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山东省名人>烟台市名人>蓬莱区名人

于学忠

于学忠人物照片

蓬莱名人于学忠介绍

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陆军二级上将

于学忠(1890年一1964年),字孝侯,山东蓬莱人,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陆军二级上将。

东北军著名将领,为张学良之左膀右臂。抗战中参加淞沪会战、台儿庄会战、武汉保卫战等,立下赫赫功勋。

于学忠人物生平

于学忠将军祖籍山东蓬莱,出生于1890年。少时就读于黄县崇实中学。后随父亲在军营中生活(父亲于文孚是淮军宋庆部下)。

1904年以第一名的成绩(徐永昌第二名)毕业于北洋武卫左军(即毅军)速成随营学堂步兵科。

1908年考入通州速成随营学堂步兵科,

1911年又以第一名成绩毕业。在毅军中历任排长、连长,

1912年随毅军进驻热河,1914年任林西镇守使署副官长,是年6月授中校衔。

1917年调任直系吴佩孚部陆军第十八混成旅炮兵营长(旅长赵荣华系于学忠表兄),驻襄阳(起初,林西镇守使米振标不同意放行,后经毅军统帅姜桂题出面,他才于1918年8月正式上任)。

1920年夏,直皖战争爆发,于随赵荣华参加对皖系长江上游总司令吴光新的作战。1921年秋,川军熊克武、刘湘号称援鄂,大举向湖北进攻。当时卢金山、赵荣华准备弃守宜昌,但于学忠建议固守,后得到吴佩孚的支持,守军最终击退了川军。自此,他为吴佩孚所赏识。宜昌之战结束后,他升任第十八混成旅步兵第二团团长。

1922年7月,四川爆发拥护孙中山的熊克武与拥护曹锟的杨森、刘湘两军之战。年底,他受命参加了援川之役。

1923年9月,他被授予陆军少将衔。这年冬,赵荣华因指挥不力,吴佩孚遂令于学忠接任第十八混成旅旅长。

1925年10月,第十八混成旅扩编为十四省联军第二十六师,他任师长(司令部设于施南)1926年夏,国民革命军北伐,他被吴佩孚任命为长江上游副司令。

1926年冬,他升任联军第九军军长兼荆襄边防总司令。

1927年6月,在北伐军打击下,所部已不服从其命令的情况下,于下野返回蓬莱故里,所部被冯玉祥收编 。后转投奉系张作霖,历任镇威军第二十军军长、东北边防公署军事参议官、滦州警备司令。

1928年后历任东北军第一军军长、天津卫戍司令、河北省政府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51军军长、甘肃省政府主席、江苏绥靖主任。"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参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采取与共产党合作的立场。抗日战争时期,曾参加津浦路南段战役、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会战,并多次与八路军合作抗日。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鲁苏游击战区总司令,山东省政府主席,国民党军事参议院副院长。建国后,曾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体委主任等职。

于学忠补充介绍

  于学忠(1890—1964)字孝侯。蓬莱县(今蓬莱市)于家庄人。他生于旅顺,少时就读于黄县崇实中学。1908年(宣统元年)考入通州速成随营学堂步兵科。1911年入毅军任排长、连长。1917年,任北洋陆军十八混成旅炮兵营长。1921年秋,川鄂战起,提任团长,后任十八混成旅旅长、第二十六师师长、长江上游副司令、第九军军长兼荆襄警备区总司令等职。1926年,北伐军攻克武昌,吴佩孚主力被歼,他于次年6月返回蓬莱。 后入奉系,任镇威军第四方面军团第二十军军长。1928年,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公署军事参议员、临绥驻军司令。1930年9月,随张学良入关,被南京政府任命为平津卫戍司令。“九一八”事变后,改任河北省主席兼第五十一军军长,移师天津。张下野出国后,他手握重兵常与日军针锋相对。后调任陕甘边区“剿匪”总司令,继任甘肃省主席。1936年12月“西安事变”时,他支持张学良“兵谏”,拥护团结抗日,并积极配合张的一切行动。1937年“七七” 事变后,奉命率部守卫山东海防。次年1月,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先后参加淮河战役、台儿庄战役及武汉保卫战,屡立战功,给日军以沉重打击。1939年,任鲁苏战区总司令,指挥第五十一军、五十七军在苏鲁交界处与八路军合作抗战。 次年,兼任鲁南游击总指挥。1944年3月,调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副院长 。1945年5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解放战争期间,任-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9年初,蒋介石胁迫其前去台湾,于学忠不从,隐居四川乡村。新中国成立之初,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员。1954年8月当选全国一届人大代表。同年9月任国防委员会委员。 1956年,被选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三届中央委员。1964年9月22日,于北京病逝。

  “于学忠”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