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名人刘尚达介绍
刘尚达(1901—1985),字德三。三原县鲁桥镇东里堡人。少时启蒙于朱佛光。1919年在天津南开中学就读时加入“共进社”,在天津成立分社,创办《贡献》月刊,宣传进步思想。1925年应李子洲之约,到延安四中任教,与王超北、呼延震东等从事革命活动,并代表延安地区参加了国民党陕西省第一届代表会。1927年到陕西省教育厅工作
刘尚达人物生平
1928年,刘尚达入北平大学戏剧系半工半读,与同学张寒晖成莫逆之交。毕业后,他以话剧为武器,开展进步文化工作。1930年在三原省立三中任教时,创建了陕西省第一个话剧团——“双星剧团”。1932年任陕西省民众教育馆馆长,成立“民众剧社”,演出了《一片爱国心》等剧目。翌年任教西安中山中学(后改二中)时,成立“二中课余话剧团”,亲自执导演出了《五奎桥》、《屏风后》、《巡按》、《伪君子》、《讨鱼税》等进步剧目,并为绥远抗日前线义演募捐。“西安事变”前夜,组织了大型爱国剧《鸟国》的演出,场面宏伟,参加演出者100余人,其声势之大,轰动西北。刘尚达鼓励张寒晖试为《鸟国》谱曲,激发了张寒晖的音乐创作灵感,举世闻名的《松花江上》一曲即诞生在二中教员宿舍。刘尚达还参与了封子模在西安易俗社进行的秦腔改革活动,协助长安县成立了“长安民众剧团”,与张寒晖、周伯勋等人一起,开创了台词国语化和男女同台演出的新局面(以前台词为陕西方言,女角由男性扮演),并培养了张雁、寇嘉弼等陕籍电影工作者。同年,刘尚达与杨明轩、李寿亭等人秘密组织了“西安教育界抗日救国大同盟”,并公开组织“西北教联”,执笔撰写《国难教育》的社会教育部分。“西安事变”后,复任陕西民教馆馆长,大力开展抗日宣传工作。1942年后,相继在三原女中、泾阳泾干中学及西安医专等校执教。在泾干中学任教期间,曾组织“青年剧社”,演出大型话剧《万世师表》,轰动一时。 建国初期,担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此后历任西安市人民政府委员,市文教局副局长,市文化局副局长、局长,市文联主任,市文化管理委员会主任,市电影戏剧协会主任等职。1957年错划为右派,“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9年平反后,任西安市文化局顾问、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1985年去世。
刘尚达人物简介
刘尚达(1901—1985),字德三。三原县鲁桥镇东里堡人。少时启蒙于朱佛光。1919年在天津南开中学就读时加入“共进社”,在天津成立分社,创办《贡献》月刊,宣传进步思想。1925年应李子洲之约,到延安四中任教,与王超北、呼延震东等从事革命活动,并代表延安地区参加了国民党陕西省第一届代表会。1927年到陕西省教育厅工作。
刘尚达补充介绍
刘尚达(1901~1985)
字德三,本县东里堡人。少时启蒙于朱佛光。1919年在天津南开中学就读时,加入“共进社”,在天津成立分社,创办《贡献》月刊,宣传进步思想。1926年6月,应李子洲之约,到延安四中任教,与王超北、呼延震东等开展革命活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代表延安地区参加国共合作的第一届国民党陕西省代表会。1927年到陕西教育厅工作。1928年入北平大学戏剧系半工半读,与同学张寒晖成莫逆之交。毕业后以话剧为武器开展进步文化工作。1930年,任教三原三中,创建“双星剧团”(为省第一个话剧团)。1932年,任省民教馆馆长,成立“民众剧社”,演出《一片爱国心》等剧目。1933年,任教西安中山中学(后改二中),成立“二中课余话剧团”,亲自执导演出《五奎桥》《屏风后》《巡按》《伪君子》《讨鱼税》等进步剧目,并为绥远抗日前线义演募捐。西安事变前夜,组织大型爱国剧《鸟国》的演出,场面宏伟,参演者百余人,其声势之大轰动西北。刘鼓励张寒晖试为《鸟国》谱曲,激发了张的音乐创作活动,举世闻名的《松花江上》一曲,即诞生在二中教员宿舍。刘还参与封子模在西安易俗社的秦腔改革工作,协助长安县成立“长安民众剧团”,有张寒晖、周伯勋等人参与,开创台词国语化,男女同台演出的新局面(以前台词是陕西方言,女角由男的扮演),并培养了张雁、寇嘉弼等陕籍电影工作者。1936年,与杨明轩、李寿亭等人秘密组织“西北教育界抗日救国大同盟”,并公开组织“西北教联”,执笔撰写《国难教育》的社会教育部分。西安事变后,复任陕西民教馆馆长,大力开展抗日宣传工作。1942年后相继任教三原女中、泾阳泾干中学、西安医专等校。在泾阳任教期间,组织“青年剧社”,演出大型话剧《万世师表》,在泾原演出时,轰动一时。1945年加入民主同盟。
建国后,先后担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安市人民政府委员,市文教局副局长,市文化局副局长、局长,市文联主任、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市电影戏剧协会主任等职。1957年被错划为“ ”,“0”期间受-。1979年平反后,任西安市文化局顾问,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省民盟常委等职。
“刘尚达”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