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名人方胜介绍
方胜,字敬吉,男,汉族,山西五台人,1941年7月生于四川成都。自细酷爱金石书画,从张寒杉、叶访樵学习书画,又随陈泽秦、黄永年研习篆刻。书法以篆隶见长,运笔稳健遒劲,格调谨严古雅。
方胜简介
方胜,字敬吉,男,汉族,山西五台人,1941年7月生于四川成都。自细酷爱金石书画,从张寒杉、叶访樵学习书画,又随陈泽秦、黄永年研习篆刻。书法以篆隶见长,运笔稳健遒劲,格调谨严古雅。篆刻帽深得卜辞铭文、战国古玺之朴拙,掺以秦汉印章,魏晋雕造之风韵。作品入先全国第一、二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一、二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览,郑州“国际书法展”,开封“国际临书大展”,自贡“巩龙灯会国际书法展”等,被收入多种书法篆刻作品集,为青海省博物馆、许昌博物馆、武汉屈原纪念馆、黄河碑林、开封瀚园碑林、密山市北大荒碑林、翠华山摩崖石刻等收藏或碑刻。编辑出版《于右任先生五言对联集锦》两辑、《张寒杉草书千字文》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书法家协会原副秘书长,陕西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终南印社历任副社长兼秘书长,现为印社顾问,北京龙泉今子书画院副院长,长安书画院名誉院长等。
方胜人物经历
方胜,字(敬吉),祖籍山西五台县,生于四川成都,长于古都长安。他的家庭称得上书香门第。其父方融,曾任二战区司令长官部中校秘书;母亲徐秋莲,是通情达理的贤惠女子;继母赵子范,则是晚清一名举人家的长女,知书识字,乃大家闺秀。他的伯父方闻,历任山西公报馆馆长,是有名的才子。按理说,生在这样的家庭,理应是富贵而幸福的。然而造化弄人,方胜三岁时丧母,七岁时丧姐,九岁的时候,父亲也去世了,全家六个从4岁到13岁的孩子,全靠继母做缝纫的微薄收入养活。方胜很小的时候便领略到生活的艰难,培养出一种能吃苦有韧劲的性格。
小时候埋下的艺术种子也是很重要的,等方胜不得不在初中毕业就进入工厂劳动的时候,他常常“折枝画地,拾屑戏刻”,一有机会便进入自己的艺术天地。
1957年,方胜16岁,开始正式学画。西安美协经常办各种书画培训班,方胜每班必上,课后则刻苦专研,长进很快。1962年创作的工笔人物画《修理工在农村》,参加了陕西省美展,还被北京、西安的三家报刊选登,这对方胜是很好的激励。他更加如醉如痴地埋头于艺术世界,浑不管外面的纷繁干扰。他正式拜著名书画家张寒杉为师,其杂实稳健、慧根内敛、敢于创新的作风深得张师喜欢,张寒杉特书赠“大无畏斋”以示鼓励。此后,方胜转益多师,向叶访樵学习书画,随黄永年研习篆刻,又得浙江韩登安、方介堪诸先生指导,精益求精,向书法、绘画、篆刻多方面发展。即便在“文革”那样特殊的年代,方胜的艺术追求从没有任何松懈。因此,当1985年方胜到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中国画时,辅导老师称:“你这样的水平,其实不用到这儿进修了。”但方胜不以此为满足,他抓住在京学习的好机会,虚心向张仃、叶浅予等老师请教,与更多的艺术名家探讨,仔细琢磨,继续苦练,终成为书画印三者兼善的艺术家。
1988年9月,日本国幽墨社邀请方胜赴日讲学并举办“方胜书画篆刻展”。赵朴初老先生看过方胜的作品后,非常赏识,欣然为展览题词,并用四尺洒金宣纸题写了唐代大书家孙过庭《书谱》中一段文字相赠:
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
落款是:“方胜先生赴日书画篆刻展纪念,戊辰之秋赵朴初时年八十有一。”
这也是赵朴老对方胜艺术作品的评价,认为其作品风格多样,神韵俱佳,臻于上品。
方胜的作品亦深受日本书画界的青睐,书展非常成功。
后来,方胜为赵朴老刻了两方印章,淡雅古朴,能与赵朴老的书法作品融通一体,故而深受喜爱。
方胜在书画界的名声越来越响,而他质朴厚道的仁者风范一点没变,其勤学不辍更令人钦佩。据不完全统计,单是他所刻的印章即达1万枚以上。
他一方面在画室勤奋创作,另一方面行万里路,向广阔的大自然学习,对着天地写生。于是,壮美的三峡风景、富饶的那那提草原、神奇的哈纳斯湖、古老的新疆石头城……无数美丽的景物都到了方胜的笔下,并得到精神的提炼与升华,显得更具神韵。例如,在看他的画之前,我总认为骆驼是在沙漠上行走的。但看了他创作的《奔驰在巴音布鲁克草原》之后,才真正领略了“足底生风”的骆驼是如何在草原上生机昂然地生活着,真正感受到自然和生命的神奇。
与其他书画家相比,方胜常以书画印互相配合、互借技法、互相融通而见长。其书法以篆隶见长,并从甲骨文、六国文字等笔法中提取精髓,故而古朴浑厚,巧趣天成;其篆刻得力于战国古玺,秦汉印章,会而融通自成一格,朱文印多方圆隽逸,白文印多厚实浑穆,不时还有奇趣之印,显出印章所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浑厚感,实有“万古风飕飕”之妙。
方胜的斋号是“梅洁书屋”,他对自己所画的梅花具有很强的自信心。这是因为他别具匠心地将篆刻艺术引入画梅当中,以篆隶用笔“写枝”、“点瓣”,将“画”梅变成“写”梅,形成独特的风格。在我看来,方胜之所以能画好梅,或许更与他的品味相关,他在内心深处喜欢着梅花的清雅与飘逸,深深喜爱着“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哲理。
苦难与勤奋孕育着奇美的人生与艺术。
方胜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的。他和他的作品来到我的眼前,让我不由地想起宋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名言:“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无论在人生之旅还是在艺术之路上,方胜都是一位有志气、有能力,勤于下功夫,敢于登高峰、探险远、求非常之观的不懈追求者。他已成就了一番大事业,还将收获更为丰硕的成果。
——张建安撰文
方胜人物评价
方胜的守望,源于他对祖国的深情至爱,在其书画印里,洋溢着炽烈的爱国情愫。就像赵朴初先生说的:“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星辰之列河汉。”
——张虎生(人民日报原副总编)
天道酬勤万古风——记方胜先生及其作品
有幸与著名书画篆刻家方胜结交,观其人,赏其文,常令人感慨不已。“天道酬勤”这句老话,用在方胜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天下聪明之人何止千千万,而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也不可胜数。只有那些有灵气,又不断探索,孜孜以求,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人,才能真正得大道,成大才。方胜无疑就是这样的人。
书画界前辈、道友、赠诗选辑
中国书协会员、陕西书协原副主席、陕西文史研究馆馆员 宫葆诚题诗:
丹青有妙笔,篆刻有神功。今作东瀛展,遥看隔岸红。
陕西书协原副主席、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陈少默题诗:
不二法门妙悟中,但求真率不求工。友情艺事多珍获,广结墨缘大海东。
中国书协原理事、陕西检察院原院长 张越题诗:
长安九月理行装,远涉东瀛播墨香。澹泊半生耕笔砚,丹青与尔共芬芳。
诗人王腾芳 贺方胜赴日展归来而作:
君子三绝国之光,远渡东瀛展扶桑。载誉光荣归国日,书画印坛续新章。
原陕西日报文艺部主任、陕西老年书画学会理事长 叶浓:
治印名声早远扬,书法篆隶尤专长。翎毛花卉兼山水,翰墨丹青诸艺强。
天津著名诗人刘克皋:
观方胜金笔写经之一
芥子须弥尽了然,潜心雕镂续真传。
粉繁万偻金丝细,已见空灵笔下禅。
观方胜金笔写经之二
银沟铁画焕金光,一片氤氲翰墨香。
漫列奇珍成大雅,风声欲迈十三行。
著名书画篆刻家杨续本观方胜兄泥金篆书写经有感:
契籒峋嶙艺道长,清凉镂泐检书章。
操觚钜制泥金展,并史藏经铁线飏。
陕西师大教授 博士生导师 唐史研究所所长 黄永年
为方胜早年(1978年)印谱题诗:
风骨悲盦久寂寥,黟山妙迹亦零凋。
重光淛皖吾侪事,勿羡宫中有细腰。
原西安七中初五七级三班老同学任兴中作于2007年5月13日
《清平乐 歌方胜》
幼逢突变,
早负生活担。
意在书画常自勉,
遍访名师修炼。
弱冠技艺初名,
不惑巡展东瀛。
再几年评书界,
仰观最亮明星。
回乡汇报展 自题
2011年5月19日 自驾爱车凌志赴太原,西安举办个展
飞扬凌志奔秦晋,老骥雄心又奋蹄。
艺海扬帆新世纪,纵横挥洒吐虹霓。
北京海内与海外杂志主编王学信 赠方胜诗一首
月印千江且放歌, 淸光无尽淸娑婆。
还将腕底功德水, 化作双林万顷波。
山西省文联原副主席, 山西省老年文艺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诗人.书法家,王东满作
收读<<方胜金石书画精品集>>即兴赠诗一首
神游方寸刀功绮, 铁画银钩腾紫霓,
篆隶穷追秦汉韵, 金石尽囊朱白奇。
台山佛地孕才俊, 京华烟霞捧日跻,
欣赏先生大手笔, 妄求一印或可期。
方胜补充介绍
方胜(1941~) 国家二级美术师。曾在西安服装高职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多年。潜心书画篆刻,擅书甲骨文。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重大展览,国内博物馆、纪念馆广有收藏。1988年赴日讲学,并举办个人书画篆刻展。日本国出版其书画篆刻作品集。荣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协秘书长、陕西省政协书画室组长。受邀担任陕西老年大学、中国书画函大西安分校、西安爱华女子大学兼职教授。入录《中国当代书法家、美术家名人大辞典》。
“方胜”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