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山东省名人>烟台市名人>莱州市名人

张瑞敏

张瑞敏人物照片

莱州名人张瑞敏介绍

海尔创始人

张瑞敏,汉族,1949年生,山东莱州人,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之一 。

现任海尔集团董事局名誉主席。 海尔集团创始人。

张瑞敏社会职务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

张瑞敏人物经历

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

1984年3月,任青岛市家用电器工业公司副总经理,成为青岛电冰箱总厂(海尔集团前身)引进国外生产技术的项目负责人。12月26日,出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制定了海尔第一个发展战略——名牌战略。

1985年,果断决策,砸毁76台有缺陷的冰箱。这就是在中国企业乃至世界企业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砸冰箱”。

1988年12月,带领海尔获得了中国电冰箱史上第一枚质量金牌。

1990年,带领海尔先后获得国家颁发的企业管理“金马奖”、“国家质量管理奖”。

多元化战略阶段(1991-1998)

1991年12月,成立海尔集团,任总裁,并制定了海尔第二个发展战略——多元化战略。

1992年,第一次作为党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全国代表大会;开始建设中国家电业第一个工业园,青岛海尔工业园。

1993年,主导了青岛海尔股票上市,股票代码600690。

1995年,海尔以“吃休克鱼的方式”兼并原红星电器。

1997年,参加中共十五大。

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2005)

1998年,应邀到美国哈佛大学授课,成为第一位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案例选入哈佛商学院案例库;制定海尔第三个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

1999年,决定带领海尔出海发展,在美国南卡州建立生产基地。 同年,出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

2000年5月,改任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成为中国家电业第一位CEO;出席第三十届达沃斯经济论坛,归国后撰写题为《“新经济”之我见》的文章,提出“不触网,就死亡”。

2002年,参加中共十六大,并入选主席团,当选为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由中影集团、山东电影制片厂联合投拍的,以张瑞敏为人物原型的影片《首席执行官》上映。

2003年,出席在日本横滨市举行的“2003生产革新综合大会”,是唯一获邀的中国企业家。

2004年,在张瑞敏的带领下 ,海尔年营收达到 1000亿,遥遥领先于行业其他产业。

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5-2012)

2005年,张瑞敏在海尔全球经理人年会上正式提出“人单合一”模式。

2007年,参加党的十七大,并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2008年,率先推行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战略,砸掉仓库,使海尔在当时的金融危机中未受到较大影响。

2011年,主导海尔并购日本三洋白电项目。

网络化战略阶段(2012-2019)

2012年,出席中共十八大,并当选为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制定海尔第五个发展战略——网络化战略。

2013年,面对移动互联网浪潮,加速推动海尔转型变革,提出“企业无边界 、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简称“三无”)理念。

2014年,基于人单合一模式进一步探索提出 “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管理变革,加速推进海尔由“制造产品的加速器”转变为“孵化创客的加速器”。

2015年,在“人单合一模式探索十周年暨第二届海尔商业模式创新全球论坛”上作主题演讲,系统阐述人单合一2.0——共创共赢生态圈模式。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企业家,在第七届德鲁克全球论坛上发表演讲;入选“2015年度Thinkers50榜单”并荣获Thinkers50杰出成就奖之“最佳理念实践奖”(Ideas into Practice)。

2016年,主导海尔集团兼并美国通用电气旗下家电业务。 入选《财富》(中文版)发布的2016“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 在第86届耶鲁CEO峰会上,张瑞敏被授予“传奇领袖奖”,成为本年度唯一一位荣获该奖项的中国企业领袖。

2017年,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入选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2017年度“全球最伟大50位领袖”。

2018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张瑞敏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注重企业管理创新的优秀企业家。

2019年,海尔以“物联网生态”品牌进入BrandZ全球品牌百强榜单,成为全球首个也是唯一物联网生态品牌。

生态品牌战略阶段(2019-今)

2019年12月,制定海尔第六个发展战略——生态品牌战略。

2021年3月,入选财富中文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业领袖”。在第六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上,荣获“物联网引领者·中国制造终身成就奖”

2021年6月,全球领先的洞察与咨询公司凯度首次颁发了BrandZ?历史上的首个个人荣誉,张瑞敏荣膺“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物联网生态品牌创立者” 称号。

2021年11月5日,张瑞敏辞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受邀担任名誉主席。 由此首创生态型企业传承新机制。

2021年11月27日,海尔集团公司发生工商变更,企业法定代表人从张瑞敏变更为周云杰。

2021年12月24日,担任链群合约研究中心总顾问。

张瑞敏人物成就

张瑞敏始终坚信“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创业37年来,带领海尔集团从一个濒临倒闭、资不抵债的集体所有制小厂发展成为物联网时代世界引领的生态型企业。

打造了一个全球化企业:在张瑞敏的带领下,1984年营业额只有348万元、亏空高达147万元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到2020年已发展成为全球营业额超3000亿元、利税总额超400亿元的全球化企业。其中,海尔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之一的海尔智家荣居世界500强。

创立了一个世界级品牌:海尔连续12年蝉联欧睿国际世界白电第一品牌。在此基础上,海尔创立了物联网生态品牌,并连续三年蝉联全球品牌百强榜中唯一生态品牌。 目前海尔集团除拥有海尔、卡萨帝、统帅、GE Appliances、斐雪派克Fisher&Paykel、AQUA、Candy等智能家电品牌外,还创出了卡奥斯COSMOPlat、日日顺、盈康一生、海尔生物医疗、海纳云等生态品牌新物种。生态品牌新物种海尔生物医疗已成功上市科创板,成为科创板科技生态第一股。

首创了一个引领的商业模式:2005年张瑞敏首次提出人单合一模式。经过16年持续探索精进,人单合一已经成为物联网时代引领的管理范式。 2021年9月17日,张瑞敏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主席埃里克·科尼埃尔联合签署首张人单合一管理创新体系国际认证证书,标志着中国企业创造了首个管理模式国际标准,开创了中国企业从接受国际标准认证到输出国际标准认证的新时代。

缔造了一种创客文化:张瑞敏的贡献不仅仅在于有形的方面,更体现在他坚持以“人的价值最大化”为宗旨,倡导并推动持续创业创新的海尔文化,让每个平凡的员工都有机会成为自主人的创客,人人都是自己的CEO,为实现共创价值、共同富裕做出有益探索。目前海尔创业平台已先后诞生创业企业4000+,且由于海尔平台高达49%的成功孵化率,让平台中走出了161家A轮以上融资企业、37家瞪羚企业、5家独角兽企业、18家Pre-IPO企业、4家上市企业、1家龙企业。

党和国家对张瑞敏的卓越贡献给予高度肯定。张瑞敏连续当选中共第16届、17届、18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先后获授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发的“改革先锋”奖章、“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张瑞敏管理成就

张瑞敏之所以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不仅是因为他传奇般地把一个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为年营业额逾千亿元的全球化公司,而且他以卓有成效的管理为管理界输出了一个又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和经典管理案例,创造了富有中国特色、充满竞争力的海尔文化。从“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法,到每个人都面向市场的市场链管理,再到互联网时代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张瑞敏在企业管理上的不断创新赢得了世界管理界的高度评价,实现了我国企业管理从学习模仿到引领世界的突破。

张瑞敏先后应邀到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西班牙IESE商学院等做演讲,交流企业兼并、财务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内容。世界一流战略大师加里·哈默评价张瑞敏为互联网时代CEO的代表,“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评价其为“杰出的战略思想家”。

2015年11月5日至6日,作为唯一受邀发言的中国企业家,张瑞敏参与了在维也纳举办的彼得·德鲁克全球论坛,并参加圆桌论坛活动。开幕式上,彼得·德鲁克欧洲学会会长理查德·斯特劳布(Richard Straub)隆重介绍张瑞敏为“欧洲所熟知的中国最著名的CEO” 。11月9日,张瑞敏应邀到伦敦参加全球最具影响力的“50大管理思想家”颁奖典礼,荣获Thinkers50杰出成就奖之“最佳理念实践奖”(Ideas into Practice)并入选“2015年度Thinkers50榜单”,是唯一同时获得两个奖项的中国企业家。

2016年6月8日,在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Schwarzman大楼举办的第86届耶鲁CEO峰会论坛上,张瑞敏被授予“传奇领袖奖”奖,成为今年唯一一位荣获该奖项的中国企业领袖。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领导力项目高级副院长Jeffrey Sonnenfeld(杰弗里 桑尼菲尔德)评论道:张瑞敏是一位真正的全球商业巨人,他令他的竞争对手、同行以及像他一样的中国商业领导人都肃然起敬。作为一个转型领导者,他汲取中西方商业实践的精华,创造了他自己独特的模式。

人单合一模式

2005年9月20日,张瑞敏在海尔全球经理人大会上首次提出“人单合一”。

人单合一:“人”即员工,“单”不是狭义的订单,而是用户资源。“合一”就是把每一个员工和用户结合到一起,让员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

海尔“人单合一双赢”模式荣获第十八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该奖项被誉为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奥斯卡”。

管理成果:生态链小微群概念、人单合一计分卡、链群合约等

①生态链小微群

链群,即生态链上的小微群,是海尔自发涌现出来的一种组织创新形式。链群是解决了过去海尔小微之间以及小微与外部合作方的并联协同问题,构建了开放、共赢的生态。链群由小微节点自发链接而成,其与企业之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汇报关系、委托代理关系或上下级关系,而是平等互利的契约关系。“链群合约”则是为了实现对链群各节点的有效激励、约束和协调,并使得各个链群团队在快速满足用户需求、实现用户体验迭代这一共同目标的指引下互相监督、高效协作的一种契约设计。

②人单合一计分卡

人单合一计分卡是由海尔集团在物联网时代首创的,承接了人单合一模式和用户付薪理念,是从组织变革和生态成果两方面考评链群绩效,推动海尔转型的操作体系抓手和评价工具。人单合一计分卡体现了海尔集团颠覆传统组织形态和引爆用户体验的战略方向指引。

人单合一计分卡的评价体系分为纵横两个维度和一个链接机制,纵轴四个刻度,分别是自组织、自驱动、自增值和自进化;横轴三个刻度,分别是高端品牌、场景品牌和生态品牌,横轴三个刻度分别对应这“三生”——生态圈、生态收入、生态品牌,这物联网时代最核心的商业特征;纵横轴之间靠一个增值分享机制有机链接,并动态优化。人单合一计分卡的两个轴,纵轴颠覆了传统的组织,目标是在链群合约的驱动下,实现链群的自涌现,横轴颠覆了传统的市场,目标是实现生态的自扩展、物种的自涌现。

管理发展学界最大的国际组织、全球三大认证机构之一的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FMD认为,人单合一计分卡是物联网时代的战略管理工具。

③共赢增值表

共赢增值表海尔转型成为物联网时代的财务工具。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杰弗里?汤姆森表示,共赢增值表结合了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能够更好的对企业和用户价值进行评估。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科创企业,都应该提供出“第四张表”。

共赢增值表内涵丰富,主要有六大构成要素:即用户资源、资源方、生态平台价值总量、收入、成本和边际收益。报表包括了整个生态平台核心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目的是以用户为中心,动态监测、评估和驱动价值创造的整个过程,准确地衡量了生态平台的价值增值并展示了价值增值如何在用户、小微链群、资源方和海尔集团等攸关各方所构成的生态平台之间进行分配共享。共赢增值表首先衡量的是小微是否拥有用户资源,用户资源不等于用户流量,而是全流程参与设计、有最佳用户体验、参与迭代升级、形成生态圈的用户。其次是生态平台上的资源方,其可以根据用户交互需求动态优化升级的资源方多寡来衡量生态平台的竞争力。收入在传统硬件收入的基础上引入生态收入,在收入的实现上,需更多关注的是生态收入持续增长且比重持续增加,这说明小微通过持续的用户交互获取更多资源、吸引攸关方共创。此外,共赢增值表中有一个关键指标——用户增值分享,用以衡量小微是否搭建吸引各攸关方蜂拥而至的生态平台,并实现各攸关方的价值共赢共享,这会倒逼小微必须颠覆传统的业务模式,不断探索创新、差异化的商业模式。

日清日高

基本理念:

1. “斜坡球体”理念——企业在市场上的位置犹如斜坡上的小球,目标是上升力,管理是止动力。

2. 以人为本,实行自主管理,不是对上级负责而是对市场负责,形成市场链关系。

3. 什么叫不简单?把公认简单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什么叫不容易?把公认容易的事认真做好,就是不容易。

4. 抓反复,反复抓。

5. 管理是动态的,它在观念创新中上升,在基础管理中止滑。

6. 先要把握好大局,抓大局中的小事,要一抓到底,抓出模式来,再推而广之。

方法:

OEC概念:Overall(全面的);Everyone、Everything、Everyday (每人、每事、每天);Control and Clear(控制和清理)三字之字头,为OEC。即全方位地对每人每天做的每一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称之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管理法,即OEC模式管理法。

OEC内容:总账不漏项,人人都经营,事事都创新,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

OEC框架:

企业发展方向的目标系统——管理精细化到位;

日清控制系统——流程控制能力到位;

有效激励机制——考核激励到位。

OEC风格:严、细、实、恒

6S大脚印: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六个方面的自我检查站。通过检查、表彰的反复抓、抓反复,实现自主管理是把要我干变成我要干,人人成为自我经营的人。

管理故事:

十年磨一剑

1994年,国家经贸委企业司和经济效益纵深行记者在考察海尔集团后,撰写了《一种值得借鉴推广的强化内部管理模式——关于青岛海尔集团“OEC”管理模式的调查》一文。当时国务院的三位副总理审阅后,分别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在全国企业中推广海尔的OEC管理法。

十年磨一剑!海尔1984年创业以来,一直坚持推行OEC管理,并最终使之成为了市场竞争中的一把利剑!

OEC管理法是英文的缩写[O-Overall(全方位) ;E-Everyone(每人)、Everyday(每天)、Everything(每件事);C-Control(控制)and Clear(清理)],即每天对每人每件事进行全方位地控制和清理。OEC管理法的主要目的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OEC管理法的实施,体现了海尔人做事的一条理念,即: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每天的工作要每天完成,每一天要比前一天提高1%,那么,70天之后就能提高一倍。

OEC管理法在海尔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斜坡球体论”。海尔认为: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犹如斜坡上的小球,需要有上升力(目标的提升),使其不断向上发展;还需要有止动力(基础管理),防止下滑。

OEC管理法中“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精髓不变,但其形式是不断变化的。比如:在海尔创业之初,主要是用人工点数、填表等方式以“天”为单位日清;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用扫描取数、用计算机统计,“每天”变成了“每时、每刻、每秒”,即时信息化日清。

决定企业兴衰的就两部分人,内部“员工”和外部“用户”。 海尔的以人为本,是以人的创造力为本,而不是以人的执行力为本。 质量的标准是由用户定义的。 根本没有传奇的企业家,海尔要做的就是搭建一个传奇的平台,搭建一个创业的平台让所有的员工在上面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传奇故事。 在市场里“最大的难题就是最大的机会”。 企业好比一台电脑,一台电脑脱离开互联网什么都不是,连上互联网可能什么都可以做到。 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变化就是大规模制造要变成大规模定制。

市场链管理

实现大企业的规模、小企业的机制的统一。大小都不是美,能大能小才是美。

使外部市场目标转化成内部目标;内部目标转化成每位员工的目标;把市场链的经济社会效果转化为每位员工的收入。

使市场外部竞争效应内部化,建立内部市场链,实现企业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整合。

员工工资多少与受罚多少不由上面说了算,而是由市场说了算。

方法:

以海尔文化与OEC管理模式为基础,一手抓全球供应链,一手抓全球用户资源。

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的运行,实现“三个零”(零距离、零库存、零营运资本)。

SST机制:每位员工由“对上级负责”转变为“对市场负责”,实现“索酬”、“索赔”和“跳闸”的SST机制。“索酬”是从市场链下游服务中取得回报;“索赔”是市场链下游向上游因失误造成的损失导致“违约”的索赔;“跳闸”是指出现不索赔、不索酬的故障,第三方就要跳闸。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市场目标,没市场目标就没有存在价值。

以市场链工资把员工价值观锁定在用户需求上,去创造新市场。

管理故事:

妙用“资源存折”

在海尔某工厂的喷漆车间,喷漆工小刘的工位上挂着一张每天都更新数据的“资源存折”,上面显示了当天他的油漆用量超出了额定用量多少千克,折合成金额,亏损了6.75元,按10%兑现,当天他欠企业0.675元。后来,他通过创新,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了油漆的用量,不但抵扣了之前的损失,还得到了分享。

原来,员工的“资源存折”和“银行存折”是一个理,也有“贷方”和“借方”:贷方是企业,上面记录着企业按操作标准应该为员工提供多少资源。借方是员工,上面记录着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了企业多少资源。借贷相抵,得出一个数,便是这个员工收入的盈亏数了。

很是简单明了!企业就是给员工提供资源,至于怎样利用这些资源,并让资源增值,则完全依靠员工的自主、创新经营,而且这种自主、创新经营后的市场效果是与员工收入直接挂钩的!

推行“资源存折”以后,最浅显的一个道理就是:盈也自己,亏也自己。把员工所用的资源与产出相联系,把外部市场的压力转化为内部市场压力,解决了企业规模化经营之后如何保持持续创新能力的矛盾,在新经济下给每个员工提供个性化创新的空间。

管理模式

张瑞敏顺应改革发展形势,探索经营管理模式,带领海尔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跨国集团。2017年,全球营业额实现2419亿元,连续9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创立“日事日毕、日清日高”OEC管理法,获得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创立“人单合一”模式,实现了我国企业管理从学习模仿到引领世界的突破。海尔集团先后被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选择牵头制定和研究大规模定制模式国际标准。

张瑞敏主要作品

文章

企业是人,文化是魂

逝者如斯夫。

昨天,海尔人屡屡于紧要关头化危为机险中胜,心无旁骛耐寂寞。皆因未雨绸缪,用户永驻心中。

而当迎来成功时,“成功”一词却被“从不回头欣赏自己的脚印”覆盖,新征程中又迈进“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境界。

昨天,海尔人已用“心”奉献了一个大感叹号,而今天我们却必须面对一个更大的问号。为什么?因为被奉为百年经典的管理模式渐已失灵于互联网时代。脱离迷津的唯一出路在于破坏性创新。我们正为此上下求索,今天虽还在雾中的路上,但自信会有一个基业长青的明天,因为海尔文化是为了“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

企业是人,文化是魂。

(此文为张瑞敏为“海尔文化展”所作的前言)

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哲学

与加里·哈默教授的结识还得从其所著的《管理大未来》说起,“将人类束缚在地球上的不是地球的引力,而是缺乏创造力,管理领域也是如此。”书中这句话堪称经典,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何尝不是管理创新应有的思维!在创新时面对挫折不可怨天尤人,而应倒逼自身的创造力。这恰与海尔“永远以用户为是,以自己为非”的观念相符,亦即“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此书引起了我的兴趣,作者身为“核心竞争力”的首创者,不仅直指传统的管理过时了,而且旗帜鲜明地呼吁企业组织应尽快变革为“小型的自我管理团队”,这又与当时我们正在努力探索的将海尔八万员工打造成两千多个“自主经营体”一脉相承,由此产生强烈共鸣,也萌生了当面向哈默教授请教的想法。

2010年10月我们专程前往美国,先去考察学习了哈默教授推崇的美国“全食超市”的新型组织结构和激励体系,随后在旧金山与哈默教授畅谈。其间我们被他新颖独特的创新观点所吸引,而他对我们的创新探索也饶有兴趣。哈默教授表示,他曾考察过全世界很多公司,在自主管理方面进行探索的多是小公司,大公司极少,因为这种探索一定要对组织结构动手术,甚至要颠覆,搞不好会使整个公司陷入混乱。

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其新作《终极竞争:占领赢得未来的制高点》中有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明确指出决定未来组织命运的有五大“终极挑战”。这些挑战的本质是变革,而变革首先直面的是战略和组织的关系问题,也就是从属理论所表达的战略决定组织结构,而组织的改变要服从于战略的要求。

对于战略的表述,哈默一语中的:“任何战略都不会永远成功”,那就要改变,要变得跟上时代的脚步。互联网时代要求我们的战略要从以企业为中心变为以用户为中心,因为信息不对称的主动权从企业的手里移交给了用户,用户可以在网上查看和比较所有企业的信息,也可以说,企业的生死和用户的取舍,其决定权掌握在用户手里,企业能做的只是跟上用户点鼠标的速度。

战略的改变,导致原来的科层式组织即金字塔式的结构完全不能适应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过去那种由市场一线将需求层层上报,上级做了决策再层层下达的模式,已完全背离了网络时代的要求。哈默为此开出了处方——最好的方法是将大公司变成小公司。

正像我们所探索的那样,将八万员工的层级组织,扁平化为二千多个“自主经营体”的小公司。为什么叫“自主经营体”?是因为真正赋予其三权,即决策权、用人权、分配权,这样的“自主”不再是徒有虚名,而是真正能在第一线第一时间了解用户的需求,又以第一速度满足和创造用户需求。“三权”的赋予避免了相互间的扯皮和上下级间的博弈。

同时,原有的管理人员也发生了质的改变,不再是指挥和监督员工的角色,而是变成了与员工为完成同一目标的协同角色。由此从过去员工听领导的变为员工听用户的、领导听员工的;由此,金字塔崩塌了,形成了一张“网”,即节点闭环的网状组织。每个节点就是一个“自主经营体”,节点相互之间以契约相联,持续闭环优化,而契约的共同目标是创造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张网又是动态的,因为它与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网相融合,与用户的需求脉动相一致。

我们多年的探索可以说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因为变革往往是“知易行难”,其阻力包括旧的思维定式,习惯了的规章制度,以及改革所触及到的既得利益群体等等。正如哈默所指出的,“越是‘管理良好’就越不具备适应能力”,“组织会变得越来越好,但没有任何改变,慢慢地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这里,管理好像成了一个悖论,一个误区。管理不好显然不行,会使企业陷入无序状态,“管理太好”又会成为改革的拦路虎,墨守成规,不思进取,自行毁灭。

其实,变革的成败还是取决于人。本书五大“终极挑战”都指向一个共同的要素—人,而我自己在三十多年的管理生涯中也总结了九个字——企业即人,管理即借力。所有的管理工具都只是手段,企业的资产要增值只能靠人,所有企业管理的优化都应靠开放的系统“借来”一流的人力资源,而非自我封闭,靠身边认识的几个人去打江山。

当然变革首先要改变的是自身的思维模式,正如哈默所提醒的,“成功使得战略成为教条般的信念”。现实中的许多企业领导往往以昨天的成功思维来指导今天的实践,形成了以过去的成功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漠视外部威胁及时代的变化,跌入误判的陷阱,却不知醒悟,以至失败。

我们之所以能持续多年地探索人单合一双赢这一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管理模式,源于海尔文化中达成共识的一个理念——“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即企业所谓的成功只不过是踏准了时代的节拍而已,但时代是瞬息万变的。我们是人,不是神,不可能永远都踏准时代节拍,而要跟上时代的变化,就要改变我们自己,以符合时代要求、自以为非的态度不断改变思维定式,改变战略,改变组织,直至跟上时代的潮流。

以上是根据自身的体会有感而发。但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可将该书视为一本为企业指点迷津的操作手册,不仅让企业能于互联网时代生存,而且可拥有竞争的优势。

(本文系张瑞敏为加里·哈默新书《终极竞争》所作序言)

电影

《首席执行官》

这是一部以海尔集团及张瑞敏等人的创业故事为素材的、弘扬民族

精神的工业题材电影,是向党的十六大献礼的重点影片之一。该片由著名导演吴天明执导,中影集团、山东电影制片厂联合投拍,于2002年3月21日上映。

导演:吴天明

主演:石凉/马跃/涓子/帕特里克·波查Patrick Bauchau

2004年5月,《首席执行官》被日本富士映像股份有限公司买走放映权,并在2005年1月作为“贺岁片”在日本商业院线全线上映。

漫画

《挑战世界的中国第一CEO》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漫画方式讲述了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传奇故事,

展现了他的创业历程和管理思想。本书由荣获“第一届世界漫画爱好者大赛”冠军的日本漫画家木乃花朔耶编绘,中、英、日三国语言同步发行。

作者: (日)木乃花朔耶 著

出 版 社: 少年儿童出版社

ISBN:9787532471096

出版时间:2006-09-01

版次:1

页数:292

图书

《海尔中国造》

本书强调“海尔中国造”的含义绝不仅仅指“硬件”,即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和中国名牌走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其“软件”方面的内涵,即海尔在中国现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下,如何造就了一种富于中国特色的成功的企业管理机制。“海尔中国造”的历程证明了,伟大的企业从来不是天生的,而是打造出来的。

作者:颜建军、胡泳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

《人单合一:量子管理之道》

本书详尽阐述海尔模式及其基础建设、过程和实践,并阐明这些如何表达了量子管理的原则。海尔集团是首家实施量子管理理论的大型跨国公司,海尔主席张瑞敏先生提出的人单合一商业模式首次以实用商业模式的形式呈现出量子管理理论,书中论述的海尔商业模式为许多我们需要的新思维提供了一个实践模型。

作者: 丹娜?左哈尔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张瑞敏如是说

该书是互联网专家胡泳对海尔又一研究产物,“原汁原味”地记录了张瑞敏对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品牌与营销、国际化等的思考和探索。该书首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在2003年出版,创下再版十多次的佳绩。

作者:胡泳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张瑞敏管理日志》(中国著名企业家管理日志系列)

该书是张瑞敏管理思想的解码,记录了张瑞敏二十多年的思考轨迹和海尔的管理精华。本书以“管理日志”的形式,将张瑞敏的管理思想按主题,按日期逐一提炼,引导读者行走于张瑞敏的内心,看到一个领导者的管理思考与实践,历经岁月积累的自我超越与不凡。

作 者:胡泳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海尔是海》

本书主要阐述张瑞敏管理海尔公司的经营艺术,让大家领悟张瑞敏是怎样把海尔由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厂,转变成一个全球性的大企业。

作者:张瑞敏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海尔转型笔记》

本书作者郝亚洲长期对海尔进行零距离的观察,他旁听海尔例会、访谈海尔高管、跟随张瑞敏出访,从源头上思考海尔转型的发展脉络及张瑞敏管理思想的进化。

作 者:郝亚洲

出版社:中国人民出版社

《人单合一:海尔集团CEO张瑞敏的全球化竞争新思维》

本书站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背景下,对张瑞敏的“人单合一”竞争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且结合海尔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更加翔实平白的阐述。

作者:程书博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张瑞敏:自以为非》

本书从管理哲学、管理主体、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国际战略、企业文化等多个维度,详细剖析张瑞敏的管理思想体系,他在管理方面深刻的见解与创新,为中国的传统制造企业改进管理方法和工作模式极具启发性的借鉴意义。

作者:彭贺/李天健/黄思琴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期刊

2018/08/21 《基于海尔“人单合一”模式的用户乘数与价值管理研究》(《管理学报》 2018,15(09))

2017/02/25《只有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才大有可为》(《红旗文稿》2017第4期)

2009/06/01 《在“冬天”里创造“春天”——海尔集团以创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求是》 2009第11期)2005/10/16

《靠持续创新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求是》2005第20期)

2000/03/01 《海尔“蓝”中党旗红》(《求是》2000第6期)

报纸

2017/05/22 《海尔走遍世界 模式只有一个》(人民日报)

2014/12/08《改革也是自我松绑的过程》(人民日报)

2010/09/01《碎片化营销颠覆传统观念》(人民日报)

张瑞敏所获荣誉

■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协会颁发的“五星钻石个人终身荣誉奖”(1996)

■第一个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1998)

■ 英国《金融时报》“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业家”(1999)

■ 《福布斯》刊登张瑞敏封面文章(2001)

■ 中共中央“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01)

■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与普华永道联合评选的2001年度中国“令人尊敬的上市公司领导人”(2001)

■ “200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及“2001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公众奖”(2001)

■ 世界性慈善组织国际联合劝募协会“全球杰出企业领袖”(2002)

■ 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2002)

■ “感动中国2002年年度人物”(2002)

■ 以张瑞敏为人物原型的影片《首席执行官》上映(2002)

■ 美国《财富》杂志“亚洲25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2004)

■ 香港《亚洲资本》杂志评选的“亚洲企业变革50人”(2004)

■ 《财富》(中文版)“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位居榜首(2005)

■ 英国《金融时报》50位“全球最受尊敬商业领袖”(2005)

■ “中国质量领域最高荣誉奖”(2005)

■《财富》(中文版)“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两次位居榜首(2006)

■ 首届亚洲品牌颁奖盛典上荣获“亚洲品牌创新终身成就奖”(2006)

■ 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2007)

■ 国家人事部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全国质量工作先进个人”(2007)

■ 《中国经济周刊》发布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百人榜”(2008)

■ 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联合《北大商业评论》发布的“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家”(2008)

■ 中国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中国改革30周年功勋人物”(2008)

■ 由国资委研究中心等联合发布的“30年中国品牌人物贡献奖”(2008)

■ 海尔美国工业园所在地坎姆顿卡绍县颁发的“Community Job Development”奖(就业发展贡献奖)(2008)

■ 上榜《福布斯》(中文版)“2009中国慈善榜”(2009)

■ 《中欧商业评论》组织的“60年·中国管理20人”,排名首位(2009)

■ 中央电视台“CCTV60年60品牌”活动中,荣获“中国品牌杰出贡献奖”(2009)

■ 《求是》杂志“新中国成立60周年突出贡献人物”(2009)

■ “第四届改革之星颁奖典礼暨影响中国改革高层论坛”上,荣获“改革之星—新中国60年·60位改革人物”荣誉称号(2009)

■ “山东省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09)

■ 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观礼,现场观看阅兵等庆祝活动(2009)

■ “山东省推动自主创新功勋企业家”称号(2009)

■ 共青团中央“希望工程20年特殊贡献奖”(2009)

■ 美国《商业周刊》“2009中国最具影响力40人”(2009)

■ “CCTV 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出的“十年商业领袖人物”(2009)

■ 中国品牌发展组织委员会“60年中国品牌功勋人物”(2010)

■ 美国《财富》(中文版)“中国最具影响力商界领袖”(2010)

■ 全球政商领袖峰会2011年度“全球睿智领袖精英奖”(2011)

■ 青岛市“十佳优秀共产党员”(2011)

■ 经济日报社主办的2011中国自主创新年会上,荣获“十大创新人物”(2011)

■ 美国《财富》(中文版)“中国最具影响力50位商界领袖”(2012)

■ 荣获第七届“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家电企业领导人(2012)

■ “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暨影响中国改革20年20人论坛”上,荣获“影响中国改革20年20人”荣誉(2012)

■ “卡内基卓越领导人奖”(2012)

■ 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2012)

■ 欧洲顶级商学院瑞士IMD授予张瑞敏“IMD管理思想领袖奖”(2012)

■ 荣获“亚洲品牌永远精神领袖奖”(2013)

■2014凤凰财经峰会2014年度“改革动力奖”(2014)

■美国最佳实践研究所(BPI)颁发的“杰出首席执行官”(2015)

■张瑞敏入围Thinkers50“最佳理念实践奖”(Ideas into Practice),是唯一入围的中国企业家(2015)

■2015年11月9日,张瑞敏被授予Thinkers50杰出成就奖之“最佳理念实践奖”(2015)

■荣膺“2015青岛年度经济人物”(2016)

■入选《财富》(中文版)发布的2016“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2016)

■在第86届耶鲁CEO峰会上,张瑞敏被授予“传奇领袖奖”奖项,成为本年度唯一一位荣获该奖项的中国企业领袖(2016)

■荣获2016中国自主品牌峰会最高荣誉“中国自主品牌特别致敬人物”(2016)

■入选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2018)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张瑞敏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注重企业管理创新的优秀企业家。

■获评“山东省优秀企业家”,并记一等功奖励。(2019)

■2019年9月15日,入围中央统一部署的“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建议人选(2019)

■2019年9月25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

■2019年10月19日,入选2019福布斯年度商业人物之跨国经营商业领袖名单。

■2019年10月26日,荣获70年70企70人“中国杰出贡献企业家”称号。

■2019年11月18日,Thinkers50在伦敦发布的2019年最新榜单,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成功入选,并连续三次登榜,排名已由上一届的26位,上升至15位。

■2019年11月23日,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上榜中国企业形象十大影响力人物榜单。

■2020年4月13日,《财富》(中文版)发布202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榜单,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入选 。

■2020年9月27日,2020中国管理科学大会暨第七届管理科学奖颁奖典礼举行,海尔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被授予该会议最高荣誉“管理科学特殊贡献崇敬奖”,成为该奖首位企业家得奖主。

■2020年12月18日,位列《2020中国品牌人物500强》第160位。

2021年3月17日,入选财富中文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业领袖”。

2021年3月,荣获中国制造终身成就奖

2021年6月29日,全球领先的洞察与咨询公司凯度首次颁发了BrandZ?历史上的首个个人荣誉,张瑞敏荣膺“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物联网生态品牌创立者” 称号。

■2021年9月,入选山东省杰出企业家拟表彰建议人选。

■2021年12月,入选《2021中国品牌人物500强》榜单,位列第29名。

■2022年2月,被评为“山东省杰出企业家”。

张瑞敏创业历程

名牌战略

阶段1984年——1991年

观念: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以”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的观念,为用户提供当时最渴望的高质量产品的体验。

张瑞敏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以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的观念,以为用户提供当时最渴望的高质量产品体验为目标。当时抓住改革开放机遇的企业非常多,但以这种观念去干的并不多,很多人觉得原来设备差,引进很好的设备,产品比原来要好得多,市场又供不应求,卖就行了。但张瑞敏不这么想,他当时的目标就是为用户提供最想得到的,高质量的产品。

差异化的路径:海尔通过砸冰箱及自主管理班组等活动,创出一条以提高人的素质而非仅靠引进设备、技术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差异化路径。

张瑞敏认为,要实现战略目标,得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差异化的路径。当时同行业的路径是: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全力以赴上产量。而海尔走出的差异化路径是:靠提高人的素质来提高竞争力,而不是仅仅依靠引进的设备和技术。当时典型的事件就是砸冰箱,张瑞敏带头砸毁了76台不合格冰箱,在那个物资短缺,冰箱需要凭票购买的年代,他的举动曾让很多人不解。张瑞敏说,砸冰箱砸的是一种观念,砸醒员工的质量意识。

海尔成果:从市场角度来看,1988年,海尔获得了冰箱行业第一枚金牌。当时在中国金牌是非常难得的荣誉,老百姓的关注度非常高。这枚金牌对当时海尔在行业中的地位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1990年,海尔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1991年又获得全国十大驰名商标。从管理的角度看,1990年,海尔获得国家级的奖励中国企业管理金马奖。同时期,张瑞敏带领海尔开始推行自主管理班组,从八十年代就开始做自主管理,与海尔今天推进的自主经营体一脉相承。

经典创业故事:

砸冰箱

1985年,一位用户向海尔反映:工厂生产的电冰箱有质量问题。

于是张瑞敏突击检查了仓库,发现仓库中有缺陷的冰箱还有76台!当时研究处理办法时,干部提出意见:作为福利处理给本厂的员工。就在很多员工十分犹豫时,张瑞敏却做出了有悖“常理”的决定:开一个全体员工的现场会,把76台冰箱当众全部砸掉!而且,由生产这些冰箱的员工亲自来砸!

听闻此言,许多老工人当场就流泪了……要知道,那时候别说“毁”东西,企业就连开工资都十分困难!况且,在那个物资还紧缺的年代,别说正品,就是次品也要凭票购买的!如此“糟践”,大家“心疼”啊!当时,甚至连海尔的上级主管部门都难以接受。

但张瑞敏明白:如果放行这些产品,就谈不上质量意识!我们不能用任何姑息的做法,来告诉大家可以生产这种带缺陷的冰箱,否则今天是76台,明天就可以是760台、7600台……所以必须实行强制,必须要有震撼作用!因而,张瑞敏选择了不变初衷!

结果,就是一柄大锤,伴随着那阵阵巨响,真正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从此,在家电行业,海尔人砸毁76台有缺陷冰箱的故事就传开了!至于那把著名的大锤,已经收入国家历史博物馆。

多元化战略

阶段(1991年——1998年)

观念:抓住南巡讲话的机遇,以制造多元化高质量产品的观念,为用户提供所希望的系列白电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这一时期,张瑞敏抓住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机遇,积极进行企业兼并和工业园的建设。当时,海尔兼并了包括洗衣机、电视机、空调在内的多个企业,有的甚至是跨所有制兼并。通过兼并,海尔一下进入到了很多领域,但进入很多领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张瑞敏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他们所希望的系列白电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差异化的路径:通过进入哈佛的“吃休克鱼”案例的思路兼并18家企业。创出一条靠企业文化,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的兼并道路。

这一阶段,张瑞敏实现目标的差异化路径就是被哈佛商学院采用的“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案例。按照这一思路,海尔兼并了18家企业,创出一条靠企业文化,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的兼并道路。张瑞敏提出一个口号:“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注重的就是提高人的素质,改变人的观念。这和很多企业的兼并完全不一样。当时海尔提出要多元化发展时,受到外界很多质疑,很多人认为海尔做多元化肯定不行。但张瑞敏觉得本质不在于专业化还是多元化,本质在于能不能有一个可以给用户提供系列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体系。如果没有,专业化和多元化都没用。这个时期很多企业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了,忙于补质量这一课,顾不上服务体系的建设。而张瑞敏已经提出星级服务了,后来便有了海尔最有名的服务体系。

海尔成果:从市场角度来看,海尔初步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家电工业园。从管理角度看,1995年海尔日清管理法获得国家管理一等奖。

经典创业故事:

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1995年7月,青岛市政府决定把红星电器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红星电器本来和海尔一样在青岛市是重点企业,后来由于经营不善,在海尔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时,红星电器却亏损1亿多元,资不抵债。

此时,在张瑞敏面前摆着一个艰巨任务:如何操作?如何发展?于是,张瑞敏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红星电器失败于何处?是技术问题?资金问题?员工问题?而他认为:“红星的失败,不是少技术,也不是少资金,更不是员工不好,关键是管理不到位,职工凝聚力差,缺乏将现有生产要素有效组合的灵魂。而海尔员工、干部有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形成了海尔文化。因此,我们当前的紧迫工作就是将海尔文化输入到红星。只要思想认识一致了,统一了,一切都好办。文化是企业灵魂,无形资产可盘活有形资产,红星必然重生。”

1998年3月,“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案例被写入哈佛商学院案例库,张瑞敏应邀去哈佛讲这一课,成为第一位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

国际化战略

阶段(1998年——2005年)

观念:抓住加入WTO的机遇,以出国创牌而非仅出口创汇的观念。在与国际接轨中,以三步走的战略倒逼自己。

这个阶段,张瑞敏在观念上抓住了中国加入WTO的机遇,以出国创牌,而非出口创汇的观念确定了海尔的定位。要达到的目标是为用户提供价值。

差异化路径:通过南卡设厂及购并意大利工厂暴露出自己的差距。创出一条提高素质成为国际化人才,以推进国际化战略实施的道路。

这个时期,中国市场越来越开放,但宁可在国内喝汤也不到国外去啃骨头的观念决定了很多家电企业做定牌,而不是创牌。

当时海尔采取了两个差异化的路径,一是在美国南卡建厂,二是购并意大利一家冰箱厂。这两个举措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当时媒体说美国的工厂都到中国来设厂,海尔反其道而行的跑到美国去设厂,最后肯定以失败告终。张瑞敏知道,到美国设厂肯定没有成本的优势,但今天来看当时的决策是对的。并购意大利工厂也曾被记者认为是一个最愚蠢的决定,但实践证明这一决策不但不愚蠢,反而是一个很有前瞻性的决定,意大利工厂在海尔“三位一体”战略的落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消费者在德国市场上看到的卖得很贵的冰箱就是意大利工厂生产的。

海尔成果:从市场的角度看,这7年海尔建立了制造工厂18个,营销中心17家,研发中心9家,形成集研发、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从管理角度看,张瑞敏创新的市场链管理案例在2000年进入瑞士的洛桑商学院。当时提出让人人成为SBU,实际要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盈利的单位。

海尔为何在美国建厂?

1999年,张瑞敏决定投资3000万美元,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建立海尔美国工业园,生产家电。

一石击起千层浪。国内很多人认为海尔是在盲目扩张,而为其担忧,甚至不少人明确对此持批评态度。人们批评的依据,就是美国的优势在于技术领先,劣势在于人力成本高而且市场饱和,去美国无异以己之短攻人之长。有本杂志以《提醒张瑞敏》为题,为海尔在美国建厂的前景担忧。

如今在美国,年轻一代都知道海尔是一个很好的家电品牌,已经不知道它是来自中国的品牌,海尔品牌正在成为美国本土的品牌。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起航,海尔的国际化行动已毫无疑问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领航者。

全球化品牌战略

阶段(2005年——2012年)

观念:抓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观念加快走上去的步伐,争取为全球用户提供白电引领的体验。

这个阶段,张瑞敏在观念上抓住了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从满足大规模制造转变为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观念,加快走上去的步伐。从创造用户的角度和创造用户满意体验的角度,目标是为全球用户提供白电引领的体验。

差异化的路径:通过零库存即需即供的推进,并建立社区店,配以建成的三专店体系,创立一条从以企业为中心到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中心的道路。

当行业都在打价格战时,张瑞敏率先在家电业推进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战略,建立社区店,配以建成的三专店体系,建立一条以企业为中心到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中心的道路。要做到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也就是用户要就能马上提供,用户不要也不会形成库存。

在营销体系上,第三个战略阶段海尔开始建专卖店。当别人还依靠大连锁时,张瑞敏又进了一步,建立社区店,建成三专店。这些体系直接面对用户,直接满足用户需求,加上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完全形成一个综合的体系去实现从以企业为中心到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中心的转型道路。

海尔成果:从市场角度来看,建立了五大研发中心,这些研发中心和原来的9个研发中心完全不一样,是平台型的研发中心。原来研发中心指的是自己有多么高能力的研发人员,自己的研发机构就有多么高的能力。海尔的研发中心是看能整合到什么样的能力,就代表研发中心有什么样的能力,所以这五大研发中心完全是平台型的,以此形成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的开放式创新体系。另一个市场上的成功就是收购了三洋白电和新西兰国宝级品牌斐雪派克两个资源。

从管理角度来看,海尔及其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已经成为世界多家商学院研究的对象。

经典创业故事:

张瑞敏砸仓库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开始了,但在中国市场,当时还没有蔓延到实体经济来,至少在家电市场还看不出这种迹象。尽管如此,当时的海尔正在张瑞敏的主导下进行一次非常重要的转型,从以企业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型,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

2008年8月28日,海尔历史上又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张瑞敏再一次举起他那把“大锤”,这一次,他要砸的不是冰箱,而是仓库。

张瑞敏和他的决策层顶住压力,做法是:卖不出去就停下来,停下来怎么办?停下来倒逼企业内部的体系。为了不让变革的成本影响到客户,海尔改变了自己的供应链流程,周下单、下周单,按单生产。虽然没有仓库了,但通过订单模式和流程的变革,海尔把货放在公路上,放在集装箱上,实现即需即供。

国庆节之后,金融危机明显波及到中国市场,市场零售大幅下滑,行业的库存大幅上升,而海尔的库存处理得恰到好处。

网络化战略

阶段(2012年——2019年)

2012年12月26日,海尔创业28周年之际,张瑞敏宣布海尔进入第五个战略阶段,其战略主题为网络化战略。

互联网时代的不断求索

2012年12月,瑞士洛桑。全球知名商学院瑞士IMD将“IMD管理思想领袖奖”颁给了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以表彰其对现代管理艺术与实践所做的贡献。

时间向后回拨一天,西班牙IESE的学术报告厅内,张瑞敏在IESE商学院院长卡纳尔的陪同下,走进学术报告厅。随着演讲开始,一场关于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思想的碰撞由此展开!

在了解到张瑞敏受邀即将来西班牙,就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话题,阐释海尔人单合一管理理论做演讲报告的消息后,来自欧洲管理领域的各界专家学者精英来到现场。“由于海尔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在其所属国际化企业推广获取的成功,这一管理创新模式也在欧洲引起极大关注。原本计划300个到场听讲名额,结果有600余人申请,这在IESE商学院历年举办的学术讲座活动中是非常少见的。”西班牙IESE商学院相关人士介绍。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张瑞敏的观点和见解,让全场听众聚精凝神。

在瑞士IMD商学院,张瑞敏带去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同样很受关注。 “张瑞敏先生,请问您是如何将人单合一模式贯彻到整个企业具体运转流程中的?”“您说海尔的转型是在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这是否意味着海尔成功转型后的经验,可以让全球企业来借鉴?”……现场的企业家和学生争相提问。

IESE商学院卡洛斯教授对张瑞敏此行的评价是:张瑞敏先生的演讲,给沉闷的欧洲经济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张瑞敏先生带领海尔所进行的商业模式创新,就是一场互联网时代管理思想解放运动。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守旧走向创新,海尔模式创新的本质就是一种对进取、速度与价值的追求,通过对人单合一文化融合的研究,海尔的探索具有了时代意义。

2015年11月5日—9日,张首席踏上欧洲“求索之旅”,应邀出席德鲁克全球论坛、全球最具影响力的Thinkers50颁奖典礼 ,并与"管理哲学之父"查尔斯·汉迪、“管理领域伟大的离经叛道者”亨利·明茨伯格、《逆向创新》作者维杰伊·戈文达拉扬等多位国际知名管理学者进行了交流。《管理百年》作者、Thinkers50创始人斯图尔特·克雷纳评价:以前中国没有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但是现在有了。海尔的管理真的具有启发意义和创新精神,过去我们从西方的企业寻求灵感,现在我们放眼全球,海尔就是在管理创新上最杰出的企业之一。

企业转型是时代的要求

在2016国是论坛上,作为主旨演讲环节的唯一企业代表,张瑞敏首先阐释了互联网时代中,大企业转型的原因。张瑞敏认为,传统的企业管理理论模式不仅是过时了,更是被颠覆了。对时代而言,用户需要的是个性化需求,但传统的流水线只能提供大规模制造,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从大规模制造变成大规模定制。同时,过去是信息不对称,而现在信息不对称的主动权到了用户手里,在张瑞敏看来,这就要求企业去中间化、去中介化。这种思维也彻底颠覆了以科层制为代表的传统管理模式,换句话说,大企业转型很重要的原因是时代的要求。

生态品牌战略

阶段(2019年——至今)

2019年12月26日,以“人是目的,有生于无”为主题的海尔集团创业35周年暨第六个发展阶段战略主题和企业文化发布仪式在青岛举行。在纪念日现场,张瑞敏发布了海尔集团第六个战略阶段——“生态品牌战略”,这标志着海尔正式开启了第六个战略阶段,并向着物联网生态的方向全面迈进。同时,张瑞敏也发布了最新的“海尔精神:诚信生态,共赢进化”与“海尔作风:人单合一,链群合约”。

张瑞敏补充介绍

  张瑞敏,男,汉族,1949年1月5日出生,山东省莱州市人,高级经济师,1995年获中国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任海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

  张瑞敏是中共十四大、十五大、-代表, 2001年,张瑞敏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2年11月,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张瑞敏光荣地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1984年,张瑞敏由青岛市原家电公司副经理出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他确立了“名牌战略”思想,带领员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奇迹。十八年来,海尔集团已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2年全球营业额711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

  在管理实践中,张瑞敏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融会贯通,“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自成一家”,创造了富有中国特色、充满竞争力的海尔文化。从“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模式到每个人都面向市场的SST市场链管理,张瑞敏在企业管理上的不断创新赢得了世界管理界的高度评价。1998年以来,张瑞敏先后应邀登上哈佛大学、瑞士国际管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的讲坛。

  海尔集团近几年来在海内外市场取得的突出成就尤其是张瑞敏在开拓全球市场的与众不同的思路,引起世界著名营销大师米尔顿·科特勒的关注。2001年8月25日,科特勒在海尔集团访问时,称赞张瑞敏“是位很优秀的中国企业英雄,海尔是一个创新的品牌”。

  1997年荣获《亚洲周刊》颁发的“1997年度企业家成就奖”; 1999年,张瑞敏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全球30位最具声望的企业家”第26名;2002年9月6日,张瑞敏首席执行官荣获国际联合劝募协会设立的“全球杰出企业领袖奖”和“最佳捐赠者奖”,是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家。2003年2月14日,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2002年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张瑞敏成为惟一获此殊荣的企业家。

  张瑞敏才思敏捷,博学多才,人称“儒商”。他对待成就的哲学是:“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他创建的海尔文化使三万海尔人迸发了极大的活力。

  张瑞敏的目标是使海尔成为世界名牌。据全球权威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机构EUROMONITOR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海尔集团目前在全球白色电器制造商中排名第五,海尔冰箱在全球冰箱品牌市场占有率排序中跃居第一。2002年12月6日出版的美国《远东经济评论》公布亚太地区最佳企业排名,海尔位居中国最佳企业第一名。2003年1月,著名的英国《金融时报》发布了2002年全球最受尊敬企业名单,海尔雄居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第一名。张瑞敏和他的同事们已经把一个集体企业变成国际知名的跨国企业,使中国在世界市场舞台上有了真正优良的企业形象,并且,他们还在以持续的创新丰富这种形象,为振兴民族工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张瑞敏”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