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四川省名人>绵阳市名人>涪城区名人

涪翁

暂无涪翁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涪城名人涪翁介绍

中医针灸鼻祖
西汉末、东汉初医生

涪翁,古代医家名。西汉末、东汉初涪县(今绵阳市区)人。其真实姓名及生卒年均不详。据《后汉书?郭玉传》载:“初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渔钓于涪水(即涪江,在今四川省境内),因号涪翁。”治病不论贵贱,皆全力救治不图报酬。后传针术给程高,程高再传于郭玉,后来郭玉成为东汉时期的一代名医。涪翁所著《针经》、《诊脉法》等,均失传。

涪翁人物简介

涪翁,古代医家名,西汉末、东汉初涪县(今绵阳市区)人,后传针术给程高,程高也是位隐士医家。郭玉(公元1~2世纪),东汉广汉郡(今四川新都县,一说广汉县)人,是汉和帝时最负盛名的医学家,少从程高学医术。和帝时为太医丞,医道高明,兼重医德。病者虽贫贱,亦必尽其心力诊治。

涪翁轶事典故

郭玉年少时拜涪翁的弟子程高为师,“学方诊六征之技,阴阳不测之术。”在汉和帝时(公元89~105年)为太医丞,治病多有效应,皇帝感到奇异,为试验郭玉诊脉技术,使一手腕肌肤似女人的男子,与女子杂处帷帐中,令郭玉各诊一手,问郭玉此人所患何病,郭玉诊脉与望形色相兼,诊出其中有故,说:“左阴右阳,脉有男女,状若异人,臣疑其故。”皇帝为之赞叹不已,郭玉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为人诊病“仁爱不矜,虽贫贱厮养,必尽其心力”,但在为贵人治病时,往往疗效不很满意。皇帝派一个贵人患者,换上贫寒人的衣服,并变换居处,请郭玉诊疗、郭玉一针而愈。皇帝诏问郭玉,郭玉回答说:“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碍言也”。反映了他在诊治疾病时全神贯注,为病人负责的精神。郭玉对答中分析了为贵人诊病的难处,他说:“夫贵者处尊高以临臣,臣怀怖慑以承之,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针有分寸,时有破漏,重以恐惧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犹不尽,何有于病哉”?郭玉以上论述正确估计了存在于东汉王公贵族的生活和思想行为对疾病诊治的不良影响;同时也科学地揭示了医生诊治不同社会地位的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障碍。他是继扁鹊之后又一个对医疗社会与心理有研究的医家。

涪翁人物评价

绵阳自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涪县,史志记载老百姓者,涪翁当属第一人,且涪翁治病不论贵贱,皆全力救治不图报酬。而郭玉的医术、医德和对针灸与诊法的贡献,也为朝野所叹服。

涪翁著作

史志记载:“涪翁避王莽乱隐居于涪,以渔钓老,工医,亡姓氏。”(《直隶绵州志隐逸》卷41),涪翁“所居处为渔父村”,“在涪城东四里”(《三台县志?方使》卷9),涪翁“乞食人间,见有疾者,时下针石,辄应而效,乃著《针经》、《诊脉法》传于世。弟子程高寻求积年,翁乃授之。”

涪翁后世影响

涪翁乃是治病以针刺见长,其时代又远在华佗之前,因此,他也是继扁鹊、仓公之后,最先见于正式文献记载的一位针灸先贤。他深受当地民众的爱戴,当地历代以涪翁命名的有涪翁山、涪翁堰、涪翁村、涪翁路以及后人为他作诗作画,树立碑石以纪念他。涪翁所著的《针经》一书,当是他自己撰写,并传播门人的一种专门论述针刺治疗的医籍,此书古 时亡佚,实在可惜。

涪翁补充介绍

  涪翁,西汉末、东汉初涪县(今绵阳市区)人。其真实姓名及生卒年均不详。据《后汉书·郭玉传》记载,当时涪江边上有一位老人,人们不知他叫什么名字,因他在涪江上打渔为生,人们称他为涪翁。涪翁为人治病不取报酬,见有病人就用石针为其诊治,即刻便能治愈。他曾传下了有关针灸方面的《针经》、《诊脉法》等著作,并把医术传给了弟子程高,程高又传给了弟子郭玉。后来郭玉成为东汉时期的一代名医。

  1993年,在绵阳市永兴双包山大型西汉木椁墓0土了我国最早的人体经络漆雕模型。模型为裸体男性,长28.1厘米,比例协调,体表遍黑漆,分布着数道红色漆线条。这些线条的分布情况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以及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两种古经络佚书的记载有相似之处。这件漆雕模型,是中国人体经络学理论最早的实物资料,证实了绵阳是我国中医针灸学、经络学说重要发源地之一。

  “涪翁”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涪城区周边名人
[清]徐邦道
[清]文可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