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陕西省名人>延安市名人>志丹县名人

刘光世

刘光世人物照片

志丹名人刘光世介绍

南宋四元帅
南宋抗金名将

刘光世(1089年—1142年),字平叔。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兴四将”之一,镇海节度使刘延庆次子。

宋徽宗时,刘光世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初率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金兵大举南侵,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升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封荣国公。后率部抗金,但其“御军姑息,无克复志”,饱受诟病。绍兴七年(1137年),引疾罢去兵权。绍兴十年(1140年),再为三京招抚处置使。次年,罢为太保、万寿观使,累封杨国公。

绍兴十二年(1142年),刘光世去世,年五十四。追赠太师,谥号“武僖”。乾道八年(1172年),追封安城郡王。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追封鄜王,列七王之首。

刘光世人物生平

家世源流

刘光世出身将门世家。保安军刘氏家族是宋夏边境著名的蕃官家族。党项族在唐代时已内迁至黄土高原地带。仁宗朝以来,宋夏关系吃紧,蕃官数量骤然增多,保安刘氏也在这个时期内附,成为宋朝的熟户。保安刘氏的起家人是刘怀忠。刘姓及怀忠当为汉姓汉名,按宋制应是内附赐官时所赐。发展到第四代,保安刘氏的代表是刘延庆。在第五代人刘光世时期,迁居江南,家族势力达到鼎盛。

少年得志

刘光世以荫补入官为三班奉职,累升领防御使,郎延路兵马都监。宣和三年,跟随父亲刘延庆镇压方腊起义,凭借战功升领耀州观察使、鄜延路兵马钤辖。宣和四年,宋军攻辽,刘光世随父攻取易州(今河北易县),升领奉国军承宣使,进入高级武官行列;在进攻辽南京的战役中。刘光世违约未到达,致使已先攻入城内的宋军失援而败,成为宋军攻辽战败的原因之一,因此被降官。后在镇压河北起义军张迪中立功,恢复领承宣使,升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

靖康元年(1126年),西夏应金朝之约攻宋以牵制宋朝,刘光世在杏子堡(当在今陕西志丹东杏子河畔)战斗中击败西夏军,以功升领侍卫马军都虞侯衔,成为侍卫马军司次长官。同年十一月,金军第二次进攻宋首都开封,刘光世率步骑3000勤王,在行军途中得知北宋已被金灭亡。次年四月下旬,刘光世率部到达尉氏,得到兵马大元帅府今,率部前往济州,于济州南新兴镇遇到正前往南京应天府的康王赵构,当即被任为元帅府五军都提举。

宋高宗即位后。刘光世任提举御营使司一行事务、行在都巡检使,陕西将官王德(王夜义)开始隶属刘光世部。八月,刘光世以讨平山东李昱之功,升领奉国军节度使,是南宋建立后第一个建节的将领。十月,宋高宗南逃,任命刘光世为滁州、和州(今和县)、濠州(今凤阳东北)、太平州(今当涂)、无为军(今无为)、江宁府界制置使,苗傅任都统制,先后击败张遇、李成。升领检校少傅。

抗击金兵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军500骑兵追击至天长。宋高宗渡江南逃,刘光世所部未遇金兵即溃退渡江。之后,他被任为行在五军制置使,屯守镇江府,随后又升为殿前都指挥使,成为名存实亡的殿前司的长官。三月,苗傅、刘正彦在杭州发动兵变。四月,刘光世参与平定苗、刘兵变,升为太尉、御营副使,所部即称御营副使军。后任江东宣抚使,守太平州、池州,移守江州。九月,金军自黄州渡江,刘光世率军南逃。

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河北流寇郦琼围攻固始县,降于刘光世后撤围南下。 六月,高宗撤消御营使,刘光世所部无所隶属,因其阶官为太尉,号称“太尉兵”,大臣们认为欠妥,遂设御前巡卫军,以刘光世为都统制,兼任两浙路安抚使、知镇江府,又加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金将完颜昌攻楚州,刘光世违诏不援,只派王德、郦琼率轻兵袭扰金军而已。

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刘光世改兼淮南、京东路宣抚使,置司扬州,但刘光世不奉诏。 次年六月,刘光世升领宁武军、宁国军两镇节度使。

绍兴三年(1133年)四月,改兼江东路宣抚使,置司建康。九月,南宋调整江防部置,刘光世改为江东、淮西宣抚使,置司池州;十月,伪齐军渡淮南犯,刘光世移驻建康设防。

绍兴四年(1134年),金和伪齐联军临江。次年正月,宋高宗亲征抵抗,并再次调整江防部署,刘光世升少保。十二月,南宋改军制,废神武军及巡卫军号,改设行营护军。刘光世所部改为行营左护军。

绍兴六年(1136年)五月,以部将王师成击败伪齐军之功,加领保静军节度使,遂成为继韩世忠之后第二个领三镇节度的将领。 六月,刘光世移屯庐州。十月,伪齐刘麟渡淮攻宋时,刘光世弃城南逃,在右相兼都督张浚的督迫之下,被迫回军,并派王德、郦琼等击败伪齐军于霍丘等地。藕塘之战杨沂中等大败伪齐军队后,刘光世派王德率军随杨沂中追击伪齐军。

罢解兵柄

参见:淮西军变

刘光世一贯畏惧金军,每逢奉诏移驻前线,大多不奉诏而设法退避,治军不严,不少流寇、叛军乐于投附为部属,成为当时人数最多的军队之一。刘光世还常虚报军额、多占军费,作战时又多不亲临前线,而是坐守后方,以便必要时逃跑。大臣们对他深为不满,但高宗考虑到南宋政权基础还不稳固,刘光世所部仍是不得不依靠的军事力量之一,不仅设法满足其后勤军需的供应,还不断对刘光世加官进爵,以防止其部属溃散后复为流寇或投奔伪齐。

绍兴六年(1136年)十二月,右相兼都督张浚奏:“刘光世骄惰不战,不可为大将,请罢之。”而左相赵鼎则认为,刘光世“将家子,将率士卒多出其门下,若无故罢之,恐人心不可”。

绍兴七年(1137年)二月,张浚再次上奏:刘光世“沉酣酒色,不恤国事,语以恢复,意气拂然,乞赐罢斥,以儆将帅”。四月,高宗罢刘光世为少师、万寿观使,其部隶属都督府。 张浚意在使朝廷直接控制左护军,他授王德为都统制、郦琼为副都统制。果然如赵鼎所推测,引起郦琼等不少中低将领的不满。郦琼直属部队只有五千余人,但在他的煽动裹胁下,在同年八月叛归伪齐的宋军竟达四万人之多。刘光世的行营左护军五万二千多人,仅剩王德所部八千余人及零星部队归朝。

再度起用

绍兴八年(1139年)冬,宋金达成第一次和议。高宗以议和成功,赐刘光世“和众辅国功臣”之号,进封雍国公、陕西宣抚使。 此时,张俊亦获赐功臣号。二人与已赐功臣号的韩世忠,成为南宋初期仅有的三个赐功臣号及领三镇节度使的将领。

绍兴十年(1140年),金朝违约南侵。五月,刘锜进行顺昌保卫战时,宋高宗又重新起用刘光世为三京招抚处置使,率军援助刘锜。此举显然是对罢免刘光世兵权不当的一种抚慰,也可能想利用刘光世对伪齐灭亡后又投金的旧部产生某种影响。但刘光世的旧部王德不原归属他,朝廷只能调拨李显忠、李贵、步谅等将领所属数千人归属刘光世,战斗力不强,未起多大作用。

善终牖下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南宋朝廷收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兵权。六月,刘光世也再次被收兵权,罢为太保、万寿观使。

绍兴十二年(1142年)十月,改封杨国公。 十一月十三日,刘光世逝世,享年五十四岁。 高宗为其辍朝两日,追赠太师,谥号“武僖”。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追封安城郡王。

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八月,权臣韩侂胄为振奋士气,以配合即将展开的“开禧北伐”,遂据刘光世之孙刘伯震的请求,追封刘光世为鄜王。

刘光世轶事典故

铸钱散敌军

刘光世在江苏地区和金将完颜昌交战时,了解到完颜昌的部下长年背井离乡,久战沙场,都产生了思乡盼归之情。于是,刘光世让人铸造了一些带有“招纳信宝”字样的金银钱币。每次作战抓到金兵俘虏,都不杀害,发给他们这种钱币,对他们说:“你们想要回家,只要带上这种钱币,沿途我们的部队都会放行。”金兵俘虏回营后,拿出这些钱币给同伴看。同伴们一见动了心,都偷偷到宋营索要此钱,然后持钱逃回家。一时间,金兵士气涣散,逃走者不计其数。完颜昌下令严惩,但仍然制止不住士兵逃走,于是只好拔营而去。

后来,此事衍生成语“招降纳叛”,原意指收容接纳敌方投降叛变过来的人,以扩大自己的势力。今指收罗坏人,结党作恶。

刘光世史料记载

《朱子语类》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零七》

《宋史·卷三百六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八》

《二十五别史·南宋书》

《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七》

刘光世人物评价

朱熹:光世在当时贪财好色,无与为比,军政极是弛坏,罢之未为不是,但分付得他兵马无着落。 (朱子语类

李心传:光世早贵,其为大将,御军姑息,无兴复志,论者以此咎之。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脱脱:南渡诸将以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并称,而俊为之冠。然夷考其行事,则有不然者。……光世自恃宿将,选沮却畏,不用上命,师律不严,卒致郦琼之叛。迎合桧意,首纳军权,虽得善终牖下,君子不贵也。二人(刘光世、张俊)方之韩、岳益远矣。 (宋史

钱士升:光世在诸将中最先进,驭军无法,不肯为国任事。 (二十五别史

王夫之:张俊、刘光世之以故帅先达不能相下,其隙已成矣。 (宋论

毕沅:光世蚤贵,其为大将,御军姑息,无克复志,论者以此咎之。 (续资治通鉴

蔡东藩:①史称南渡诸将,莫如张、韩、刘、岳,……刘光世一庸将耳,毫不足道,或谓以刘锜当之,理或然欤? (宋史演义)②刘光世军无纪律,遇敌不前,罢之亦非过甚。 (《宋史演义》

刘光世个人作品

书法

刘光世留有《即辰帖》,纸本,行书,33.5×43.2厘米。有学者考证,该帖当是幕僚的代笔。

刘光世墓地纪念

在杭州刘文村八百年的南宋大墓,墓主人被专家初步断定为“中兴四将”之一刘光世,墓距半山镇刘文村仅1.5公里。这座大墓背靠水晶山,东西两侧分别为东狗耳山、西狗耳山,北朝石榴矶山,正对面还有小溪流过,坐南朝北,周边风景较好。大墓因早年被盗过,所以出土文物不多,但还有一些宝贝。大墓一共有两个墓室,考古专家梁宝华表示,古代一般以东为上,所以东边可能是刘光世的墓,西边是他夫人的。在刘光世墓中,出土了定窑白瓷片,景德镇窑青白瓷碗残片。墓中还出土了粉盒和断柄铜镜。在刘光世墓中,出土的还有四只小铁牛,墓四角各放了一只,大约十厘米长,已锈迹斑斑。

原本墓地的原址上为显宁寺。显宁寺曾多次重建,当年刘光世造墓时,把显宁寺迁到了山坞外,500年后,明末清初时,一位僧人又重建显宁寺,在建寺过程中,刘光世的墓大半被毁。

刘光世补充介绍

  刘光世(1089年—1142年),字平叔,南宋高宗时抗金将领,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徽宗时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初率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金兵大举南侵,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升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封荣国公。绍兴年间,为三京招抚处置使,率部抗金,后因朝廷主张议和被召回。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引疾罢去兵权。去世后赠封太师,谥武僖,后追封鄜王,列七王之首。

  刘光世出身将门世家。以荫补入官为三班奉职,累升领防御使,郎延路兵马都监。宣和三年,跟随父亲刘延庆镇压方腊起义,凭借战功升领耀州观察使、鄜延路兵马钤辖。宣和四年,宋军攻辽,刘光世随父攻取易州(今河北易县),升领奉国军承宣使,进入高级武官行列;在进攻辽南京的战役中。刘光世违约未到达,致使已先攻入城内的宋军失援而败,成为宋军攻辽战败的原因之一,因此被降官。后在镇压河北起义军张迪中立功,恢复领承宣使,升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

  靖康元年(1126年),西夏应金朝之约攻宋以牵制宋朝,刘光世在杏子堡(当在今陕西志丹东杏子河畔)战斗中击败西夏军,以功升领侍卫马军都虞候衔,成为侍卫马军司次长官。同年十一月,金军第二次进攻宋首都开封,刘光世率步骑3000勤王,在行军途中得知北宋已被金灭亡。次年四月下旬.刘光世率部到达尉氏,得到兵马大元帅府今,率部前往济州,于济州南新兴镇遇到正前往南京应天府的康王赵构,当即被任为元帅府五军都提举。

  宋高宗即位后。刘光世任提举御营使司一行事务、行在都巡检使,陕西将官王德(王夜义)开始隶属刘光世部。八月,刘光世以讨平山东李昱之功,升领奉国军节度使,是南宋建立后第一个建节的将领。十月,宋高宗南逃,任命刘光世为滁州、和州(今和县)、濠州(今凤阳东北)、太平州(今当涂)、无为军(今无为)、江宁府界制置使,苗傅任都统制,先后击败张遇、李成。升领检校少傅。 [5-6]

  抗击金兵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军500骑兵追击至天长。宋高宗渡江南逃,刘光世所部未遇金兵即溃退渡江。之后,他被任为行在五军制置使,屯守镇江府,随后又升为殿前都指挥使,成为名存实亡的殿前司的长官。三月,苗傅、刘正彦在杭州发动兵变。四月,刘光世参与平定苗、刘兵变,升为太尉、御营副使,所部即称御营副使军。后任江东宣抚使,守太平州、池州,移守江州。九月,金军自黄州渡江,刘光世率军南逃。

  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河北流寇郦琼围攻固始县,降于刘光世后撤围南下。 六月,高宗撤消御营使,刘光世所部无所隶属,因其阶官为太尉,号称“太尉兵”,大臣们认为欠妥,遂设御前巡卫军,以刘光世为都统制,兼任两浙路安抚使、知镇江府,又加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金将完颜昌攻楚州,刘光世违诏不援,只派王德、郦琼率轻兵袭扰金军而已。

  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刘光世改兼淮南、京东路宣抚使,置司扬州,但刘光世不奉诏。 次年六月,刘光世升领宁武军、宁国军两镇节度使。

  绍兴三年(1133年)四月,改兼江东路宣抚使,置司建康。九月,南宋调整江防部置,刘光世改为江东、淮西宣抚使,置司池州;十月,伪齐军渡淮南犯,刘光世移驻建康设防。

  绍兴四年(1134年),金和伪齐联军临江。次年正月,宋高宗亲征抵抗,并再次调整江防部署,刘光世升少保。十二月,南宋改军制,废神武军及巡卫军号,改设行营护军。刘光世所部改为行营左护军。

  绍兴六年(1136年)五月,以部将王师成击败伪齐军之功,加领保静军节度使,遂成为继韩世忠之后第二个领三镇节度的将领。 六月,刘光世移屯庐州。十月,伪齐刘麟渡淮攻宋时,刘光世弃城南逃,在右相兼都督张浚的督迫之下,被迫回军,并派王德、郦琼等击败伪齐军于霍丘等地。藕塘之战杨沂中等大败伪齐军后,刘光世派王德率军随杨沂中追击伪齐军。

  刘光世一贯畏惧金军,每逢奉诏移驻前线,大多不奉诏而设法退避,治军不严,不少流寇、叛军乐于投附为部属,成为当时人数最多的军队之一。刘光世还常虚报军额、多占军费,作战时又多不亲临前线,而是坐守后方,以便必要时逃跑。大臣们对他深为不满,但高宗考虑到南宋政权基础还不稳固,刘光世所部仍是不得不依靠的军事力量之一,不仅设法满足其后勤军需的供应,还不断对刘光世加官进爵,以防止其部属溃散后复为流寇或投奔伪齐。

  绍兴六年(1136年)十二月,右相兼都督张浚奏:“刘光世骄惰不战,不可为大将,请罢之。”而左相赵鼎则认为,刘光世“将家子,将率士卒多出其门下,若无故罢之,恐人心不可”。

  绍兴七年(1137年)二月,张浚再次上奏:刘光世“沉酣酒色,不恤国事,语以恢复,意气拂然,乞赐罢斥,以儆将帅”。四月,高宗罢刘光世为少师、万寿观使,其部隶属都督府。 张浚意在使朝廷直接控制左护军,他授王德为都统制、郦琼为副都统制。果然如赵鼎所推测,引起郦琼等不少中低将领的不满。郦琼直属部队只有五千余人,但在他的煽动裹胁下,在同年八月叛归伪齐的宋军竟达四万人之多。刘光世的行营左护军五万二千多人,仅剩王德所部八千余人及零星部队归朝。

  再度起用

  绍兴八年(1139年)冬,宋金达成第一次和议。高宗以议和成功,赐刘光世“和众辅国功臣”之号,进封雍国公、陕西宣抚使。 此时,张俊亦获赐功臣号。二人与已赐功臣号的韩世忠,成为南宋初期仅有的三个赐功臣号及领三镇节度使的将领。

  绍兴十年(1140年),金朝违约南侵。五月,刘锜进行顺昌保卫战时,宋高宗又重新起用刘光世为三京招抚处置使,率军援助刘锜。此举显然是对罢免刘光世兵权不当的一种抚慰,也可能想利用刘光世对伪齐灭亡后又投金的旧部产生某种影响。但刘光世的旧部王德不原归属他,朝廷只能调拨李显忠、李贵、步谅等将领所属数千人归属刘光世,战斗力不强,未起多大作用。

  善终牖下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南宋朝廷收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兵权。六月,刘光世也再次被收兵权,罢为太保、万寿观使。

  绍兴十二年(1142年)十月,改封杨国公。 十一月十三日,刘光世逝世,享年五十四岁。 高宗为其辍朝两日,追赠太师,谥号“武僖”。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追封安城郡王。

  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八月,权臣韩侂胄为振奋士气,以配合即将展开的“开禧北伐”,遂据刘光世之孙刘伯震的请求,追封刘光世为鄜王。

  元·脱脱等《宋史》:“南渡诸将以张、韩、刘、岳并称,而俊为之冠。然夷考其行事,则有不然者。俊受心膂爪牙之寄,其平苗、刘,虽有勤王之绩,然既不能守越,又弃四明,负亦不少。矧其附桧主和,谋杀岳飞,保全富贵,取媚人主,其负戾又如何哉?光世自恃宿将,选沮却畏,不用上命,师律不严,卒致郦琼之叛。迎合桧意,首纳军权,虽得善终牖下,君子不贵也。二人方之韩、岳益远矣。”

  宋·朱熹《朱子语类》:“光世在当时贪财好色,无与为比,军政极是弛坏,罢之未为不是………”

  明·钱士升《二十五别史》:“光世在诸将中最先进,驭军无法,不肯为国任事。”

  “刘光世”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