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名人侯光炯介绍
侯光炯(1905年5月7日—1996年11月4日),上海人,土壤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是西南农业大学教授、自然免耕研究所所长。
侯光炯1928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化系;1931年任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调查员;1948年任四川大学农化系教授;1952年任西南农业大学教授;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79年任宜宾自然免耕研究所所长;1996年11月4日逝世,享年92岁。
侯光炯一生致力于土壤地理、土壤分类和土壤肥力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侯光炯人物生平
1905年5月7日,侯光炯出生于江苏省金山县吕巷镇(现属上海市金山区)。
1911年,就读于吕巷镇第三小学。
1917年,在江苏南通甲种农校攻读农科。
1922年,从南通甲种农校毕业,并留校任棉花实验室技术员。
1923年,升入南通大学农科。
1924年7月,转入北京大学农学院农化系攻读本科。
1928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受聘到北京大学农学院任图书馆管理员。
1931年3月—1935年6月,任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调查员。
1935年7月—1937年2月,先后到英国、荷兰、德国、瑞典、芬兰、前苏联、匈牙利、意大利、美国等欧美国家考察土壤分布特点、土地利用情况等。
1940年8月,借调到江西地质调查所筹建土壤研究室和红壤改良试验场。
1943年,重回中央地质调查所,任土壤研究室调查员。
1946年8月—1952年12月,任四川省农业改进所技正。
1948年,任四川大学农化系教授。
1952年12月—1976年,任西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79年—1986年11月,任宜宾自然免耕研究所所长。
1996年11月4日,因病逝世,享年92岁。
侯光炯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侯光炯在土壤肥力和土壤地理研究方面发现“光肥平衡”日周期变化的事实。1935年,提出了“水稻土水文层次分类”方法及其形成的“三育”(即淹育、潴育、潜育)特征,使“水稻土”成为世界土壤学者共同研究的课题之一。1935年—1937年,探讨了中国精耕细作模式下的土壤肥力提升理论与技术;1938年—1945年,建立了中国土壤调查的技术与方法,摸清了中国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及其肥力特征;1945年—1955年,提出了判断土壤矿质胶体品质和土壤肥力特征的简易方法—土壤粘韧曲线测定法和PH八联测定法;1953年,完成了西双版纳橡胶宜林地的调查规划;1980—1996年,创建了“水田(旱地)自然免耕技术”,实现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认知,“生态防洪”“免耕治土”等思想为长江流域旱涝灾害根治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学术著作
截至1996年11月,侯光炯共发表学术研究论文及专著200余篇。
[1]侯光炯,刘夜莺.土壤胶体理化性研究法在水土保持和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学报(4期):3-28.4.
[2]梭颇,侯光炯著,熊毅.中国北部及西北部之土壤[J].土壤专报,1935(12).
[3]侯光炯.土肥科学工作大有可为[J].甘肃农业科技,1974(01):50-51.
[4]侯光炯.农民群众的实践经验是发展土壤科学的源泉[J].土壤肥料,1975(3).
[5]侯光炯.农民群众的生产斗争经验开辟了发展土壤科学的广阔道路[J].中国科学数学:中国科学,1975(05):511-518.
[6]西南农业大学.土壤学南方本 (第二版)[M].农业出版社,1980.
[7]侯光炯.要用综合的观点研究农业土壤学[J].土壤肥料,1982(2):5-8.
[8]侯光炯.紫色土肥力研究五十年[J].大自然探索,1983(4).
[9]侯光炯.水田半旱耕作技术[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0]侯光炯.论中国式的水土保持自然免耕法[J].水土保持学报,1987.
[11]侯光炯,赖守悌,谢德体,等.水田自然免耕技术综合研究报告[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87(S2).
[12]侯光炯,邓学平.自然免耕理论与实践[J].四川农业科技,1987(4).
[13]侯光炯,李晓萍,刘忠诚.自然免耕是防治农田水土流失的一项好措施[J].中国水土保持,1988(3).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1935年
第三届国际土壤学会
英国
1950年
第一次全国土肥工作会议
1994年
第十五届国际土壤学会
科研奖励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1978年
土壤肥力生物热力学理论
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
四川省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1982年
橡胶宜林地的调查规划
国家科委科技发明奖一等奖
1986年
水田自然免耕技术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四川省农业区划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87年
四川省农业区划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水田自然免耕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2年
水田自然免耕技术的推广应用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编著教材
1950年侯光炯主编教材《土壤与土壤肥力》,1978年主编教材《土壤学(南方本)》等。
讲授课程
侯光炯在四川大学期间讲授“土壤学”、“土壤肥科学”和“农业地理”。还讲授过“土壤地理”、“土壤调查”及农学系的“农业地理”等课程。
治学态度
侯光炯治学严谨,求真务实,并以此要求每一位中青年教师。在科研上,每一篇论文,每一部专著,都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给予指导;在教学上,每一份讲稿,每一次试讲,都严格要求。他还常把青年教师带出校门,培养他们专业工作的本领。
教学方法
侯光炯从教学规划、实习安排到青年教师的培养,都参与其中。组织教师编写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及教材,通过这种方式,青年教师即熟悉了教学大纲,又了解了教学计划,而且对教学目的、任务、内容、要求、重难点等方面都做到了解。侯光炯召集各系的教学秘书和学生课代表开会,征求意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成果
侯光炯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具有为农业生产服务思想和真知实干的土壤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带头人,有的已成为学部委员,如土壤学与水土保持专家朱显谟院士 ,农业化学家毛炳衡教授、西南大学赖守悌教授 、土壤专家谢德体教授 、宜宾自然免耕研究所胡怀舟所长等。
时间
荣誉表彰
1955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6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89年
全国先进工作者
1992年
四川省有重大贡献科技工作者
2005年
重庆历史名人
2009年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
侯光炯人物评价
“(侯光炯)不愧为热爱祖国、献身科学、苦心孤诣、勤奋拼搏的中国知识分子典型。”(《光明日报》评)
“侯光炯同志一生从事土壤科学研究,长年深入农村实际,犹如土壤一样,年复一年为人民作出了无私的奉献。”(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杨汝岱题字)
侯光炯补充介绍
侯光炯,侯光炯(1905.5.7-1996.11.4),土壤学家。上海金山人。1928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化系。西南农业大学教授、自然免耕研究所所长。从事土壤学教学与科研工作达60年之久,在土壤肥力和土壤地理研究方面发现“光肥平衡”日周期变化的事实,从而开辟了土壤胶体热力学新领域1986年通过鉴定的水田自然免耕新技术,到1988年底已在南方13省推广2200多万亩,增产率在15%以上为适应土壤肥力研究的需要,创建了土壤胶体物理―土壤粘韧率和粘韧曲线,以及土壤胶体热力学十联式PH两种测定方法,并拟定了土壤肥力分类体系,为制定我国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侯光炯”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