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陕西省名人>渭南市名人>华阴市名人

严绶

暂无严绶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华阴名人严绶介绍

唐朝官员

严绶(746年-822年),字号不详,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唐朝时期大臣,殿中侍御史严丹之子。

严绶人物生平

严绶在唐代宗大历年间进士及第,一直在各地节度使麾下效力。贞元年间,严绶由殿中侍御史升为宣歙团练副使,受到上司刘赞的信任,政事多由他负责,刘赞死后,严绶接掌宣歙道的留务,竭尽库藏进贡,因此有宠,内召为尚书刑部员外郎。

不久,河东节度使李说因故不能履职,政事旷废,行军司马郑儋代理军政,李说死后,郑儋奉命接任河东节度使,以严绶为行军司马。

还没到一年,郑儋病死,严绶迁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太原尹、御中大夫、北都留守、河东节度支度营田观察处置等使。

唐宪宗元和元年,夏绥节度使杨惠琳在夏州叛变,西川节度使刘辟在成都叛变。严绶上表请求出师讨伐,他出动河东全部精锐,交给牙将李光颜兄弟前往讨伐,李光颜忠于朝廷,御军严明,累立战功。

刘辟和杨惠琳之乱被平定后,严绶因功加检校尚书左仆射,进阶金紫,受封为扶风郡公。严绶镇守河东九年,为政宽惠,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因此境内大治。

元和四年,严绶奉如入朝,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因与朝士不恰,出镇荆南,进封郑国公。当时,溆州蛮酋长张伯靖,据地起兵,袭杀长吏,占据辰、锦等州,连结九洞对抗击朝廷,严绶奉命出兵讨之,派遣部将李忠烈赍书晓谕,张伯靖等人尽皆投降。

元和九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叛变,朝廷以严绶屡有军功,授其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加淮西招抚使,率师出境讨伐,但严绶是文职出身,没有方略,在军中只知犒赏士卒,以致数年所积的钱财,全部用完,而士卒反而并不用命,而严绶却又厚赂当权的宦官以为声援。在军事上,严绶奉行保守战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率数万大军,屯于淮西边境,但只是闭壁自过,并不与叛军交战。

宰相裴度知其无能,屡上表指出严绶非将帅之才,唐宪宗于是改任其为太子少保、检校司空,不久,严绶病重,又进位太傅,食封加至三千户。

长庆二年(822年)5月,严绶死于长安,终年77岁。

严绶人物评价

《旧唐书》:严绶为人恭谨有余,智略不足,为政务求宽柔,对家人和下属都很好,为时人所称颂,但他党附于宦官,虽勤于王事,讨伐叛军却不尽职,因此也受到人们的指责。

白居易《论严绶状》:严绶众称怯懦无耻,……在太原之事,圣聪备闻,天下之人,以为谈柄……邪人得计,正人忧疑,大乖群情,深损朝政。

严绶补充介绍

  严绶(746~822年),唐代大臣。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严挺之从孙。代宗大历中登进士第,累佐使府。德宗贞元中,以侍御史充宣徽团练副使。团练使刘赞对他很信任,政事多采他的意见。贞元十二年(796)刘赞卒,严绶掌留守事务,将镇库钱物进献朝廷,被召入朝为刑部员外郎。河东节度使李说病卒,行军司马郑儋代为军帅,德宗遂选严绶出为河东行军司马。未满一年,郑儋卒,严绶迁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兼太原尹、御史大夫、北都留守,充河东节度、支度营田、观察处置等使。

  宪宗元和元年(806),夏州镇将杨惠林反,西川节度留后刘辟拥兵割据,严绶向宪宗上表说:“皇帝初立,不可失威,请出兵讨伐。”并选本部精兵,交镇将李光颜率领,协助朝廷平叛。叛乱被平息,宪宗加授他检校尚书左仆射,又拜司空,晋阶为金紫光禄大夫,封扶风郡公。他在河东镇守九年,为政宽惠,兵强马壮。他检阅部伍时,旌旗遮地70里,回纥梅录将军应邀观礼,见之震伏,河东军民传其治声。召入朝拜尚书右仆射。不久,出任荆南节度使,晋封郑国公。叙州(故治在今湖南黔阳县西南黔城)少数民族首领张伯靖“杀长吏,据辰、锦等州,连九洞以自固,诏绶出兵讨之。”(辰州故治即今湖南沅陵县,锦州故治在今湖南麻阳县锦和西)严绶率兵临其边境,派部将持书信前往劝渝,张伯靖与众蕃民皆归顺。九年(814),淮西镇将吴元济叛乱,朝廷调严绶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加授淮西招抚使,命他去平息叛乱,他率师至吴元济边境,无良策制敌,只是闭门不出,发库存钱物.犒赏士卒,又贿赂中使,为他在朝中说好话。万余军队,经年不战,无尺寸之功。宰相裴度向宪宗进谏,言严绶并非将帅之才,不可担当讨乱重任。宪宗乃以裴度为帅,将严绶召入朝改太子少保,后检校司徒【注:《旧唐书》为司空】,判光禄卿事,晋位太子少傅【注:《旧唐书》为太傅】。长庆二年(822)五月卒,时年77岁,赠太子太保。

  “严绶”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