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云南省名人>怒江州名人>兰坪县名人

杨玉科

杨玉科人物照片

兰坪名人杨玉科介绍

清朝著名的爱国将领、抗法英雄

杨玉科(1838-1885年)清朝著名的爱国将领、抗法英雄。字云阶,白族,今兰坪县营盘街人(属丽江府管辖)。

同治初,以义勇入清军滇池营,隶和耀曾麾下,累功擢为前锋,守备,升游击、参将、总兵,升提督,赐号“励勇巴图鲁”。赐黄马褂。1885年初,法以重兵入关,开关搦战,中炮亡。追赠太子少保,谥武愍。

杨玉科将军戎马一生,却热心公益事业,衣锦还乡后建市开街、筑路办学,推广说汉语,提倡植树造林,他为人谦和,遇事常与绅民商议,唯独对家人管教约束甚严。

杨玉科人物简介

清同治(1862-1874)初,以义勇入清军滇池营,隶和耀曾麾下,参加镇压杜文秀回民起义。

1864年,获代理云南布政使岑毓英的赏识,擢为前锋,守备。

1865年,攻陷义军据点丽江、鹤庆,由是显名。后屡与杜文秀交战,升游击、参将、总兵,清廷赐号“励勇巴图鲁”。

1872年,攻破大理城,迫杜文秀自杀,升提督,御赐黄马褂。

1875年(光绪元年),奉旨搜捕击杀英国间谍马嘉里的边民。又奉命镇压邓川州(洱源邓川)、腾越(腾冲)人民起义。

1877年,迁广东高州镇、署提督。 在家乡营盘镇捐资创建了第一所学校—“沧江书院”,并聘请内地教师,让当地学生免费接受文化教育。

1877年(清朝光绪三年)10月15日,云南提督杨玉科调任,将其在大理的爵府、田产及其它产业捐赠地方办学,由迤西道承办“五府”(大理、楚雄、永昌[今保山]、丽江、顺宁[今临沧]),“三厅”(蒙化[今巍山]、景东、永胜)所共有的公立书院,从此放学不缀。

云南省大理市大理第一中学,至今已有137年的办学历史。1902年始办新学,1911年定为“省立第二中学”,1932年由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立大理中学”,素以“滇西最高学府”著称。

从1911年正式“省立第一中学”至今,该校已培养了三万多名高、初中学生。

1884年(光绪10年),中法战争爆发,自广东率广武军三营出镇南关(今友谊关),他镇守谅山府属的观音桥,设伏三道,大败万余法兵,数战皆捷,毙伤大批法军,使法军闻风丧胆。

后来,由于清军西线主将、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自退,弃谅山等地,撤入镇南关内。杨玉科在关外失去后援,遭敌重围,仍毫不退缩,英勇杀敌,孤军奋战,未能奏效。

1885年初,法以重兵入关,教民应于内,玉科曰:“吾百战余生,今得死所矣!”开关搦战,中炮亡。妻牛氏亦以身殉夫。清廷追赠太子少保,谥武愍。

杨玉科人物事迹

传家应该以孝为本

杨玉科将军认为传家应该以孝为本,要求家人读诗书,尚礼仪,守纲常,提倡通过文化交流开化民智。

1873年,杨玉科捐资修建尚文风倡礼仪的魁星阁。同年,在兰坪境内开设了第一个集市——营盘街。营盘街开街后外地客商不断来此做生意,拉玛人(白族支系)和土著民族不懂汉语,无法交流沟通,语言成了极大的障碍,杨玉科让外地聘来的书院先生教百姓汉语,本地人学会汉字还给予奖励,学说汉语逐渐形成风气,促进了当地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鼓励植树造林

杨玉科鼓励植树造林,派专人前往景东购买优良松树籽,分发给附近老百姓播种,还奖励一定钱粮。植树造林面积达千亩以上。

他以身作责在住宅四周广植香柏树,亲自种植引进的法国梧桐,现该树尚在家祠内枝叶繁茂。

提倡兴办学校

杨玉科曾感慨家乡“地太边鄙,汉少夷多,或囿于习俗,视读书为末务;或迫于境遇,欲肄业而无资”。他认为要开化边疆、提高民智,惟有兴办学校一途。

1876年,他捐资捐田产,创办“沧江书院”,书院在提高边疆各族人民文化水平、传播科学知识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二战时成为“营盘人民抗日救国会”会址。

1877年,杨玉科任云南提督时,捐献爵府公馆田亩、盐灶及大理城内的一些铺面,在大理创立规模宏大的西云书院(今大理一中),亲自撰写书院碑序,书院1902年始办新学,1911年被定为“省立第二中学”,1932年由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立大理中学”,至今141年从未缀办,素以“滇西最高学府”著称。

不可骄奢淫逸,需以节俭为本

杨玉科虽身居高位,却时常提醒自己和家人不可骄奢淫逸,需以节俭为本,一生积蓄大多用作公益事业。1876年,其捐资修筑、改道铺设粗石板的盐马驿道,以营盘街为起点,东翻越盐路山经剑川县至浪穹(今洱源县)的牛街,西至碧罗雪山西麓的老姆登村,全长数百里。

考虑到寒冬翻山越岭,常有路人冻死,便在山上建有供行人避寒取暖的“救命房”。任鹤丽镇总兵时,鹤庆坝漾弓河水患肆虐,民不聊生,杨玉科一人筹措经费,挖河渠泄洪至金沙江,解除了水患。

杨玉科《清史稿》记载

杨玉科,字云阶,寄籍丽江。其先居湖南善化,既贵,还本籍。同治初,从和耀曾讨回。岑毓英征曲靖,识拔之,命领百人为前锋,积功至守备。四年,署维西协。李祖裕叛,杀把总陈聪。毓英虑生变,檄玉科代之。玉科至,刺杀祖裕,宣谕部众,皆伏服,遂克丽江、鹤庆,繇是显名。

俄而杜文秀来援,拥众可二十万。玉科所部止数千人,屡战弗胜。二城复陷,玉科溃围出走永北。六年,从克镇雄,长驱猪供箐、海马姑,与有功,叙游击。七年,西寇环逼省城,玉科绕四川会理,间道袭元谋、马街,规武禄,抄其后,克之,进平罗次。八年,平柯渡、可郎,迁副将,赐号励勇巴图鲁。乘胜规嵩明,下寻甸。毓英奏令主三姚军事,连复大姚、浪邓。省城围解,擢总兵。明年,破姚州土城,被巨创。益开地道三十馀穴,雷发,北城陷,遂拔,擒伪将马金保、蓝平贵。三姚平,擢提督,易勇号瑚松额。无何,州西警,复令主大理、丽江军事,发全师速援宾、邓,遂败寇云南驿。其冬,克长邑村,进规炼铁,擒伪都督杨占鹏。於是大理北路定,权开化镇总兵。

十年春,克宾川。初,永昌之陷也,玉科为伪将马双元所得,见其人可用,劝归命,与订交,嘱异时得志相援手,纵之归。至是约为内应,克之,署提督。攻大理小关,邑寇诈降,设座礼拜寺,约玉科往。比入,心动,命移座;动如故,命再移,有间,地雷发,得不死。玉科怒,手刃四人,双元锐身护之出,竟复其地。

逾岁,连下漾濞、赵州,进规大理。其地东临洱海,西倚苍山,自文秀窃据,内筑土垣,包伪禁城其中。玉科掘隧以攻,轰溃东南城,诸军蹈隙入。寇死拒,复窖地雷破之。顿莲花池,益师五千环攻城。文秀开壁出荡,亲击之。败退,饮毒不即死,其党蔡廷栋舁以献,气息仅属,割其首解送省城。毓英至,廷栋佯乞款,阴埋地雷於行馆,迎玉科。玉科诺之,潜至伪府,据炮楼大呼,兵士争血战。毓英隐卒城外,度玉科已达,乘夜梯登。两军既合,巷战竟日,寇披却,越数日,夺门走。克伪都,获文秀家属及廷栋等百三十人。捷入,赏黄马褂,予骑都尉世职。十二年,克锡腊、顺宁,移师协取云州,再予一骑都尉。全滇告宁,改一等轻车都尉。明年,入觐,垂询滇池战状,视伤痕恻然。光绪改元,还署任,赐头品服,晋锡二等男。

是时,滇边野夷杀英官马嘉理,英公使诉於朝,朝旨趣捕急。玉科搜获而通凹、腊都等十五人,鏁送省城伏诛。谳定,会邓川罗洪昌谋乱,袭州城,遂移师马甲邑,克东山,擒渠率。二年,移广西右江镇。创发,乞解职,疏甫上,适苏开先陷腾越,势岌岌。玉科力疾视师,不百日悉平之,被赏赉。三年,徙广东高州镇。六年,署陆路提督,坐其侄汝楫仇杀知府孔昭鈖,镌三级。寻复。

十年,法越事起,率师出关,扼观音桥,法军至,设三伏败之。闻谷松警,亟往援,而敌已乘虚入,数战皆利。明年,法以重兵入关,教民应於内。玉科曰:“吾百战馀生,今得死所矣!”开关搦战,中炮亡,诸军皆溃,至无人收其尸。李秉衡莅关,乃归其丧,妻牛氏殉焉。追赠太子少保,谥武愍,予大理、镇南关建祠。

杨玉科后世纪念

杨玉科将军爵府

杨玉科将军爵府于民国初年被焚毁,现仅存照壁和家祠。家祠内的石碑上刻有杨玉科将军亲自制定的12条家规,至今字迹清晰可辨。

楹联

今天大理一中图书馆有一楹联,应是对抗法英雄杨玉科将军的最好评价:“捐府第兴教育福泽西迤传佳话,戍边关克夷敌血洒南疆耀汗青。”

杨玉科补充介绍

  杨玉科(1838-1885年),清朝著名的爱国将领。字云阶,白族,今兰坪县营盘街人。 同治初,以义勇入清军滇池营,隶和耀曾麾下,累功擢为前锋,守备,升游击、参将、总兵,升提督,赐号“励勇巴图鲁”。赐黄马褂。1885年初,法以重兵入关,开关搦战,中炮亡。追赠太子少保,谥武愍。

  人物简介

  清同治(1862-1874)初,以义勇入清军滇池营,隶和耀曾麾下,参加镇压杜文秀回民起义。

  1864年,获代理云南布政使岑毓英的赏识,擢为前锋,守备。

  1865年,攻陷义军据点丽江、鹤庆,由是显名。后屡与杜文秀交战,升游击、参将、总兵,清廷赐号“励勇巴图鲁”。

  1872年,攻破大理城,迫杜文秀 ,升提督,御赐黄马褂。

  1875年(光绪元年),奉旨搜捕击杀英国 马嘉里的边民。又奉命镇压邓川州(洱源邓川)、腾越(腾冲)人民起义。

  1877年,迁广东高州镇、署提督。 在家乡营盘镇捐资创建了第一所学校—“沧江书院”,并聘请内地教师,让当地学生免费接受文化教育。

  1877年(清朝光绪三年)10月15日,云南提督杨玉科调任,将其在大理的爵府、田产及其它产业捐赠地方办学,由迤西道承办“五府”(大理、楚雄、永昌[今保山]、丽江、顺宁[今临沧]),“三厅”(蒙化[今巍山]、景东、永胜)所共有的公立书院,从此放学不缀。云南省大理市大理第一中学,至今已有137年的办学历史。1902年始办新学,1911年定为“省立第二中学”,1932年由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立大理中学”,素以“滇西最高学府”著称。

  从1911年正式“省立第一中学”至今,该校已培养了三万多名高、初中学生。

  1884年(光绪10年),中法战争爆发,自广东率广武军三营出镇南关(今友谊关),他镇守谅山府属的观音桥,设伏三道,大败万余法兵,数战皆捷,毙伤大批法军,使法军闻风丧胆。后来,由于清军西线主将、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自退,弃谅山等地,撤入镇南关内。杨玉科在关外失去后援,遭敌重围,仍毫不退缩,英勇杀敌,孤军奋战,未能奏效。

  1885年初,法以重兵入关,教民应于内,玉科曰:“吾百战余生,今得死所矣!”开关搦战,中炮亡。妻牛氏亦以身殉夫。清廷追赠太子少保,谥武愍。

  “杨玉科”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