准备出版,遍及经史子集“四部”,现作为善本藏于浙江图书馆。陈汉章先生立志以学术报国,一生弘扬民族文化,其为学经历了“三变”:初事古今文学,不偏一家;中年冀于强国,广搜西学,研究实用之学;后返研“四部”,无所不精,不懈追求。汉章先生的门下名人辈出,有著名文学家茅盾、哲学家冯友兰、社会活动家许德珩及史学家范文澜、顾颉刚、罗家伦、傅斯年等。因其杰出的学术成就和致力于宏扬民族文化的精神,备受时人称道:章太炎赞其“博学精思”,蔡元培称其“两脚书库”,黄侃尊其为“魁儒”。

乡土情结

被茅盾称为“爱国怪人”的汉章先生除了有强烈的爱国热情,还有浓重的乡土情结。1907年,首任象山劝学所总董,经他赞助与发动,设立的小学有30余所。担当象山民意代表,力挽县域被分割。不忘公益事业,出资资助创建“象山县公立医院”(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前身)。1922年,汉章先生从北大回乡探亲,受聘担任民国《象山县志》总纂。后带稿北上,在北大四年完成了县志编写,故成“独纂”县志(该志是民国时期四大名志之一,象山的百科全书,起到了资治、教化、存史的作用)。同时,陈汉章先生还十分注重忠孝礼义,乐善好施,立风重范。

后世影响

为纪念陈汉章先生的学术成就和爱国爱乡精神,1982年,象山县委、县政府重修陈汉章先生墓道。1992年,又重修汉章纪念亭及纪念壁。2006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把编纂《陈汉章全集》作为省文献集成“一号工程”,全集约21卷1000余万字。2007年9月第十届中国“开渔节”期间,县委、县政府隆重举行陈汉章先生纪念馆开馆仪式,同时举办陈汉章先生学术研讨会,还出版首发《国学大师陈汉章》一书。此时,北大派出史学系党委书记张万仓教授、南京大学派出史学系主任陈谦平教授等前来祝贺。北京大学在汉章故居开馆时发来的贺信中写道:“汉章先生为北京大学早期人文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一生撰述宏富,著作等身,嘉惠学林,功在千秋”。这是对陈汉章先生最好的评价。

当代被誉为“学术泰斗”的季羡林先生,提到陈汉章先生,也肃然起敬,连说陈先生是他的老师,亲自敬题匾额“陈汉章故居”。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为“陈汉章先生纪念馆”题字。之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德珩题写了“陈汉章先生之墓”;由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程思远题写“经史学家陈汉章”;由全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黄火青题写“缀学亭”;由台湾蒋纬国先生在汉章纪念壁题写“缀学流长”。台湾学术界也出版了汉章先生的部分著作,并把陈汉章先生列入名人馆。

陈汉章补充介绍

  陈汉章(1864-1938),谱名得闻,字云从,别号倬云,晚号伯弢,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东陈乡东陈村人。其一生自始至终勤奋自学和刻苦研读;一生致力经史子集“四部”的研究;一生弘扬国学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一生充满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他是国立北京大学、中央大学的历史系主任,经史学家,教育家,一代鸿儒,国学大师。

  人物简介

  陈汉章生于清同治三年,出生在一个耕读世家,少即聪颖好学。4岁识字,6岁会吟诗,7岁正式受业,就读于设立在故居后的“约园”私塾。10岁开笔(浙江图书馆保留10岁的诗作有151首),后考到丹山、缨溪书院读书,更勤奋好学,得童生第一名,故立志研究经史子集“四部”。23岁第一次进入杭州的俞楼(俗称“诂经精舍”),师从著名经学大师俞樾。24岁至宁波的辨志精舍,问师于黄元同先生。

  陈汉章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经学大师,就任过北京大学教授、中央大学教授兼史学系主任。著述甚多,主要有《中国通史》、 《尔雅学讲义》、 《孔贾经疏考异异同评》、《礼书通故识语》、 《周书后案》、《论语征知录》、 《缀学堂丛稿》、《史通补释》等百余种,手稿600余万字,现存北京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等。

  一心求学

  25岁(1888年)去杭州乡试考中第10名举人。汉章先生中举后,多次被聘做官,官至广州直隶州州同,但他均未出仕。他一心追求学问,博览群书,遂成大学问家。46岁(1909年)被京师大学堂(1898年建立,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慕名聘请去任教授,至京一改初衷继续求学。50岁(1913年)以第一名身份毕业于北大第一届史学门,至今在北大仍留为佳话。

  工作情况

  陈汉章在北京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北京高等警官学校和北京师范大学等任国学、史学、哲学、外文门教授近20年(其中后二年因事请长假离京回乡,北大为挽留遂聘汉章为史学系主任)。65岁(1928年初)应邀出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教授兼史学系主任。汉章先生教书育人,为大学系科管理和人才培养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晚年生活

  68岁(1931年初)终以暮年体衰坚辞,告老归里。从此闭门著述,完成心中宏愿。但终因疾病,1938年6月29日晨,一代国学大师在故乡象山与世长辞,享年75岁。从遗愿葬于故乡姆龙洞之东山。

  人物评价

  汉章先生一生饱览群书,博闻强记,治学严谨,著作等身。每读一书,总要考其优劣,校其佚漏,辨其真伪,评其得失。每看一次,必用色笔加点句读,由浅而深,先藤黄,加淡墨,再浅蓝、桃红、胭脂,然后银朱。

  每篇文章都要高声诵读数十遍。其生前仅出文稿十余种。

  人物著作

  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汉章先生的《周书后案》、《后汉章补表校录》、《辽史索隐》等三种,1985年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整理汉章遗著如《论语征知录》、《公羊旧疏考证》、《诗学发微》等10余种。但从他晚年自拟的《缀学堂丛稿初集目录》中还可看出,计有100余种800多万字手稿准备出版,遍及经史子集“四部”,现作为善本藏于浙江图书馆。陈汉章先生立志以学术报国,一生弘扬民族文化,其为学经历了“三变”:初事古今文学,不偏一家;中年冀于强国,广搜西学,研究实用之学;后返研“四部”,无所不精,不懈追求。汉章先生的门下名人辈出,有著名文学家茅盾、哲学家冯友兰、社会活动家许德珩及史学家范文澜、顾颉刚、罗家伦、傅斯年等。因其杰出的学术成就和致力于宏扬民族文化的精神,备受时人称道:章太炎赞其“博学精思”,蔡元培称其“两脚书库”,黄侃尊其为“魁儒”。

  乡土情结

  被茅盾称为“爱国怪人”的汉章先生除了有强烈的爱国热情,还有浓重的乡土情结。1907年,首任象山劝学所总董,经他赞助与发动,设立的小学有30余所。担当象山民意代表,力挽县域被分割。不忘公益事业,出资资助创建“象山县公立医院”(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前身)。1922年,汉章先生从北大回乡探亲,受聘担任民国《象山县志》总纂。后带稿北上,在北大四年完成了县志编写,故成“独纂”县志(该志是民国时期四大名志之一,象山的百科全书,起到了资治、教化、存史的作用)。同时,陈汉章先生还十分注重忠孝礼义,乐善好施,立风重范。

  后世影响

  为纪念陈汉章先生的学术成就和爱国爱乡精神,1982年,象山县委、县政府重修陈汉章先生墓道。1992年,又重修汉章纪念亭及纪念壁。2006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把编纂《陈汉章全集》作为省文献集成“一号工程”,全集约21卷1000余万字。2007年9月第十届中国“开渔节”期间,县委、县政府隆重举行陈汉章先生纪念馆开馆仪式,同时举办陈汉章先生学术研讨会,还出版首发《国学大师陈汉章》一书。此时,北大派出史学系党委书记张万仓教授、南京大学派出史学系主任陈谦平教授等前来祝贺。北京大学在汉章故居开馆时发来的贺信中写道:“汉章先生为北京大学早期人文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一生撰述宏富,著作等身,嘉惠学林,功在千秋”。这是对陈汉章先生最好的评价。

  当代被誉为“学术泰斗”的季羡林先生,提到陈汉章先生,也肃然起敬,连说陈先生是他的老师,亲自敬题匾额“陈汉章故居”。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为“陈汉章先生纪念馆”题字。之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德珩题写了“陈汉章先生之墓”;由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程思远题写“经史学家陈汉章”;由全国最高人民-原检察长黄火青题写“缀学亭”;由台湾蒋纬国先生在汉章纪念壁题写“缀学流长”。台湾学术界也出版了汉章先生的部分著作,并把陈汉章先生列入名人馆。

  东陈村 1、村庄历史 嗣后文人辈出,遂立宗祠,兴庙宇,造家谱,至今可查者已有二十五世。始属归仁乡,清宣统二年(1910)属靖南乡。1931年属东陈乡,为乡公所驻地。抗日战争初期属靖南三乡,为乡公所驻地。1944年,靖南三乡改为靖海乡,仍为乡公所驻地。1951年属东陈乡,为乡人民政府驻地。1958年属东陈管理区,为管理区驻地。1961年属东陈人民公社。1983……

  “陈汉章”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