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四川省名人>自贡市名人>荣县名人

张锦秋

张锦秋人物照片

荣名人张锦秋介绍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张锦秋(1936.10-),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四川省荣县人,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张锦秋于1954至1960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学习。1961至1966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攻读“建筑历史和理论”研究生,师从建筑学家梁思成和莫宗江教授。自1966年2月起,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并自1987年起任总建筑师。

张锦秋的建筑设计思想坚持探索建筑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其设计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并注重将规划、建筑、园林融为一体 。

张锦秋人物经历

1936年10月,张锦秋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均毕业于高等学府的建筑系。

1948年,随父母迁往上海,进入上海市立务本女子中学(后更名为本立第二女中)就读。

1954~1960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学习。

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1~1966年,在清华大学攻读”建筑历史与理论及古建园林“研究生。

1966年,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简称:中建西北设计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1976年,参加毛主席纪念堂的设计。

1987年,开始担任中建西北设计院总建筑师。

1991年,获首批中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称号。

1994年,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1997年,获中国国家特批一级注册建筑师。

2005年,当选亚太经合组织(APEC)建筑师。

2000年,获得梁思成建筑奖,同年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

2010年10月20日,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成为该基金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 。

2015年5月8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编号为20232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张锦秋星” 。

张锦秋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建筑创作综述

张锦秋的建筑设计生涯分为三个阶段:

在清华大学学习研究阶段,代表作为《颐和园后山西区的园林原状及造景经验》论文。

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工作,进入建筑创作阶段,代表作:西安大雁塔景区三唐工程、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群贤庄小区,三项目均获国家优秀设计奖,建筑学会创作大奖,被誉为“新唐风”。

此后创作领域扩展到城市设计,代表作:西安钟鼓楼广场、陕西省图书馆和美术馆、黄帝陵祭祀大殿、大唐芙蓉园、曲江遗址公园、中国佛学院教育学院等。其中二项获建设部和全国优秀规划设计奖,三项获全国优秀设计奖,二项获建筑学会创作大奖;在建筑创作上又不断创新,呈多元化探索,如:大明宫丹凤门遗址博物馆、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天人长安塔、临潼大唐华清城等。其中陕西历史博物馆与延安革命纪念馆被选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百项经典工程 。

2006年10月举行的《〈长安意匠丛书〉·大唐芙蓉园》首发式,推出她创作的七卷本《〈长安意匠〉——张锦秋建筑作品集》,从公用到民用、从纪念性殿堂到宾馆及现代民居、从博物馆到宗教建筑、从建筑单体到大型园林及城市设计,涵盖广泛 。

张锦秋在中建西北设计院工作中,在“华清池”大门设计中建立了唐文化概念,从阿培仲麻吕纪念碑设计开始确立了新唐风建筑的风格。为了探寻传统建筑与现代工艺、材料相结合的融合之路,实现新馆历史风貌与现代建筑的功能得到了很好结合。黄帝陵祭祀大殿,大唐芙蓉园和南湖的创作是对陕西生态的复兴和环境的重建。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设计中,实施了雨水利用和中水利用。陕西历史博物馆从总平面布局和建筑设计均预见了未来的需求,预留了发展余地。

2010年10月20日,在何梁何利基金2010年颁奖大会上,她表示:“大奖并不属于个人,是团队的光荣,同时也是献身于祖国西部大开发的建筑人共同的荣誉。获奖以后,将更加努力和年青人在一起,在祖国的沃土上为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建筑开拓、创新、求实、奉献” 。

建筑作品

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张锦秋赴中建西北设计院到达西安之后接受的第一项重大任务。在20世纪70年代,时任周恩来总理就曾建议,作为文物大省的陕西,可以在大雁塔附近建一个现代化的博物馆。当时这个任务交了中建西北设计院,张锦秋为项目负责人。设计任务书要求:博物馆建筑本身,应该成为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个仿唐代宫殿建筑,整个庭院采用中轴对称的布局,院落四周的崇楼簇拥着中央殿堂,整个建筑体现出了唐代建筑的简洁和大气。而建筑本身也与现代博物馆的功能紧密结合,崇楼内就是一个报告厅。曲径通幽的回廊增加建筑的亲切感。而陕博在设计上最大特色还在于,它打破了皇家建筑惯用的红墙黄瓦,而是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历时四年建成后的陕西历史博物馆,1991年对外开放,成为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同时,陕西历史博物馆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水平博物馆 。

长安塔

长安塔为西安世园会四大标志性建筑之一。

张锦秋对于如何表现世园会“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把握设计成败的关键,做了思考。“它不是简单的观光塔,而是文化标志性建筑,首先要体现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宇宙观哲学思想。要求塔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塔成为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同时人在塔中也有融于自然、能与自然互动之感。”唐诗中“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开襟坐霄汉,挥手拂云烟”等名句,使张锦秋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找到了灵感。

作为西安的地标性建筑,要表现西安千年古都的背景,必须蕴含这个城市的历史信息。塔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象征着吉祥。张锦秋的长安塔设计,把握了远观塔势、近赏细形的原则。远望长安塔,具有唐代方形古塔的造型特色,每一层挑檐上都有一层凭座,逐层收分,韵律和谐。各层挑檐体现了唐代木结构建筑“出檐深远”之势。但檐下与柱头间却用金属构件组合,抽象地概括了传统建筑檐下斗拱系统。玻璃幕墙设在外槽柱内侧,通过玻璃肋与立柱和横梁固定。一系列处理,使长安塔蘸满唐风唐韵,又不失晶莹剔透的现代感,它生于斯、长于斯,而非“天外来客”。

张锦秋说:“长安塔,‘天人合一’是它的‘灵魂’,唐风方塔是它的‘形态’,现代钢结构是它的‘骨架’,而蕴含高科技的超白玻璃和不锈钢的造型构件则是它的‘肌肤’。”

在塔的内部空间,建筑师也试图创造一个永恒的绿色环境。张锦秋提出把塔的7个明层的塔心筒墙面视作一幅巨画,用油画的手法绘出一组菩提树林,菩提象征着圣洁、和平、永恒。在建筑师、画家、室内设计师的密切合作之下,这个设想终于成为现实 。

陕西考古博物馆

陕西考古博物馆室内展陈面积5800平方米,室外展陈区域1万平方米,涉及项目138个,共展出文物4218组5215件。陕西考古博物馆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南依秦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设计。馆舍建筑为唐代风格、园林化设计,与秦岭生态区融为一体。作为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该馆将文物与出土背景结合,以考古的视角解读遗址,勾勒出中国考古和陕西考古的发展脉络,展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总体特征,让公众走近考古、了解考古,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

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

2022年7月23日,中国国家版本馆落成。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是中国国家版本馆的三个地方分馆之一,与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和其他地方分馆共同承担中华文化基因种子库和版本资源异地灾备中心的重任。 张锦秋担任西安国家版本馆项目总设计师。

学术作品

书名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时间

从传统走向未来 一个建筑师的探索

西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大唐芙蓉园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现代民居群贤庄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大唐芙蓉园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物华天宝之馆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延安革命纪念馆-长安意匠张锦秋建筑作品集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盛世伽蓝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天人古今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从传统走向未来 一个建筑师的探索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

设计成果奖

项目名称

获授奖项

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1981年国家建工总局优秀工程奖

陕西省体育馆

1986年陕西省优秀设计一等奖

法门寺工程

1990年中建总公司优秀设计一等奖

1991年建设部优秀工程设计表扬奖

华清宫唐代御汤遗址博物馆

1992年中建总公司优秀设计二等奖

三唐工程

1990年中建总公司优秀设计一等奖

1992年国家优秀设计铜奖

陕西历史博物馆

1992年中建总公司优秀设计一等奖

1993年中国建筑学会首届建筑创作奖

1993年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铜奖

西安钟鼓楼广场及地下工程

2000年建设部优秀规划二等奖

慈恩寺玄奘纪念院

2001年陕西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2002年建设部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2002年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铜奖

群贤庄小区

2003年建设部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2004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佳作奖

2004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

陕西省图书馆、美术馆

2003年建设部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2004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铜奖

西安国际会议中心-曲江宾馆

2003年陕西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2003年建设部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

黄帝陵祭祀大殿(院)工程

2004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优秀奖

2007年陕西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

2008年全国优秀工程设计行业一等奖

2009年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

大唐芙蓉园

2006年建设部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

2006年陕西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

2007年陕西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2008年全国优秀工程设计行业一等奖

2009年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银奖

延安革命纪念馆

2011年陕西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西安博物院

2007年被评为西安未来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

长安塔

2011年西安世园会四大标志建筑之一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

1991年

中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首批)

1994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首批)

2001年

“梁思成建筑奖”(首届)

2004年

西安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2010年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2010年度 )

张锦秋人物评价

张锦秋是建筑业中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应用于当代建筑的领军人物 。(《中国科学报》评

张锦秋的设计思想坚持探索建筑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其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并注重将规划、建筑、园林融为一体 。(中国工程院评

张锦秋补充介绍

  张锦秋(女)教授级高级建筑师,1936.10.生于成都。1954-1960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1961—1966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历史和理论研究生,师从梁思成、莫宗江教授。1966.2年至今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1987至今担任院总建筑师。多年来,她的设计思想始终坚持探索建筑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其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并注重将规划、建筑、园林融为一体。

  张锦秋的建筑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在清华大学是学习研究阶段,《颐和园后山西区的园林原状及造景经验》为代表作;在设计院工作进入建筑创作阶段,代表作:西安大雁塔景区三唐工程、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群贤庄小区,三项目均获国家优秀设计奖,建筑学会创作大奖,被誉为“新唐风”;此后她创作的领域扩展到城市设计。西安钟鼓楼广场、陕西省图书馆和美术馆、黄帝陵祭祀大殿、大唐芙蓉园、曲江遗址公园、中国佛学院教育学院等为其代表作。其中二项获建设部和全国优秀规划设计奖,三项获全国优秀设计奖,二项获建筑学会创作大奖;近年来她在建筑创作上又不断创新,呈多元化探索,如:大明宫丹凤门遗址博物馆、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天人长安塔、临潼大唐华清城等。陕西历史博物馆与延安革命纪念馆被选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百项经典工程。

  张锦秋1991获首批“中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称号、1996年被母校清华大学聘为双聘教授,1999和2004当选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2001-2005担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2001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2004获西安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007任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2010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2010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

  1994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张锦秋”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