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名人张伯简介绍
张伯简(1898-1926),白族第一代共产党员。名庚喜,别名红鸿、洪鸿,字稚青,剑川金华桥头街人。伯简受父亲教诲,学习刻苦自励,在大理省立第二中学时,语文成绩最优,今存《鸡足山游记》,即当时的作文。伯简还以书法见长,剑川县文化馆尚存其行书杜甫《秋兴》直幅四屏。
张伯简,1898年生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早年曾入滇军。1919年,为追求真理辞去滇军中的军需官职务,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张伯简参加了由赵世炎、李立三等人组织的“劳动协会”的活动和法、德两国工人运动,在斗争实践中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冬在德国柏林加入共产党。
1922年,他与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在巴黎共同创建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被选为组织委员。他身在异域,却时刻关心家乡的革命,写信给云南 ,鼓励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同年秋,张伯简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和研究,成长为一个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实际斗争经验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4年,张伯简回国后在上海和京汉铁路从事革命活动,继而从事党的宣传工作,任中共中央出版部首任书记,负责过党刊《向导》和《中国青年》的发行工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1925年1月,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张伯简被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代理团中央农工部主任。1925年秋奉调广州,担任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军委书记等领导工作。
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张伯简还努力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他编纂的《社会进化简史》一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我国较早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阐述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理论著作,在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中起了重要作用。1926年毛泽东在广州举办农-动讲习所时,该书被列为学生的课外读物。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曾将此书作为学习唯物史观和社会发展史的书目予以推荐。
1926年8月,张伯简参加省港大-,领导群众开展斗争,因积劳成疾,不幸在广州病逝,年仅28岁。
“张伯简”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