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山西省名人>朔州市名人>平鲁区名人

王梦龄

王梦龄人物照片

平鲁名人王梦龄介绍

原山西省政协副主席

王梦龄(1880——1963),名嘉瑞,以字行,山西省平鲁(今朔州市)人,1906年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预科第二期乙班毕业,后赴英国留学,专攻电学与机械工程,获双硕士学位。山西近代工业主要奠基人。

他14岁考为朔平府首榜秀才,20岁被选拔入读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今太原理工大学),他长途步行500多华里抵达太原。在英国王梦龄认识到,大英帝国的强盛是依靠了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他决心要把工业文明带回到祖国。

王梦龄人物简介

王梦龄是山西近代工业的主要奠基人,1963年逝世后,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省长卫恒亲自执绋安葬,向这位献身山西与华北工业建设的老前辈告别。

光绪二十年,为了解决科技人才缺乏的问题,山西当局决定,在全省119个县每县选拔一人入读山西大学堂之“西斋”(今太原理工大学),然后保送留英学习。由于人才紧缺,只选得27人。又由于人才紧缺,此届负笈出英27人中的20人在英只学一年即回国抢官(都做了厅长级),坚持结业后回国的,只有7人;学完一个专业继续留下学习了两个专业的,只有1人。他便是在清末民初为振兴山西乃至华北电力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王梦龄。

王梦龄主要事迹

出国:专利中的专利

王梦龄选定了自己的专业:机械工程专业。他在英国著名工业城市曼彻斯特市学习了一年英语,考入维多利亚大学机械系。学习期间,他一有机会就钻进火车头、锅炉,甚至烟囱里面也要爬进去看个究竟,很多老技工成为他的课外老师。因此,他做到了理论和实际之间的融汇贯通。王梦龄掌握了机械工程专业从铸造锻压等热加工到车、钳、铣、刨、镗、磨等冷加工和装配技术。但他又认识到,电力配套和供应是更高一级的工业科技,于是又继续留英选学了电学专业。当他已经掌握发电厂从锅炉到汽机、发电、配电、输变电的全套设计、安装、运行的技术,成为了一位具备设计出与英国相同规模和水平的一座完整工厂全部能力的工程师时,他的认识又有了新的提升:民族工业要振兴,需要的是充分的生产能力外加强大的竞争能力,需要的是 “专利中的专利”——先进的工艺流程和流程管理经验。

可是,当时英国的工业厂主竞争激烈,厂家的技术管理,在本国的同行中都是保密的,更何况对一个外国人呢?王梦龄经仔细研究,发现英国工厂管理制度保密只对工程师以上的高级人才。王梦龄遂自降身份,“屈尊”为一名练习生,进入曼彻斯特市马氏电机厂,在工厂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中实习和调阅相关资料。实习3年,他掌握了全部生产技术和指挥全厂生产运行的能力。

回晋:把电灯光变白了

民国四年(1915年)秋,王梦龄携其英籍妻子儒·意文·苗莲莫里士(Eva·Murielruher)及所生两个女儿,放弃英国挽留的优越职位和生活,回国回晋。

有一种很普遍的传说:王梦龄归国之前,太原的电灯光是发黄的,王梦龄回来,把电灯光变白了。有案可稽的史实是,当时的山西首府太原城,电灯尚未普及;山西大学里有一台担负着为山西大学和太原市内主要部门供电任务的旧发电机,管理它的德国工程师已经离开——这就是太原电灯光发黄的原因。王梦龄归国即被聘任为山西大学电气教授。他用半个月时间将这台发电机修好,并培训了这台发电机的专门管理人才,保障了高质量供电。

同时,他主持立即筹建学校附设的实习工厂。一年半之后,建于山西大学的这座成为山西工业界一代新人摇篮的实习工厂建成。又一年后,太原成立电灯公司,王梦龄受聘为工程师,同时兼任山西工业学校电机科主任。1921年,他承担了该校扩建为甲种专科学校(大专)的工作,亲拟“轻重并举,自成体系;理论实践并重,严于实际操作训练”的建校方针。建校成功后,王梦龄提议并帮助学校创建了发电、铸造、木工、锻工、机械、纺织、制革、造纸、陶瓷等多种小型工厂。通过这些工厂,学生不但学会了更扎实的感性知识,同时亲手创造了直接财富。小型工厂建立不久,其陶瓷产品就接了一单德国4万元的订货。至“七七”事变,学校培养了17届机电科和许多届的其他专业学生,以及大量技术人才。后来,这些人才成为华北地区甚至西北一些厂矿的技术骨干。这在整个华北民族工业当中,可谓厥功至伟。

汉口:山西近代工业奠基人

王梦龄归国之际,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军阀混战。归国第三年,他受聘为辛亥革命后山西建立的第一个兵工厂之前身——山西修械所的技正 (相当于工程师)。当时,该所设备简陋,只能修理一般残旧兵器。王梦龄刻意管理,二年后顺利完成全程技术改造,扩建为 “军人工艺实习厂”,他一人兼任全厂四个科中的电气、机械两个科的科长。在这所兵工厂,王梦龄亲自设计建立了发电、手榴弹、山炮、冲锋枪以及大眼盒子枪等系列分厂,建立并实行了一整套有效的管理制度,生产出了大量枪坚炮利的产品。

就在王梦龄对这座兵工厂实施技术改造和建成系列分厂之后,阎锡山所率晋绥军在与冯玉祥、石友三、韩复榘等军阀的混战中取得了节节胜利。在生产的基础上,王梦龄同样不忘记推动实习与研究。他设立兵工研究班,培训军官学习掌握兵器原理与技术。傅作义、孙楚等著名军人,即曾是该研究班的学员。

民国十七年(1928年),王梦龄因反对阎锡山的亲戚张书田在工厂实行包工制,被阎软禁,经知名人士商震保释后,他愤然辞去兵工厂职务,专心致力于晋绥的民族工业建设。山西以及华北各地工业企业争相聘请之,他为晋绥大地工业企业改造动力,配套电力,完成一场艰苦、浩繁的工业革命;培养全面人才,全面培养人才,使山西工业自成体系;实施技术管理,推广管理科学,开创工业的企业管理局面。

在抗日战争爆发前的10余年间,王梦龄的努力奠定了山西的工业发展基础,同时也奠定了他个人在山西近代工业上的权威地位。当中国第一届全国工程师大会召开,王梦龄代表山西,前往汉口出席了大会。在这次大会上,他被誉为“山西近代工业主要奠基人。”

津门:爱国工程师

1937年“七七”事变,王梦龄毅然舍弃他在太原城的字号与房产,举家南下,经汉、粤抵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他又辗转移居天津,靠为当地工业企业兼职,蛰居于旧英租界。天津沦陷后,工业生产全面瘫痪,王梦龄失去固定收入,他的生活陷入困境。就在这期间,山西伪省长苏体仁 (苏是与王梦龄故乡平鲁县紧邻的朔县人),数度派人来津邀请王梦龄归晋主持恢复山西机电兵工生产。有一次,他们还提前带来6个月的薪金。王梦龄严词拒绝:“我离开山西,就是因为不想当侵略者的顺民,岂有再返而事敌之理!”

1945年日本投降,王梦龄仍然留在天津,在物价飞涨、货币贬值的社会环境中,以极微薄的收入度日。他知道,抗战虽然胜利,而战乱并未结束,真正的建设难以展开。

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察哈尔省政协副主席、省政府委员、省科协主席、省工业厅总工程师的王梦龄,活跃在华北各地的电力、矿山、水利建设工地上。应察哈尔省主席张苏的邀请,出津门返晋绥,投入到重建和恢复察省工业的辛劳中。看到数十年战乱遭受严重破坏、大部分设施处于瘫痪状态的晋绥工业,他视恢复国民经济为己任。

首先着手修复担负着为大同煤矿供电任务的平旺发电厂。一无外援,二无资料,王梦龄发挥所学,展开了全面普查和现场测绘,根据重新获取的数据,很快提出了修复计划。他亲自领导,亲自检验关键设备与部件的制配,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复了这家重要的发电厂,恢复了大同煤矿的开采。

1953年,察哈尔省撤销,王梦龄婉拒了京津地区对他的挽留,以73岁高龄,再次回到山西。返晋之后,他的职务与在察哈尔省基本相同,重新开始前面所做过的初创工作,同前一样辛苦紧张地奔走在三晋大地的工矿企业中,不断地进行视察、调研。此间,他发现山西电力能源由于输变电设备与线路的不合理而造成严重浪费,立即提出重大改革建议。他的这项建议很快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贯彻,为山西挽回了巨大经济损失。

1962年秋,王梦龄患了食道癌。他仍然坚持工作,直到连水都无法下咽时才住了院。1963年4月1日4时15分,王梦龄与世长辞,享年82岁。4月5日,正值清明节。山西省各界600余人隆重举行王梦龄先生追悼会,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兼省政协主席陶鲁笳担任主祭,向这位献身山西与华北工业建设的老前辈告别。然后由陶鲁笳书记、卫恒省长亲自执绋安葬。

王梦龄补充介绍

  王梦龄1,名嘉端。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凤凰城镇武家沟村人。1880年出生于清光绪元年,十四岁中秀才,后中举人。清光绪三十年毕业于山西大学西斋。翌年,赴英国入维多利亚大学机械专业学习,毕业后又在原校攻读电学专业,1911年毕业。1913年携英国籍妻子回国,任山西大学电气教授并负责筹建实习工厂,用一年半时间建成。1917年改任工业专科学校机电科主任,民国十年该校改为甲种专科学校,梦龄负责建校。从建校到“七·七"事变的十七年中,该校培养了十七届机电专业人才及大批技工,为山西轻重工业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后因不满阎锡山暴行,毅然辞职,专心致力于发展民族工业,足迹遍布三晋。曾代表山西出席了在汉口召开的首次全国工程师大会。1937年日军入侵,他携眷避居香港,后至天津英租界。日伪当局获悉后,派苏体仁亲往邀请他返并,主持恢复山西兵工生产,被梦龄严词拒绝。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宁愿给私营工厂当技术顾问,也不愿为阎锡山供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梦龄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察哈尔省政协会。195O年任省政协副主席、省政府委员,受聘为省工业厅工程师。1951年参予创建察哈尔工学院,任副院长。1953年察哈尔省撤消后,任山西省政协副主席、省工业厅总工程师,后任省电力厅副厅长。著有《实用工程手册》。1963年4月1日去世。

  “王梦龄”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