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名人白锡龄介绍
由于家贫,少年凭义学金补助读了6年私塾和2年国民小学。1932年2月,投奔李向九部谢子长连当兵。当时该连已有中共地下党组织,由阎红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12日,该部清涧起义后,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
白锡龄人物生平
不久起义失败,他与阎红彦转到安定、清涧一带,同地方党取得联系,继续坚持革命斗争。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了农村联络点;收缴地主的枪枝,建立了武装游击小组,进行游击活动。他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很少考虑个人私利。1928年陕北大旱,家中断炊,他顾不上照顾,靠战友们接济度过荒年;父母亲要给他成亲,他说要到革命成功后再办。1930年,受党的派遣,到晋西吕梁山区活动,同中共山西省委接上关系,领导黄河两岸地下党的斗争。1931年5月,晋西游击队成立,担任二中队中队长。为了瓦解敌军,他同阎红彦3人化装成商人,潜入永安镇,与晋军中地下党接头,争取了一个排的晋军起义。1931年秋,游击队遭到百倍于我之敌“围剿”,战斗中伤亡惨重,与省委联系中断。经过激战,他突出重围,经石楼县辛关渡口渡河,于9月下旬到达合水南梁地区,找到刘志丹。
白锡龄履历
10月初,被任命为晋西游击队队长,不久,改编为陕甘游击队警卫队。部队由陇东南下途中,屡遭敌人阻击。他带领警卫队一路冲杀,在柳树园歼敌两个连;在阳坡头战斗中追击18里全歼敌骑兵队,在艾蒿洼战斗中配合“童子班”打垮敌一个营的进攻,保护了总指挥部的安全。正当陕甘游击队胜利转移到甘肃正宁一带,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发展革命力量之际,“左”倾机会主义者杜衡(后叛变)等到部队,推行“左”倾错误,强迫他离开部队。经中共陕西省委介绍,回到晋西与山西地方党接上头,准备在吕梁山区重建武装游击队。1932年冬,他和几位同志在纷阳县王家池一家饭馆开会时,被敌人包围,激战中他腿部受伤,不能行动。遂掩护同志们撤退,直至弹尽牺牲。
白锡龄人物简介
姓 名:白锡龄
性 别:男
民 族:汉族
籍 贯:陕西清涧县
出生年月:1908年
牺牲日期:1932年12月
白锡龄补充介绍
白锡龄(1908~1932) 乳名大春,男,汉族。清涧解家沟镇白家川村人。陕北红军创始人之一。
锡龄出身贫寒,凭义学金入私塾6年,后上小学2年。1923年,投奔谢子长在安定当兵。1926年,加入共产党。1927年,参加清涧起义,随部队转战。起义失败后,同阎红彦在安定、清涧一带从事革命活动。1929年,组织进步青年用大刀缴获地主武装的0 ,建立游击小队。在清涧、安定农村开展工作。
1930年,陕北特委派白锡龄到晋西吕梁地区开展武装斗争。采取争取、瓦解、等办法,收编“土客”武装,组建游击队,充实武器装备。1931年春,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第1大队成立,锡龄先后任第2中队队长、副大队长。4月,在他的运筹下,策反国民党军一个排30余人带精良武器,补充红军游击队力量。在孝义与中阳交界的楚家焉,被敌军包围。锡龄率领枪法好的战士组成的突击队,从北山绕到侧翼,向敌马群猛射。锡龄击中敌指挥员,遂击溃敌军,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夏,锡龄与阎红彦、杨重远等指挥部队在敌驻地水头镇附近的石沟地带伏击,歼灭晋军1个连,缴获全部武装。锡龄以功绩显著,受到队委会嘉奖。秋,晋西游击队处于被百倍于我的国民党晋军的“围剿”之中,与省委联络中断,部队损失很大,在吕梁难以立足。依照省委事先应急方案,决定西渡黄河,转战陕北。激战突围,日夜兼程,到达石楼县辛关渡口时,国民党军已控制所有船只。部队在石埯里隐蔽,锡龄、阎红彦潜入村子,找到6名水手,在深秋冰冷的河水里用羊皮筏泅渡,前拉后推,将部队分批运过黄河,回到陕北。
后晋西游击队改编了陕北土客队伍,改称陕北游击第1支队,下南梁与刘志丹游击队会师,组成陕甘游击队。锡龄率领部队参加过保安安条岑、延长雁门关和正宁县杨坡头,宜君县艾蒿坬等战斗。1932年2月,杜衡(后叛变)、王子文来到正宁部队驻地,以没有建立根据地为由,批判总指挥谢子长“逃跑主义”、“游而不击”并撤消了谢子长的职务,锡龄同受排斥。遂经陕西省委介绍,与晋西地方党组织接头,赴山西汾阳、离石一带从事地下工作。同年冬,在汾阳王家池村突围中,腿部中弹,继续掩护同事撤退,弹尽力竭,被国民党军杀害。年仅24岁。
锡龄17岁投身革命,以人民利益为重,在血雨腥风里转战- ,从不把个人利益放在心上。1928年,陕北大馑,父母饿得浮肿,他也顾不得想办法。后来,还是战友们想法给搞到些小米,才渡过荒年。父母亲戚多次给他提婚,他总说:“等革命成功后再说吧!”直到牺牲,仍孑然一身。
“白锡龄”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