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四川省名人>绵阳市名人>三台县名人

李珣

李珣人物照片

三台名人李珣介绍

晚唐至五代十国词人

李珣(855-930),晚唐词人。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

李珣人物简介

李珣有时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妹舜弦为王衍昭仪,他尝以秀才预宾贡。又通医理,兼卖香药,可见他还不脱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五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多感慨之音。)

李珣史料记载

五代后蜀何光远鉴诫录》卷4中记载

宾贡李珣,字德润,本蜀中土生波斯也。少小苦心,屡称宾贡。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尹校书鹗者,锦城烟月之士也,与李生常为善友。遽因戏遇嘲之,李生文章,扫地而尽。诗曰:“异域从来不乱常,李波斯强学文章。假饶折得东堂桂,胡臭薰来也不香。”

北宋黄休复茅亭客话》卷2中记载

梓州李珣,其先波斯也。珣有诗名,以秀才预宾贡。事蜀主衍,国亡不仕。有《琼瑶集》,多感慨之音。其妹为衍昭仪,亦能词,有“鸳鸯瓦上忽然声”句,误入花蕊宫词中。李四郎名玹,字廷仪,其先波斯国人,随僖宗入蜀,授率府率。兄珣,有诗名,预宾贡焉。玹举止温雅,颇有节行,以鬻香药为业……暮年以炉鼎之费,家无余财,惟道书、药囊而已。

概括

李珣,字德润,晚唐五代时前蜀梓州(今四川三台)人,生活于九、十世纪。李珣祖籍波斯,其先祖隋时来华,唐初隋国姓改姓李,安史之乱时入蜀定居梓州,人称蜀中土生波斯。李珣兄妹可考者三人,珣为长兄。其妹李舜弦为蜀主王衍昭仪。其弟李玹,字延仪,人称李四郎,喜游历,好摄生,尤以炼制丹药为趣,倾家之产不计,以鬻香药为业,曾为王衍的太子率官。

李珣研究及贡献

药学领域

李珣对药学颇有研究,他曾游历岭南,饱览南国风光,认识了许多从海外传入的药物。著有《海药本草》六卷,以引述海药文献为特点,据现存佚文统计,全书收录药物124种,其中96种标注外国产地。如:安息香、诃梨勒出波斯,龙脑香出律因,金屑出大食国。此外书中记述了药物形态、真伪、优劣、性味、主治、附方、服法、制药法、禁忌、畏恶等。有些条文兼载药名解释。书中收载的海桐皮、天竺桂、没药等为当时其它本草著作所未载。惜原书至南宋已佚,其内容散见于《证类本草》和《本草纲目》等著作中。

词作介绍

李珣词现存54首,《花间集》录37首,《尊前集》录18首,其中1首《西溪子》重复。其词调可分为《渔父》、《南乡子》、《西溪子》、《女冠子》、《中兴乐》、《酒泉子》、《浣溪沙》、《巫山一段云》、《菩萨蛮》 、《渔歌子》、《望远行》、《河传》 、《虞美人》 、《临江仙》、《定风波》等,计15种。值得注意的是,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还记载了李珣以5种词调创作的另外5首词作。

兹引录如下:

伪蜀毛文锡,有《甘州遍》,顾夐、李珣有《倒排甘州》,顾夐又有《甘州子》,皆不著宫调。(卷3)

《何满子》,白乐天诗云:“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今词属双调,两段各六局,内五句各六字,一句七字。五代时尹鹗、李珣亦同此。(卷4)

李珣《琼瑶集》有《凤台》一曲,注云:“俗谓之喝驮子。”不载何宫调。(卷5)

伪蜀时,孙光宪、毛熙震、李珣有《后庭花》曲,皆赋后主故事,不著宫调,两段各四句,似令也。今曲在,两段各六句,亦令也。(卷5)

《花间集》和凝有《长命女》曲,伪蜀李珣《琼瑶集》亦有之。句读各异,然皆今曲子,不知孰为古制林钟羽并大历加减者。(卷5)

这5首词,即《倒排甘州》、《何满子》、《凤台》(俗谓《喝驮子》)、《后庭花》、《长命女》等均不见于《花间集》和《尊前集》,当早已亡佚。

表现手法

据笔者粗略统计,唐代诗人中创作词的有40余位(不包括花间词人),一般每位使用词调仅一、二种,作品数量也不多,其中作品最多的为道士吕洞宾,存词48首,使用词调17种,内容都与道术有关。此外就数刘禹锡、白居易了,二人所用词调均为7种,作品数量分别为41首和29首。在花间词人中,作品多于或等于李珣的有四人,其中温庭筠词69首,18调;孙光宪词61首,25调;顾敻55首,16调;韦庄词54首,22调。比较特殊的是毛文锡,作品虽仅有31首,词调却有22种,此外诸人的作品及词调都不及李珣的54首与20调之数。概言之,李珣词作品数词调数都位居第五,由此可推想李词地位之一斑。据《天香阁随笔》记载:德安府城西北有山,须水注入,有司马温公读书台,其下凿石为洞,洞中镌刻有李珣《渔歌子》(楚山青)一词。唐五代词被刻诸于石,于此仅见,说明李珣词在当时即已广为传诵。

内容

花间词多以叙写美女爱情为主,情调缠绵香软,辞采艳丽华美。词作虽以婉丽绮靡为主调,但各有千秋。从内容讲,既有诗客词人绔红偎翠的生活描写,又有春怨秋悲、离别相思的情感抒发,还有一些与花间词主题不同的横篱竹桥、渔女笑顾的生活画卷;同为描写女性和爱情的词作,着眼角度不同,感情色彩也不同,体现着作者不同的心态。因此,在论及花间词风时,人们一般将其分为两派,分别以温词的浓(浓艳)和韦词的淡(清丽)为代表。清人周济把温词比作美妇人的“严妆”,韦词比作“淡妆”,实为恰如其分的概括。其他花间派词人,依其词风,要么归入温派,要么归入韦派,李珣则被划入韦派。《栩庄漫记》云:“李德润词大抵清婉近端已。其写南越风物,尤极真切可爱……又《渔歌子》、《渔父》、《定风波》诸词,缘题自抒胸境,洒然高逸,均可诵也。花间词人能如李氏多面抒写者甚鲜。故余谓德润词在花间可成一派而介立温韦之间也。”应称得的之论。

李珣补充介绍

  李珣(855?-930?),五代词人。字德润,其先为波斯人,后家梓州。字德润,五代人。少有诗名,尤工词,是“花间派”重要词人之一。先祖是波斯人,其父随唐僖宗入蜀。他生长于梓州(今三台)。少年时代即有诗名,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50余首,载《花间集》及《樽前集》中。其妹舜弦为前蜀主王衍的昭仪。他家祖上卖香药(即海药),受家庭熏陶,参考古籍几十种,撰写《海药草本》6卷。书在南宋末年亡佚。由赖傅肱《蟹谱》、唐慎微《证类本草》等书的征引,才得保存部分内容。今人范行准有辑本,据他统计,《海药本草》所载药物现在还存124种。

  “李珣”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