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名人曾涌泉介绍
曾涌泉(1902.5.15~1996.11.2) ,四川省新都县桂林乡人。原名吴大猷,曾用名集之、赤裸、梓材等。 早年留学苏联,建国前长期在军队工作。曾任中央军委编译局局长兼延安俄文学校校长、石家庄警备司令等职。建国后,历任驻苏联使馆公使衔参赞(1949.10~1952)、驻波兰大使(1952.9~1955.1)、驻民主德国大使(1955.4~1957.5)、驻罗马尼亚大使(1966.3~1966.10)等职。1979年2月任外交部顾问。是第十一届中共中央纪委常委,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曾涌泉人物生平
1915年进新都县立高等小学学习。
1918 年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同年入成都华阳中学上学,受到《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影响。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是成都学生联合会领导成员之一,组织学生参加爱国斗争,并开办贫民夜校。
1922年夏,考入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预科二年级,在唐山交通大学学习期间,参加党的外围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参加援助工人运动的活动,研究并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4 年2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秋,与武怀让等唐山交大同学被党组织选派到苏联。同年至1927年秋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兼作翻译。
1925年1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7年秋至1929年10月入列宁军政学院学习兼工作。其间,受共产国际委托,在列宁城航空学校中国班做政治工作,做冯玉祥及其夫人的统战工作。
1929年10月因中东路事件被派去远东支援前线,在远东特别红旗军司令部工作,后做华工、华侨工作。历任伯力手工业联合会华工指导员,苏联远东国家出版部中文部主任、党支部书记,远东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教员,远东中国矿工政治训练班教员,伯力印刷厂党总支委员,远东边疆第四次党代会代表,全苏少数民族出版代表大会代表。
1931年8月被共产国际东方部派回中国,化名罗勃夫,在绥远地区做党的地下工作。
1932年春至12月任西北特别委员会委员。同年任中共绥远地方工作委员会负责人。
1933年春被共产国际召回汇报工作,同年秋在共产国际特别军事训练班任翻译。
1934年秋被王明诬陷有政治问题,流放到加里宁城机械厂做学徒工达3年之久。后经共产国际查证澄清。
1937年春调到列宁学校任翻译。在苏联学习、工作十多年。全国抗战爆发后回国,
1938年夏至1939年初在新疆新兵营任文化教育主任、俄文教员兼直属队党支部书记。
1939年7月起任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军事课程教授。
1940年2月至1941年任中央军委编译处处长。
1941年1月任军政学院中外战争史研究委员会委员兼教员。
1942年2月起任中央军委作战部第四局副局长。同年5月至1945年8月任中央军委编译局局长、党总支书记,兼延安俄文学校(1943年扩大为外语学校)校长,中央军委直属党委委员、整风学委委员。
1942年夏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干部学习班特种兵(飞机、坦克、摩托、装甲)课程教员。
1945年4月至6月作为华中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同年8月至1947年12月任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
1947年11月至1949年1月任晋察冀军区石门市警备司令部司令员、中共石门市委委员。
1948年3月至1949年7月任晋察冀军区(1948年5月改为华北军区)补训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党委书记。
1948年5月至1949年2月任石家庄市委常务委员。1949年3月至9月任华北军事政治大学副校长。5月至8月任中共华北军政大学委员会常委、代理书记,9月任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至1952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使馆公使衔参赞。
1952年8月至1955年1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波兰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兼党总支书记。
1955年1月至1957年6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大使兼党总支书记。
1957年11月至1963年8 月、1964年1月至1965年12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党委委员。
1964年6月至1966年10月任中共外交部委员会副书记。
1966年 3月至10月任驻罗马尼亚大使。“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
1978年12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第十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
1979年2月任外交部顾问。先后作为庆祝阿尔巴尼亚建国六周年国庆节中国政府代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庆十二周年中国政府代表团团员,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二届代表大会中共代表,德国统一社会党第三届代表大会中共代表团团员。
1964年参加第一次中苏边界谈判,任中方代表团团长。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七大正式代表,八大代表。中共第十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
1996年11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曾涌泉人物经历
早年参加五四运动。1922年入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学习,曾参加声援唐山工人大罢工。1924年春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秋被派赴苏联,先后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学习。
192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起在苏联远东特别红旗集团军司令部工作。1934年起在共产国际特别军事班任翻译。1938年回国到新疆,任迪化(今乌鲁木齐)新兵营教育主任兼直属党支部书记。1939年到延安,任中央军委编译处处长,军委4局副局长、编译局局长,并先后兼任抗大3分校和军政学院教员、外语学校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石家庄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兼华北军区补训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参加了正太、青沧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驻波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大使。1957年起任外交部副部长。1966年后任驻罗马尼亚大使,外交部顾问。1978年被选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是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96年11月2日在北京逝世。
曾涌泉补充介绍
:曾涌泉(1902-1996)原名吴大猷,又名吴大成、吴梓才。1902年5月15日生于新都桂林乡(今成都市新都区新都镇)一个封建家庭。7岁时,父蒙冤获刑入狱,患病而亡。母子受叔父歧视-。幼时入新都县立高等小学堂(今新都镇谕亭小学),在爱国青年教师王镜容影响下,立志“雪国耻,救祖国”。受《新青年》、《狂人日记》影响,由封建思想转到接近资产阶级思想,着重学科学、学外文,形成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思想。1924年春,我找到社会主义青年团,立即加入。1925年11月,曾涌泉也在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96年11月2日,曾涌泉同志不幸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人物故事:《新青年》是他革命导师
1918年春,曾涌泉在新都县立高等小学带头-,被校方开除。后由业师王镜容改名为吴大成,同年考入成都华阳中学。
“学校的教育是科学与民主”。他后来回忆说:“那时候我读了《新青年》,很崇拜陈独秀的文章。又读到《狂人日记》,才认识到封建社会是人吃人的社会,我也才由封建思想转到接近资产阶级思想,着重学科学、学外文,形成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思想。”“《新青年》是我的导师”。
1919年“五四运动”在成都蓬勃开展,曾涌泉代表华阳中学参加了成都学生联合会的工作。在 领导下,他参加了成都学生-的-和--。同年冬,他参加了成都学界反对四川军阀刘存厚的斗争。全市大、中、小学-虽达三月之久,但仍未达到驱刘目的。曾涌泉因坚决主张-,反对复课而遭到军方破孩而逃到重庆,进入一家教会学校。他与学生积极分子共谋斗争,恢复了在五四运动中被洋人解散的学生会,争取了学生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
深受李大钊革命意志影响
1924年秋,中共中央在唐山交大党团组织中选派了曾涌泉等5人到苏联学习。他是“作为优秀青年被中共中央选派到前苏联”的。学习期间,他遇到了当时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李大钊。
李大钊关心东大的学生,尤如关心国内革命青年一样无微不至,在百忙中总是挤出些时间步行到东大来了解我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同学们广泛接触、谈话,对我们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曾涌泉第一次见到他时,惊喜万分,跑到他面前,紧紧握住他的手热泪盈眶地说:“是您的那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引导我走上马克思主义的康庄大道,又引导我来到东大学习。见到您,我高兴极了!”李大钊谦虚地说:“这也与你的觉悟和努力学习有关。今后你在东大要更加努力学习。”
以后每当李大钊来东大,曾涌泉总要找机会去见见他,简单地谈一会儿,哪怕是极简单几句话也好。在这些简谈之中,曾涌泉也受到许多深刻的教育。李大钊学识渊博,态度和蔼,对青年热爱,时刻深入地做群众工作,他的高尚品德给我以深刻的印象,对曾涌泉形成终身坚定的革命意志影响很大。
解放后曾任外交部顾问
1949年10月后,曾涌泉历任中国驻前苏联公使衔参赞,驻波兰大使,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大使,驻罗马尼亚大使,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外交部顾问等职。1978年12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他还是党的七大、八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996年11月2日,曾涌泉同志不幸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曾涌泉”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