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名人张商英介绍
张商英(1043-1121),字天觉,号无尽居士,蜀州新津县(今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人。北宋后期宰相、书法家。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考中进士,起家通川主簿,出任南川知县(今重庆)。得到宰相章惇推荐,出任监察御史,成为王安石变法的追随者,历经宦海沉浮,任提点河东刑狱、右正言、左司谏、知洪州、工部侍郎、中书舍人。大观四年,官至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政和元年(1111)后,出任河南知府、知邓州、汝州团练副使,安置于衡州安。宣和三年(1121),去世,时年七十九,获赠少保。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二月,特赠太保。宋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年)五月,追谥文忠。
张商英人物生平
张商英,张唐英弟。蜀州新津人。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初任通川县主簿,辟知南川县。《名臣碑传琬琰集 下卷一六 张少保商英传》
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变法中,章惇奉命分析渝州(重庆)夷事,并分析夔州路差役事务,考察当地的官员。当时,知南川县(今重庆南部)的张商英面对章惇的提问,对答如流。章惇大喜,延为上客。回到京城后,向宰相王安石推荐。张商英便担任权检正中书礼房公事。熙宁五年(1072年),迁为监察御史,追随王安石变法。《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二二八 二三一》
当时,台狱失出劫盗,担任监察御史的张商英负有责任,被贬监荆南税。神宗元丰初年,除馆阁校勘。元丰三年(1080),检正中书刑房,寻责监江陵县税。
哲宗元祐元年(1086),为开封府推官,当时朝廷由保守派执政。主张王安石变法的张商英上书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今先帝陵土未干,即议变更,得为孝乎?”且移书苏轼求入台,其廋词有“老僧欲住乌寺,呵佛骂祖”之语。保守派的吕公著听到后,不高兴。贬张尚英出任提点河东刑狱,连使河北、江西、淮南。
绍圣中,召为右正言、左司谏,徙左司员外郎,后因事责监江宁酒。起知洪州。元符元年(1098),为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召为工部侍郎,迁中书舍人。
宋徽宗即位,再次离开京城,出任河北路都转运使,降知随州。崇宁初,吏部侍郎、刑部侍郎、翰林学士,寻拜尚书右丞,转尚书左丞。由于和蔡京意见不和,罢知亳州,入元祐党籍。蔡京罢相,削籍,知鄂州(蕲州)。蔡京复相,以散官安置归、峡两州。
大观四年(1110),蔡京再逐,起知杭州,除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除中书侍郎,拜尚书右仆射。
政和元年(1111),出知河南府,寻落职知邓州,再谪汝州团练副使,衡州安置。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宋钦宗靖康元年二月,特赠太保。绍兴十四年(1144年)五月,追谥文忠。
张商英轶事典故
张商英酷爱草书,挥毫泼墨甚是豪爽。有一次得到好诗句奋起直书,笔走龙蛇,让侄子记录下来诗句,侄子看到飞舞的字茫然而止,问是什么字?张商英细看了很久,自己竟然也不知道是什么字,还抱怨侄子说:“为什么不早问啊,以至于我都忘了!”
原文出自宋代释惠洪的《冷斋夜话》:张商英好草书而不工,一日得句索笔疾书,龙蛇飞动,使侄录之。侄当波险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之久,亦不自识,诟曰:“胡不早问,致予忘之。”
张商英从小就锐气倜傥,日诵万言。最初任职通川主簿的时候,一天,进入寺中看到大藏经的卷册齐整,生气的说:“吾孔圣之书,乃不及此!”欲着无佛论,后来读《维摩经》,看到“此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深有所感,于是归信佛法。
张商英方志记载
宋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右正言左司谏张商英,复陈筑平恩(今邱县)黄河四埽。
张商英诗词作品
五顶嵯峨按太虚,就中偏称我师居。
毒龙池畔云生操,猛虎岩前客过疏。
冰雪满山银点缀,香花遍地锦铺舒。
展开坐具长三尺,已占山门五百余。
向晚出京关。细雨微风拂面寒。
杨柳堤边青草岸,堪观。
只在人心咫尺间。
酒饮盏须乾。莫道浮生似等闲。
用则逆理天下事,何难。
不用云中别有山。
瓦钵与磁瓯。闲伴白云醉后休。
得失事常贫也乐,无忧。
运去英雄不自由。
彭越与韩侯。盖世功名一土丘。
名利有饵鱼吞饵,轮收。
得脱那能更上钩。
张商英补充介绍
张商英(1044-1122),北宋宰相,也是一个文学家。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属羊,出生在蜀州新津(今属四川省新津县),是张唐英的兄长。张商英长身伟岸,洒脱不拘,恃其意气,不肯屈居人下,气节豪迈。
人物生平
张商英能言善辩,任通州主簿时曾劝降渝州少数民族首领。调任南川知县时,改革派人物章惇在夔州平叛,欺侮地方官,盛气凌人,致使人们避而远之。张商英奉命去劝其改变作风。有理有节,随机应变,不仅说服了章惇,章惇还推荐给王安石,作为监察御史。
哲宗初,张商英为开封府推官,屡指上司希望负以重任。王安石变法后,有人反对屡次要废新法。商英-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今先帝陵土未干,即议变更,得为孝乎?”他巧妙地利用“孝道”来维护变法。并且写信给苏轼,其中有“老僧欲往乌寺呵佛骂祖”的不满言语。吕公著听说之后,很不高兴,把他调出京城,先任河东刑狱,后在江西、淮南任职。哲宗亲政时,召张商英为右正言、左司谏。
崇宁初年,张商英为吏部、刑部侍郎,翰林学士。蔡京任宰相时,张商英开始与他相处很好。不久升尚书右丞,转左丞。后来二人政见不同,张商英指责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但受到御史的指责,因为张商英对司马光的态度也是这样。司马光在任时,他曾写过《元佑嘉禾颂》和《司马光祭文》,后来他又攻击司马光,被人们称为反复无常的人。被罢官,列入元佑党人。
大观元年以散官安置在归州,次年移民峡州(今宜昌),被恩准回宜都别业居住,并到白洋古渡游历。曾-皇帝要求官方加强对枝江、江陵一带淘金业的管理。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
蔡京免职后,起用张商英。他坚信王安石变法的正确。向皇帝奏本说:“神宗修建法变(指王安石变法),务以灭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张商英升为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不久任中书侍郎,再任尚书左仆射。
张商英任相正值久握国家大权、积怨中外的蔡京下台,见他能立同异,众人称贤,徽宗把他当作“人望”。当时久旱,恰巧遇雨,徽宗非常高兴,大书“商霖”二字赐之。张商英还多次劝徽宗节俭,不要大兴土木。
主张释道儒三教合一,为临济正宗黄龙禅系南岳下十四世兜率从悦真觉禅师(1044~1091)法嗣,研究《华严经》颇有心得。卒谥“文忠”。著有《无尽居士集》。
后来,张商英遭陷害被免职,受审于开封府。蔡京复用,太学生为他鸣冤,从而得以复职。他去世后葬在白洋四陵坡南麓,爱国诗人陆游曾到陵前考察,游历经过写入了《入蜀记》中。
其家人舍新津县的老宅为寺。现寺内碑亭尚立有“宋少保张商英故里”石碑。
留心佛道
商英早年并不喜佛,为人负气倜傥,豪视一世。初任主簿(州县典领文书的职务)时,因偶入僧寺,看见藏经梵夹,皆金字齐整壮严,脸上顿时色变,说:“我孔门圣贤之书,反而不如胡人之教受人仰重。”至晚回归家中,夜不能眠,觉得轻重颠倒,有损孔教,遂起身欲着《无佛论》。夫人向氏知佛,得知此情,劝说道,“既然无佛,何论之有?”商英犹豫一会也便罢了。后至一同僚家,见桌上一本《维摩诘所说经》,信手一翻,便是一句“此病非地大,也不离地大。”商英吃惊地说:“胡人之语,亦能尔耶?”于是借回家中,静心阅览,妻子向氏也时时鼓励,商英由此深信佛有,留心祖道。
“张商英”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