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四川省名人>南充市名人>阆中市名人

白崇友

白崇友人物照片

阆中名人白崇友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解放军少将

白崇友(1914—1993),四川省阆中县水观乡人。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九军八十一团文书,红四方面军第四后方医院党支部书记。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后方医院一所副政治指导员、第一兵站医院政治指导员,延安国际和平医院党总支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后勤部政治协理员、政治处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九后方医院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后勤部东线卫生部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卫生部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国协和医学院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总医院政治委员。

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3年12月20日在,因病北京逝世,享年79岁。

白崇友人物生平

解放军总医院原政委。

白崇友是四川省阆中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他历任战士,班长,巡视员,指导员,延安国际和平医院管理科长、分院政治委员,延安联防军后勤部政治协理员、政治处副主任,东进干部总队三大队大队长,东北东安第九后方医院政治委员,吉林东线卫生部政治委员,四野后勤部野战卫生部政治部主任,中南军区卫生部副政治委员,协和医学院副政治委员等职。他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白崇友同志因病于1993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白崇友革命经历

参加红军

白崇友(1914-1993),四川省阆中市水观镇人,1914年出生在当地一个农民家庭。全家三世同堂,人丁较多,除自己有少量田地外,靠租佃地主的田地度日,生活十分贫苦。白崇友少时丧父,由二叔支撑着家庭。他7岁时在当地小学读了5年书,后因家境困难,加之三叔、四叔都外出当长工自谋生路,白崇友只得停学在家,务农维持生计。

1933年9月,红军解放了白崇友的家乡,很快在水观场建立起阆南县苏维埃政府,领导穷苦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呈现出一派“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新景象。这里,早已盼望有个出头之日的白崇友欣喜若狂,首批报名参加了红军,被分配到红9军27师81团机枪连当战士。因他有一点文化,不久就当上了连部的文书。1934年1月,他调到81团政治处当干事,专做党务工作。红9军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军之一,战事频繁,该军所部进行的巴中杀牛坪战斗、三江口战斗、万源大青山战斗、广元羊鹿坝战斗,以及强渡嘉陵江战役,白崇友都随部队参加了。这期间,他的组织和工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奠定了他从事革命事业的坚实基础。

1935年秋的长征途中,白崇友随部队踏上了茫茫草地,行军不到半天,就与国民党骑兵遭遇,在师长韩东山的指挥下击溃了敌军。可是,在战斗中,白崇友等30余人受了重伤,在当时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都十分恶劣的情况下,战士们忍着饥寒把他们抬到了阿坝州第四后方医院。住院期间,医务科长江前进(一真)给白崇友作了手术,伤口很快愈合,身体逐渐康复。不久,医院政委金孔喜就指派他担任了一所文书和党支部书记。从此,白崇友与军队的医务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洁白的工作服伴随他走上了将军的岗位。

1936年11月,白崇友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保安,终于回到了党中央的怀抱。这时,他被调到第一后方医院任党支部书记、副指导员。凑巧,医院院长就是当年在阿坝给他操刀作手术的江前进(一真)科长。从此,白崇友与江院长愉快地合作共事,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

抗日时期

1937年7月,白崇友所在的医院奉命赶赴山西临汾,在那里收治平型关大战的伤员。这里,白崇友已调第一兵站医院一所任指导员。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伤病员安全地转送到陕北。沿途的组织工作异常艰辛,但由于他们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1938年,白崇友因脚部受伤致残回到陕北,领导上将他留在军委卫生部直属卫生所任指导员。年底,该所扩建为八路军的一所军医院,他任管理科科长兼指导员、院党总支书记。1940年组织上派他去八路军政治学院学习,结业后,1942年被分配到联防军后勤部任政治助理员,1945年又调任联防军后勤部政治处任副主任。以后经党中央决定,在联防军抽调大部分人员组建成北上支队,准备开赴东北。这时,白崇友又兼任北上支队三大队大队长。出发前,他们虽对这次远征中的困难作了充分估计,但各种潜在的威胁难以完全预料。部队出发经山西、河北、山东到达了烟台附近的刘家沟港口。为了不暴露目标,在这里,他们都化装成各种不同身份的人员,乘机动小船经长山列岛、大连、庄河抵达安东市。恰在这时,沈阳已被国民党军占领。奉上级命令,他们只好改变路线,绕道朝鲜转赴哈尔滨,沿途历经艰险,终于到达目的地。

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白崇友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卫生部第九后方医院政委。他与院长魏浩然紧密合作,共商共谋,对医护人员中大多数日本人的思想改造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白崇友还多次在军内外卫生单位里介绍改造工作的经验。

1947年,我军连续对国民党军队发起夏、冬季攻势之后,总部决定,分别成立东西两线的后勤司令部,配合大兵团作战。这时白崇友任东线后勤卫生部政委,随即参加了攻打四平的战役。四平解放后,他带领一个汽车团,几次往返四平接收敌伪财产。由于他的精心组织,果断指挥,途中多次遇到敌机轰炸,均免遭不测。1948年1月,东西线卫生部合并,成立了东北野战军卫生部,白崇友任卫生部政治部主任。同年9月,他所在的卫生部参加了著名的辽沈战役。此战役,我军数万伤员陆续从前线撤下来。根据当时的医疗条件,压力是巨大的。在这种情况下,白崇友和有关领导商量决定,坚定不移地走人民战争依靠人民的路子,把医务人员分散到乡村,采取村村设医院,家家建病房,人人当护理的办法进行治疗。由于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很好地完成了大部分伤员的收治任务。

1948年11月底,白崇友所在医院随大军入关抵达唐山,准备接收平津战役的伤员。次年1月,天津解放,接着北平和平解放。医院一边收治伤员,一边准备接受新的任务。这时,军委决定,将东北野战军改为第四野战军,四野司令部又决定成立一个医科学校,由白崇友廉任该校政治委员。不久,党中央发出号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白崇友所领导的医院立即随军南进。1949年5月武汉解放,他们负责接管整个武汉敌伪卫生系统的财产。7月白崇友又率四野医科学校到江西省南昌市,把原国民党的中正医学院与医科学校合并,改建为华中医学院,经过初步整顿,在短时间内开始正常运转。11月,上级又令白崇友与军械部长张明远赶赴广西的桂林、柳洲,一面接管装备和器材,一面收容国民党企图带往海南岛的一批高级医务人员。由于国民党军队狼狈溃退,抛下的这些人员处境困难,思想混乱,为自己的前途极度忧虑。面对这种情况,白崇友把大家集中起来,反复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宣读我党的战俘政策和对医务人员的政策,并当众宣布,我武汉陆军医院将奉命前来欢迎大家到那里去一道工作。很快,他们心存的疑虑烟消云散,纷纷表示,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一定服从安排。至此,收容任务顺利完成。

建国之后

新中国诞生后,1950年白崇友所在的卫生部改为中南军区卫生部,他任政治部主任。1952年,他升任中南军区卫生部副政委。1955年7月,白崇友奉调北京协和医学院任副政委。次年,他又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政委。1964年他晋升为少将军衔。曾先后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白崇友为我军的医疗卫生事业默默地奉献了一生,于1993年悄然辞世。

白崇友补充介绍

  解放军总医院原政委。

  白崇友,四川阆中人。1914年出生。

  年幼失父,7岁进本地小学读书,12岁因家境困难辍学务农。

  1933年,白崇友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9军27师81团机枪连当战士,不久到连部当文书。1934年1月,调81团政治处当干事。3月,他因病住院,出院后,在红9军25师74团6连当文书,连长、指导员均不识字,书面命令全靠他传达。白崇友参加了宣达战役、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

  长征过草地时,在一次战斗中,白崇友负重伤致残,靠战友用担架抬到医院,做了手术,伤口才好起来。当他刚可以走路,医院政委就让他担任1所的文书和党支部书记。红军到达陕北,他被调到第一后方医院任党支部书记、副指导员。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他担任第一兵站医院1所指导员,负责收治平型关大战的伤员。1938年因他腿部行动不便,留在军委卫生部直属卫生所任指导员,年底任八路军军医院管理科科长、院党总支书记。1940年,白崇友到八路军军政学院学习,1942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后勤部政治协理员,1945年任联防军后勤部政治处副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卫生部第9后方医院政委、东线后勤卫生部政委、东北野战军卫生部政治部副主任、四野医科学校政委。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区卫生部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55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政委,1956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政委,1964年晋升少将。

  文革中,白崇友遭受破孩,任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政治部主任。文革结束后,重新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政委,1980年离休。

  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勋章。

  1993年去世,享年79岁。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资料)

  “白崇友”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