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山西省名人>晋城市名人>阳城县名人

王国光

王国光人物照片

阳城名人王国光介绍

明代政治家、财政家、文学家

王国光(1512年-1594年)字汝观,号疏庵,明泽州阳城(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官运坎坷,几进几退,前后从政四十年,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财政家和文学家,万历年间辅佐张居正实行改革,对万历中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王国光人物生平

王国光(1512~1594)字汝观,号疎庵,明泽州阳城(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 明万历初期的政治家和财政家,历世宗、穆宗、神宗三帝,从事政治活动达四十余年对明王朝的“万历中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他撰写的《万历会计录》是大学士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改革税赋制度的理论依据,后成为明清两代田赋的准则。因官居吏部尚书,故有“天官”之称,王国光故居被后人称为“天官王府”。

王国光于嘉靖甲辰(1544)中进士。先后任吴江和仪封(古县名,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一带)二县知县。后依次升为兵部、户部右侍郞总督仓场。后因病辞归。隆庆四年(1570)起为户部右侍郞,调任南京刑部尚书。未止任,又改为户部右侍郞再督仓场。万历元年(1573)任户部尚书,在职3年辞归。万历五年(1577)起任吏部尚书。以考绩加太子太保,升光禄大夫,任职6年。他任户吏二部尚书正在内阁大学士张居正主持朝政的十年之间。张去世后,他被反对派弹劾而落职,后来皇帝念其功绩,令恢复原官致仕(退休)。国光善诗工书,游览所至,即题诗挥毫,遗迹甚多。他的诗和字给人以潇洒飘逸、卓然不群之感。著有《王疏庵率意稿》,今存。

王国光在任职期间,由于宫中争斗激烈,他曾多次遭到弹劾,被迫返乡南阳。回家后,首先在村民的帮助下修建了家庙也就是现在的玉皇庙。庙中北大殿房脊上的五凤楼就是他从京城专程运回来的。因为朝中有人一直想致他于死地,也暗中派人跟踪他回到南阳。到处传播一些王国光在朝中犯错惹大臣等不好的传言,家庭里的一些人也隐隐约约听说了一些关于他在朝中犯了大罪以致被罢官回家的事。一些胆小怕事的族人怕株连九族,于是到处传播恶言,最终把王国光一家赶出了家门,赶出了南阳村。王国光一家迫于无奈,躲进了南阳村附近南沟的一个山洞里,也就是现在的阳城界内上河村的王国光洞。待事情平稳后,他带着全家迁到了阳城县润城镇的上庄村定居。

王国光明史记载

王国光,字汝观,阳城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吴江知县。邻邑有疑狱来质,讯辄得情。调仪封,擢兵部主事。改吏部,历文选郎中。屡迁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谢病去。隆庆四年,起刑部左侍郎,拜南京刑部尚书。未上,改户部,再督仓场。神宗即位,还理部事。时簿牒繁冗,自州县达部,有缮书、输解、交纳诸费,公私苦之。国光疏请裁并,去繁文十三四,时称简便。户部十三司,自弘治来,以公署隘,惟郎中一人治事,员外郎、主事止除官日一赴而已。郎中力不给,则委之吏胥,弊益滋。国光尽令入署,职务得修举。边饷告匮,而诸边岁出及屯田、监课无可稽。国光请敕边臣核实,且画经久策以闻。甘肃巡抚廖逢节等各条上其数,耗蠹为损。

万历元年,奏言:“国初,天下州县存留夏税秋粮可一千二百万石。其时议主宽大,岁用外,计赢银百万有余。使有司岁征无缺,则州县积贮自丰,水旱盗贼不能为灾患。今一遘兵荒,辄留京储,发内帑。由有司视存留甚缓,苟事催科,则谓扰民,弊遂至此。请行天下抚按官,督所司具报出入、存留、逋负之数,臣部得通融会计,以其余济边。有司催征不力者,悉以新令从事。”制可。京军支粮通州者,候伺甚艰。国光请遣部郎一人司之,名坐粮厅,投牒验发,无过三日,诸军便之。天下钱谷散隶诸司,国光请归并责成:畿辅府州县归福建司,南畿归四川司,盐课归山东司,关税归贵州司,淮、徐、临、德诸仓归云南司,御马、象房及二十四马房刍料归广西司。遂为定制。

三年,京察拾遗。国光为南京给事、御史所劾。再疏乞罢,帝特留之。明年复固以请,乃诏乘传归。濒行,以所辑条例名《万历会计录》上之。帝嘉其留心国计,令户部订正。及书成,诏褒谕焉。五年冬,吏部尚书张瀚罢,起国光代。陈采实政、别繁简、责守令、恤卑官、罢加纳数事,皆允行。寻以考绩,加太子太保。八年,当考察外吏,请毋限日期。诏许之,且命诖误者听从公辩雪。明年大计京朝官,徇张居正意,置吴中行等五人于察籍。

国光有才智。初掌邦计,多所建白。及是受制执政,声名损于初。给事中商尚忠论国光铨选私所亲,而给事中张世则出为河南佥事,憾国光,劾其鬻官黩货。国光再奏辩,帝再慰留,责世则挟私,贬仪真丞。及居正卒,御史杨寅秋劾国光六罪。帝遂怒,落职闲住。已,念其劳,命复官致仕。

王国光主要成就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他离开了这个他爱过也恨过的人世,留下了证明他雄才大略的《万历会计录》和《王疏庵率意稿》。

隆庆六年(1572)七月(时神宗已即位)任户部尚书,在任时与侍郎李幼滋等编辑《万历会计录》,费时“逾年”,编纂成书。及万历四年(1576)二月己卯(即十五日)国光再疏乞休,神宗许之,命乘传归。二月戊子(即二十四日),国光濒行,进所辑书册,请刊布中外,庚寅(即二十六日)奉旨嘉奖,书册著户部再加订正缮写进览(《神宗实录》卷四七及王国光原奏)。此为会计录的蓝本。

王国光历史评价

王国光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但仕途却充满了戏剧性。他在嘉靖二十三年(1544)中进士后,被授为吴江知县,以后又调任仪封,提升为兵部主事,又改吏部,担任文选郎中。屡千户部右侍郎。隆庆四年(1570),任刑部左侍郎,拜为南京刑部尚书,未及上任又改任户部。万历三年(1575)王国光在京官考核中被南京给事、御史所弹劾,上书坚决辞职,到第二年方可。万历五年(1577)冬,吏部尚书张瀚被罢免,王国光被起用代替其职。此后数年,王国光屡遭弹劾,罪名为选材任人唯亲和鬻官黩货,损公肥私等数条罪状,皇上发怒销其职,但之后不久,又恢复官职。他从嘉靖二十三年中进士起开时入仕,从兵部到户部,从刑部到吏部,几乎各个重要的部门都有过他的足迹,随让中途有过中断,几起几落,但由于他的突出贡献,仍然不能抹杀他的政绩。他最突出的贡献在于任职户部时,对全国粮食的宏观控制。他在负责粮食的仓储与出纳时,社会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同时边疆战事不断,内地也时有农民起义爆发,因此管好粮仓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他在粮食的发展远远跟不上社会繁荣发展、人口增长速度的情况下,王国光对粮食精打细算、全面控制。他推行“天下抚按官”的办法,对各个粮食渠道统筹安排,将粮食出入大权牢牢地掌握在国家手中,为缓解粮食紧张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他最有政绩的为政时间是在万历初年。当时神宗刚刚即位,改革呼声最高。王国光也对一系列不合时宜的旧制度、旧秩序进行改革。其时薄牒等公文十分繁杂、冗滥,从州县到部,无论是各部门,还是具体的承办人,都有难言之苦。王便大刀阔斧地进行裁撤合并,去掉了近半数的繁文,使得事情方便易行;户部十三司因公署狭小,官员们便部坐班,导致弊病越来越重,王便雷厉风行,一改前弊,令所有官员均入署办公,各司其职,是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边关军饷告匮,而支出及收项无案可查,王令当地的边臣核实各项收支,并且筹划出长远计策上报,使消耗、浪费锐减;他还设“坐粮厅”,专门负责军粮的督办,大大方便了诸军,又将散隶诸司的全国钱谷归并,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他的这些办法,立竿见影,反映了他敏捷的经济头脑。

王国光个人作品

嘉靖四年(1525年)清明节,与同乡少年柳遇春同登沁水县冯村的鹿台山,留下绝句:

曲径攀崖登鹿台,

天下胜景小蓬莱。

星云日夜林中静,

仙乐自空天宫来。

天池如镜镶山嵩,

石泉叮咚半山中。

嫦娥闻声乐伴舞,

迷恋人间忘返宫。

晚年诗作《仙间》

仙居遥在水云西,一入青冥万壑低。

拔地石精盘虎豹,撑天华表挂虹霓。

横开锦翠光疑溜,乱踏琅玕步欲迷。

隐隐虫书环四壁,前程犹自显标题。

王国光补充介绍

  王国光(1512~1594)字汝观,号疎庵,明泽州阳城(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明万历初期的政治家和财政家,历世宗、穆宗、神宗三帝,从事政治活动达四十余年对明王朝的“万历中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他撰写的《万历会计录》是大学士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改革税赋制度的理论依据,后成为明清两代田赋的准则。因官居吏部尚书,故有“天官”之称,王国光故居被后人称为“天官王府”。

  王国光于嘉靖甲辰(1544)中进士。先后任吴江和仪封(古县名,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一带)二县知县。后依次升为兵部、户部右侍郞总督仓场。后因病辞归。隆庆四年(1570)起为户部右侍郞,调任南京刑部尚书。未止任,又改为户部右侍郞再督仓场。万历元年(1573)任户部尚书,在职3年辞归。万历五年(1577)起任吏部尚书。以考绩加太子太保,升光禄大夫,任职6年。他任户吏二部尚书正在内阁大学士张居正主持朝政的十年之间。张去世后,他被反对派弹劾而落职,后来皇帝念其功绩,令恢复原官致仕(退休)。国光善诗工书,游览所至,即题诗挥毫,遗迹甚多。他的诗和字给人以潇洒飘逸、卓然不群之感。著有《王疏庵率意稿》,今存。

  王国光在任职期间,由于宫中争斗激烈,他曾多次遭到弹劾,-返乡南阳。回家后,首先在村民的帮助下修建了家庙也就是现在的玉皇庙。庙中北大殿房脊上的五凤楼就是他从京城专程运回来的。因为朝中有人一直想致他于死地,也暗中派人跟踪他回到南阳。到处传播一些王国光在朝中犯错惹大臣等不好的传言,家庭里的一些人也隐隐约约听说了一些关于他在朝中犯了大罪以致被罢官回家的事。一些胆小怕事的族人怕株连九族,于是到处传播恶言,最终把王国光一家赶出了家门,赶出了南阳村。王国光一家迫于无奈,躲进了南阳村附近南沟的一个山洞里,也就是现在的阳城界内上河村的王国光洞。待事情平稳后,他带着全家迁到了阳城县润城镇的上庄村定居。

  评价

  王国光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但仕途却充满了戏剧性。他在嘉靖二十三年(1544)中进士后,被授为吴江知县,以后又调任仪封,提升为兵部主事,又改吏部,担任文选郎中。屡千户部右侍郎。隆庆四年(1570),任刑部左侍郎,拜为南京刑部尚书,未及上任又改任户部。万历三年(1575)王国光在京官考核中被南京给事、御史所弹劾,上 书坚决辞职,到第二年方可。万历五年(1577)冬,吏部尚书张瀚被罢免,王国光被起用代替其职。此后数年,王国光屡遭弹劾,罪名为选材任人唯亲和鬻官黩货,损公肥私等数条罪状,皇上发怒销其职,但之后不久,又恢复官职。他从嘉靖二十三年中进士起开时入仕,从兵部到户部,从刑部到吏部,几乎各个重要的部门都有过他的足迹,随让中途有过中断,几起几落,但由于他的突出贡献,仍然不能抹杀他的政绩。他最突出的贡献在于任职户部时,对全国粮食的宏观控制。他在负责粮食的仓储与出纳时,社会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同时边疆战事不断,内地也时有农民起义爆发,因此管好粮仓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他在粮食的发展远远跟不上社会繁荣发展、人口增长速度的情况下,王国光对粮食精打细算、全面控制。他推行“天下抚按官”的办法,对各个粮食渠道统筹安排,将粮食出入大权牢牢地掌握在国家手中,为缓解粮食紧张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他最有政绩的为政时间是在万历初年。当时神宗刚刚即位,改革呼声最高。王国光也对一系列不合时宜的旧制度、旧秩序进行改革。其时薄牒等公文十分繁杂、冗滥,从州县到部,无论是各部门,还是具体的承办人,都有难言之苦。王便大刀阔斧地进行裁撤合并,去掉了近半数的繁文,使得事情方便易行;户部十三司因公署狭小,官员们便部坐班,导致弊病越来越重,王便雷厉风行,一改前弊,令所有官员均入署办公,各司其职,是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边关军饷告匮,而支出及收项无案可查,王令当地的边臣核实各项收支,并且筹划出长远计策上报,使消耗、浪费锐减;他还设“坐粮厅”,专门负责军粮的督办,大大方便了诸军,又将散隶诸司的全国钱谷归并,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他的这些办法,立竿见影,反映了他敏捷的经济头脑。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他离开了这个他爱过也恨过的人世,留下了证明他雄才大略的《万历会计录》和《王疏庵率意稿》。

  隆庆六年(1572)七月(时神宗已即位)任户部尚书,在任时与侍郎李幼滋等《万历会计录》,费时“逾年”,编纂成书。及万历四年(1576)二月己卯(即十五日)国光再疏乞休,神宗许之,命乘传归。二月戊子(即二十四日),国光濒行,进所辑书册,请刊布中外,庚寅(即二十六日)奉旨嘉奖,书册著户部再加订正缮写进览(《神宗实录》卷四七及王国光原奏)。此为会计录的蓝本。

  作嘉靖四年(1525年)清明节,与同乡少年柳遇春同登沁水县冯村的鹿台山,留下绝句:

  曲径攀崖登鹿台,

  天下胜景小蓬莱。

  星云日夜林中静,

  仙乐自空天宫来。

  天池如镜镶山嵩,

  石泉叮咚半山中。

  嫦娥闻声乐伴舞,

  迷恋人间忘返宫。

  晚年诗作《仙间》

  仙居遥在水云西,一入青冥万壑低。

  拔地石精盘虎豹,撑天华表挂虹霓。

  横开锦翠光疑溜,乱踏琅玕步欲迷。

  隐隐虫书环四壁,前程犹自显标题。

  “王国光”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