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山东省名人>临沂市名人>郯城县名人

郯子

郯子人物照片

郯城名人郯子介绍

二十四孝子
春秋时期郯国君主

郯子(生卒年不详),己姓,郯国郯城(今山东省郯城县)人,少昊的后裔,春秋时期郯国君主。二十四孝“鹿乳奉亲”故事主人公。

孔子周游列国时到郯国,曾以郯子为师。 当时二十六岁的孔子,其博学早已闻名鲁国,郯子见这样一个知名学者却能够如此虚心求教,十分感动,便倾其所有,全部奉告。离开郯子依然兴奋的孔子,还忍不住向人惋惜着感叹着:像郯子这样有学问的人,已经散落于四方了。

郯子治国讲道德、施仁义、恩威有加,百姓心悦诚服,使郯地文化发达,民风淳厚,一些典章制度都继续保持下来,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郯子生平故事

据古书记载,郯子出生在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膝下只有他这一个独生子。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对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十分溺爱。可是,郯子的父母却不是这样。他们从小就对郯子进行严格的管教,无论是穿衣吃饭、坐卧玩耍,还是读书写字、待人接物,时时刻刻都注意培养孩子美好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杜绝一切恶习。 在严父慈母的关怀教育下,郯子一天天地长大了,从一个稚嫩的小童,变成了一个棒小伙子。父母亲年事已高,地里的活儿已经干不动下,郯子开始挑起了赡养老人的生活重担。他白天下地干活儿,晚上陪着父母拉家常,等父母睡下之后,还要读书学习。一年到头,几乎天天如此。生活虽然很艰辛,郯子却觉得非常充实,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可是,现实往往是很残酷的。郯子26岁的那一年,他的父母同时染上了一种奇怪的眼疾。先是痒,后来又疼,最终竟然都双目失明了。郯子到处求医问药,整天在外奔波,也不知道试了多少种偏方奇药,数年过去了,父母亲的眼睛依然见不到丝毫的光明。每当看到厕所旁边小山似的那一堆药渣,坚强的郯子总是忍不住要躲进自己的小屋里,偷偷地掉泪。30来岁的汉子,头上过早地生出了几茎白发。

药渣越堆越大,屋里的坛坛罐罐也愈积愈多,父母的眼疾却丝毫没有起色。尽管如此,郯子丝毫也没有动摇让父母双目复明的信心,仍然到处打听探问。偶尔听到人家说起某个地方有某个医生善于医治眼病,他必定上前详细询问姓名地址,然后回家安排好父母几天的饮食,背上几块干粮和几双草鞋就上路了。几年下来,方圆几百里以内的山山水水,到处都留下了郯于跋涉的足迹。至于拿着药锄翻山越岭、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攀崖坠渊采集草药的事,就不必细说了。周围上百个村庄的人们,几乎没有不认识他的。

由于锲而不舍的努力,加上众位乡亲的无私帮助,郯子终于又获得了一个良方。赠送此方的是一位世家名医。

这位名医亲口对郯子说,这个方于治疗眼疾有神奇的效果.只是从他祖父到他本人,已经传了三代,始终没有人成功地使用过,原因是这个药方中的药引子万分难求。当郯子问他究竟是哪种药物时,医生在处方的最后写下丁三个字:野鹿乳。接着,医生又给郯子解释了野鹿乳难求的原因,医生说,野鹿乳能滋润真阴、济助元田,有强筋骨、通血脉,消除阴翳的功能,对治疗眼疾以及其它相关的病症有奇效。只是,要治愈失明已久的病人,必须取野鹿的鲜乳服用才能达到效果,因为母鹿一且遭到捕获,由于受到惊吓,鹿乳的药用价值就大大降低了。可是,草原上的野鹿都是成群结队地出来饮水觅食,每个鹿群中都有好几个年轻力壮的公鹿负责警戒保卫,只要听到一点异常的动静,整队野鹿顷刻间就会跑得无影无踪。在这种情况下,要接近鹿群已是十分困难,再想挤取鹿乳,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郯子接过处方,谢过了医生,转身向家中走去。一路上,他把医生的话反反复复地琢磨了好几遍。这天晚上,郯子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他一次次地设想出获取鹿乳的方法,又一次次地将其推翻,脑子里都快成了一锅粥了,仍然不得要领。这时,天已经蒙蒙亮了,他听到了父母起床的声音,连忙打起精神,烧火煮粥,侍候两位老人吃早饭。饭后,郯子觉得有点昏昏沉沉的,就用冷水洗了把脸,走出了房门。他缓步来到田埂上,深探地吸下几口清新的空气,顿时,彻夜不眠带来的疲倦一扫而光。

回家的路上,郯子看见村里的一群孩子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那个扮成老鹰的小男孩手里握了几根野鸡的翎毛,上下舞动着双臂来模仿老鹰的翅膀,嘴里不停地喊着:"抓小鸡啦,抓小鸣啦!"那些充当小鸡的孩子们四散奔逃,有几个年幼一些的,一边跑还一边发出尖叫。郯子呆呆地看着。看着看着,他渐渐地露出了笑容,然后撒腿就住家里跑去,边跑边嚷:"我有办法啦,我有办法啦!"

因为父母常年就医服药,家里的积蓄早已荡然无存了。郯子需要一笔钱来购买一些东西,他只好咬牙忍痛变卖了一部分家产,其中最珍贵的是他经常阅读的几百篇古书。车。凑足了钱之后,郯子先到猎人那里买了一张刚刚处理好的野鹿皮,皮上还连着鹿头,做工十分精致,鹿头栩栩如生。然后,郯子又去买了一只又大又结实的银瓶。买完这两样东西,刚刚凑起来的那笔钱已经花得差不多了。郯子用剩下的钱为父母预备好了口粮,然后背上一袋干粮和几双草鞋,腰里挂着银瓶,肩上扛着鹿皮,辞别了年迈的爹娘,辞别了前来送行的乡亲们,冒着蒙蒙细雨上路了。

一路之上,郯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不久就来到了野鹿出没的草原上。为了躲避猛兽,郯子只能在树上过夜,几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令人欣喜的是他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鹿群。郯子试着接近它们,但是,一连好几次都被野鹿发现了。最后这一次,他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发出任何响声,野鹿们却鬼使神差般地逃走了。开始他还有点莫名其妙,后来才慢慢地弄清楚了,野鹿们几次逃逸,并不是真的看到了他,而是闻到了他身上的气味。

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郯子不再到树上睡觉了,专找鹿群停留过的地方过夜,有时甚至躺在野鹿的粪堆里呼呼大睡。这样做当然很危险,随时都有可能遭到猛兽的攻击,可是他已顾不上去想这些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混入鹿群。慢慢地,郯子的身上开始散发出一股浓烈的臊臭味,非常刺鼻。他很高兴.觉得自己离成功不远了。

也不知在草原上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就在干粮快要吃完的时候,郯子惊喜地发现鹿群里有了刚刚出生的小鹿。他激动地对自己说,时候到了。为了一举成功,郯子小心翼翼地躲在灌木丛中,从逆风的方向朝着鹿群移动,越来越近,越来越近。野鹿们仍然安然地吃着草,没有丝毫紧张的样子。郯子觉得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就把鹿皮披在身上,把鹿头套在脑袋上,凭着感觉屏着呼吸朝着鹿群爬去。野鹿发现了他,可能觉得有些奇怪,但并不惊慌,有一只小鹿甚至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在他的身上蹭来蹭去,母鹿也跟在小鹿的后面慢慢地走了过来。郯子暗自庆幸,趁着小鹿吃奶的时候,摘下腰间的银瓶,摸索着找到了母鹿的奶头,用以前在一位牧羊人那里学会的手法熟练地挤取鹿乳。母鹿有点不安,却没有跑开,静静地站在那儿,直到郯子把银瓶挤满了。

尽管鹿乳已经到手,郯子仍然不愿惊动鹿群,他悄悄地回到灌木丛中,掀掉身上的鹿皮,塞紧银瓶的盖子,然后换上了最后一双新草鞋,朝着来时的方向,撒腿就跑。他马不停蹄地跑了整整一个上午,快要跑出草原的时候,忽然迷了路,不由得焦急万分。幸好有一位猎人从这里经过,郯子急忙上前问路。这位好心的猎人不仅给他指出了正确的方位,而且还告诉了他一条近路。郯子按照猎人所指的方向大步如飞地往前赶.果然节省了不少时间,第二天傍晚就赶回家中。

一进家门,郯子立即取出临行前准备好的草药放到火上煎熬,然后才一头扑到爹娘的身上,激动地说:"我回来了!"说完,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父母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着他,一个个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药熬好了。郯子服侍着两位老人喝了药,然后从怀里取出银瓶,把带着自己体温的鹿乳给父母喂了下去。三天以后,已经失明了十几年的父母果真奇迹般地恢复了视力。他们拉着郯子的手,一遍又一遍地上下打量着他,哽咽着说不出话来。最后.还是父亲先开了口,他说:"孩子,我和你娘虽然能看见了,你却变得老多了。这都是我们拖累得你呀!"郯子赶紧对父母安慰道:"爹,娘,你们千万别这样说。只要你们活得好好的,无论吃多少苦,儿子心里也高兴!"这时,乡亲们也都来了,一齐向两位老人表示祝贺,同时,对郯子的一片孝心表示敬佩。

从此,郯子的贤名不胫而走。人们慕名而来,纷纷拜郯子为师,学知识,学做人。有的人为了求学的方便,干脆就在这里住了下来。孔子也曾经来此住过一段时间,接受郯子的教诲。人越聚越多,郯子的家乡由乡村变成了城镇.又由城变成了邦国,就称作郯国。当地的人们都一致推举郯子做了郯国的第一任国君。

郯子生平事迹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周王室渐趋衰败,诸侯大国之间相互争战侵吞,天下动乱。郯国,虽是区区小国却颇有名气,这其中主原因是国君郯子的政绩、才华和仁孝之德,赢得了人心。

郯子治郯讲道德、施仁义、恩威有加,百姓心悦诚服,使郯地文化发达,民风淳厚,一些典章制度都继续保持下来,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郯子补充介绍

  郯子(生卒年月不详),己姓,子爵,春秋时期郯国国君(今山东临沂郯城县)。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少昊(姓已,名挚,字青阳,建都穷桑,故号为穷桑氏,也称金天氏)后裔中的炎族首领就封于炎地,称炎国。属人方。炎,古音亦读谈(Tan),春秋前后,国名多加“邑”字,从而炎国演化为郯国。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周王室渐趋衰败,诸侯大国之间相互争战侵吞,天下-。郯国,虽是区区小国却颇有名气,这其中主原因是国君郯子的政绩、才华和仁孝之德,赢得了人心。

  郯子治郯讲道德、施仁义、恩威有加,百姓心悦诚服,使郯地文化发达,民风淳厚,一些典章制度都继续保持下来,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郯子的仁孝之德,历来为海内外称道。在我国历史上传颂不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鹿乳奉亲”的美德一直被视为楷模。《增订绘图孝经白话句解》卷首《二十四孝图》第五幅中载:“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郯子顺承亲意,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以供亲。猎者见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免。”《二十四孝》是元郭居敬编撰的一部宣扬封建孝道的书。此书集历史上24个人 物的“孝行”编成,粗些印本朽上了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图》由于封建统治者的宣扬,在民间广为普及。因此,历代统治者视郯子为德、才、威、雅的化身。

  使郯国名声大噪的还有一件事。孔子周游列国时到郯国,在城北十里铺遇到晋国的学者程琰本,“倾盖而语,终日甚亲”,两人的车盖都倾斜了。谈论礼乐诗歌难舍难分,一直到桑树影子移动了位置,最后赠送绢帛表示情谊,为离别而悲伤。据《孔子家语》记载:孔与程子临别时,谓子路曰:“取束帛以送先生”。孔子来郯时曾登郯城东南三十里之马陵山峰望海。后人为纪念孔子来郯,在城北十里铺建一“倾盖亭”;称其所登山峰为“孔望山”,峰顶石楼为“望海楼”,列为古郯八景之一。

  “郯子”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