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名人林丽韫介绍
林丽韫,女,1933年出生,台湾台中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毕业,中央编译局高级译审。翻译家、社会活动家。现任外国语学院名誉院长。
1953—1978年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任研究员、副局长、局长、部核心小组成员,其中1954—1975年担任周恩来总理翻译。是党的十大至十七大代表,中共第十届至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历任第四至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侨联副主席,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顾问。日本创价大学名誉教授。
林丽韫生平经历
1936年,她随家人来到台北。1939年,林丽韫到台北市永乐公学就学。1940年起,她先后就学于日本神户小学、神户中华同文学校、兵库县凑川高等学校。她曾经任教于神户中华同文学校。1952年,她自日本到中国大陆,就学于北京大学生物系。后来,她在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中日友好协会任职。1963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曾担任中日友好协会理事,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局长、局长、部核心小组成员,中共廊坊地委副书记,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四至第七届副主席,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顾问,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顾问。第九届共青团中央常委,全国侨联常委、顾问,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华侨大学第一届董事会副董事长,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宋庆龄基金会顾问,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她是第四至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第七、八届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届至第十五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
自1954年底至1976年周恩来逝世,她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日语翻译长达22年。1999年,她自幼时离开台湾后第一次回到台湾家乡,并回到了台中清水镇。此后她曾多次返回台湾。
林丽韫人物生平
林丽韫她出生在台湾,上世纪50年代起,担任毛泽东、周恩来的日文翻译,全程参与1972年中日建交的谈判,她见证了那一段充满传奇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起,她亲历了海峡两岸往来的风风雨雨。
“我们是唐山人。”时间已然经历了一个甲子的轮回,林丽韫依然清楚地记得父亲的话语。用闽南语讲出来的这句话在台湾民间一代叮咛一代,传递着蕴涵深情的信念:自己的根,深埋在台湾海峡的彼岸。
林丽韫1933年出生在台中清水,到她,祖籍福建晋江的林家在台湾已是第八代。3岁时她与家人来到台北生活,7岁时随家人离开台湾去了日本。高中毕业后,林丽韫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国大陆。有人称她为“台湾的女儿”,林丽韫则强调说,“我是台湾女,更是中国女。”
林丽韫办公室书橱里的书大多与台湾有关,书桌上放着最新一期的《两岸关系》杂志。熟悉林丽韫的人知道,她有太多的台湾生活形成的习惯:喜欢喝高山茶,吃台湾菜,用闽南语与家人交流。
淳朴的民风,友善的邻里,美丽的风光;母亲穿着旗袍,盘着传统的中式发型;过年时,家里会做萝卜糕、芋头糕等各式年糕;中秋祭月,大人总要告诫小孩,手指不能指向月亮……台湾的童年岁月已十分遥远,但对于林丽韫,这些记忆却格外清晰。
几十年来,她无时无刻不惦记着家乡,她长期从事的工作也与自己的生长之地休戚相关。1981年以来,她先后担任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顾问,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顾问,林丽韫真诚、谦和的态度留给海内外台胞深刻的印象。
1999年,再次回到台湾,透过飞机舷窗望着暗蓝的夜空,林丽韫觉得自己又变成了童年时在台北望着星空的那个小女孩,阔别59年,家乡并不陌生。此次回乡,林丽韫是借着大陆少数民族艺术家代表团进行交流的机会来的,这之前的两次因私返乡都被台湾当局拒签。
临行前,海外某些媒体刻意强调林丽韫中共中央委员的政治身份,并且对她能否在台湾找到“故乡的感觉”提出疑问。很快,这样的疑问被否定,人为制造的隔阂被打破,林丽韫在台湾8天时间被温情包围。老家清水镇的人们放起鞭炮欢迎她归来,亲切地称呼她“乡亲大姐”,鲜花多得抱不住,镇长特别做了一块“清水之光”的牌匾送给她,表达了故乡百姓的敬佩之意。在台中民族公园,台胞们拉起林丽韫一同唱起高山族歌曲“我们都是一家人,从前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手牵着手唱起我们的歌……”离开台湾时,陪同访问的台湾乡亲流下了不舍的眼泪。
在台湾的亲友们不断地向林丽韫发出邀请,希望她再回故乡看看。林丽韫说,海峡那边的亲情吸引着,她恨不得立刻飞过去。
让我们把时针拨到1952年,年仅19岁的林丽韫几经周折只身回到祖国,进入北京大学生物系读书。一年后,林丽韫被抽调到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成为一名日文翻译。本想成为一名生物学家,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让人民丰衣足食的她,命运却发生了变化。
从1954年底开始,林丽韫就为周恩来总理做翻译工作,直到1976年总理去世。在日本生活和接受教育12年,林丽韫的日语不仅流利标准,而且带着关西口音的发音柔和悦耳,被周总理称赞为像说苏州话一样好听。
1972年中日两国政府就邦交正常化举行谈判时,林丽韫担任了主要翻译。二十多年的翻译生涯,她见证了中日民间交流和邦交正常化的全过程。她曾接待过日本首相石桥湛山等许多日本政要,还有日本的各党派代表团、青年妇女和文化代表团及众多的日本民间各阶层人士,林丽韫与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了交情深厚的老朋友。
林丽韫担任着全国侨联顾问、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海协会顾问、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宋庆龄基金会顾问等。尽管年逾古稀,但她参与的社会活动却越来越多,希望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为民族和国家做更多的事情。
林丽韫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投入了很多精力,老人很忙却很快乐。
“生物多样性影响我们的生存环境,加强保护就能使人类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健康地生活,这非常重要。”看着围在身边嬉闹的7岁的小孙子,林丽韫说,尽自己的力量为子孙后代创造健康的环境,再累也值得。《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 殷新宇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林丽韫人物简历
1933年3月出生于台湾省台中县。
1936年,她随家人来到台北。
1939年,林丽韫到台北市永乐公学就学。
1940年春侨居日本神户市。
1952年7月-1953年7月就读北京大学生物系。
1953年7月-1978年10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生、副局长、局长、部核心小组成员。
1978年10月-1981年12月,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挂职廊坊地委副书记。
1981年12月-1991年12月,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党组书记。
1991年12月-98年3月,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4年6月-2004年8月,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
2008年6月,当选为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第二届理事会顾问。
2007年9月-2011年9月,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林丽韫补充介绍
林丽韫,生于1933年,全国妇联第四至第七届副主席。台湾台中人。太平洋战争前夕,随全家由台湾到日本神户。1952年夏由日本回国,进北京大学生物系学习。后到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和中日友协工作。曾任中日友协理事。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局长、局长、部核心小组成员,中共廊房地委副书记。现任全国台胞联谊会会长、党组书记,致力于促进祖国统一的工作。是中共第九至十四届中央委员,第四至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九届共青团中央常委,全国侨联常委,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林丽韫”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