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山东省名人>滨州市名人>沾化区名人

吴汝为

暂无吴汝为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沾化名人吴汝为介绍

清朝官员

人物生平:山东省沾化县人,清顺治六年(1649)进士。顺治八年(1651)至十四年(1657)任麟游知县。

清初,继明末田赋册藉所载:麟游全县耕种熟地151645亩,折征粮1883.3石。实则大半人去地荒,仍按原册籍熟内包荒之地亩征粮,是以人民负担奇重,呻吟颠沛于饥饿之中

吴汝为人物生平

本县绅民曾再三呈报,豁免荒地之粮。顺治五年(1648),凤翔府派推官李淮清查麟游荒地绝丁实况,该李竟遥令麟游知县自丈具报。知县不能体恤民困,竟仍照旧册上呈,成为定案。

顺治八年(1651)孟冬,经吴汝为实地查访,详阅征粮红薄,每年田粮欠多完少,系因人多逃亡,地荒粮在,负担特重之故。他即于九年(1652)三月遍踏全县,将见种熟地普遍丈量,只得熟地69640.87亩,其余全是荒地。当即具册详报各上司,请求除荒免粮。

凤翔知府王绩圣,刑厅周文彬,布政司,军门金砺诸大府批曰:“麟自明季兵灾以来,几经残破,叠罹凶荒。其人民杀掳、饿毙徙逃者十之八、九,存者十不及一,以致田粮原额地率多抛荒,田粮逋累。仰布政司择委廉官,会同该县知县,履亩复丈清楚册报,以便会题。”

嗣经凤翔府派勾延林到县,由吴亲自向导,同田养儒等各地里老,按里逐段清丈后,据实报称:“麟游居万山之中,举步即山,马不堪行,众皆攀葛附藤而上,及至绝巅,四望皆山,环视其下,尽是坡、陵、岸、崖,不成片断。至一庄所,颓垣败壁,满目荆榛,职目稽惨然。不敢殚劳,按亩丈量,逐段查对,诚有如许荒地也。职再四稽核历历皆真,遵将丈明漏荒地粮花名册,造册具结,相应报府。”

吴汝为恐其上司积压搁置,无人催理,又于顺治十一年(1654)十月迭次上文,反复恳催。缇上、下纵横核批、咨转,最后由军门金砺于顺治十三年(1656)会题,四月十三日奉旨御批“户部议奏”。户部于四月二十二日报奏,将漏报荒地粮照数蠲豁。”,二十三日圣旨御批“依议”。

至此麟游得由原熟地151645亩内,剔除荒地82005亩,实征粮熟地69640亩。征粮由原1883.3石减为858.79石,较前每年少征1024.24石。麟民重负去其大半。

吴汝为在请免荒粮之时,又上文请减盐课。“盐课一项并纸鞘价银原为389.076两,乃一万余口人食盐课额,兵荒后仅存八百余丁,尚有逃亡,空赔盐课。曾于顺治十三年四月又报文称:“麟民久不食盐,空赔盐课,以八百余丁而赔一万余丁之课,职自顺治八年十月到任,六、七、八年之欠课,追征并急,委难赔完,无奈卖掉原籍骑来之马,揭东人重利之债,又不能完,则卖废庙之树木、破钟……代民赔其盐课。”至顺治十三年四月十三日始由盐院转报,引目宜均一款,地方消乏者,以本省额设盐引均匀派销。经部议准可免减麟游盐课。

又有契税银四两,及课程款项名目繁多。吴汝为上报云:按课程一项,原系明末款项,兵灾后案卷无存,不知此银何出,追征何人,经询问故老,说是水磨课程。念麟地百里荒山,通无集市,人迹稀少,并无水磨踪迹,载有课程空名,数十年无征无减,虽为数无几,而有名无实,官民并累。再有契税银,麟地无房,居民窑穴,今多为虎狼之窟,满目荒芜,虽兴屯,官与牛、种招垦,尚且无人开种,安有买地纳契税者?”

减粮免盐课后,年余外逃百姓渐归,数年之间,人口大增,几至野无旷土。

吴汝为见民食日饱,而财源未开,穿衣日用无着,乃因地制宜,议在山坡沟渠,大种核桃树,设想将来以核桃换买棉花,教民纺织,解穿衣之困。并在澄铭窑,北马坊两地开设陶瓷窑,增加经济收入,改变民生凋敝惨状。吴在麟游为政六年,关切民衣民食。顺治十四年丁母忧,去职时百姓含泪远道相送,依依惜别,人感其德呼称为吴爷。在县城兴国寺建祠竖碑,以怀其人。祠碑毁于战乱。

吴汝为简介

吴汝为,男,山东省沾化县人,已丑(清顺治六年)进士。顺治八年(1651)至十四年(1657)任麟游知县。

吴汝为补充介绍

  吴汝为

  山东省沾化县人,清顺治六年(1649)进士。顺治八年(1651)至十四年(1657)任麟游知县。清初,继承明末田赋册籍所载:麟游全县耕种熟地15.1645万亩,折征粮1883.3石。实则大半人去地荒,仍按原册籍熟地亩征粮,人民负担极重,呻吟颠沛于饥饿之中。麟游县绅民曾再三呈报,豁免荒地之粮。顺治五年(1648),凤翔府派推官李淮清查实况。该李竟遥令知县自丈具报。知县不能体恤民困,竟仍照旧册上呈,成为定案。顺治八年(1651)孟冬,经吴汝为实地查访,至九年三月踏遍全县,将见种熟地普遍丈量,共为6.9648万亩,其余全是荒地。当即具册详报,请求除荒免粮。凤翔知府王绩圣、刑厅、布政司等批曰:“麟自明兵灾以来,几经残破,迭罹凶荒,其人民杀掳、饿毙、徙逃者十之八、九,存者十不及一,以致田粮原额地率多抛荒,田粮逋累,仰布政司择委廉官,会同该县知县,履亩复丈清楚册报,以便会题。”嗣经凤翔府派勾延林到县,由吴亲自向导,同田养儒等各地里老,按里逐段清丈后,据实报府。吴汝为恐其上司积压搁置,无人催理,又于顺治十一年(1654)十月迭次上文,反复恳催。顺治十三年(1656)终于会题,四月十三日御批“户部议奏”。户部于四月二十三日报奏:“将漏报荒地粮照数蠲豁。”圣旨御批“依议”。至此,征粮由原1883石减为858.79石,麟民重负去其大半。

  吴汝为在请免荒粮之时,又上文请减盐课。曾于顺治十三年(1656)四月上文报称:“麟民久不食盐,空赔盐课,以八百余丁而赔一万余丁之课,职自到任前所欠之课,追征并急,委难赔完,无奈卖掉原籍骑来之马,揭东人重利之债,又不能完,则卖废庙之树木、破钟……代民赔其盐课。”后由盐院转报,经部议准可免减麟游盐课。减粮免盐课后,外逃百姓渐归,数年之间,人口大增,几至野无旷土。

  吴汝为见民食日饱,而财源未开,穿衣日用无着,乃因地制宜,在山坡沟渠,大种核桃树,设想以核桃换买棉花,教民纺织,解穿衣之困。并在澄铭窑、北马坊两地开设陶瓷窑,增加经济收入,改变民生凋蔽惨状。

  吴汝为在麟游为政六年,关切民衣民食,顺治十四年(1657),丁母忧,去职时百姓含泪远道相送,依依惜别,人感其德呼称为吴爷。在县城兴国寺建祠立碑,以怀其人。祠碑毁于战乱。

  “吴汝为”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