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陕西省名人>渭南市名人>韩城市名人

李绵

暂无李绵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韩城名人李绵介绍

原陕西省世界语协会会长

李绵,男,1912年5月出生于陕西韩城;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入陕北公学学习,并在安吴青训班任教。1944年在延安大学社会科学院研究室工作。2007年1月18日14时50分安然辞世,享年95岁。

李绵人物生平

李绵同志是党的老一代革命家。他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毕其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上世纪30年代初,在渭华起义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三秦大地之时,他毅然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一条为追求真理、实现理想而奋斗的革命道路。在西北军工作期间,他临危不惧,面对敌我斗争极端严酷的复杂形势,为贯彻我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主张在社会基层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在陕甘宁边区期间,他无论是编报出刊、课堂教学,还是动员民众齐力抗战、从事战地救护,都无所畏惧,永往直前。建国以后,他积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即使在个人遭受迫害的情况下,也始终对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表现了共产党人忠贞不渝的坚强意志。离休之后,他仍不负使命,掌明灯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关心国家大事,思考学校建设,直至弥留之际还勉励师大学人继续发愤图强,表现出一位老共产党员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学校发展的强烈责任感。

李绵同志是党的老一代教育家。他有多方面的教育工作经历与长期的教育实践经验,从家乡的小学任教到延安的大中学校讲学,从创办救亡报纸到为农民办新文字报,从当教育科长到任大学校长,反映了一位老教育家成长的丰富履历。在西北教育部工作期间,他面对西北地区教育十分落后的现状,经常深入到各省市和一些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并吸取老解放区特别是陕甘宁边区新教育的经验,对恢复、调整和建设西北区的中小学教育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计划与措施,为发展西北地区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担任陕西省高教局局长期间,深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主持制定了陕西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注重理、工、农、医类专门学校建设,使陕西高等学校数量达到31所,成为全国高校数量较多、专业门类齐全的高等教育先进省份之一。特别是他提出每一个地区都办一所师范学校和一所师范专科学校的建议,从而使陕西省形成了一个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主体的高等师范教育体系。在西安外国语学院任党委副书记期间,辛勤工作,重整教育教学秩序,为学校发展建树颇丰。在陕西师范大学任职期间,他面对“文革”给教育战线造成的严重灾难,在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开展了“拨乱反正”工作;他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强固根本,疏浚泉源,提升归属,扩大内含,开拓发展,办出特色”上狠下功夫;他重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主张把高等学校建成教学与科研中心,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全面提高;他坚决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知人善用,选贤任能,务使智者尽其谋,勇者展其技,仁者播其惠,信者用其心,专者扬其长,通者聚其优,各司其职,各呈其能,全力共济,同创大业,为陕西师范大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且,在工作中他十分注意把教学和管理经验提炼上升到理论高度而形成丰富的教育思想。如他提出学校要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学校中的主力军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自立能力,加快发展工农教育等思想观点,对工作都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这些教育工作经验和教育思想被汇集到《李绵教育文选》中,为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李绵同志也是党的老一代教育史学家。他有十余年时间致力于陕甘宁边区新教育建设事业,对边区教育有着深厚的感情、独到的见解和史学家的智慧。建国初期在西安师范学院工作期间,曾与刘泽如院长一起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教育研究室,开始整理和研究陕甘宁边区教育史。之后由李绵等同志主编,陆续出版了300多万字的《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以及《陕甘宁边区教育大事记》、《陕甘宁边区新文字教育运动编年纪事》、《陕甘宁边区教育史》等著作。这项研究开拓了地方教育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填补了新中国教育史的空白,其成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晚年,他不顾年高体弱,又主编了第一部《陕西师范大学编年纪事》和《陕西师范大学校史》,为办好师大提供了存史、资治的重要依据。

李绵人物简历

李绵同志生于1912年5月20日,陕西韩城县人。1930年中学毕业后在家乡一所小学任教,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春至1936年初,受党组织派遣到杨虎城部十七路军四十二师师部参谋处和绥靖公署交通处当文书。1936年春,在上海参加新文字救亡报《我们的世界》的编辑工作。西安事变后,又回到杨虎城部十七师政治处任政治员,做党的统战工作。1937年5月,与其他同志一道创办救亡刊物《西北生活》,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抗日战争爆发后,奔赴延安陕北公学学习深造。毕业后,先后在安吴青训班、陕北公学、新文字干部学校、延安大学、延安中学、延安行知中学、西北第四野战医院等单位从事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新文字扫盲教育和战地救护等工作。1948年8月至1949年10月,被派往新解放区开展工作,历任韩城县教育科科长、洛川黄龙专署教育科副科长和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关中东府教育工作小组组长。

新中国建立初期,李绵同志在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普教处和中教处担任处长,分管西北大区的基础教育工作。从1953年3月至1960年7月,先后任西北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西安师范学院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等职,是学校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从1960年7月到1966年10月,任陕西省高教局局长兼党组书记。“文革”开始后,被下放到陕西杨梧“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12月恢复工作,任西安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1974年1月,又回到离别多年的陕西师范大学,先后任党委副书记、书记兼校长等职。1983年底,退居二线,任学校顾问。1990年12月离休,享受副部级待遇。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老一代革命家、教育家,中共陕西省委第一届顾问委员会委员,陕西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李绵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1月18日14时50分安然辞世,享年95岁。

李绵政治评价

李绵同志胸怀坦荡,有容无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严身以律己,宽厚以待人,虚怀以纳下,慎始而敬终;年轻投身革命,一生勤奋,只为奉献,不图索取,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工作。他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坚持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团结同事,关心下属,作风民主,平易近人;他生活朴素,对自己和家人要求严格,不以权谋私,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个人要求。他生前曾立下遗嘱,要求去世后丧事从简,并将一生之藏书捐予陕甘宁边区教育研究室以发挥更大作用。他的这些优秀品德,如皓月当空,当昭示后人。

李绵同志人格高尚,才识宏富,业绩丰硕。他的一生是厚德的一生,光辉的一生,记载一段难忘历史的一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仰慕者惟在其平和仁爱之行,效行者惟向其宽厚诚明之德。我们要向李绵同志学习,化悲痛为力量,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为把陕西师大建设成为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李绵同志虽离我们而去,但他那德高望重的品行和慈祥和蔼的音容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先哲有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李绵同志的奉献精神因其无私而气贯长虹,李绵同志的人格魅力惟其无欲而万古长青。

李绵补充介绍

  李绵,男,汉族,1912年5月20日生,陕西韩城县人。1930年中学毕业后在家乡一所小学任教,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春至1936年初受党组织派遣到杨虎城部十七路军四十二师师部参谋处和绥靖公署交通处当文书。1936年春在上海参加新文字救亡报《我们的世界》的工作。西安事变后,到杨虎城部十七师政治处任政治员,做党的-工作。1937年5月与其他同志创办救亡刊物《西北生活》。抗日战争爆发后,奔赴延安陕北公学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安吴青训班、陕北公学、新文字干部学校、延安大学、延安中学、延安行知中学、西北第四野战医院等单位从事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新文字扫盲教育和战地救护等工作。1948年8月至1949年10月历任韩城县教育科科长、洛川黄龙专署教育科副科长和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关中东府教育工作小组组长。新中国建立初期,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普教处和中教处处长,分管西北大区的基础教育工作。1953年3月至1960年7月先后任西北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西安师范学院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等职。1960年7月到1966年10月任陕西省高教局局长兼党组书记。“文革”开始后被下放到陕西杨梧“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12月恢复工作,任西安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1974年1月任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书记兼校长等职。1983年底,退居二线,任学校顾问。1990年12月离休,享受副部级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1月18日辞世,享年95岁。

  “李绵”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