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陕西省名人>榆林市名人>米脂县名人

杜聿德

杜聿德人物照片

米脂名人杜聿德介绍

革命烈士,皖北工农红军副总指挥,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的弟弟。

杜聿德(1906-1928.4.13),男,又名茂亭,陕西省米脂县吕家硷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皖北工农红军副总指挥。

1906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1927年春,经郭洪涛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1928年初,杜聿德追随他的老师魏野畴来到安徽省太和县,受杨虎城将军的聘请和党的委托,进入杨部从事兵运工作。1928年4月,分别担任皖北工农红军总指挥、副总指挥。1928年4月11日,杜聿德指挥红军和赤卫队突围,自己殿后掩护,不幸负伤被俘。经严刑拷打、软硬兼施,反复审问,但杜聿德视死如归,毫不屈服。1928年4月13日,杜聿德英勇就义。

杜聿德人物生平

杜聿德,1906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父亲杜良魁终生从教,兄长杜聿明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追随蒋介石,当上了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但是杜聿德却从学生时代起,就走上了一条和兄长完全相反的为劳苦大众求解放、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杜聿德先后就读于米脂县立高等小学、榆林中学。榆林中学是由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杜斌丞先生主持的一所名扬西北的革命摇篮,魏野畴、李子洲、呼延震东、王森然、朱横秋等一批共产党员和李鼎铭、杜斗垣等民主进步学者都被杜斌丞聘请来任教。魏野畴等人在这里建立了中共榆林中学党支部、共青团榆林中学团支部,提倡科学民主,开展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带领学生走上社会参加反帝反封建运动,培养了刘志丹、谢子长、吉国桢等一大批优秀的青年革命者。杜聿德也在这里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1927年春,经郭洪涛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

1928年初,杜聿德追随他的老师魏野畴来到安徽省太和县,受杨虎城将军的聘请和党的委托,进入杨部从事兵运工作。其时杨虎城率领国民革命军第十军驻扎在太和,魏野畴是他认识的第一位共产党员,遂任命其为十军政治部主任,后来他俩成为莫逆之交。魏野畴、杜聿德帮助杨虎城整训部队,成立士兵委员会,组织宣传队、民运工作队,并且建立了中共军事委员会,魏野畴任军委书记,杜聿德任军委委员。这年冬,中共河南省委又派南汉宸、高望东来到十军,成立了中共皖北特委。为了培养革命人才,魏野畴、杜聿德、南汉宸等人挑选了一批进步军官任教官,支持杨虎城创办起了太和军事干部学校,南汉宸任校长兼中共总支书记。

中共皖北特委为了壮大革命力量,派杜聿德去阜阳,利用老乡关系进入阜阳驻军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七军高桂滋部,做争取这支部队的工作,杜聿德到四十七军后,被任命为该军教导二团三营副营长。他深深懂得单枪匹马难成大事,就抓紧进行了部队中党组织的建设,先在各连发展新党员,尔后建立党支部,到后来,大部分连、排长都由共产党员担任。三营的军权事实上掌握在了共产党手中。1928年2月,四十七军招收新兵时,杜聿德和共产党员高敏夫、苗勃然等人趁机在阜阳西老集、王官集、行流集一带,挑选招收了数百名进步学生和苦大仇深的青年农民入伍。杜聿德亲自上课,抓紧操练,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这些新兵懂得了革命道理,提高了阶级觉悟,成为中共军事委员会领导下的一支可靠的武装力量。

蒋介石在皖北日益加紧了反共“清党”的步伐,他下令杨虎城离部队去南京、逼南汉宸等共产党员离开太和。形势危急,3月下旬,在魏野畴主持下,中共皖北特委在阜阳城内召开了扩大会议,杜聿德出席了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中共皖北临时特委,由魏野畴任特委书记,根据中共中央实行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战略方针。会议还通过了在皖北平原举行武装起义、建立豫皖平原根据地的决议。杜聿德回到部队后,立即向教导二团的全体党员传达了会议的决议和部署,并积极开始了阜阳暴动的准备工作。4月5日,暴动的准备工作就绪后,杜聿德专程向魏野畴汇报了部队组织情况和群众发动情况。7日晚,中共皖北临时特委再次召开扩大会议,军队和地方的负责同志都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成立了皖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负责指挥暴动行动,魏野畴任总指挥,杜聿德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正当暴动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加紧进行的时候,8日,特委获悉十军代理军委书记宋树勋和阜阳地方党内有人叛变,暴动计划和党的组织情况已被敌人获悉。情况骤变,特委决定把暴动时间提前到当日夜晚。

这天晚上,大雨滂沱,使视线受阻,集结在城内外各处的暴动部队看不到火光信号,无法按计划攻城配合作战,几路兵马只好各自行动。由于敌我力量过分悬殊,刚刚组织起来的群众又缺乏斗争经验,加之各暴动部队互相失去联系,暴动进展极不顺利。守卫东门的共产党员吉超、祝永会在打死了反动连长后,打开东门,没能看到兄弟部队,反遭敌人反扑。杜聿德带领驻东门外三里湾师范学校的教导二团暴动官兵,在“活捉高建白(教导二团团长)”的喊声中,击伤高建白,击毙二三十人后,结束战斗。随后,按暴动计划,杜聿德带部队赶往文峰塔下集结,其他起义部队未及时赶到。行流集、王官集的赤卫大队因雨受阻也未能赶到阜阳城下,插花集农民协会会员3000余人虽已集中在车寺,但因未见信号,就未行动。天气的突然变故造成联络中断,也是招致起义攻城失败的又一大原因。

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击,他们只得改变计划,杜聿德、昌绍先率领350人渡颍河向城北30里的王官集、行流集方向前进。他二人率部队冲出阜阳东郊敌人的伏击圈后,于9日晨到达王官集,同特委委员高望东、李端甫、李力果等领导的农民暴动武装胜利会师。

会师后,在杜聿德、高望东等同志的领导下,成立了皖北苏维埃政府和皖北工农红军。这天下午3时,王官集大寺庙前召开了皖北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主席台上高挂着镰刀斧头组成的党旗和中国工农红军两面大旗,主席台两边贴着“共产党领导建设新中华”、“工农兵联合打倒新军阀”的大幅对联,会场周围贴满了标语口号,到会群众万余人。大会在鞭炮齐鸣中开始,高望东宣布皖北苏维埃政府和皖北工农红军正式成立。李端甫、李力果分别担任皖北苏维埃政府主席、副主席,昌绍先,杜聿德分别担任皖北工农红军总指挥、副总指挥。大会通过了《农民协会组织章程》、《临时土地法》、《临时工会法》。杜聿德在大会上讲话,号召工农群众踊跃参加红军,扩大自己的队伍,军民团结起来,共同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和胜利果实而斗争。翻身得解放的劳苦大众掩饰不住喜悦之情,在欢快的锣鼓声中举行了游行庆祝活动。

在皖北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农民群众纷纷起来打土豪、分财物,镇压土豪劣绅和恶霸地主,还从这些人家中收缴埋藏的枪支60余支。广大贫苦农民积极报名参加红军和赤卫队,红军很快就扩充到一个团,赤卫队发展到近万人。

11日,四十七军留守司令王守义带领教导一团、骑兵一营及阜阳县县长康欣之的地方民团共约3000余人,向工农红军和赤卫队发起进攻。同时,太和县县长李天午也派民团前来助战,敌人从四面包围过来。杜聿德和昌绍先指挥红军和赤卫队迎战敌人。在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红军、赤卫队打得十分英勇顽强,自拂晓一直激战到中午,接连打退了敌人多次猛烈进攻。后因敌强我弱,弹尽粮绝,阵地发生动摇。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杜聿德指挥红军和赤卫队突围,自己殿后掩护,不聿负伤被俘。

四十七军留守司令王守义捉住杜聿德十分高兴,满以为可以从他口中得到共产党的重要情报,捉拿更多的共产党员,彻底破坏共产党在皖北的组织。于是,他和阜阳县县长康欣之亲自出马,对杜聿德严刑拷打、软硬兼施,反复审问,但杜聿德视死如归,毫不屈服。13日,杜聿德英勇就义,时年22岁。

杜聿德后世纪念

2019年,中共阜阳市委宣传部纪念皖北“ 四·九”起义九十一周年,杜聿德之名赫然在列。这次起义在安徽首先成立了皖北苏维埃政府,在黄淮平原上第一次建立了我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这次起义虽然历时不长,但它点燃的革命烈火遍燃黄淮大地,在安徽党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杜聿德补充介绍

  杜聿德(1906~1928)字茂亭,又名金声。陕西米脂人。早年就读于米脂县桃镇高等小学、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1927年春在榆林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受到陕北军阀井岳秀的通缉。他根据中共组织指示先到北京,曾赴杭州说服其胞兄杜聿明改变拥蒋立场,未果,遂辗转到安徽太和杨虎城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军,找到军政治处处长兼中共皖北特委组织部部长魏野畴。经魏派往阜阳,利用陕北老乡关系,打入高桂滋部第四十七军教导二团,被任命为三营副营长,参与该军中 委的领导工作。

  1928年2月中旬,中共皖北特委指示高部军委利用教导二团招兵机会,大量招收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农民,加紧训练,准备兵变。杜奉命带领中共党员军官去阜阳老集(现属临泉县)、王官集、行流集地区招兵。在当地中共组织的配合下,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工作,仅在老集就招收新兵百余名。在特委领导下,教导二团各连都建立了中共组织,不少连排长由党、团员担任,全团大部分营连为共产党所掌握;军政主官抓紧对新兵进行军政训练,杜亲自上课,讲形势,教文化,秘密教唱《国际歌》《工农兵大联合》等革命歌曲,启发士兵的觉悟。

  同年3月下旬,杜参加中共皖北临时特委在阜阳城内召开的扩大会议,根据中共“八七”会议精神,决定举行皖北工农兵大起义。会后,杜向教导二团的中共党员传达了临时特委扩大会议的决议,并积极进行起义准备。4月5日,杜向临时特委书记魏野畴汇报了教导二团起义的部署及群众发动的情况。7日晚,在临时特委召开的地方党委和军队党委联席会议上,杜当选为皖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负责领导教导二团士兵的起义。8日,临时特委获悉十军党内和阜阳县党内出现了叛徒,起义计划和党员名单落入敌手,遂决定提前举行起义。

  4月8日晚,滂沱大雨彻夜不停。杜领导驻阜阳东门外三里湾的教导二团-。在“活捉高建白”(团长)的喊声中,击伤高建白,击毙高的亲信士兵二三十人。随后,奉中共临时特委军委之命,和特委委员昌绍先率领350多人渡颍河向城北15公里的王官集、行流集方向推进,于9日晨到达王官集,同临时特委领导的农民-武装胜利会师,史称皖北“四九”-。

  当天,召开了有万余人参加的皖北工农兵大会,宣布成立皖北苏维埃政府和皖北工农革命军,杜被任命为皖北工农革命军副总指挥。他在大会上讲话,号召踊跃参加工农革命军,军民团结起来,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斗争。会后,起义军在王官集周围开展打土豪、分财物、镇压恶霸的斗争。许多农民积极报名参加工农革命军和赤卫队,短短两天时间,工农革命军扩大到一个团,赤卫队发展到近万人。

  4月11日,国民党军3000余人向王官集发动进攻。杜与皖北工农革命军总指挥昌绍先指挥革命军和赤卫队奋勇阻击,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终因敌众我寡,弹尽援绝,阵地难以坚守。杜在掩护革命军主力撤退中,不幸负伤被俘。虽经严刑拷打和威胁利诱,仍严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当日英勇就义。

  “杜聿德”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