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四川省名人>南充市名人>蓬安县名人

祝维翰

祝维翰人物照片

蓬安名人祝维翰介绍

四川省民族研究学会常务理事

祝维翰(1911-1983),曾任《藏汉大辞典》第一副主编,四川省民族研究学会常务理事,西藏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

祝维翰人物生平

1916年入蓬安县平头乡静圣庵读书,1920年进入蓬安县高等小学堂第15班学习,1926年(民国15年)毕业后升入师范班。1929年秋毕业,教了半年小学后,考入成都大学(四川大学前身)理科预科学习。 1932年秋,预科学习期满后,进入生物系学习。因生活无着,1933年回蓬安,任县立初级中学教员一年。1934年,赴南京报考“中央大学”,但为生活计,后报考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事交通队”,在江西星子县受训学无线电。1938年毕业,分配到成都国际无线电台实习。他觉得“搞无线电枯燥无味,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好友王绍先的介绍下,认识了张怡荪先生,进入西陲文化院,从此即开始他的藏学研究生涯。由于他天资聪慧、博闻强记,加以学习勤奋,进步很快,不久即成为文化院的骨干和灵魂人物。《藏汉大辞典资料本》中积累的中外资料,大部分是他整理和翻译的,他对大辞典的体例设计、内容取舍、译文翻译等都起到了主导作用。他对藏族的传统文化——“五明之学”有深入的研究,是难得的“藏学通”。

1950年后,祝维翰在拉萨参加革命,先执教于拉萨小学,后任职于西藏军区编审委员会,担任过《西藏日报》编译室秘书和校审室副主任。在50年代前期,他对汉藏文翻译工作,特别是汉文藏译的新词术语,作出了不少开创性的贡献。1959年,调西藏文管会工作,后又担任自治区人委办公厅编译室副主任。1982年,调西藏社会科学院工作。从1962年开始,他即抽调到成都,专事《藏汉大辞典》的编纂工作。1966年7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编纂工作无法进行,他回到西藏原单位。1970年,被原单位送回家乡蓬安劳动。1974年,被《藏汉大辞典》编写组借到成都,为《藏汉大辞典》恢复编写作准备工作。1978年,《藏汉大辞典》经邓小平、方毅、乌兰夫批示后恢复编写,重新成立编写组,祝维翰再次被任命为《大辞典》的副主编。

祝维翰有关评价

祝维翰逝世后,1983年4月20日,《藏汉大辞典》编纂组特给中共蓬安县委宣传部致信说:“我组所编《藏汉大辞典》系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的一项重要科学研究工作。辞典主编、副主编,均由中央有关部门直接任命。贵县祝维翰同志是由国家民委和国家出版局任命的副主编,四十多年来他为这部辞典呕心沥血,成绩卓著。……我《藏汉大辞典》编纂组,为了表彰他对辞典做出的卓越贡献,拟在贵县平头公社祝维翰同志的家乡,用藏汉文立一石碑,以表纪念。”同时指出:“祝维翰同志一生,从事西藏文化的研究,是一位造诣颇深的藏学专家,他在藏学方面的成就,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我们为贵县出了这样一位学者,感到高兴”。

祝维翰主要作品

编撰《藏汉大辞典》;

《〈藏汉大辞典〉的编写》,《民族语文》 1983 年第1期;

翻译藏族古典作品《莲花歌舞·出世法言》(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等;

编写百科全书中有关西藏佛教的词条;

协助有关单位翻译过西藏地区的地震资料。

祝维翰补充介绍

  祝维翰(1911-1983)

  今蓬安平头人。《藏汉大辞典》第一副主编、四川省民族研究学会常务理事、西藏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1929年,考入成都大学(川大前身)学习。1934年,入军委“军事交通队”学无线电。1938年毕业后,入成都国际无线电台实习。实习期满后,进了西陲文化院,开始藏学研究。解放后,先后担任《西藏日报》编译室秘书、校审室副主任、自治区人委办公厅编译室副主任。1962年起,专事《藏汉大辞典》的编撰工作,任副主编。除此之外,还翻译了藏族古典作品如《莲花歌舞·出世法言》。1982年,撰写了《<藏汉大辞典>的编写》参加第十五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会议,后被邀去美国参加-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1983年,逝世。

  “祝维翰”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