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名人邢侗介绍
邢侗(1551年—1612年),字子愿,号知吾,自号啖面生、方山道民,晚号来禽济源山主、世尊称来禽夫子。
临邑(山东德州)人,明代书法家、画家,代表作品有《饯汪元启诗》等。
邢侗生平经历
邢侗于公元1551年生,公元1612年逝世,明嘉靖三十年生于临邑县万柳村(今邢侗街道办事处邢柳行村)一个书香门第。邢侗资秉聪慧,七岁能作擘窠大书,剑拔弩张,气势生动;
十三岁作雅宜(王宠)楷书;家多藏书,十四岁能读所藏。邹督学安福至济南,见邢侗楷书道:“此儿书法有前辈风,是天下才也!”召至济南泺源书院读书,传为齐中美谈。
十八岁考取拔贡,隆庆四年(1570)应诏进京,尽友天下士,学日益博,考中京闱举人。
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时年二十四岁的邢侗考中进士,为三甲第一百八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1575年,任南宫知县。
万历十一年(1583)按三吴(今苏州、常州、湖州一带)。
1584年升湖广参议。
1586年,升任陕西太仆寺少卿。同年5月辞官归乡,筑来禽馆等二十六景名“烁园”,身于其中,攻读习书26年。邢侗家资巨万,在古犁匠修建“来禽馆”,减产奉客,以致家道中落。擅诗文,书画尤为精妙,时有“北邢南董”之称,又有邢、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之誉。
邢侗学书过程,盖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中期和晚期。
从七岁能作擘窠书到万历二年二十四岁考取了进士,即楷书到行草书初期。在科举时代,开始不在“馆阁体”上下一点工夫,是不能想象的,从其初学沈度就是说明了。不过,邢侗天资是很高的,仅到十三岁就熟练掌握了王雅宜楷法,以至惊动了邹督学。同时接触赵孟頫行草书。不过,邢侗学三人书,是看到他们的优点,同时又看到他们的缺点。这从他的题跋中可以看出。如《题王雅宜墨迹》说:“王履吉书,元自献之出,疏拓秀媚,亭亭天拔......若无论世代,真可登子昂上估矣。”认为王宠尚有发展余地,惜未臻化境而亡。在《古今名人书法译》一文中说:“赵文敏一代清士,正行工力,极尽无加。草书唯带偏俗,若增朗朗超箸,便是羲献入林。”恐开头都被他们的优点所吸引,至深入掌握其法后,才发现他们的不足,这些跋语,或是后来补写的吧。接着应诏进京,广交天下士,眼界宽了,考取京闱举人;又四年赐同进士出身;又翌年知南宫。生活结构变了,是他在书法上往第二时期过度的预备阶段。时年二十四岁。
自南宫任至万历三十年邢父辞世,时年五十二岁。这个时期正当壮年。历南宫任、擢御史、巡河东、按三吴、督两广、得《十七帖》、《澄清堂帖》、升太仆、辞官归里、营"泲园",刻《来禽馆帖》、临二王、工章草。这些事,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在他的书法活动中,这个时期时间最长,成就最大,传世作品最多,社会影响最大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为了完善其书道体系,他以钟索、二王为主,复遍师虞、褚、米、秃,旁及真草隶篆,无不探索,以丰富自己。而以临大王为主。他意识到必须对章草用工夫。在他的《题出师颂》可以看出:“章法余自晓为之,但无百日功耳。明春欲移居西斋,下一勇猛志,当令柳叶画墨也。”后世评为“晚精章草”,良有以也。最得意还在临王;他临王与他家不同,他尽量忠于原作,在精化、净化王书上有贡献。在师承二王上取很大成功,得到专家的认可。明史高先评道:先生“书法诸体......而会心慊意,尤在晋王,的是右军后身,居然有龙跳虎卧之致。试取临池妙墨错杂诸名帖中,不辨谁古。”东莱刘重庆认为:“先生......书追钟王,一波不苟作,前有逸少,今或犁邱。”张忻在题邢临右军《霜寒帖》云:先生“以技尽之年,神化纵横,直与山阴分座。” 在这个时期,邢侗临池之外,最大的贡献,是刻了《来禽馆帖》,刻历代明公法书,以大王为主。邢侗知道,要想弘扬王书,必须对传世的王书,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作了大量工作。如在《淳化阁右军书评》、《淳化阁帖跋语》等文中,进行过十分细致的鉴别和评价,对王著的伪作,一一指出,这些集录和评鉴,至今仍不失为研究王书的参考资料。在这个基础上,邢侗亲自遴选镌刻了《来禽馆帖》,又是请刻帖名手苏州吴应祈父子精心刻制,因成为传世著名的丛帖之一。该帖共收八个分帖。计有《唐人双钩十七帖》、《澄清堂帖》、《黄庭经》、《兰亭序》三种(定武本、褚遂良本和赵孟頫临本)、《出师颂》、《西园雅集图记》。其中尤以《十七帖》和《澄清堂帖》最为世重,影响也最大。邢侗按吴时得吴廷藏硬黄《十七贴》墨本(清王澍《论书剩语》中说“唐摹墨迹,万历间藏邢子愿家”;王玉池推测邢侗钩摹带回)。万历二十年(1592)刻石来禽馆。有明一代最早以硬黄墨本上石的就是此刻。故邢侗说:“吾家《十七贴》,竟树寰中赤贴,”他又跋说:“唐摹七贴,虚和闲适,若挹右军指腕,而对右军眉宇也。摹石出自余悬椎,丝发惟惬。盖近临晋人书,多圜熟伤肥,而此独骨肉匀亭,时露锋颖,骅骝足下起一点轻尘,不似四蹄雷雹,黄埃扑人也”。王澍在看过百余本《十七贴》之后,认为《来禽馆》本为天下《十七贴》第一。在传世《十七贴》版本中威信很高。《澄清堂贴》邢刻是选刻。凡被米芾、黄伯思指为伪贴者,皆不选,摹刻也精。邢跋说:“销峭环桀,寓于绵密之内,诸王氏拓刻,尽在下风。”总之,邢侗精心刻了《来禽馆贴》,对纯化和精化王书,作出了贡献。
自万历三十一年到万历四十年。这一时在书法上是他摆脱前人影响、形成个人面貌、挥洒自如时期。这一时期代表作,除前面提到了其门人张忻上石的临右军《霜寒贴》外,再即万历三十七年(1609)为其恩师撰文并以行书书丹的《东阿尊师于文定公碑》,可谓杰作。任玥跋说:“字字珠玉,清逸绝不可及,先生书法,斯为至矣!”再就是年六十书蝇头小楷《西园雅集图记》。万历三十三年前后,他与友人河北高县赵梦白书札四十余纸,亦晚笔杰作,墨迹今存长春博物馆。
邢侗晚年,其门人和乡里有识者都刻其手迹,为区别于邢侗《来禽馆贴》,都名之为《来禽馆真迹》。其妹慈静刻《芝兰室来禽馆真迹》木板,今与《来禽馆贴》原石,全存“邢侗纪念馆”。门人张忻也刻有《来禽馆真迹》,石不知今存否。更值得一提的是乡人、兵部王洽瑞露馆刻之《来禽馆真迹》特精。刻凡三易(刻了不满意,磨去再刻)刻手为苏州吴士端,六年时间始告成。崇祯二年,王洽被诬入狱,三年(1630),瘐死狱中,距此刻竣工十二年,家景败落,其后人以“朱提十流质石于临邑东关质库(当铺)中,邢侗子婿乐陵史高先于此刻出资过半,闻知赎归,后流为乐陵潘氏藏,今存乐陵市文化馆”。
邢侗艺术成就
邢侗诗则出入李、杜、王、岑,“高古典雅,每每工而拙用之”。五七言律宗唐,古风追汉魏,如《平倭歌》等,颇有“建安风骨”。于鳞之后,子愿代兴,堪为一代词宗。晋江友人黄克缵说:“余时与(子愿)唱和,每诗筒至,輙私念:‘此中有佳句’,如尹媫妤望见邢夫人,自痛其不如也”。子愿有诗五百余首,亦收入全集。
其于绘事,“偶作意写卷石、莎草、长松、修竹,游戏点缀,罗罗见其清淑,大抵仿叔明、元章笔意。”不以丹青为长,不过略以自适,却也落落大方。不过他对绘事的欣赏和理解,还是表明了他的修养品位的,在他对一些名画的题跋中不难看出。如《题赵子昂墨竹》、《题沈石田画》等。而其《题沈周花果》说:“画以三笔五笔得其神者佳。虽笔笔工整、敷彩浓丽,即得其妙,神亦难至。”写意花鸟画到了明代,即为水墨写意大发展时期,崇尚秀雅,强调“士气”、“书卷气”,属文人画体系。“三笔五笔得其神”,是否可以说在理论上开了“八大山人”的先河呢?邢侗一生之于诗文书画,画是着力少了些,但可以说少而不低。
邢侗博采众长,遍临魏、唐、宋诸大家,其临池之美,以钟、索、二王为主,尤好右军书,而得右军神髓。他自己说:“与右军书坐卧几三十年,始克入化。”明周之士《游鹤堂墨薮》说:“近代邢子愿书,精研二王,笔法恒仿佛《十七贴》笔意;即其卷素所书,迹多述王帖,可谓极意临摹者矣。宋、齐而下,书法衰飒,魏晋风轨扫地者,已非旦夕之故,乃公(侗)独裒然辟除陋习,追迹逸少,无论其精旨谓何,即其矢志,则已超人一等矣。”
邢侗行草、篆隶,各臻其妙,而以行草见长;晚年尤精章草。当时与董其昌并称“南董北邢”,又与米万钟,张瑞图并称“邢张米董”。但艺术创造力远不足与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相比。邢侗的长处,即在于他临古极肖,他的名作多是临作。他工于诸体,尤其工草书,由于泥古未化古,缺少个性的显彰。他对晚明末流书法的狂怪无法度十分反感,他的法古是对这些末流书法的警示,其书法史价值也在于此。传世书迹有《临王羲之帖》、《论书册》、《古诗卷》、《临晋人帖》等。除故宫博物院外,今伦敦博物馆,日本、东南亚诸国皆存其书迹。
邢侗人物评价
明·史孝先在《来禽馆集小引》中说,“侗法书工诸体,章、怀、柳、索、虞、米、褚、赵,规模肖像,咄咄逼人。”
邢侗作品集
邢侗知南宫时,即主篡了《南宫县志》,万历十六年(1588)应聘纂修了《武定州志》十五卷,四册,约十万言,体例完备,论述精辟,成为名志。万历十九年(1591),应临邑知县刘承忠聘,创修了《临邑县志》十六卷,四万字。其散著如“拟古十篇”,补史佚之文,未免过于深奥,“似比古人还古”。更有些通俗佳作,如《与季弟论文》、《半舫斋记》等。结为《来禽馆集》二十九卷。至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抄入《四库全书》。邢侗著有《书札卷》、《来禽馆集》等。有《石莒蒲图》扇面,现存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收藏墨迹刻作《来禽馆帖》
邢侗行书,纸本墨迹。前7幅凡21行,每行字数不一,共2000字。后7幅凡19行,每行字数不一,共203字。《石渠宝笈三编》著录。今载《故宫书画录》卷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邢侗对王羲之的书迹刻意习学,他借着见过吕延仲所藏王羲之书迹的机会,写下了这篇《论书》。他推崇王羲之“卓然为千古书家之冠”,并且竭尽全力地追仿。此作品中瘦硬刚健的骨架,流丽清澈的笔势往往流露出王书的精神的气息,用笔稳健凝练,字字的线条效果显明,深得王羲之行书神韵。
明,邢侗书,纸本,立轴,纵142厘米,横33.2厘米, 行书,6行,154字。
《饯汪元启诗》释文
款署:“济南邢侗”。钤“子愿父”、“济南生”。收藏印钤“南皮张氏珍藏真迹”、“同寿藏”、“项士杰印”、“长万氏”。
此为邢侗为饯汪元启南行所作五言律诗三首。《饯汪元启诗》书法圆润秀媚,如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所评:“笔力矫健,圆而能转。” 邢侗书法初师王宠,后上追魏晋,尤崇尚王羲之,认为王羲之“卓然为千古书家之冠”,因而极意追摹。在其存世书法作品中,临王帖的作品所占比例很大。此书既得王羲之秀活之体,又存王宠质朴之意。
《临袁生帖》,明,邢侗书,绫本,立轴,纵175.5厘米,横25.4厘米,草书,2行,30字。
释文:
得袁二谢书,一一为慰。袁生蹔至都。已还未及。此生至到之怀吾所也。邢侗临。
本幅钤“邢侗之印”、“子愿氏”。收藏印钤“石雪斋秘笈印”、“宗浩长寿”、“石雪鉴藏”、“存精寓赏”。
本幅为邢侗临王羲之《袁生帖》,笔法纵横雄浑,飘逸峻爽,形体宽博丰茂,风格质朴。邢侗的书法受二王书法影响很深,正如周之士所言:“近代邢子愿书,研精二王,笔法恒仿佛十七帖意,即其卷素所书,迹多述王帖,可谓极意临摹者矣。”
邢侗后世影响
邢侗的书法成就,为社会所公认。特别其行书为海内外所诊。万历令内竖以邢侗字扇进览,为击节称赏,命女史学其书,遂置以图记。邢司马玠至高丽,有李状元妻,托致书子愿,愿为弟子,自恨身为女子,不能入中国。朱宗伯出使,从人适携邢书二幅,购之黄金同价。琉球使者入贡,愿多住些天,买到邢书才去。今伦敦博物馆,日本、东南亚诸国皆存其迹。除故宫博物院外,上海、长春、四川、湖北等博物馆皆有存迹;台湾博物馆存其书作六帧,存其妹慈静《莲瓣观音图》一帧。可惜在他的故乡临邑,历经风雨、兵燹,邢侗纪念馆仅存其墨迹中堂一幅。
邢侗晚岁写出自己特色之作,多为信札,流传不广,故社会影响不大;加之身处穷乡僻壤,又不多同外界接触,故其影响远不如其他书家。然明四家“邢、张、米、董”,从书艺气象上看,其他三家皆不逮也。清道光临邑县令、闽南莫树椿为“来禽馆”撰过一联。
1998年9月,“第三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在澳门召开。书法史论专家王玉池先生参加了会议。他的论文题目是《晚明北方书法重镇邢侗和他的〈来禽馆帖〉》。此文载入文化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第三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论文对邢侗和《来禽馆帖》作了适当的评价。他说:邢侗“中期力追二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晚年融会贯通,进入化境。其间尤以学习和弘扬王羲之书法影响最大。他学习二王能得其形神;他手摹和主刻的《来禽馆帖》,为古代著名丛帖之一。其中尤以王右军《十七帖》和《澄清堂帖》声价最重。此帖对净化和精化王书及提高人们对王书的认识、乃至对整个书法传统的继承,都有启发作用和积极意义。邢侗在明代是一个独特的典型,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并说:“在书家林立的晚明书坛,除了晚出的黄道周及其同年王铎和倪元璐之外,最著名的就是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四大家。邢侗不仅列四家之首,还同董其昌称北邢南董,可见其地位之高和影响之大。但在邢、张、米、董之间,不像有的书家那样有风格、地域、传派或个人关系上的纠葛,而是各有特点的四家并立关系。因此,每个书家就更得独立研究”。接着王先生对邢侗的生平、人品、和书艺成就作了详细的研讨。文章下半是对《来禽馆帖》的分析,特别着重其中〈唐人双钩十七帖〉和〈澄清堂帖〉的评说。对邢侗中期较晚时写的大字《行书刻石》作了很高的评价。此石也是清临邑县令莫树椿据时邑人徐树人所藏墨迹上石。内容是邢侗恩师由东阿进京,路过临邑,携赠许多菊花,邢侗回赠自酿雪水莲花酒的事。其文曰:榖城现辇至,黄花六十,色色俱足;仆报以雪酒廿盛。“榖城”,东阿。本以行书记事,却成千古传世杰作。王玉池先生评说:“行笔痛快淋漓,转折圆浑果断,书风雄健豪迈。在二王书法中,似更近小王。这在晚明书家中,是独一无二的。”
邢侗补充介绍
邢侗(1551-1612),字子愿,号知吾,自号啖面生、方山道民,晚号来禽济源山主,世尊称来禽夫子,明嘉靖三十年生于临邑县万柳村一个书香门第。邢侗资秉聪慧,7岁能作擘窠大书,剑拔 张,气势生动;13岁作雅宜(王宠)楷书;家多藏书,14岁能读所藏。18岁考取拔贡,隆庆四年(1570)应诏进京,尽友天下士,学日益博,考中京闱举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及第,殿试卷,杂用沈度、王宠、赵荣禄等数千言,一字无遗。主考谷城于慎行少师见之,叹道:“徐淮以北固无比!”从此成为邢侗的恩师。
邢侗仪容峻伟,及第跨官,京都围观如堵,行至西华门,闻前边鸣锣开道,说冯保轿到命回避。冯保,得宠宦官,网罗亲信,干预朝事,作威作福,蒙蔽当朝,文武忠良,无不恨之切齿,却也奈何不得。因更跋扈无忌,气势赫然。邢侗早有所闻,真是冤家路窄,在此遭遇,不由怒愤填膺,便勒马挺胸,高声吼道:“余山东邢侗,岂畏人者,吾将叫诸天阍!”说要招呼掌守皇宫的禁军。冯保一看邢侗的仪容:明目龙准,丰颐方口,发如云,须如戟,声如洪钟,便对手下说:“新第进士跨官,还是不要多事的好,回轿改道。”这件事一时轰动京师,佞者咋,忠者快。邢侗的凛然气度不径而走,相继传遍宇内,以为快谈。
万历三年(1575),授南宫知县,邢侗向以孝顺闻名乡里。而邢氏家规甚严,以礼义忠厚、和谐乡里为本。今将上任,例请于邢父说:“若何为政?”回答是:“吾家故温,不需若养,拔除其心,以和惠民。”并教之“在官廉,岁以农人佐之。”有其父必有其子。进得南宫,一本“先教化,后文法”之旨,“大小狱察之以情,豪夺小民者,虽权贵居间,上官示决,不徇私情,以三尺绳绳之无货,不三五日,将数年陈案,数月新案一一理清,冤者申,罪者认,讼者双方无不贴服其清明”。邻县枣强,有一多年旧案难断,请子愿相助审理。介时问明情由,片言而决。“公生明,廉生威”,双方叹其“果而公”。
理案“赎金”,籴粮入库,以备荒年。稍有余羡,即以开玉带街、修藏书楼、建学宫、兴教化,周济寒士,岁课月试,诸生中登科者相继不绝;正风俗,劝垦耕。三年,考绩循良,连任南宫。又二年大治,“野无不耕之田,下无废学之士;盗息讼减,吏民亲爱之,号之曰‘邢父’。”侗与家眷“廪食囊衣,悉自家中(临邑)具之,下以烦邑人(南宫)”,百姓钦服。万历八年(1580)提升为监察御史入京,南宫为立“廉吏祠”,以寄去思。次年三月,出按河东巡盐政,所部河南、山西、陕西数千里。累金数万,一无所取。有司数十人,往往有受谢者,不纳,一律不开封驳回。为政之道,在得民心。
万历十一年(1583),按三吴(今苏州、常州、湖州一带),邢侗精察练达,舞文弄墨之徒无隙施其奸。云间大盗张邦陵,以海为穴,为民害二十年。设方略,令所司擒获之,斩之弃市以示众,解散其余党。有三个小头目当杀,邢侗念其亲友子女,以“树敌莫夥,夥终难安”抗章释放。不料此事有人上通冯保,万历骑墙。冯言须听,一面又不疑邢侗,便下旨“夺俸(薪)三月”,子愿却笑曰:“吾以三月俸全三人性命,所得多矣!”从此民得过平安日子。当时正逢荒年,子愿即令开赈,而后奏闻皇上,因民无外逃者,转迁湖广参议,临行所过之处,民皆焚香祝送。
督漕米两渡淮水,往返风涛中二年。不急催科,民无紧迫感。令部下官员,不得苛虐士卒,弊端殆尽。有人逢迎讨好,送以精致凉席,邢侗斥之。事毕,回乡看望双亲,没有携带任何吴楚物产,童子所挑,宝剑、书箱、十两俸银而已。太公见此笑道:“此真吾子也!”小住,赴京述职。
时日本骚边,邢侗草拟对策十数条。万宗伯、许给事叹曰:“先轸有谋,胥臣多闻,子愿兼之矣!”然朝廷不能用。万历十四年(1586)二月,升陕西行太仆寺少卿,虽赴任,但不以为适意。明朝中叶到此,社会发生了新的变化。尽管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统治阶级内部已腐朽堕落,官僚机构臃肿,官员互相倾压,营私舞弊,加之宦官弄权,使军政败坏,内忧外患,危机四伏,正是在平静之中酝酿着大的动荡之际。邢侗看到这般现象,悟到以后之危机,自度力不能匡时,而时朱翌钧(万历)坐等明治,恐徒作其牺牲,随采了韬晦之计,脱辞以“亲老归养”,三上 书恳请恩准,至是年五月获准返乡。邢侗释褐登仕凡十二年,节节上升,两袖清风,官至四品,时年三十又六。后知子愿者评为“急流勇退”,以赞其颇识时务。
邢侗为官清廉,兴利除弊,提携左右而有政声。家居、服食器用,质而雅、俭而易求,绝不为奇。孝伺双亲,和睦乡里。立言:不夺民一亩田,不占民一间屋。为娱亲老,只买下城东南隅城墙下空闲荒旷之地,筑一园林,名曰:泲园。园内设二十六景,有犁邱台、思曼湖、优钵罗池等,多因地造形,非常简陋。“来禽馆”为其第七景,是他的读书处,即《明史》民谓“筑来禽馆于古犁邱”。“古犁邱”,即今临邑春秋时代的名字。。
邢侗生平崇拜王羲之,学其书、刻甚帖,帖中有《来禽帖》。他的读书处名“来禽馆”;因兰亭种有来禽树,“泲园”也广植之,以至“土产甚夥,家园在所不乏。”其他景如“亦山阴”、“鹅群榭”等,也全是倾慕右军的。
子愿以古文辞名世,最善班马之学。晚年驰骋于周、秦、两汉、晋、宋六朝之间,尤好作骈丽语,一时操觚之士,大江以北咸推子愿为盟主,继明后“七子”李于鳞等后,是“中兴五子”之一,与严陵王稚登、云杜李维祯、云间董其昌、吴郡冯时可结社。冯时可写了《五子赞》,在赞文序中说:“类其诗曰‘中兴五子诗’,四君子者,才藻同,气谊同,郁塞浮沉同,而不肖刻鹄,庶几仿佛”。“五子”者,鉴于晚明之风不振,欲继“七子”之遗续,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企图廓清“台阁体”浮浅之风,以图匡复。以“复古”为名,行改良传统文化之实,对促进文化发展有一定作用。然以五人相隔太远,邢氏年寿不丰,未及在文学领域发挥作用,而不闻于文坛。
邢侗孜孜半生,却也留下了大量著作。首先在方志上,先是知南宫时,即主纂了《南宫县志》,世评为“核而文,严而直,信史笔也”。万历十六年(1588),应聘纂修《武定州志》十五卷,四册,约十万言,体例完备,论述精辟,成为名志;万历十九年(1591),应临邑知县刘承忠聘,创修了《临邑县志》十六卷,四万字。其散著如“拟古十篇”,补史佚之文,未免过于深奥,似“比古人还古”。更有些通俗佳作,如《与季弟论文》、《半舫斋记》等。结为《来禽馆集》二十九卷。至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抄入《四库全书》。
诗则出入李、杜、王、岑,“高古典雅,每每工而拙用之”;五七言律宗唐,古风追汉魏,如《平倭歌》等,颇有“建安风骨”。于鳞之后,子愿代兴,堪为一代词宗。子愿有诗五百余首,亦收入全集。
其于绘事,“偶作意写卷石、莎草、长松、修竹,游戏点缀,罗罗见其清淑,大抵仿叔明,元章笔意。”不以丹青为长,不过略以自适,却也落落大方。不过他对绘事的欣赏和理解,还是表明了他的修养品位的,在他对一些名画的题跋中不难看出。如《题赵子昂墨竹》、《题沈石田画》等。而其《题沈周花果》说:“画以三笔五笔得其神者佳。虽笔笔工整、敷彩浓丽,即得其妙,神亦难至。”写意花鸟画到了明代,即为水墨写意大发展时期,崇尚秀雅,强调“士气”、“书卷气”,属文人画体系。
邢侗的艺事成就,还是以书法为最。其临池之美,以钟、索、二王为主,而得右军神髓;挂壁书,多临大令。其他兼虞、褚、颠米、秃素;大而擘窠,小而蝇头,博而行草、篆隶,各臻其妙,而以行草见长,晚年尤精章草。其家藏甚富,昔按吴时得《十七帖》真本。万历二十年(1592)上石来禽馆,他的《澄清堂帖》、《兰亭序》、《黄庭经》、《出师颂》等,也先后上石。
邢侗攻书之旨,在于匡时。时朝廷不振,反映到文学艺术上,也出现了衰糜之气,“馆阁体”又作怪。邢侗决心与此反其道而行之,上索魏晋,先坚其骨,以期后造自己风貌,重振书坛,孜孜不倦,以至晚年。有此心胸,人便不俗,“文如其人”、“书如其人”。明周之士《游鹤堂墨薮》就早说过:“近代邢子愿书,精研二王,笔法恒仿佛《十七帖》笔意。”明李晔《六砚斋笔记》也说:“先生书法,以山阴为宗,唐宋名家不以屑意,古淡圆浑,上掩钟索,昭代文祝诸公,无是调度也。”
邢侗的书法成就,为社会所公认,特别其行书海内外所珍。万历令内竖以邢侗字扇进览,为击节称赏,命女史学其书,遂置以图记。邢司马玠至高丽,有李状元妻,托致书子愿,愿为弟子,自恨自为女子,不能入中国。朱宗伯出使,从人适携邢书二幅,购之黄金同价;琉球使者入贡,愿多住些天,买到邢书才去。今藏收博物馆,日本、东南亚诸国皆存其迹。台湾博物馆存其书作六帧。
1998年9月,“第三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在澳门召开。书法史论专家王玉池先生参加了会议。他的论文题目是《晚明北方书法重镇邢侗和他的<来禽馆帖>》。此文载入文化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第三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论文对邢侗评价说:“在书家林立的晚明书坛,除了晚出的黄道周及其同年王铎和倪元璐之外,最著名的就是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四大家。邢侗不仅列四家之首,还同董其昌称“北邢南董”,可见其地位之高和影响之大。
“邢侗”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