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西藏自治区名人>那曲市名人>班戈县名人

加央西热

暂无加央西热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班戈名人加央西热介绍

中国作家

加央西热,1978年7月参加工作,198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文化程度,历任那曲地区中学教师、西藏那曲地区索县文化局文化科科长、县委副书记、那曲地区文化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西藏自治区文联编辑事务部副主任、主任、西藏自治区作家协会秘书长、常务副主席等职。1994年2月第二届西藏作协理事会上当选为西藏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2001年12月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2004年在拉萨病故。主要作品《西藏最后的驮队》荣获“正泰杯”第三届中国报告文学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优秀报告文学奖。

加央西热人物简介

加央西热同志1957年春出生在藏北地区班戈县一个牧民家庭,1971年前在家放牧。由于长期受到草原文化的熏陶,很小的时候,加央西热同志就以《毛主席语录》为教材,以手指作笔,以冰雪当纸学习藏文,1971年,14岁的他第一次走进教室接受小学教育,开始了求学生涯,1978年中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教务室主任。1983年调那曲地区文化局任文化科科长,并开始进行艰难的文学创作,曾发表《童年》、《盐湖》、《灵魂独白》等组诗,引起了文学界极大的关注。1987年5月,被选拔为那曲地区索县县委副书记,1990年调那曲地区文化局担任副局长、党组副书记,1994年调西藏自治区文联工作。

加央西热同志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发表过诗歌、小说和纪实作品。2003年加央西热同志被区直工委评为优秀党员。1994年加央西热同志带领一个摄制组回到广袤的藏北家乡,跟随一支驮队走了完整的驮盐之路。随后,加央西热同志以驮盐及其农牧盐粮交换为主题,与摄制组一起在藏北班戈县保吉乡五村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拍摄和采访。为了真实记录藏北牧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与之相伴的传统文化,2004年1月加央西热同志创作出版了《西藏最后的驮队》一书,该书出版后先后在北京和西藏举行了首发式和研讨会,在文学界引起了极大震动,该书获得了2004年11月12日颁发的“中国报告文学第三届正泰杯大奖”,并已通过“鲁迅文学奖”的终评。

在书中加央西热记录下了:因新的运输工具——汽车的兴起,用驮队驮盐和盐粮交换作为一种旧的生产方式日渐远离人们的生活;在20年间,牧民们告别了用了几千年的帐篷,住进了房屋;一些牧民,如格桑旺堆,买了汽车,往返于城市与乡村之间,成为当地有名的大富户……书中在记录了西藏的一段历史的同时,也跳动着时代的脉搏,真实地反映了西藏日新月异的变化。

2004年8月加央西热同志作为执行编委编辑出版了《又见茶马古道》,该书真实纪录了世界上最遥远、最高、最险峻的道路之一、反映自唐代以来以内地之茶和藏区之马进行交换的商道——茶马古道的形成和作用。同时加央西热同志还主持了尼泊尔伟大诗人罗齐米·普拉萨德·德库塔的代表诗作《木纳与玛丹》的翻译出版工作。

加央西热主要经历

1971.4——1972.4 在那曲地区班戈县色龙区小学上学;

1972.4——1974.8 在那曲地区班戈县小学上学;

1974.9——1978.6 在那曲地区中学上学;

1978.9——1983.10 在那曲地区中学任教师;

1983.11——1987.4 在那曲地区文化局任文化科副科长、科长;

1987.5——1990.5 在那曲地区索县县委任副书记;

1990.6——1994.2 在那曲地区文化局任副书记、副局长;

1994.2——2004.10 在西藏文联任编辑事务部副主任、主任、西藏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2004.10 病故。

加央西热主要作品

加央西热著有组诗《盐湖》、《灵魂的独白》、《庙宇精神》、《童年》、《草原人》,散文《牧草青青》,长诗《寻找驮牛群》等。

中篇小说《悠悠诵经声》获1994年《西藏文学》新人新作奖。《西藏最后的驮队》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加央西热补充介绍

  加央西热 (1957~2004)

  藏族。西藏班戈人。中共党员。高中毕业。1978年参加工作。历任那曲地区中学教师、文化局文化科科长,索县党委副书记,那曲地区文化局副局长、副书记,西藏自治区作协秘书长、常务副主席。中国作协第六届全委会委员。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组诗《盐湖》、《灵魂的独白》、《庙宇精神》、《童年》、《草原人》,散文《牧草青青》,长诗《寻找驮牛群》等。中篇小说《悠悠诵经声》获1994年《西藏文学》新人新作奖,报告文学《西藏最后的驮队》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加央西热”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班戈县周边名人
多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