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名人杨光越介绍
杨光越(1896-1970),又名明初,富平县流曲镇梅家庄人;生于1896年,1920年开始在附近的小学任教,1951年弃教从医,同年参加陕西省卫生工作者协会富平支会;1956年担任富平县政协委员,1970年去世。
杨光越人物简介
杨光越为人正派,教学认真,颇受学生爱戴;医德高尚,精于眼科,为乡邻治病不收分文,群众称他是“穷人的医生”。他在执教行医之余,酷爱地方戏曲一秦腔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组织学生排演的自己创作的剧本有《荆尧解围》、《禁洋烟》等。
杨光越人物经历
建国后,富平县剧团曾演出他整理的传统剧《鸳鸯带》。他长期坚持戏曲脸谱的绘制和研究,见解独到,成果丰厚。他在1957年4月写的“脸谱序”中写道:“余自十七八岁时即嗜脸谱,每闻剧团至乡镇必往观焉,如有净角抹出花脸,择其最精采足为观众所赞美者,留心记忆,务期分毫不差,纤悉(细)无遗,虽设色浓淡,笔画粗细,距离宽窄,以及部位高下,皆不马虎。同一姓名也,同一花脸也,式样有不同者,可见尔时老艺人之多精研此道至尽美尽善也。遂绘为图谱,积久成帙。余今虚度六十有二岁矣,家藏脸谱有30余年之积累,已达300余种。”顷有友人自省垣归,语及新华书店征求西路脸谱,急拟付印。与(遇)兴灭继绝,机会不可失,余愿将家藏脸谱选出百十余种,一一缮绘,加以整理,慷慨供(贡)献,以备参考云。“序”中所提的这百十余种脸谱下落不明。1981年,家中翻修房屋,从地下挖出一瓷缸,缸内有脸谱一套,因受潮纸质变朽。其子推测是他在“文革”初期受冲击时所埋。他绘制的脸谱流传较多。陕西省群众艺术馆“民间美术陈列馆”,收藏了有他1960年4月17日署名的“西路秦腔彩绘脸谱”一套。其中的文字部分,有“论脸谱十分与八分之优劣”等。他的一部分脸谱和“初绘时”刻的木版由其子杨增善保存。
杨光越补充介绍
杨光越(1896-1970),又名明初,富平县流曲镇梅家庄人;生于l896年,l920年开始在附近的小学任教,1951年弃教从医,同年参加陕西省卫生工作者协会富平支会;1956年担任富平县政协委员,1970年去世。
杨光越为人正派,教学认真,颇受学生爱戴;医德高尚,精于眼科,为乡邻治病不收分文,群众称他是“穷人的医生”。他在执教行医之余,酷爱地方戏曲一秦腔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组织学生排演的自己创作的剧本有《荆尧解围》、《禁洋烟》等;建国后,富平县剧团曾演出他整理的传统剧《鸳鸯带》。他长期坚持戏曲脸谱的绘制和研究,见解独到,成果丰厚。他在1957年4月写的“脸谱序"中写道:“余自十七八岁时即嗜脸谱,每闻剧团至乡镇必往观焉,如有净角抹出花脸,择其最精采足为观众所赞美者,留心记忆,务期分毫不差,纤悉 (细)无遗,虽设色浓淡,笔画粗细,距离宽窄,以及部位高下,皆不马虎。同一姓名也,同一花脸也,式样有不同者,可见尔时老艺人之多精研此道至尽美尽善也。遂绘为图谱,积久成帙。余今虚度六十有二岁矣,家藏脸谱有30余年之积累,已达300余种”顷有友人自省垣归,语及新华书店征求西路脸谱,急拟付印。与(遇)兴灭继绝,机会不可失,余愿将家藏脸谱选出百十余种,一一缮绘,加以整理,慷慨供(贡)献,以备参考云。“序"中所提的这百十余种脸谱下落不明。l981年,家中翻修房屋,从地下挖出一瓷缸,缸内有脸谱一套,因受潮纸质变朽。其子推测是他在“文革"初期受冲击时所埋。他绘制的脸谱流传较多。陕西省群众艺术馆“民间美术陈列馆”,收藏了有他1960年4月17日署名的“西路秦腔彩绘脸谱"一套。其中的文字部分,有“论脸谱十分与八分之优劣"等。他的一部分脸谱和“初绘时"刻的木版由其子杨增善保存。
“杨光越”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