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云南省名人>昆明市名人>盘龙区名人

张国成

张国成人物照片

盘龙名人张国成介绍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中国工程院院士、稀土金属冶炼分离专家

张国成,男,汉族,1931年10月12日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中国工程院院士,稀土金属冶炼分离专家,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50年—1952年,张国成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后勤政治部文工团工作;1952年—1954年,在云南大学冶金系学习;1954年—1956年,被保送到昆明工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前身)冶金系学习;1956年,被分配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工作,任研究室专题负责人;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国成长期从事各种稀土精矿冶炼和单一稀土元素分离的研究。

张国成人物经历

1931年10月12日,张国成出生在云南省昆明市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1950年1月—1952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后勤政治部文工团工作。

1952年1月—1954年1月,在云南大学冶金系学习。

1954年1月—1956年1月,被保送到昆明工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前身)冶金系学习。

1956年1月,被分配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工作,任研究室专题负责人。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张国成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据2020年4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张国成研究成功氧化焙烧-催化浸出法冶炼氟碳铈矿新工艺并广泛推广;发明了硫酸强化焙烧萃取法冶炼混合型稀土精矿的新流程,冶炼精矿量约10万t/a;研究成功用P204萃取剂从硫酸稀土溶液中萃取分离稀土元素新工艺;发明了用碱度法生产荧光级氧化铕、用P204萃取法生产氧化钕和用电化学法氧化还原铈和铕离子等项新技术,均在工业上推广。

截至2016年9月,张国成负责完成了20多项重大稀土冶炼工艺技术研究,大部分已在工业上推广应用。用他的发明专利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稀土生产厂;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与甘肃稀土公司合作,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氧化铕生产线,研制成功生产高纯氧化铕独特工艺,为彩色电视荧光材料国产化功不可没;创造三代酸法冶炼包头稀土精矿(简称包头矿)的工艺流程,确立了中国稀土工业在国际上的优势;为建成世界最大的氯化稀土生产基地——甘肃稀土公司(简称甘肃公司)提供全套工艺技术;开发稀土高科技产品,改变了世界稀土原料品种;与甘肃公司合作,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纯氧化铕生产线。

20世纪70年代,张国成瞄准了中国包头储藏的混合型稀土矿,经过反复琢磨,提出采用回转窑硫酸焙烧法处理该矿的工艺,产生了第一代酸法工艺:将该矿经过硫酸焙烧—复盐沉淀—碱转化生产混合氯化稀土,为了解决第一代酸法工艺的不足,张国成带领大家有针对性地进行新工艺的研究,最终研究成功第二代酸法新工艺:硫酸强化焙烧萃取法,它的回收率提高了20%左右,成本降低了约25%。从而解决了包头矿冶炼的难题,并成功地应用于生产实践,成为中国处理包头矿生产氯化稀土的主要工艺流程。

20世纪80年代,张国成和同事们又开始了第三代酸法冶炼新工艺的试验,即从硫酸溶液中萃取分离稀土新技术的攻关。经过努力,诞生了第三代酸法冶炼新工艺,即将包头矿进行硫酸强化焙烧、水浸除杂,得到纯净的硫酸稀土溶液,直接用P-204 萃取分离,生产钐、铕、钆富集物以及纯氧化钕和氯化稀土等产品。

20世纪90年代,张国成在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专项的支持下,针对四川稀土矿,又研究成功一个新流程,因为该矿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稀土矿性质相类似,因此,新工艺不仅有助于该矿资源的开发、应用,而且对世界稀土工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科技获奖

获奖年份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2003年

铕的电解还原工艺及设备研究开发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1999年

包头混合型稀土精矿酸法冶炼工艺的应用推广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0年

用P204从硫酸稀土溶液中萃取分离稀土工艺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87年

回转窑焙烧-萃取法冶炼包头稀土精矿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1978年

锌粉还原-碱度法制取高纯度氧化铕

全国科学大会奖

学术论著

据2020年4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张国成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07年

《有色金属进展(稀有金属和贵金属)》

张国成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5年

《湿法冶金手册(稀土金属的湿法冶金)》

张国成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9年

《压板式隔膜电解氧化还原槽结构及对Ce3+的氧化功能》

张国成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5年

《稀土(第六、十章)》

张国成

冶金工业出版社

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张国成认为,搞科研要想出点成绩是很辛苦的事,每天只靠8小时工作是很难成为科学家的,必须把自己融在工作中,善于构思,大胆实践,力求创新,成果里要有自己的东西,要摆脱别人的束缚,并力争超过他人。

张国成认为,要想做出原创性的工艺,就要热爱你的工作,熟悉你的工作,搞懂你要做的东西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找出工作中的缺点和弊病,得出解决方法,对于创新,张国成认为,创新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一个个知识的积累逐渐演变来的。

张国成还建议学生要热爱自己的工作,熟悉自己的工作,从中去挑它的毛病,针对不足寻找方法,从而促进科技的进步。“如果你厌恶你的工作,不安心搞你的工作,那你在本专业上不可能取得好成绩。”

张国成告诫学生们:科研要不满足于现状,做完一个工作后要问一问自己在这个工作中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苦,人生之短暂”,始终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前行中的困难,“历险关而无畏”,

面对成功和失败,张院士认为,不管在你成功的时候或者失败的时候,都要很好地坚持下来,去克服缺点,这样工作才能搞好。

讲座报告

2012年3月8日,张国成出席了中南大学主办的“我的理想、实践与情操”院士系列报告会。

2012年11月23号上午,应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之邀,张国成莅临该校圆形报告厅做了一场题为“中国稀有金属概况与现状”的报告。

荣誉表彰

年份

荣誉称号

1987年

第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1988年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91年

全国有色金属工业系统特等劳动模范、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7年

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张国成人物评价

张国成作为中国稀土冶金开发研究的早期成员之一,为中国的稀土工业发展、为确立中国稀土工业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评)

张国成是中国稀土材料冶金学科带头人之一,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海鑫烁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评)

张国成为中国的稀土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中国国外一些稀土同行誉为“酸法之父” 。中国工程院评)

张国成补充介绍

  张国成(1931.10.12- )稀土金属冶炼分离专家。云南省昆明市人。1956年毕业于昆明工学院获学士学位。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各种稀土精矿冶炼和单一稀土元素分离的研究。研究成功氧化焙烧-催化浸出法冶炼氟碳铈矿新工艺并广泛推广;发明了硫酸强化焙烧萃取法冶炼混合型稀土精矿的新流程,冶炼精矿量约10万t/a;研究成功用P204萃取剂从硫酸稀土溶液中萃取分离稀土元素新工艺;发明了用碱度法生产荧光级氧化铕、用P204萃取法生产氧化钕和用电化学法氧化还原铈和铕离子等项新技术,均在工业上推广,经济效益显著。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发明奖一次,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1995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国成”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