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名人李有义介绍
李有义,藏族研究专家。1912年农历5月19日出生在晋中清徐县的乡间。14岁时,李有义考入太谷县铭贤中学。1931年李有义考入燕京大学新闻系。1936年,李有义毕业,留在校内任助教。1981年,李有义接受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邀请,前往担任该校人类学客座教授,1985年退休,2001年回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做了大量工作,为海内外藏学研究者和爱国人士所心仪敬重。
李有义人物生平
1912年农历5月19日出生在晋中清徐县的乡间。他家所在的王答村是晋商云集之地,旧时的乡间十分闭塞,外界有关满蒙藏回的各种消息、知识,他都是从那些跑外的晋商口中得知的,有的晋商走南闯北,交结活佛,见识很广,李有义怀着好奇,几乎每天都要去听那些有趣的西藏、蒙古的故事,这为他日后的研究打下了一层有益的底色。
14岁时,李有义考入太谷县铭贤中学。这是山西财团头目孔祥熙与美国教会合办的私立中学。有花园式的校园,有较大的图书馆。在图书馆,李有义扩大了眼界,接触了西方文化,也培养起了读书的兴趣。高中分科,李有义选择了农科。他修了农业推广、农业育种、农具改革和农产品加工等课程,使他对农村的了解、对与农民如何打交道增加了经验与知识。
1931年李有义考入燕京大学新闻系。请同学到家里喝茶叙话是燕大沟通师生关系的一种风气,在茶叙中,担任选修课“新文学习作”的谢冰心老师介绍李有义认识了吴文藻教授。几次交谈中,吴文藻十分惊奇地发现,这个农村来的学生社会知识是如此的丰富,就启发他改学社会学系。1932年李有义转入社会学系,在学习社会学课程的同时,吴文藻教授要求李有义熟读古文,做个博古通今,贯通中西的学者。在大学最后两年,李有义发奋读书,几乎把现有的先秦诸子的著作都读遍了,这对于他理解传统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6年,李有义毕业,留在校内任助教。吴文藻让李有义拜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布郎教授为导师,从此,李有义就在布郎热情诚恳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研究和学习。
1937年夏,李有义考入燕大研究生部,必修的几门课程已经学完时,“七七”事变爆发了。李有义回到山西,在安邑县上郭村作了8个月的社会调查后,随燕大撤退到昆明。1939年5月,吴文藻教授为李有义的论文答辩仪式请来了相关学科著名学者肖璩、陈岱孙、潘光旦、陈达、钱端升、吴景超等。3个半小时的答辩中,大师们连珠炮般地发问,有的问题已经超出了论文范围,李有义绞尽脑汁,一一作答,终于获得了诸位大师的好评。之后,李有义成为云大社会学系的专任讲师,主授“社会学概论”。期间,李有义到路南县撒尼族地区做社区经济结构的调查,写出了《汉夷杂区经济》。1941年夏,李有义被邀参加华西四所大学合组的大学生边疆服务团,利用暑假两个多月时间,步行走遍了四川西北部后,写出《黑水纪行》等文章。深入西藏进行社会调查
1944年,担任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参事室参事的吴文藻教授推荐李有义去参加蒙藏委员会住藏办事处的工作,开始他不愿意去,但吴师说这是成为一个专家的机会。李有义想借此机会到早已向往的西藏民族社区做一次深入的人类学实地调查,就同意去了。
在拉萨的住藏办事处,李有义的职务是主管宗教、教育的科长,还兼管一些社会事务。他的这个职务要被应邀参加寺院的一切宗教仪式。为了避开官员身份,李有义喜欢微服出行,去参加西藏各个阶层的活动,通过具体活动不仅了解到西藏文化的内涵,也容易理解它们具有的社会功能。入藏的第二个月,李有义就请拉萨小学一位老师教他藏语,学会基本的词汇后,一位能懂英文、印地文的藏族学者根敦琼佩成了李有义的藏文老师。在藏区,冬季没有蔬菜,汉人很难适应。李有义以极大的毅力,逐渐适应了当地的生活方式。1945年10月到1946年1月,李有义借到各地放一次布施的机会,访问了1264个大小寺庙,这是他一生中社会实地调查最有收获的旅行,也是风险极大、极为艰难困苦的旅行。60年前,西藏基本没有公路,一般都是走在湍急河边的羊肠小道上。期间,光是5000米以上的、人迹罕至的高山就翻过了十多座。路上的种种遭遇是刻骨铭心的,他每晚都记述当天的见闻,积累了20多万字的笔记。3年多的西藏调查生活,为李有义后来的学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拓藏学研究,推动民族学人才培养
1947年12月,李有义离开拉萨,来到清华大学教书。从解放前夕,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李有义出版和发表了有关西藏的一批论文和专著,包括《西藏问题的分析》《西藏之婚姻制度》《西藏的活佛》《揭穿帝国主义侵略西藏的阴谋》《西藏“独立”的真相》《帝国主义侵略西藏的史实》《西藏的封建制度》《英美帝国主义侵略下的西藏》《帝国主义操纵下的西藏》《今日的西藏》等。在这些著述中,李有义深入介绍西藏的社会和文化,愤怒谴责帝国主义对西藏的侵略,积极拥护党中央解放西藏的决策,是解放初期藏学研究领域最活跃的教授之一。
1956年至1961年,李有义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带领或参加调查组,深入西藏和四川藏区进行社会历史调查。在藏区,李有义坐牛皮船闯险滩,顶风雪翻高山,他们做吐蕃王室后裔拉加利王子的工作,使民主改革能顺利进行。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李有义见到了十世班禅。在这一阶段,李有义在《光明日报》等处发表的论述有《藏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传统友谊》《藏族历史上所进行过的一次社会改革》、《西藏土地制度二题》等。
1958年6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民族研究所成立,李有义从民族学院研究部调到民族所。所里派他到四川阿坝、甘孜去搞社会调查。
1964年,组织上让他招两名研究生。“文革”期间研究搞不成了,他就致力于藏学外文资料的翻译,翻译了德国霍夫曼著《西藏的宗教》、美国夏格巴著《西藏政治史》、英国黎吉生著《西藏简史》、美国艾克瓦尔著《蹄上生涯》、英国托玛斯著《东北藏古代民间文学》(合译)等有关藏学的研究专著。其中许多是所内铅印、油印,根本没有稿费。这些内部读物给藏学研究者和有关部门了解国际藏学研究、了解西藏地区有关动态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
“十年浩劫”之后,中科院的学部已改成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由于民族学研究长期停滞,在恢复时从理论到实际面临着许多问题。李有义毅然担任了民族学研究室主任,为我国民族学学科的重建和发展制订规划,草拟项目,建立学会等各项事务呕心沥血,尽职尽责。世界民族学科建立以后,李有义又勇挑重担,担任了世界民族研究室主任、世界民族研究会理事长等职务,为世界民族研究的初创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是我国世界民族研究学科的开拓者之一。
由于学术研究耽误了十年,出现了人才断层。李有义和一批老专家建议,为培养人才,应建立研究生院,1978年中国社科院成立研究生院,李有义成了民族学系第一任系主任。他不仅亲自培养研究生,还为研究生教育发展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1981年夏天,李有义接受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邀请,前往担任该校人类学客座教授,并参加了全美人类学会年会。1982年,李有义除了在南加州大学人类学系教学外,还应邀到洛杉矶加州大学、河边县加大、罗耀拉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学校讲学或作学术报告。
1985年,李有义73岁时退休。他虽寓居海外,仍心系祖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做了大量工作,为海内外藏学研究者和爱国人士所心仪敬重。李有义多次回国。2001年他回国时,他的部分同事和学生倡议编一本论文集,以示对他90岁和从事藏学研究60周年的纪念。这本56万字的《李有义与藏学研究》收有李有义的自述和不同时期的学术论著以及学者们的纪念论文,并附有李有义的多幅照片。
李有义人物评价
李有义,为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做了大量工作,为海内外藏学研究者和爱国人士所心仪敬重。
李有义教授虽然九十多岁高龄了,但他精神矍铄,身体硬朗,来往自如。大家都祝福他健康长寿,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更多的贡献。
李有义补充介绍
李有义(1912-?)山西晋中清徐县人。1931年考入燕京大学新闻系,1932年转入社会学,1936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并拜布郎教授进行研究和学习。1937年考入燕大研究生部。“七七”事变爆发后回到山西,后随燕大撤退到昆明。1939年成为云大社会学系的专任讲师,期间到路南县撒尼族地区做社区经济结构调查,写出了《汉夷杂区经济》。1944年去蒙藏委员会住藏办事处的工作,职务是主管宗教、教育的科长,其间对藏区生活进行了长期调查。1947年到清华大学教书,出版和发表了有关西藏的一批论文和专著,“文革”后担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室主任,重建和发展民族学学科。后担任了世界民族研究室主任、世界民族研究会理事长等职务。1978年中国社科院成立研究生院,任民族学系第一任系主任。1981年担任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人类学客座教授,参加了全美人类学会年会。1982年到洛杉矶加州大学、河边县加大、罗耀拉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学校讲学或作学术报告。1985年退休。
研究方向:藏文翻译、藏学研究和藏族历史研究
“李有义”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