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山西省名人>运城市名人>垣曲县名人

席泽宗

席泽宗人物照片

垣曲名人席泽宗介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文学史专家、天文学家、科学史家

席泽宗(1927年6月9日—2008年12月27日),山西垣曲人,天文学史专家,天文学家,科学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席泽宗195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天文系;1951年—1956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编译局;1957年—2008年历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83年—1988年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3年当选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08年12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席泽宗长期从事古代天象纪录的现代应用、中国出土天文文献整理、天文学思想史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整理等工作。

席泽宗人物生平

1927年6月9日,席泽宗出生于山西垣曲。

1934年—1938年,在垣曲城内私塾读书。

1938年,入读垣曲县立第一小学。

1941年8月,入读洋县良马寺国立七中第二分校。

1944年,考入西北师范学院附中。

1947年—1951年,就读于中山大学天文系。

1951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编译局。

1956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助理研究员。

1957年—2008年,历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1983年—1988年,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3年,当选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

1994年11月,出席中国科学院成立45周年庆祝会;12月,出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庆祝会。

1995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1999年11月,出席中国科学院建院50周年庆祝会。

2002年10月,出席中国天文学会成立80周年庆祝会。

2008年12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席泽宗主要成就

席泽宗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席泽宗提出了从史书中鉴别新星的7条标准和区别新星与超新星的2条标准,从中国、朝鲜、日本3国的历史文献中找出90个疑似新星,其中有12个可能属于超新星,并讨论了这12个超新星和当今观测到的超新星遗迹以及射电源的关系。对马王堆出土的天文资料和敦煌卷子中的天文资料作了系统研究。

学术论著

截至2008年12月,席泽宗编著的代表论著有《古新星新表》《中朝日三国古代的新星记录及其在射电天文学中的意义》《日心地动说在中国——纪念哥白尼诞生500周年》《中国历史上的宇宙理论》《伽利略前二千年甘德对木卫的发现》《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卷》《科学史八讲》《科学史十论》《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科学方法》等 ,其他论著部分参考如下:

[1]席泽宗.盖天说和浑天说[J].天文学报,1960(01):80-88.

[2]卢嘉锡,席泽宗,王渝生,等.(彩色插图)中国科学技术史[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席泽宗.苏州石刻天文图[J].文物,1958(7):2.

[4]席泽宗.人类认识世界的五个里程碑[J].科学中国人,2000,000(004):13-17.

[5]席泽宗.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彗星图[J].文物,1978(2):5.

[6]席泽宗.中国科学思想史的线索[J].中国科技史杂志,1982(2):9.

[7]席泽宗.古新星新表与科学史探索[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席泽宗.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科学方法[J].自然科学史研究,2013,032(003):393-410.

[9]席泽宗.中国科学思想史[M].科学出版社,2009.

[10]郑文光,席泽宗.中国历史上的宇宙理论[M].人民出版社,1975.

[11]江晓原,陈晓中,伊世同,等.山西襄汾陶寺城址天文观测遗迹功能讨论[J].考古,2006(11):14.

[12]席泽宗.科学史十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1956年7月

中国自然科学史第一次科学讨论会

北京

1957年

中国天文学会第1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南京

1959年

全苏科学技术史大会

苏联

1960年6月

全国天文工作会议

南京

1962年8月

中国天文学会第2次全员代表大会

北京

1973年6月

中国科学院天体演化学座谈会

北京

1974年11月

中国科学院天文学整理研究规划会议

北京

1975年9月

天体演化学讨论会

南京

1975年12月

中国天文学研究成果交流会

天津

1977年3月

自然辩证法座谈会

北京

1977年8月

中国科学院天体物理学会议

黄山

1978年8月

中国天文学会第3次代表大会

上海

1978年10月

天津市首届自然辩证法讲习会

天津

1979年3月

中国天文学史研究成果交流会

厦门

1980年4月

中国天文学史研究成果交流会

成都

1980年9月

国际天体测量学会议

上海

1981年8月

第16届国际科学史大会

罗马尼亚

1982年8月

国际中国科学史第1次讨论会

比利时

1983年12月

第2届国际中国科学史讨论会

香港

1984年5月

美国科学促进会第15届年会

美国

1984年8月

第3次国际中国科学史讨论会

北京

1984年11月

中国近代文化史学术讨论会

郑州

1985年4月

全国少数民族天文历法会议

昆明

1985年7月

第17届国际科学史大会

美国

1985年11月

国际天文协会第19次大会

印度

1985年11月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91次讨论会

印度

1986年5月

第4届国际中国科学史讨论会

澳大利亚

1986年7月

首届青年科学史工作者学术讨论会

蓬莱

1987年5月

太平洋区域文化对西方文明的影响座谈会

北京

1987年10月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亚太地区第4届大会

北京

1988年8月

第5届国际中国科学史讨论会

美国

1988年10月

第2届全国天文学哲学问题讨论会

张家界

1992年5月

第3次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

北京

1992年8月

中国科学技术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杭州

1993年8月

“中国与其他国家天文学交融”国际学术讨论会

北京

1994年11月

第3次全国科学技术与社会(STS)讨论会

深圳

1995年10月

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

北京

1996年1月

第7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

深圳

1996年6月

第58次香山科学会议

北京

1996年8月

21世纪中华天文学研讨会

香港

1996年8月

第8届国际东亚科学史会

韩国

1996年10月

天文学会第11届代表大会

北京

1996年11月

第66次香山科学会议

北京

1998年6月

香山科学会议第100次学术会议

北京

1998年10月

第3届国际东方天文学会议

日本

1999年8月

第9届国际东亚科学史会议

新加坡

2000年1月

碳十四测年技术讨论会

北京

2000年4月

香山第136次科学会议

北京

2005年7月

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

北京

2005年10月

陶寺城址大型特殊建筑功能及科学意义论证会

北京

2007年8月

第11届国际中国科学史研讨会

广西

承担项目

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1996年5月—2000年9月

夏商周断代工程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清史?天文历法志

国家清史纂修工程

科研奖励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2001年5月

夏商周断代工程

重大科技成果奖(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委联合颁发)

2003年

《古新星新表与科学史探索》

科学时报读书杯老金笔奖

2003年12月

《古新星新表与科学史探索》

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2007年

《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卷》

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二等奖

《古新星新表与科学史探索》

第11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

席泽宗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席泽宗与李俨、钱宝琮等人共同开创了科学技术史学科,创建了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治学态度

席泽宗治学态度严谨求实,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实事求是,不为尊者讳,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为己任。他主张“百家争鸣”和宽容精神,反对文人相轻的陋习,尊重和容纳不同的学术观点,力主创新,鼓励后学大胆想象,勇于开拓,走自己的路。

讲授课程

1961年,席泽宗在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系讲授《天体物理》等课程。

1962年11月,席泽宗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讲授“《史记》中的天文历法”。

1981年,席泽宗在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讲授《中国天文学史》等课程。

1982年,席泽宗为其所带研究生江晓原等五人讲授《世界天文学史》等课程。

培养成果

席泽宗培养了多名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生,这些学生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各有建树 ,如上海交通大学江晓原教授 ,北京古观象台王玉民教授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副所长陈久金等。

席泽宗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91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2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

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

1995年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2000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

2002年12月

北京天文学会50周年“奋斗奖”

席泽宗人物评价

“席泽宗的科研成就和学术风范是中国和中国人民巨大的精神财富。”(时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副局长苏荣辉评)

“席泽宗是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在多个领域均有诸多建树,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评)

“席泽宗的学术成就体现着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其生活态度更体现着可敬的科学家精神,他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史、天文学、天文史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科学报》评)

“席先生(席泽宗)的事迹和品格为中国科技史事业建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时任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方新评)

“席泽宗是一位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辛勤地灌溉现代科技园地的耕耘者,他为中国科技史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中国科技史上的成就一定会载入中国的科技史册。”(天文学家王绶琯院士评)

席泽宗补充介绍

  天文史学家 1927年6月9日生于山西垣曲。195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天文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所长。在古代天象纪录的现代应用、中国出土天文文献整理、天文学思想史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等领域都有突出贡献。提出了从史书中鉴别新星的7条标准和区别新星与超新星的2条标准,从中、朝、日3国的历史文献中找出90个疑似新星,其中有12个可能属于超新星,并讨论了这12个超新星和当今观测到的超新星遗迹以及射电源的关系。对马王堆出土的天文资料和敦煌卷子中的天文资料作了系统研究。其代表作为《古新星新表与科学史探索—席泽宗院士自选集》。

  2008年12月27日23点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席泽宗”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