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山西省名人>晋中市名人>祁县名人

温佶

温佶人物照片

祁名人温佶介绍

唐代历史人物

温佶,字辅国,以字行。温大雅五世孙,并州祁人。安禄山乱,往见平原太守颜真卿,助为守计。李光弼厚遇之。后居邺,薛嵩荐之朝,授太常丞,一谢嵩即去,屏处郊野,世推其高节。子造。

温大雅的儿子叫温无隐,任工部侍郞、瀛州刺史;温无隐儿子叫温晋冲,任范阳令;温晋冲的儿子叫温仁礼,任金吾卫长史;温仁礼的儿子叫温景倩,任南郑县令、赠谏议大夫;温景倩的长子就是温佶,字辅国。温佶娶唐初大将军李绩之女(山西高平人)生五子:温遘、温邈、温造、温逊、温□(缺字)。温邈生四男,至宋时已达千余口人,并繁衍至南阳、洛阳、晋城、冀南一带。济源温氏人才辈出,是继唐初太原祁县“三彦”之后,温氏历史上最辉煌时期。温佶是太常丞赠谏议大夫,温邈、温造、温逊三兄弟有“三虎”之号。特别是温造,是济源温氏彪炳史册的代表人物。

温佶人物生平

温佶三子温造(776~835)字简舆,从小喜欢读书,不愿当官,隐居王屋山,将其住所命名为“处士墅”,慨然有高于天下之志。后为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幕僚,曾两次奉命到幽州(治今北京),先后安抚范阳节度使刘济、刘总,均马到成功,不辱使命。在朗州(治今湖南长沙)刺史任中,开后乡渠97里,灌溉农田2000余顷,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把它命名为“右史渠”。出任侍御史期间,弹劾大金吾李佑违制进马一百五十匹,李佑吓得两腿打颤,浑身冒汗,私下对人说:“我曾经在夜里翻越蔡州城,捉拿吴元济,没有心怯,今天却被温御史吓破了胆,真是可怕啊!”太和四年(830),兴元(今陕西汉中)新军作乱,节度使李绛被杀。温造受命继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查办前任李绛被害之事,雷厉风行,斩杀八百余人,控制住了当地的局势。太和五年,任河阳(治今河南孟州)节度使,开浚怀州古秦渠枋口堰,灌溉河内(今河南沁阳)、温县、济源、武陟四县农田五千余顷,使当地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后来他又升任御史大夫,官到礼部尚书。温造在济源历史上留下了很多美好的故事。有关他的美德和事迹至今还被人们传说、纪念着。最令人感动的是,济源市亚桥乡有个药园村,传说是温造种植药材的地方,村民的祖上原来都是药农。历经一千多年,村名一直叫温公药园。19世纪70年代前后,村民的粮袋子上,青年人背心上,还都写印着“温公”二字,以表明是温公药园村。现在,村里已无一户温姓人家,村名也简化为药园村了。为了让本村后代永远记得温造和村名的来历,2004年村民自发捐款在村里矗立了一块纪念碑,铭记了这一历史。在温氏历史遗迹方面,济源现存的“唐故太常丞赠谏议大夫温府君神道碑”、“唐故征君左补阙温先生墓志铭”,是温氏当今存世历史最悠久、碑文撰书人社会地位最高、对温氏源流记述最详的两块碑。虽然温氏的历史上还有起源地温县、太原堂山西祁县,都曾有过温氏辉煌时期,但是现在均没有任何历史的痕迹了。

温佶补充介绍

  温佶(?—780),字辅国,以字行。温大雅五世孙,并州祁人。安禄山乱,往见平原太守颜真卿,助为守计。李光弼厚遇之。后居邺,薛嵩荐之朝,授太常丞,一谢嵩即去,屏处郊野,世推其高节。子造。

  唐礼部尚书温大雅子无隐,任工部侍郞、瀛州刺史;温无隐儿子叫温晋冲,任范阳令;温晋冲的儿子叫温仁礼,任金吾卫长史;温仁礼的儿子叫温景倩,任南郑县令、赠谏议大夫;温景倩的长子就是温佶,字辅国。温佶娶唐初大将军李绩之女(山西高平人)生五子:温遘、温邈、温造、温逊、温□(缺字)。温邈生四男,至宋时已达千余口人,并繁衍至南阳、洛阳、晋城、冀南一带。济源温氏人才辈出,是继唐初太原祁县“三彦”之后,温氏历史上最辉煌时期。温佶是太常丞赠谏议大夫,温邈、温造、温逊三兄弟有“三虎”之号。“安史之乱”起,辅国亲赴书法家、平原太守颜真卿处出谋划策抗叛军。之后又随李光弼(驻守太原)抗叛军,受到器重。光弼被宦官陷害而死,他辞官居住邺(今河北临漳县邺镇),表示 和对光弼的敬重。薛嵩举荐为太常卿,辞谢而去,出邺城居于民间,“世推其高节”。

  温佶神道碑《唐故太常丞赠谏议大夫温府君神道碑》现存于河南省济源市坡头乡左山村。是温氏家族现存历史最悠久、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最高的一块墓碑。该碑通高4.73米,宽1.26米,厚0.38米。此碑文由唐朝宰相牛僧儒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丹,文物价值很高。但由于年代久远,碑上字迹已有部分斑驳难辨,文中凡有空格者即为难辨之字。墓主温佶是唐初温氏“三彦”温彦宏(大雅)之五世孙,生前任唐太常丞赠谏议大夫,是当朝礼部尚书温造之父。碑文中有关温氏起源的记述是现存有关史料中最早、最详、作者身份最显赫的记述,因而是最权威、最有价值的温氏历史资料。碑文中明确说明,温序、温恢、温羡、温峤、温氏“三彦”这一“太原堂”温氏主脉是四千年前夏代温国受封立国之君温平后裔,是墓主温佶的先祖。

  碑文摘要:“温氏裔颛顼,为己姓,其后有平,佐夏灭穷,子系因?其邑,而仍其侯。侯二十六代至,邑于周,别封于郄(缺二十字)。以缵以起,曰序而忠,曰恢而智,羡良峤义……公讳佶,字辅国,南郑公之长子也……先生之先,在世多才,曰博宏将,三英彦联……”

  译白话文:温氏是颛项帝(黄帝的孙子)后裔,(在母系社会时期)出自己姓母系。到夏代时他的后裔中有一个叫“平”的人,辅佐夏王朝消灭了犯上做乱的有穷氏(寒浞),受封立国,(因封地有温泉而称温国),其后代子孙世袭着这片国土和君位。发展到第二十六代时,这里属于周的属地,他们被别封到郄地,后代继承了祖上的侯位并人才辈出,其代表人物有汉代的忠义典型温序;三国时才智受到魏文帝、魏武帝称赞的凉州刺史温恢;还有西晋良将司徒温羡和东晋时断裾离母渡江辅佐晋元帝的温峤……先生的名字叫温佶,字辅国,是南郑公的长子……先生的先祖,在唐朝也是名人辈出。特别是温彦宏(大雅)、温彦博、温彦将三兄弟,一门三公,英名冠世,世称“三彦”……

  “温佶”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