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名人张穆介绍
张穆(1805年11月29日 ——1849年12月22日 ),山西平定人,近代的爱国思想家、地理学家、诗人和书法家。生于嘉庆十年(1805)。鸦片战争中,他曾抱着爱国热情,上书言事,奔走呼号,联络在京友人,通过纪念顾炎武的活动,振奋人心。此后,他本着张扬国威,抵御沙俄侵略的目的,致力于西北边疆地理和蒙古史的研究。1849年12月22日(道光二十九年十一月九日,己酉年丙子月壬寅日)卒于京师,享年四十五岁 。1850年归葬故乡 。
张穆人物简介
写下了《蒙古游牧记》《俄罗斯补辑》《魏延昌地形志》等著作,《蒙古游牧记》是他的代表作。该书16卷,详细地记载了蒙古各部落的四至、历史沿革,以及历代北方各民族间的交往关系。史料丰富,考证精密,不仅具有补正史之缺的价值,而且是中外研究蒙古史权威性著作。张之洞和梁启超都给了极高的评价,已被译为外文出版。
张穆成就及荣誉
张穆是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书法家和编辑大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爱国思想家。他一生著述很多。他的代表作是《蒙古游牧记》。他用地志体例,变通创新,分辨了内外蒙古各部落的方隅,按蒙古各盟旗为单位述其道里四至,就各部落所在地辨方纪事,考古鉴今,考察其社会风俗沿革以及历代北方各民族间的交往关系。本书资料翔实,考证精审,添补了辽、金、元三史之缺。在这以前,从未有过内外蒙古史和西北史地研究之专著。本书16卷(山西省图书馆有清同治元年寿阳祁氏刊本),作者生前未能写完,他逝后由其友人何秋涛整理校订,并对后4卷加以补充,历十年才完稿,于咸丰九年(1859)付刊。张穆在书中对那时发生的边疆问题,一改过去史书忽略近现代的倾向,这一巨大成果对于当时和后世影响极大。此书刊行不久,就受到国内外汉学家的极高推崇和珍重。在19世纪60年代后期,沙俄驻京的卡法罗夫就注意到它的价值,率先译成俄文。英国蒙古史权威巴德利与法国汉学家伯希和都在其著作中高度评介了此书。时至今日,本书还是外国史学家研究的权威名著。
张穆还有《潜丘年谱》《丛书集成》《张佩芳年谱》《张泗州事辑》《会稽莫公事略》《顾亭林阎若璩年谱》《历代沿革地图》《唐两京城坊考》《连筠移丛书》《小方壶舆地丛》《昆仑异同考》《俄罗斯事补辑》等书。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山西图书馆均有他藏书。还有《汉石佚存表》《张石州所藏书籍总目》《张石州楷书考》《张石州先生墨宝真迹》《山右丛书初编》等书,研究价值很高。
张穆社会评价
张穆书法端秀劲逸,自成一体。可惜天不假年,45岁中道而殁。清人程春海在《送张石州归里》诗中言:“逸是凌参塘,清眄微水镜。朱邸筵不赴,书窟卧以啄。”后人在晋阳书院和平定古州立阁堂祭祀他以作纪念。
张穆补充介绍
张穆(1805~1849),字石州,祖籍平定州上城,后迁居大阳泉村(今属阳泉市郊区)。清代重要的爱国思想家、地理学家、大家、杰出的文化名人。出生在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凡六艺百家、训诂史策,无书不读,学业因此大进;但蔑视功名仕途,专攻学术,潜心著述。在19世纪中叶中国大门逐渐为西方诸强打开之时,其敏锐地从文字训诂转向有益于边境防卫的地理考据,治学严谨,考证精详,著述颇丰。著有《延昌地形志》、《蒙古游牧记》、《 斋诗文集》等。还从《永乐大典》中画出《元经世大典西北地图》,送好友魏源,刻入《海国图志》。所写著名的《海疆善后宜重守令论》,赞颂好友禁鸦片英雄林则徐。还著有《靖阳亭杂记》、《顾阎合谱》等。《蒙古游牧记》是其代表作,书中对蒙古一带的社会风俗、沿革,历代地名变化及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关系,考证精当,该书被翻译成俄、蒙等国文字行世。清代著名学者阮元读其作品后,叹曰:“二百年无此作也!”穆苦于国事和家事的纷扰,加之拼命著述,过分劳损身体,终于积郁成疾,于道光十九年(1849)中寿而殁,时年仅45岁。(《阳泉市志》有传)。
张之洞和梁启超都给了极高的评价,已被译为外文出版。张穆还有《潜丘年谱》、《丛书集成》、《张佩芳年谱》、《张泗州事辑》、《会稽莫公事略》、《顾亭林阎若璩年谱》、《历代沿革地图》、《唐两京城坊考》、《连筠移丛书》、《小方壶舆地丛》、《昆仑异同考》、《俄罗斯事补辑》等书。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山西图书馆均有他藏书。还有《汉石佚存表》、《张石州所藏书籍总目》、《张石州楷书考》、《张石州先生墨宝真迹》、《山右丛书初编》等书,研究价值很高。
“张穆”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