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名人陈五典介绍
陈五典,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陈五典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
陈五典(生卒年月不详),男,清代长武县进贤里(今芋园乡)消水村人。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年)乡试拔贡,十八年(1838年)考中本科举人,授修职郎大挑即用教谕。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先后出任谷城县、蕲县知县,后升迁沔阳知州。
陈五典年幼时,半耕半读,农忙时牧羊拾柴,跟着大人种地做庄稼活。他性格温柔,沉默寡言,灵悟机敏,酷爱读书习字。有次伏天晒麦,他坐在场畔只顾读书,聚精会神,高声朗诵。天气由晴转阴,尚无察觉,雷阵雨骤至,来不及揽麦,家里人赶来时见麦子泡在水里,难免责怪。他却说:老天爷下湿还要它晒干哩!有一次,他边吃馍边看书,待收拾碗筷时,发现竟把砚台墨水蘸着吃完了,放在旁边的辣椒水却点滴未动。由于勤奋好学,寒窗苦读,并善于作文赋诗,殊受师生和乡贤称赞。
陈五典事亲至孝,长幼有序。放学回家,必先向老者问安,替父母做活。他对兄长恭顺温良,情同手足。兄嫂执意析居,请来亲戚邻人说话,且要分大牛、好地。五典却不争不占,紧贴家兄偎坐。他说,亲弟热兄嘛!我不要家产,光要我哥哥!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兄弟二人紧抱一团,骨肉情深,分家之事,从未再提。后来,陈五典赴任湖广,请画师为其兄画像,悬挂内衙,朝夕相伴。他回乡省亲时,车马从简,青衣布履。踏入县境便离轿徒步,每遇长者拱手致意。
清代《长武县志》载,陈五典“所至皆有政声”。他在任内明察暗访,体恤民情。见到民间许多白发老妇,竟是姑娘装扮。追问其故,乡民哭诉此地旧俗,子女订亲后,如遇未婚夫天亡,女子不得再婚,死后还得陪葬,故有常住娘家的“老女子”。又因嫁妆多,倒贴陪,致有贫家养女发愁,终生不嫁者。陈五典会同乡耆商议,拟就革除不良陋俗布告:凡女出嫁,准陪土布两匹、棉花二斤,其余概废。婚前夫亡,可另择配;婚后夫亡,准许改嫁。此举新风,深得赞颂,乡民皆呼“陈青天”。
沔阳一带不种苜蓿,常有商贾购进,视为珍贵“龙须菜”,款待达官贵客。陈五典见状,告知此乃西域传入多年生牧草,极易种植。遂命手下人赴故乡长武一带收取种子,易地播种,始有大宗饲草推而广之。
沔阳州有泽泊,每岁暴雨,泛滥成灾。乡间迷信神鬼,设坛祭祀龙王。陈知州亲临勘察,丈量测绘,劝民开渠疏导。府衙明令动工,监督期成。水归渠,渠入湖,保良田,除水患,乡民大得其利,称防洪工程为“五典渠”,并树立碑记,永志恩德。
陈五典为官爱民,清正廉明,无取份外不义之财。自身岁俸银80两,加支72两,屡有舍施赈济义举。随任妻妾家小,衣食简朴,向无积蓄。其兄赶往湖北,意欲讨银两回家买地。五典劝兄勤俭为本,耕读为业。还写了“勤俭持家”四字,以为家训,告诫子孙。
陈五典执政公允,抑豪强,扶弱困,深得人心。沔阳百姓募赠“万民伞”,题书恭颂荫庄老父 师陈大老爷:“恩铭白石”、“万家生佛”。陈五典的后事传说不一,有说因得罪豪强,被诬罢官;有说因农民起义,骑驴进山为僧。沔阳州人曾为其建祠,镌石竖碑,对联为“两袖清风归坝上,一腔热血留沔阳”。家乡亲属修筑衣冠冢,埋葬于祖坟茔地。
“陈五典”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