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名人>

廉希宪

廉希宪人物照片

新疆名人廉希宪介绍

大蒙古国至元朝初年政治家

廉希宪(1231年6月26日-1280年12月12日),一名忻都,字善甫,号野云。畏兀儿族。祖籍西域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大蒙古国至元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燕南诸路廉访使布鲁海牙之子。

廉希宪自幼魁伟,举止不凡。成年后,爱好经史。十九岁时,入侍忽必烈于藩邸,被称为“廉孟子”。元宪宗四年(1254年),任京兆宣抚使,首请用许衡提举学校,教育人材。从攻南宋鄂州,请尽释军中所俘士人。宪宗死,劝忽必烈北归即位。任京兆、四川宣抚使,平定刘太平等叛乱。旋以中书右丞行秦蜀省事,力拒阿里不哥将浑都海进攻。任中书平章政事时,他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至元七年(1270年)罢相,到至元十一年(1274年)又被起用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次年,元军取南宋江陵,忽必烈令廉希宪行省荆南。他至镇后,禁剽掠,录用原宋官吏,发仓粟赈饥,兴学校、选教官。后因久病召还。至元十六年(1279年),复受命领中书事。丞相伯颜曾赞其为“男子中真男子,宰相中真宰相” 。

至元十七年(1280年),廉希宪病逝,终年五十岁。累赠推忠佐理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恒阳王,谥号“文正”。

概述内图片来源

廉希宪人物生平

家世出身

廉希宪于元太宗三年五月二十五日(1231年6月26日)出生于蒙古占领下的燕京,其父为投奔蒙古的畏兀儿人布鲁海牙,因曾任燕南诸路廉访使故改汉姓“廉”。

廉希宪自幼身材魁伟,举止与一般儿童不同。十九岁时入侍忽必烈王府,因其“笃好经史,手不释卷”的勤学精神,深得忽必烈赏识。有一天正读《孟子》,忽闻忽必烈召见,匆忙将书揣入怀中。忽必烈问《孟子》书中所言何事,廉希宪陈说性善、义利、仁暴等。忽必烈嘉奖其学问,称他为“廉孟子”,于是知名于世。廉希宪还善射,一次在忽必烈面前力挽劲弓,三发三中,众人钦佩他“文武全材”。后从征云南等地。

霸府谋主

元宪宗四年(1254年),任京兆(今陕西西安)宣抚使。京兆控扼陇蜀地区,诸王封地布于左右,境内羌戎杂居,号称难治之地。廉希宪到任后,探求百姓疾苦原因,抑强扶弱。空闲时向名儒许衡、姚枢等人请教治世之道。并提请忽必烈用许衡来管理京兆学校,以教育人才作为根本大计,并将儒士另立户籍,取得显著政绩。

元宪宗九年(1259年),随忽必烈攻宋鄂州,廉希宪率儒生百余人拜伏于军门,呈请忽必烈在王师渡江以后,“但凡军中所俘士人由官府出钱赎身,遣归原籍,以表示殿下广施恩典”。忽必烈同意,因此有五百多儒士被放还。

坐镇关陇

元宪宗死后,廉希宪秘密进言:“先发制人,后发人制。天命不敢辞,人情不敢违。事机一失,万巧莫追。”力促忽必烈迅速北返,在与阿里不哥争夺皇位的斗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并最终夺得帝位。此间,他再次出镇关中,任京兆、四川道宣抚使,重用良将,力挫阿里不哥的支持者浑都海,平定关陇,旋即升任平章政事。

力抗幸臣

中统三年(1262年),进拜中书平章政事。

至元五年(1268年),始置御史台,继设各道提刑按察司。当时阿合马总揽财政,质问廉希宪:“政务由诸路办理,钱谷之事交付转运司,今设御史台、提刑司牵制,叫他们如何办事?”廉希宪回答:“立御史台和按察司是自古以来的制度,其职责是内劾奸邪,外察越轨行为,考察民间疾苦。其于国政有益则莫大于此。若不设台察,上下专横,恣意贪暴,国事能有成就吗?”阿合马哑口无言。

至元七年(1270年),廉希宪患病,忽必烈派遣医生三人诊视,医生说须用砂糖做药引,家人到处寻求,阿合马送去二斤,廉希宪拒收,还说道:“即使此物果能治好病,我也绝不靠奸人的赠送来救自己的命。”忽必烈听说后,遣人送去砂糖。

至元十一年(1274年),廉希宪被任命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

抚治荆南

至元十二年(1275年),忽必烈急召廉希宪回京,命他抚治荆南,并有授三品以下官职之权。廉希宪带病赴任,右丞阿里海牙率领属官于江陵迎接,荆人大为惊骇。

廉希宪到任后,立即下令严禁剽劫,通商贩,兴利除害,兵民安居乐业。希宪还收留宋朝故宣抚、制置二司幕僚中能干事者二十余人,因材任用。这些人赠他珍宝玩物,廉希宪拒绝,并告诫说:“你们是宋朝故官,若任用你们,当念我朝圣恩,尽力报效。今你们送我这些东西,我取之不义,若是官物,收受如同盗窃,若系取之于民,那就是犯罪,你们应当慎重。”又下令:对被俘军民,杀者以杀平民论罪;俘虏患病而被抛弃者,许人收养,病愈后原主人不能再据为己有;凡买卖妻室儿女者,判以重罪,所卖之钱官府没收。决开江陵护城河放水,得良田数万亩,分给贫民耕种。开沙市粮仓,以粟米二十万斛赈济公安县饥民。大兴学校,选任教官,购置经书,并亲自到课堂勉励诸生努力学习。

廉希宪在荆南的政绩,影响深远,西南民族及思、播二州之田、杨两姓,还有宋重庆制置赵定应等,都来请降。江陵人说:“皇帝派廉相出镇荆南,不仅人蒙德化,连昆虫草木都得其恩惠。”

至元十四年(1277年),廉希宪因病久不愈,被召还京都,江陵人民哭泣挽留。他离开后,江陵人画像建祠,以为纪念。五月,廉希宪回到上都,他两袖清风,离任时随身之物只有琴、书而已。

病重而逝

廉希宪还京后,忽必烈诏征扬州名医王仲明为他诊视,病稍愈,能扶杖而起。世祖大喜说:“卿得良医,故病渐愈。”廉希宪说:“医生用良药为臣治病,若臣能自己小心谨慎,就会痊愈,但若臣自己懈怠不堪,虽良医亦无益。”这是借此事来谏劝皇帝。朝廷设立门下省,忽必烈意欲让希宪来主持门下省事,结果却为阿合马所阻。

至元十六年(1279年)春,廉希宪复受命领中书事,但病情日重,太子真金前来探望,并问为政之道,廉希宪说:“人君治国,最重要的是用人得当,用君子则治,用小人则乱。臣今病势加剧,听天由命而已,而十分担心的是当前大奸专政,小人附和,误国害民,这才是国之大病,希望殿下力劝皇上屏除奸臣,否则国病日重,无可救药。”

至元十七年(1280年)十一月十九日(12月12日)夜间,廉希宪病逝,享年五十岁。临终时告诫诸子说:“吾疾不起矣,儿惟多读书,以承父志。”

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廉希宪获赠清忠粹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魏国公,谥号“文正”。 元仁宗时加赠推忠佐理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恒阳王。

廉希宪轶事典故

鄙视刘整

廉希宪生平礼贤下士,惟恐落于人后。当他官居中书平章政事时,南宋降将刘整以高级官员的身份前来拜访,他却没有请刘整就座。

刘整离开后,有个衣着破旧的南宋秀才拿着诗文来请见,廉希宪很客气地请秀才入座,与他谈论诗书典籍,关怀他的生活饮食,好像是老朋友。

事后,廉希宪的弟弟廉希贡问:“刘整是大官,你对他不客气;秀才不过是个清寒的读书人,你却很礼遇他。有这种道理吗?”

廉希宪回答说:“这不是你所能了解的。大臣的举止进退,关系到天下国家。刘整的官位虽尊贵,却是背叛他的祖国和君主来归顺的;南宋秀才并没有罪过,没有必要让他难堪。当今我们的国家崛起于北方沙漠,我对这些文人如果不特意尊重些,儒家的学术从此就将失传了。”

笃信儒学

廉希宪嗜读经史,手不释卷。有一天正在读《孟子》,忽必烈要召见他,他便怀揣《孟子》觐见。忽必烈询问是什么书,廉希宪回答为《孟子》,并阐述《孟子》中的思想精华。忽必烈大喜,称他为“廉孟子”。于是廉孟子之名便传开了。

忽必烈后来崇尚藏传佛教,命廉希宪受国师的佛戒。廉希宪说:“臣受孔子戒矣。”忽必烈说:“孔子亦有戒耶?”廉希宪说:“为臣当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忽必烈听了之后连连点头。

当时很多贵族不顾禁令,抓儒生为奴隶,廉希宪亲自掏钱赎回这些奴隶,让他们恢复儒户身份。

万柳宴客

廉希宪热情好客,经常邀集诗朋酒友来自己在玉渊潭的别墅“万柳堂”观花赏景。据诗人陶宗仪在《辍耕录》卷九《万柳堂》记载:廉希宪一日置酒备餐,召集好友卢挚、赵孟頫同饮。当时有一位姓刘名解语花的歌儿,来到席间,左手折荷花,右手执酒杯,唱了一段《小圣乐·绿叶阴浓》。歌罢行酒,赵孟頫即席赋诗,题为《万柳堂席上作》。吟罢他又即席绘成一幅《万柳堂图》,赠予主人。

廉希宪历史评价

董文忠:希宪,国家名臣。

忽必烈:①希宪真男子也。 ②希宪不嗜杀人,故能尔也。 ③当诸王大会议决大事,惟廉希宪能也。

赵壁:且关中形胜之地,希宪得民心,有商挺,赵良弼为之辅。

商挺:向时浑都海之乱,若非廉相,关中安危未可知,兼关中军民他人难制,惟廉相能得其心。

伯颜:廉公,男子中真男子,宰相中真宰相也。

廉惠山海牙:吾世父事世祖以通经,号廉孟子。

元明善:世祖皇帝克肖天德,充承帝命。一天下而国,环四海而家。时则有三五臣同德佐命,恒阳王其烈烈者欤。蕴经国之学,展命世之才,刚明正大,清修峻洁。所处而经权合,所趋而事庸立。西定秦陇,东靖齐鲁。北安辽碣,南抚荆湖。在中书六年,大经、大法、大忠、大直。巍巍焉,迈前王之佐。岩岩焉,为后哲之师。圣贤际(阙),道义交孚。丰功钜业,光耀金石。乌宓伟哉!

宋濂《国朝名臣颂》:天启景运,挺生人豪。豹畧龙韬,呼吸风涛。英英廉公,才雄气骞。力捧潜龙,上升九天。诞彰皇威,关陇晏然。广厦细毡,嘉猷日宣。出镇辽霫,强宗震迭。移节荆湖,民气遂苏。连征大猾,正气烈烈。式扬发则,莫我敢遏。大星煌煌,西流于堂。天下之伤。

王世贞《王弇州崇论》:吾尝谓元有三仁(耶律楚材、廉希宪、伯颜)焉。……乃廉希宪又有学力焉,宰相之为真宰相也,男子之为真男子也。噫!孰谓胡无人。

冯梦龙《智囊全集》:不惟兴文,且令知节义之重,是具开国手段者。

王夫之:乃至女直、蒙古之吞噬中华,皆衣冠无赖之士投幕求荣者窥测事机而劝成之。廉希宪、姚枢、许衡之流,又变其局而以理学为捭阖,使之自跻于尧、舜、汤、文之列,而益无忌惮。游士之祸,至于此而极矣。

朱轼:希宪负青云之愿,至以皋防稷契自励,欲追迹于三代,此其志岂小哉?受世祖恩遇,知无不为。是时邦家初建,万事草创,希宪居枢轴之位,则能挈纲维明,条贯成一代之规;受専阃之寄,则能诘奸御暴,安民养士,使疆土日辟,折冲万里之外。及当成败呼吸,审察防宜,代谋制胜,用力少而成功多,可谓拔萃之奇才也。值阿哈玛特奸回贪冒,动相牵制,与之终始。不然,以希宪之才,当此位望其功谋,亦曷可胜道哉。

柯劭忞:浑都海扔重兵附阿坦克不哥,与刘太平、霍鲁欢相表里,廉希宪以一书生,拄其间,决犹豫,平大乱,可谓智勇矣。及为宰相,划为宰相,划除蠢弊,与民休息,侃然以古大臣之事己任。元之理学名臣,希宪一人而已。

蔡东藩《元史演义》:忽必烈开府漠南,用姚枢、许衡、廉希宪诸贤,似属究心治道。

廉希宪主要作品

廉希宪作品多已散佚。《元代奏议集录》录有其奏议4篇:《陈大计劝进》《陕蜀行省奏事》《请改革世官之制》《言史天泽不当罢相》。 《永乐大典》残卷及《全金元词》录有其词1首:《水调歌头·读书岩》。

廉希宪后世纪念

廉希宪在大都城内有赐宅一座,又在平则门(即后来的阜成门)外的钓鱼台修建别墅,玉渊潭畔植柳百株,遂命名别墅为“万柳堂”。池水中无数荷花绽放,柳荫莲香,风景可爱。“万柳堂”于廉希宪死后逐渐荒废。

廉希宪补充介绍

  廉希宪(1231~1280年),字善甫,畏吾儿(亦称回纥,居今新疆天山南部)人。13世纪初,回纥国依附于成吉思汗的蒙古汗国时,廉希宪之父布鲁海牙随国王东迁,成为成吉思汗的随从。从此后,其家成为蒙古贵族。

  廉希宪青少年时聪明有胆识,爱读经史。宪宗蒙哥在王位,忽必烈为皇弟,19岁的廉希宪为忽必烈的侍从。因他颇负才学,被称为“廉孟子”。忽必烈受封于京兆之地(今陕西关中),第二年(1254),用廉希宪为京兆宣抚司使。当时,关中为陇(甘肃)蜀(四川)门户,地理位置重要,又是多民族地区,且世族豪强较多,历来难治。

  廉希宪到任后,根据关中的特点实行了“抑强扶弱、体察民情”的政策,注重了解社会状况,经常邀名士许衡、姚枢等人研究治理之策。他向忽必烈建议,任用许衡提举京兆学校,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青年子弟,提高当地文化水平。他认为这是治理好关中这块根据地的根本大计。

  元初,蒙古统治者重视利用汉族文化人士,规定不得掳掠汉人儒生为奴。但在京兆的蒙古豪帅对此规定不予理睬,压抑了文化人士的地位。廉希宪到来后,立即命令读书人注册儒籍。同时,他重视实行法制。有一民妇与仆人成奸杀夫,被押入监牢。别的官员认为正值大旱,不宜于重典,要求宽释杀人凶犯,廉希宪决定依法处凶犯死刑。事后不久,天降大雨,事实证明执法与天文变化无关。

  1258年,宪宗蒙哥命忽必烈领兵攻鄂州(即今湖北武昌)。廉希宪向忽必烈建议,对南进中俘获的文化人士,应官购遣还,以表示尊重文化,笼络人心。忽必烈采纳了他的意见,遣还了五百余人。1259年,宪宗在钓鱼山(在今四川合川县)中箭身亡。廉希宪立即劝告忽必烈停止进攻南宋的战争,从前线北还,去夺取皇位。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北)登上王位,廉希宪又建议暂时撤退进攻南宋的军队,与南宋议和,借机积蓄力量, ,然后再准备南征。当忽必烈得知驻在关右(今关中东部)的陕西行省参知政事刘太平,密谋联合反对忽必烈的将领叛乱时,又派廉希宪前来关中任京兆四川道宣抚使。

  他到京兆后,立即安排逮捕了刘太平、霍鲁海等谋叛首领,并派军队进攻驻在六盘山的浑海都部,避免了关中的战火之灾。忽必烈认为廉希宪文武材略兼备,命他节制秦陇川陕诸军,提升他为中书平章政事,行秦蜀省事。从至元元年(1264)到十年(1273)之间,廉希宪一直作为忽必烈的股肱重臣,辅助忽必烈巩固统治地位。1274年,忽必烈又命他任北京行省平章政事。1275年,调任荆南行省。1277年因病北还上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北)。至元十七年(1280)十一月因病而卒。时年50岁。

  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赠“忠清粹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魏国公”。后又加赠“推忠佐理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恒阳王”。

  “廉希宪”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