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名人匡廷云介绍
匡廷云,女,1934年12月29日出生于四川资中,植物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1956年匡廷云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1962年获得前苏联莫斯科大学副博士学位后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81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植物实验室工作;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至2003年担任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二届理事长;200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2002年受聘为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受聘担任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 。
匡廷云长期从事光合作用光合膜的研究 。
匡廷云人物经历
1934年12月29日,匡廷云出生于四川资中,高中就读于四川省资中县第二中学。
1950年,匡廷云作为学联代表,到重庆参加西南学生代表大会,聆听到了当时担任西南行政委员会领导职务的邓小平同志作的形势报告 。
1956年7月,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同年作为留苏预备生,在南开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教研室学习,师从崔瀓先生(至1958年) 。
1962年8月,从前苏联莫斯科大学生物系研究生毕业,获得副博士学位;9月,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1981年1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植物实验室工作(至1982年),并获得该校授予的“卓越的研究访问学者”证书。
1995年9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8年,在第十一届国际光合作用大会上当选为国际光合作用研究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
2000年6月,担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中国国家科技部973项目首批9位首席科学家之一(唯一的女性)。
2002年6月,受聘为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8年11月21日,受聘担任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
2021年,87岁的匡廷云坚持来参加两院院士大会 。
匡廷云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匡廷云与中国国内外学者合作取得如下成果:揭示捕光叶绿素蛋白在膜上横向迁移调节激发能分配的规律;首次证明21kD膜蛋白是光系统I长波荧光发射的最初来源;提出光系统II反应中心可能的动力学模型;首次发现光系统II反应中心叶绿素蛋白的组氨酸残基及原初电子受体去镁叶绿素受到光照破坏,提出了反应中心第二条电子传递链具有光保护功能的假设 。
学术论著
截至2013年10月,匡廷云在中国国内外已发表论文400余篇 。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99.03
《阳光下的魔术 著名科学家谈光合作用》
匡廷云,张其德著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2
《光合作用原初光能转化过程的原理与调控》
匡廷云主编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05
《作物光能利用效率与调控》
匡廷云主编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07
《第15届国际光合作用大会论文集 英文版》
匡廷云,卢从明,张立新主编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08
《生物学 七年级上》
匡廷云,曹惠玲主编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11
《生物学 七年级 下》
匡廷云,曹惠玲主编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06
《姹紫嫣红的花卉》
匡廷云著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06
《青翠欲滴的蔬菜 身边的生动的自然课》
匡廷云著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06
《多彩多姿的野花》
匡廷云著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06
《四季丰硕的果实 身边的生动的自然课》
匡廷云著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学术交流
2008年9月20日,匡廷云到井冈山大学访问,并为该校师生作了题为《21世纪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发展的趋势》的学术报告 。
承担项目
截至2013年10月,匡廷云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了中国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光合作用高效光能转化的机理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
时间
项目名称
备注
2011-01--2015-12
光合作用与人工叶片——课题1
973项目,主持,国家级
2009-01--2013-12
光合作用分子机理及其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基础研究——课题1
973项目,参与,国家级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0年5月,匡廷云先后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等多项奖励 。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2005年
高光效大豆品种选育及高光效的光合生理基础
一等奖,省级
2004年
《光合作用原初光能转化过程的原理与调控》(主编)
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
1993年
叶绿体膜的显微、超微超分子结构与功能及其应用的研究
三等奖,院级
1990年
色素蛋白复合体的结构与功能及其调控
三等奖,院级
1987年
光合膜的结构与光能分配及转化效率的研究
二等奖,部委级
1986年
光合膜的结构与光能分配及转化效率的研究
二等奖,院级
1986年
光合固氮放氢的偶联及光系统II的研究
一等奖,院级
1982年
大豆光呼吸抑制亚硫酸氢钠的应用技术及效果
二等奖,省级
教学态度
匡廷云认为:当前科普和科学传播工作已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给广大科技工作者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科普工作是一项肩负国家使命的重要责任。科技传播是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中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是科学知识应用的先导环节,也是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基本途径。科技传播的活跃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匡廷云也指出:“在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上,中国距离真正成为创新型国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就需要科技工作者来承担这样的历史使命和国家责任。”
指导学生
截至2013年10月,匡廷云为中国培养出40余名博士与硕士生,两次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 。学生朱毅 。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北京市科普形象大使
1995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9年
中国科学院“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中国科学院
1999年
中央国家机关“巾帼建功标兵”
2022年
2021年度十大科普人物
匡廷云人物评价
匡廷云是中国著名的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家,是中国叶绿体膜研究新领域的开拓者。她在光合作用、光合膜、叶绿素蛋白复合体结构与功能研究方面取得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果,她开创的创新研究工作对中国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巨大贡献 。(杭州师范大学评)
匡廷云补充介绍
匡廷云,女,植物生理学家,1934年12月29日出生,四川资中县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1962年于苏联莫斯科大学生物系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光合作用光合膜的研究,与国内外学者合作取得如下成果:1.揭示捕光叶绿素蛋白在膜上横向迁移调节激发能分配的规律2.首次证明21kD膜蛋白是光系统I长波荧光发射的最初来源3.提出光系统II反应中心可能的动力学模型4.首次发现光系统II反应中心叶绿素蛋白的组氨酸残基及原初电子受体去镁叶绿素受到光照破坏,提出了反应中心第二条电子传递链具有光保护功能的假设。
“匡廷云”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