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山东省名人>菏泽市名人>曹县名人

马金凤

马金凤人物照片

曹名人马金凤介绍

豫剧大师

马金凤(1922年11月—2022年5月29日 ),原姓崔,小名金妮,出生于山东省曹县,豫剧演员,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豫剧“五大名旦”之一,中国戏曲“帅旦”行当的开先河者,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中国戏曲学院“荣誉教授”,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终身教授,被称为国宝级豫剧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马金凤,6岁随父学河北梆子,7岁登台配戏,1931年到河南开封,从马双枝学豫剧 。14岁正式登台担当剧目主演,早期艺名“花蛾子”,40年代末唱红于安徽省界首市,绰号“盖九州”,后扎根洛阳,近百岁仍在“挂帅”演唱,被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洛阳牡丹” 。代表作有“两花一挂”即《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杨八姐游春》。

曾任商丘、洛阳豫剧团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国剧协河南分会副主席。

2022年5月29日上午7点15分,马金凤因心力衰竭在青岛市病逝,享年100周岁。

马金凤人物生平

1922年,出生在山东曹县;

1930年,乞讨到河南开封拜豫剧演员马双枝为师;

1939年,到密县太乙新班演戏,曾向燕长庚、翟彦身学唱豫西调;

1950年,在安徽省界首成立中原豫剧团;

1953年,到上海演出时,得到梅兰芳的指点;

1956年,进京演出《穆桂英挂帅》,被誉为“真国色”的“洛阳牡丹”; 洛阳市豫剧团成立,任团长;

1957年,拜梅兰芳为师;

1958年,在郑州演出《穆桂英挂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2年,豫剧《花打朝》拍成电影,主演程七奶奶;

1984年,赴广州参加中南五省文艺汇演,8月带团到新疆慰问演出;

1990年,在北京亚运会艺术节上演出《穆桂英挂帅》;

1993年,应邀到台湾演出;

1996年,到香港演出;

1997年,到澳门访问和演出;

1998年,参加排演现代戏《情系小浪底》,饰演“老奶奶”;

2000年,参加排演现代戏《桑榆唱晚》,饰演主角“杨大妈”;2月4日,参加2000年春节戏曲晚会;

2001年,主演新版《穆桂英挂帅》在北京保利大剧院演出;

2002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演出活动;

2003年4月12日,参加庆祝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20周年文艺晚会;参加戏曲电视连续剧《黄河九十九道川》拍摄,饰演“奶奶”;

2004年,参加央视戏曲晚会;参加央视“新疆行”大型文艺晚会;

2005年,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和元宵节晚会;

2005年11月9日,聘任洛阳市市文化艺术发展事业顾问;

2006年,参加河南省人民会堂举行马派艺术戏曲专场演唱会; 10月29日,参加九九重阳节“豫剧六大名派演唱会”;

2008年初,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月8日,收杨晓青为徒;

2009年9月5日,参加“祝福祖国·唱响神州”河南戏剧名家演唱会;

2011年9月28日,参加第二届中国豫剧节闭幕式;9月29日,参加电视晚会《功业千秋——庆祝中国京剧音配像播出15周年》;

2012年2月7日,参加2012年河南省地方戏曲拜师盛典晚会;

2013年,参与中国文联组织《百花迎春》晚会录制;

2014年1月10日,参加河南省豫东调研讨会暨商丘市豫剧院65周年成果展。

2022年5月29日上午7点15分,马金凤因心力衰竭在青岛市病逝,享年100周岁

马金凤主要贡献

艺术特色

唱腔

马金凤嗓音明亮纯净,清脆圆润,音质坚实、柔韧,唱法上以假声为主,真假声结合运用;唱工以大段叙述性“豫东调”、“二八板”为其擅长,吸收山东梆子的音调加以融化;唱腔结构严谨,旋律简练、朴实,节奏明快、舒展,技巧娴熟。其特点刚健豪爽,深入浅出,蕴藉醇化。

表演

马金凤饰演的角色年龄都比较大一些,她的做派有别于其他演员,没有花旦戏的梳洗打扮、穿针引线等表演。除了《花打朝》中王月英的“三进三出”、“吃鱼”等表演,借用了彩旦的表演技巧,比较夸张外,其他戏中的表演都比较含蓄和内敛。马金凤演的穆桂英溶融青衣、武旦、刀马旦等表演程式为一炉,独具匠心地创造了适合剧情人物需要的“帅旦”这个新的艺术行当,成功地塑造了气宇轩昂、雍容大度、巾帼英雄穆桂英的艺术形象。

主要作品

影视作品

作品名称

上映时间

作品类型

扮演角色

导演

合作演员

穆桂英挂帅

1958年

戏曲电影

穆桂英

徐苏灵

丁桂云、桑建修、孙苑华

花枪缘

1985年

戏曲电影

姜桂枝

林丰

马东法、陈东

七奶奶

1986年

戏曲电影

七奶奶

杜牧、唐朝祖

赵云生、桑自修、李广海·

木札岭

2007年

戏曲电影

刘一麟

刘亚津、梁丽

以上内容来自:

代表剧目

《杨八姐游春》《十二寡妇征西》《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等。

荣誉表彰

1984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1年11月,获全国文化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4年,获中国豫剧名旦功勋杯;

2011年9月28日,获豫剧艺术终身成就奖;

2013年6月23日,荣获庆龄枫叶奖;

曾获“文化部终身艺术成就奖”、“德艺双馨艺术家”等多项殊荣,被称为国宝级豫剧大师。

马金凤人物评价

她的一出《穆桂英挂帅》响彻神州大地,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霜愈加高亢清亮;她是豫剧六大名旦中唯一仍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的表演艺术家,整整80年,这朵“洛阳牡丹”一直灿烂盛开;她创立的豫剧马派“帅旦”艺术如今薪火相传,成为跨世纪的民族艺术瑰宝。(河南日报

马金凤是一位德高望众、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她不问收获、默默耕耘,是中国戏曲文艺界的一面旗帜。我们应该向她学习,并祝愿马老艺术之树长青,艺术道路长宽且远。(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吕育忠

马金凤创立的马派艺术,是洛阳戏曲文化的杰出成果,是河南豫剧的骄人财富,更是中国戏曲文化中的珍品瑰宝。我们要传承好这一宝贵财富,让马派艺术弘扬光大。(中国剧协副主席李树建

豫剧《穆桂英挂帅》是马金凤的代表作,她在作品中借鉴了梅兰芳的眼神、程砚秋的水袖、盖叫天的台步,进行了跨剧种、跨行当、突破程式的继承和创新,演活了穆桂英这个气宇轩昂的巾帼英雄形象,形成了豫剧“马派”艺术,还独创了一个“帅旦”行当。她和京剧大师梅兰芳还有一段传奇的师徒授艺故事,成就了中国戏曲史上的一段佳话。(中国新闻网)

马金凤补充介绍

  马金凤女,乳名金妮,原名崔金凤,1922年生,曹县东关人。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功勋杯”演员,为豫剧五大名旦之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系河南省政协委员、洛阳市政协副主席、洛阳市豫剧团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剧协河南分会副主席,河南省人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她从小接受父亲的严格训练,始学河北梆子,7岁与父同台演出,被誉为“7岁红”。8岁随父去河南,9岁随义父姓更名马金凤。先后师承马双枝、管玉田、燕长庚、翟彦身等人。唱腔先学祥符调,后学豫东、豫西调,幼年扮演武生、须生,10岁改旦行,14岁正式登台演出。因勤于苦练,20岁时即蜚声河南梆子剧坛。代表剧目有《穆桂英挂帅》、《花打朝》和《花枪缘》。1953年春,率商丘地区人民豫剧团演出至南京,在剧作家宗词的协助下,将演出4小时的《老征东》改为两小时的《穆桂英挂帅》,突破传统程式,由青衣兼蓄刀马旦,突出穆桂英这一人物形象。年底到上海,拜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为师,成为梅兰芳唯一一名外剧种弟子。受梅兰芳指导,使穆桂英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更加丰满。1956年,随剧团调入洛阳。同年晋京演出《穆桂英挂帅》,轰动首都剧坛,被誉为“真国色”的“洛阳牡丹”。其嗓音明亮纯净,清脆圆润,音质坚实、柔韧,唱法上以假声为主,真假声结合运用;唱工以大段叙述性“豫东调”“二八板”为其擅长,吸收山东梆子的音调加以融化;唱腔结构严谨,旋律简练、朴实,节奏明快、舒展,技巧娴熟,造诣深厚。其特点刚健豪爽,深入浅出,蕴藉醇化。她演的穆桂英融青衣、武旦、刀马旦等表演程式为一炉,独具匠心地创造了适合剧情人物需要的“帅旦”这个新的艺术行当,成功地塑造了气宇轩昂、雍容大度、巾帼英雄穆桂英的艺术形象。1958年,中央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穆桂英挂帅》,称赞演出成功。后该剧影响全国,盛演不衰。尤其那“五十三岁又出征”的成套唱腔,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在《花打朝》中,成功塑造了程七奶奶这个泼辣、幽默、果断、豪爽的人物形象,1963年,晋京演出时剧作家老舍题诗祝贺。曾多次获戏曲会(调)赛演员一等奖。在60余载的艺术实践中,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形成“马派”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代表剧目《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拍成戏曲艺术片。2005年,被文化部授予终身艺术成就奖。

  来源: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马金凤”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