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上海市名人>金山区名人

高平子

高平子人物照片

金山名人高平子介绍

中国近现代天文学家

高平子(1888.12.23 ~1970.3.23)原名均,字君平,因钦佩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字平子 ),故自号平子,别署在园,上海金山区人。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入上海震旦学院。毕业后致力于天文学研究,曾任教于震旦大学。后潜心研究天文学,发表《周髀北极璇机考》一文,以精密论证推算出周代北极星的正确位置,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高平子还是中国当时最负盛名的文学组织南社的活跃人物,国学和法文功底俱为一流,他曾用中国古体诗翻译法国作家雨果的爱情诗《赠彼姝》,并在报上发表,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1983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十八届大会在希腊召开,大会通过决议:将月球正面东经87.6度,南纬6.7度处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高平子环形山。

高平子人物生平

1888年12月,生于江苏省金山县张堰镇(今属上海市金山区),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高煌为清末举人,叔父高吹万为南社宿耆。他自幼喜好读书,6岁就读于家塾,学习成绩突出。

1904年,高平子考入上海震旦学院(震旦大学)理科,并修学法文和拉丁文,受该校创办人著名学者马相伯亲授。苦读8年,获理科学士学位。

1912年,毕业后在法国人办的上海佘山天文台自费求学进修,学习现代天文理论和观测技术。他师从台长蔡尚质神父,对太阳黑子、双星星团、彗星等进行过目视和照相观测,作过小行星照相定位及小行星群普遍摄动的计算工作。

1914年,高平子离开佘山天文台,担任震旦学院天象学教授。随后复居家研究顾观光天文历法的遗著。

1923年,发表《周髀北极璿玑考》,他以精密的论证推算出周代北极星的正确位置,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1924年高平子随蒋丙然台长赴青岛,参加了中国政府收回被日本侵占的青岛观象台的接管工作,使之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属于中国人管理的天文机构。高平子担任天文磁力科科长,开展业务工作,修复和安装天文仪器、培养观测人员,进行测时、授时工作。

1925年,为中国开创了现代太阳黑子的观测与研究,并创制出不必经过繁琐计算,即可直接测出黑子面积的专用尺板,还创造出确定黑子日面经纬度的简易方法,填补了中国以现代方法观测研究太阳黑子的空白。这一成就得到同行们的肯定,使青岛成为我国现代太阳黑子观测的发源地,这对工作还有积极影响。

1926年,参加首届国际无线电经度联测,为中国取得第一批近代经度值,这是中国天文学家参加国际天文联合观测的开端。高平子代表中国参加第一届万国经度测量会议,是参加国际天文联合测量的第一位中国天文学家,为中国取得了第一批近代经度值,自此,中国天文界开始了同行间的国际合作。在这项工作中,高平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如今,青岛观象台立有“万国经度测量纪念碑”,上面镌刻着他的名字。

1928年,高平子受聘担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研究员,测定了位于南京的天文研究所、庐山、河南登封测景台等地的经纬度。次年在所中开始开展测黑子、光斑等日面活动,是中国太阳分光观测工作的奠基人。他协助余青松筹建紫金山天文台并主管太阳分光观测,担任中国天文学会创办的《宇宙》杂志的总编辑。

1931年4月,辞去青岛观象台磁力科科长职务,6月受聘为青岛观象台名誉顾问。

1935年,代表中国天文学会出席在巴黎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五届大会。在这次会议上,中国被吸收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会员。回国后,他从事于太阳观察和研究工作,主编《国民历》和《天文历》。

1936年,通过对中国天文历法的潜心研究,出版了《史日长编》。他还曾主持中国《天文年历》及《国民历》的编算工作。

1937年,与董作宾等调查河南周公测景台,并测定经纬度,对古代的圭表测影做了系统考证,撰写《圭表测景论》,被海内外学术界认为是极有价值之作。9月,与地方士绅一起创办张堰浦南中学(今上海市张堰中学),并担校董事会主席。

1945年,抗战爆发,他避居上海租界,伺亲养病,精研中国古代天文学术,拒不为日本人服务。

1948年,迁居台湾,担任台北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台湾省气象所技正、“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中央大学教授、中正理工学院教授等职务,主持“天文月历”和“国民历”的编制,协助创设台北园山天文台。著有《学历散论》《平子著述余稿》《史记天官书今注》《史日长编》等共139篇。

1970年3月23日,高平子病逝于台湾。蒋介石致赠了“绩学扬芬”的挽额。 鉴于他对天文方面的成就,1983年国际天文联合会第十八届大会通过决议:将月球下面东经87°.8,南纬6°.7处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高平子环形山。

高平子人物评价

高平子不仅在天文学方面取得了光辉业绩,而且对家乡社会文化事业方面也作出很大贡献。1937年9月与地方士绅一起创办张堰浦南中学(今上海市张堰中学),并担任校董事会主席。

在台湾,他是德高望重的学术带头人,协助创设台北园山天文台,发起成立台湾天文学会,并任理事长多年。

高平子出版著作

高平子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整理研究工作,发表天文和历法研究方面的论文上百篇,其中大部分后来被收进60年代后期出版的《学历散论》和《平子著述余稿》两书中。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著有《天官书今注》《太阳图说》《汉历五星步法的整理》《学历散论》《史日长编》《牛顿传》《伽利略传》等。主持了《国民历》的编制工作,对中国天文学史的研究也为人们推崇。

高平子补充介绍

  高平子(1888~1970年),名均,字君平,别署在园,因慕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字平子),故自号平子。本县张堰乡秦望村人。出身书香门第,父高煌为清末举人。延顾莲芳为塾师,深植国学之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入上海震旦学院,攻读拉丁文及法文,并学习物理、几何及西方哲学。民国元年(1912年)大学毕业后,致力于天文学研究,先于佘山天文台实习,得台长蔡尚质神父(法国人)悉心指导,遂得通天文之学。民国5~9年,任教于震旦大学。嗣后,居家专心研究顾尚之遗著——中国天文历法。民国12年,发表《周髀北极璿玑考》,以精密论证推算出周代北极星的正确位置,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民国13年(1924年),应同学蒋丙然之邀,前往青岛天文观象台主持天文观测。在此期间,他改造了德国人遗留的天文台,培训了一批天文科研人员,并于民国15年参加首届国际无线电经度联测,为中国取得了第一批近代经度值,是我国天文学家参与国际天文联合观测的开端。民国17年,应邀赴南京中央研究院筹备天文研究所,研究中西天文学史,任代理所长一年。并为紫金山天文台设置了反光镜、子午仪、分光太阳摄影仪和时辰仪、浑天仪等多种仪器。同年,去庐山等地测经纬度,并参与接收北洋政府中央气象台。民国19年,主持中国改历并参与国际改历工作。民国21年发表《史日长编》,列为天文研究所专刊。民国24年,代表中国天文学会出席在巴黎召开的国际天文 合会第五届大会。会上,中国被吸收为国际天文 合会正式会员,会后,他访问欧洲诸国,考察各国天文。回国后,作太阳观察及研究,并主编《国民历》和《天文年历》。民国26年,赴河南登封告成镇,对周公测景台测定经纬度,并作圭表测景的考证,发表《圭表测景论》等论著,被海内外学术界视为极有价值之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居沪闭门读书。抗战胜利后,回到家乡张堰。民国35年出任张堰浦南中学校董会主席,并为金山县鉴社基本社员、张堰图书馆协赞会第三届常任理事和当然委员,为县鉴出版、学校添置设备和筹集图书资助经费。

  民国37年(1948年),由其子启明接去台湾,任“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台湾省气象所技正、“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及天文同好会理事长、“国立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等职,继续从事天文学的研究工作,用现代天文学的方法,整理中国古代天文学术资料,并主持《天文月历》和《国民历》的编制和协助创设台北园山天文台。曾译述《地球物理一瞥》,编写《天文学讲稿》。他生平著作甚多,代表作有《学历散论》(包括《汉历周期论》等专著13篇)、《史记天官书今注》、《元史天文志历志校注》等139篇。1967年12月,他80寿辰时,台湾天文同好会赠予“知天者圣”银牌,金山旅台同乡会出版了《平子著述余稿》;台湾“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特辑其传世之作——《学历散论》,台湾“教育部”为该书颁发了学术奖。

  他终身从事天文学研究,兼长文学艺术。自谓艺术所好,雕刻为首,绘画次之,音乐再次。平生谦以待人,俭以律己,雅好自然,淡泊名利。1970年3月23日病逝台湾。蒋介石和严家凎分别赠予“绩学扬芬”和“硕学清徽”匾额。鉴于他在天文学方面的杰出成就,他的名字被国际天文联合会用以对月球环形山的命名,《解放日报》1987年3月19日对此作了专门报导。

  秦望村 秦望村位于金山区张堰镇区的西北部,与廊下、吕巷、金山卫镇接壤,金张公路、金张支线、金石公路贯穿全村,A6高速公路也经我村境内,全村区域面积5.18平方公里。1949年解放后秦望村属江苏省金山县张堰区秦望乡,1956年未长浜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公社化后称长浜大队;1984年改称秦望村。境内有孔家阙、召圩、姚家湾、秦山头高家、长浜、横港埭、杨家埭、金家浜、……

  “高平子”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