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名人高氏介绍
高姓最早出现在上古黄帝时期,中国最早系统记载姓氏来源的典籍《世本》载“黄帝臣高元作宫室。”《竹书纪年》说黄帝“居有熊”。有熊,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县。春秋时期,齐太公吕尚(姜子牙)的八世孙齐文公吕赤有个后代即以先人封邑为姓,姓高 。
高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源流众多,在《百家姓》中排第153位,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十九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三十位,人口约一千四百七十六万九千余,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92%左右,多以渔阳、辽东、广陵、河南为郡望。高氏主流发源于今河南省境内,但在春秋以后,却以齐鲁之地分布居多。
高氏(生卒年不详),明末农民起义首领李自成妻,陕西米脂县人(另一说为高迎祥侄女,安塞人)。崇祯初年,她与弟高一功率众参加农民起义军,后与李自成结婚。
高氏生性聪明,有胆识,善于拢络李自成的部将,善待亲兵士卒,帮助自成处理老营事务,在军中颇具威望。崇祯十一年(1638)十月,李自成军在潼关南原遭明军伏击,大败,高氏与自成失散后,率部分士卒隐蔽于崤崎山中,后闻李自成在商洛山中收集散卒,方奔商洛与自成会合。李自成转战河南,发动饥民,扩大部队,高氏曾组织起一支女兵队伍,担负保护老营,间或参与作战。
大顺永昌元年四月二十九日(1644年6月3日),李自成在北京登基称帝,册封高氏为皇后。大顺军撤离北京,退守山西、陕西时,李自成返西安,高氏随李过返回陕北,与留守陕北的高一功会合。是年冬,清军南北两路进攻陕西,高氏、高一功、李过由延安退守榆林。潼关、西安失守,李自成南撤,高氏等冲出重围南下,经汉中、达州一线,撤至湖北长江北岸白螺山一带。李自成在九宫山牺牲后,高氏、高一功所部渡江入湖南。
当时,清朝已经控制了江北,南明隆武政权在福州建立,李过曾想与清方谈判,高氏亦意欲归降清廷,但高一功主张联明抗清。南明湖广巡抚何腾蛟派人招降,高一功、李过遂归南明政权。南明唐王即命其军改称“忠贞营”,封高氏为“贞义一品夫人”,为之立坊,文曰“淑赞中兴”。南明派堵胤锡为湖广巡抚,监督忠贞营。从此,忠贞营成为南明抗清的一支主力军。
清顺治二年(1645)冬,忠贞营围荆州(今湖北江陵县),清军偷袭忠贞营留在公安县草坪的老营,高一功、李过慌忙撤围,致大败,遂退屯川东山中。永历二年(1648)夏堵胤锡召忠贞营出山,进入湖南。受清军追击,作战失利,退入广西。时南明政权内部党争激烈,高氏、高一功不愿卷入党争,由此遭将军陈邦傅的嫉恨,陈即暗中勾结孙可望,以打击高一功。清军攻下广东,进逼浔江,忠贞营由广西经庆远(今广西宜山县)撤往贵州,途中遭孙可望伏击,高一功战死,忠贞营大部被孙可望吞并。李来亨统领残军,保护高氏转入湖广兴山县境的白羊山(今湖北兴山县西,时为南明兴山县治)一带扎营立寨,与先期来到巴巫山中的王光兴、刘体纯、郝摇旗等部互为犄角。高氏另筑寨居住。
康熙初年,清廷派使劝降,被李来亨拒绝。清军派兵大举围攻,高氏、李来亨住守的茅麓山为清兵所困。时任清军总兵官的高守贵奉命再次劝降,李来亨仍不愿降,只将高氏托于高守贵照应。茅麓山为清军攻破,李来亨全家0,高氏因高守贵力保,未论罪,不久亦去世。
“高氏”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